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镇
鹅湖镇位于无锡东南部,东与苏州相成区接壤,北与常熟市交界,由原甘露、荡口合并而来,因东倚万亩水面的鹅湖而得名,区位交通便利。锡太一级公路贯穿全境;锡张高速公路道口紧临镇区;沪宁高速公路、望虞河穿境而过,距无锡机场12公里,京沪高铁无锡车站不足10公里,距太仓港、张家港深水港约40公里。鹅湖镇产业特色明显,是享誉全国的“彩印之乡”,拥有各类彩印包装企业200多家,年生产能力超20亿元,是锡山较早成规模的产业聚集带之一。
中文名:鹅湖镇
行政代码:320205103
行政级别:镇
长途区号:0510
邮政编码:214000
车牌号码:苏B
隶属政区:锡山区
1、地方简介
鹅湖镇位于无锡东南部,东与苏州相成区接壤,北与常熟市交界,由原甘露、荡口合并而来,因东倚万亩水面的鹅湖而得名。鹅湖镇自古以来就是八湖福地、区域重镇,是远近闻名的“水镇、古镇、重镇”。全镇总面积5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13公顷。下辖11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总人口6.6万人,其中外来人口1.9万人。
2、行政区划
鹅湖镇区划
320205103001121人民路社区居委会
320205103002121青虹路社区居委会
320205103003122甘露居委会
320205103200122鹅湖村委会
320205103201122青荡村委会
320205103202122三新村委会
320205103203122园通村委会
320205103204122新桥村委会
320205103205122圩厍村委会
320205103206122群联村委会
320205103208220燕水庄村委会
320205103209122彩桥村委会
320205103210122松芝村委会
3、地理位置
鹅湖镇
鹅湖镇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市场最广阔、活力最强盛的长江三角洲腹地,水、陆、空交通十分便捷,东连上海,西至南京,南邻杭州,到无锡、苏州、常熟的车程均在半小时左右,是辐射长三角的交通枢纽。四通八达的的水路运输线把上海港、张家港外运码头、江阴黄田港连为一体,距江阴港45公里,张家港深水港35公里。以鹅湖为中心,半径180公里范围内有6个飞机场,其中上海、南京机场有国际航班。距离最近的无锡硕放国际机场15公里。
4、地方气候
鹅湖镇年平均气温16.5℃,年极端最高气温37.8℃,年极端最低气温-5.2℃。2月气温显著偏低,4月异常偏高。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数23天,日最低气温
5、自然资源
鹅湖镇生态资源丰富。鹅湖曾经是历史上重要的水码头,境内河网密布,拥有水域面积2万亩,占总面积的25%,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镇,也是江南地区生态保护较为完整的区域之一。镇区东侧具有8000亩水面的鹅湖,水质清澈,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穿境而过的望虞河兼有航运、防洪、引水等多项功能。鹅湖镇水产业发达,被称为“水产之乡”,全镇现有水产养殖面积1.2万余亩,培育了江苏省名牌农产品、*无公害水产品——“甘露”牌青鱼、中华鳖,江苏省名牌农产品——“青荡”牌鲢鱼。
6、城镇建设
鹅湖镇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三年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2008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完成工业开票销售收入5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实现利税总额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财政总收入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完成外贸出口供货额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自营出口额4350万美元;新办*企业2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1亿元。与此同时,鹅湖地区的综合开发、荡口彩印业的提升发展均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奋战三年,经济翻番”目标基本实现,实现了在全区乡镇综合经济实力位次上实的争先进位。分别荣获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江苏省农林系统先进乡镇、江苏省农机安全先进镇、江苏省体育强镇、无锡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无锡市绿化工作先进镇、无锡市社会保障先进镇、无锡市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先进镇等荣誉称号。
7、文化艺术
鹅湖镇
鹅湖镇文化底蕴深厚。鹅湖镇是无锡市惟一的“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境内古迹遗存众多,江南古刹甘露寺,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代,是锡东地区重要的佛事活动中心;北仓河两侧近4万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群、江南第一义庄、华氏始迁祖祠、三公祠、植福寺古戏楼、华蘅芳故居、蔡鸿生洋房等古迹,展现了鹅湖镇特有的“古镇”风貌。名人志士辈出。明代首创铜活字印刷的华燧,近代数学家华蘅芳、华世芳兄弟,清末民族音乐演奏家华秋苹,首创乱针绣法的民间刺绣艺术家华图珊,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当代历史学家钱穆、物理学家钱伟长、音乐家王莘等专家、学者都出生于此地或在本地完成启蒙教育。
8、附近景点
华氏老义庄
华氏老义庄
华氏老义庄是有里人华进思、华公弼父子于清乾隆年间所建,其后华氏子孙陆续修建,存房屋四进,占地面积约两千五百平方米。中轴线上,除东侧照壁已被拆毁外,其余保存基本完好。自南向北依此为隔河照壁、码头、八字照壁、门厅、轿厅、正厅、后厅。门厅两侧分置碑记各一块,梁枋与斗拱上分设彩绘和雕刻;轿厅与正厅之间设东西两厢,东厢已毁;正厅系楠木结构,三间七架;后厅三间七架,东侧墙上嵌有书条石若干。
甘露寺
甘露寺是建于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的甘露禅院和建于宋宜和三年(公元1121年)的烈帝庙的总称,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55年)僧宗晟重建,易名甘露寺,隆庆六年(1561年)大学士华察(字鸿山,俗称华太师)重修,万历丁酉年(公元1597年)僧真觉重建山门大殿。后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代,寺庙屡建屡毁,屡圯屡修,寺院内厅堂楼阁、鳞次栉比,众多名人留诗题词,书匾碑石林立其间。1992年移地重建,并由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