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木
或常绿灌木,稀小乔木。幼枝初被褐色绒毛。后渐脱落,近无毛。叶集生于枝顶,卵形或长圆形,稀倒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4-8厘米,宽1.5-4厘米,先端圆纯、急尖、渐尖或长尾尖,基部渐窄下延叶柄,具细钝锯齿,上面无毛,网脉常明显下陷,下面无毛或被稀疏绒毛,网脉明显;叶柄长0.5-1.8厘米,近无毛,托叶钻形,早落。顶生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花序梗和花梗均被锈色绒毛;苞片和小苞片窄披针形,近无毛。花径1-1.3厘米;被丝托筒状,长4-5毫米,边缘及内外面有褐色绒毛或无毛,萼片三角状披针形至线形,长4.5-6毫米,两面被疏绒毛或无毛;花瓣白色或淡红色,倒卵形或披针形,长5-7毫米,基部具柔毛;雄蕊15;花柱2-3,基部合生,近无毛。果球形,紫黑色,径约5毫米,果柄长0.5-1厘米。花期4月,果期7-8月。
中文学名:石斑木
拉丁学名:Raphiolepisindica(L.)Lindl.
别称:车轮梅,春花
拼音:shibanmu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蔷薇目
科:蔷薇科
属:石斑木属
1、别称
车轮梅,春花
2、形态特征
株:或常绿灌木,稀小乔木。
枝:幼枝初被褐色绒毛。
叶:叶集生于枝顶,卵形或长圆形,稀倒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4-8厘米,宽1.5-4厘米,先端圆纯、急尖、渐尖或长尾尖,基部渐窄下延叶柄,具细钝锯齿,上面无毛,网脉常明显下陷,下面无毛或被稀疏绒毛,网脉明显;叶柄长0.5-1.8厘米,近无毛,托叶钻形,早落。
花:顶生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花序梗和花梗均被锈色绒毛;苞片和小苞片窄披针形,近无毛。花径1-1.3厘米;被丝托筒状,长4-5毫米,边缘及内外面有褐色绒毛或无毛,萼片三角状披针形至线形,长4.5-6毫米,两面被疏绒毛或无毛;花瓣白色或淡红色,倒卵形或披针形,长5-7毫米,基部具柔毛;雄蕊15;花柱2-3,基部合生,近无毛。
果:果球形,紫黑色,径约5毫米,果柄长0.5-1厘米。
或常绿灌木,稀小乔木。幼枝初被褐色绒毛。后渐脱落,近无毛。叶集生于枝顶,卵形或长圆形,稀倒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4-8厘米,宽1.5-4厘米,先端圆纯、急尖、渐尖或长尾尖,基部渐窄下延叶柄,具细钝锯齿,上面无毛,网脉常明显下陷,下面无毛或被稀疏绒毛,网脉明显;叶柄长0.5-1.8厘米,近无毛,托叶钻形,早落。顶生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花序梗和花梗均被锈色绒毛;苞片和小苞片窄披针形,近无毛。花径1-1.3厘米;被丝托筒状,长4-5毫米,边缘及内外面有褐色绒毛或无毛,萼片三角状披针形至线形,长4.5-6毫米,两面被疏绒毛或无毛;花瓣白色或淡红色,倒卵形或披针形,长5-7毫米,基部具柔毛;雄蕊15;花柱2-3,基部合生,近无毛。果球形,紫黑色,径约5毫米,果柄长0.5-1厘米。花期4月,果期7-8月。
3、产地分布
分布:日本、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及印度尼西亚
产地:安徽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香港、海南、广西、贵州及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