中国电信博物馆
中国电信博物馆是*通信行业综合性博物馆,是全面展示中国通信发展历史的窗口,全国电信文物收藏、保管、研究的专门机构,传播电信科技科普知识的文化基地。
开放时间;9:00-1630(周一闭馆)
1、简介
中国电信博物馆
2、机构设置
中国电信博物馆现设综合办公室、展览展示部和信息刊物编辑部,负责综合管理、文物征集保管、陈列展览、社教、学术研究、书刊出版、对外交流等工作。
3、展厅设置
中国电信博物馆设有中国电信发展史厅、电信科普厅、电信新业务演示厅等展厅,全面展示了中国通信的发展历史,趣味通信科普和信息时代最新的电信业务。
4、办馆宗旨
在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电信博物馆将秉承“传承通信历史文化把握信息时代脉搏”的宗旨,继续做好我国通信文化及发展历史的传承和研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社会大众。中国电信博物馆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八方来客的到来。
5、常设展厅
通讯史厅
展示我国悠久的通信发展历史,包括古代、近现代和当代三个部分,全面反映了从三千多年前通信活动的萌芽到当代通信发展的辉煌成就。这里汇集了中国电信博物馆近20年来征集到的千余件通信藏品,其中清末的龙图案电话机、韦斯登重锤式电报机、共电式人工交换机等,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这些展品与景观、模型、沙盘、绘画、雕塑一起,交相辉映,构成了中国通信发展史的完整陈列。展厅包括,古代通信厅近代通信厅近代通信厅当代通信厅当代通信厅未来通信厅未来通信厅
科技科普厅
中国电信博物馆
电话卡厅
通过各类电话卡、卡式话机与设计图稿等展品,全面介绍了中国电话卡的发展轨迹、分类和设计生产过程。丰富、精美的电话卡不但展示科技进步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还传递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中国电信专题展厅
中国电信博物馆
6、精品文物
中国电信博物馆
7、学术研究
信息学对博物馆的启示
信息是关于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脱离具体的事物而被摄取、传输、存贮、处理、变换和利用。信息与人类活动。伴始终,但是信息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却是在上世纪中叶才诞生的。1948年,美国数学家克劳特·仙农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差不多与此同时,美国另一位数学家诺伯特·维纳也发表了《时间序列的内插、外推和平滑化》的论文以及题为《控制论》的专著。在这些著作中,他们分别解决了狭义信息的度量问题,并且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仙农的论文还给出了信息传输问题的一系列重要结果,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系统的信息理论,这就是仙农信息论,也叫狭义信息论。仙农——维纳的方法一经发表就在科学界引起了巨大轰动,许多不同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对它怀有浓厚的兴趣,并试图应用这一理论来解决各自领域的问题,其中尤以通信科学的成效最为显著。在仙农理论的推动下,人们对通信问题的研究从经验转变为科学,并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不过,由于狭义信息论本身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使许多其他领域应用信息论的尝试一时不能成功。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潮”,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以后,许多领域的人又重新开始重视信息论的应用,在原有的基础上试图寻求新的发展。信息论本身在发展中也拓展为狭义信息论、实用信息论、广义信息论三个研究范畴。而在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仿生学、人工智能以及系统论等学科互相渗透互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一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信息科学。信息科学是应用现代数学物理方法来研究信息的性质,研究信息的检测、存贮、传输、处理和利用的一般原理及方法的科学。在现代社会,信息学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信息学的角度来看,博物馆也是一个收集、加工、传播信息的机构。其结构包含了信源(发信者)、信道(信息传递通道)、信宿(收信者)三个基本部分。其流程则包含这样几个环节: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处理、信息的传送、信息传播效率的反馈。当然,作为信息机构的博物馆也有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信息特殊。博物馆主要收集与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相关的信息,并且信息与实体合一、对应。其搜集信息,首先以物质的方式来体现。信息既蕴涵于物质中,又能在使用中脱离物质。二是博物馆的信道与众不同。传统博物馆主要以展览来传递信息,而现代博物馆则构建起多种信道:展览、社会教育项目、数字博物馆、媒体、博物馆文化产品等。三是博物馆的信宿特殊。博物馆的主要信宿就是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不过,博物馆社会影响力越大,其对公众的信息辐射能力也越强,不到博物馆,也可以成为博物馆信息传播的信宿。可以看出,现代博物馆已经是一个自成体系的“信息工厂”。要维持这一体系的良性运转,需要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共同支撑。信息生产的流程贯穿于博物馆的收藏、研究、展示、宣教、网站等各个部门。如果按系统划分,博物馆内部还可以分为信息收集系统、信息阐释系统、信息传播系统、信息反馈系统。就信息本身而言,任何信息都包含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这三个概念是从符号学借用的术语:语法学——研究符号及符号间的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与实体间的关系;语用学——研究符号与使用者的关系。与单纯研究信息语法的通信科学不同,博物馆的信息加工主要着眼于信息的语义和语用方面,涉及信息阐释和信息传播系统。博物馆工作人员研究信息的语义,首先就要弄清楚信息与藏品之间的关系,力求真实、完整、客观、准确地从藏品中提取信息;研究信息的语用,就要对信息进行阐释、评判,并提炼出有益于观众、有益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知识、理念、价值观等。按照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三种不同层次设计出来的信息服务系统,将具有很不相同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博物馆的信息服务体系应该覆盖这三个层面。最高层面的语用信息服务系统,除了要求博物馆了解哪些信息对受众有用、有益之外,还需要博物馆研究受众心理、需求和行为习惯,以便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怎样评估博物馆信息传播的效率?这就需要博物馆建立一个信息反馈机制。很多博物馆通过观众调查来改善工作、实现这一目标。遗憾的是,观众调查大都只涉及观众参观的行为方式,而没有涉及最本质的东西——观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观众到底从博物馆学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感知了什么?当然,了解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但也可以通过问卷设计有所了解。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是一个信息资源被高度有效利用的社会。人们对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越高,标志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也越高。博物馆不但要致力于向人们提供优质信息,还应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利用信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