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科普小知识2022-12-18 12:39:23
...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原航天工业部所属的贵州航天职工大学(1984年组建)和原国家劳动部所属的贵州航天高级技工学校(1976年组建)。2000年5月,经贵州省人民*批准组建,是省内第一批两所高职院校之一。举办单位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事业单位法人由*编办管理,教学业务由贵州省教育厅主管,日常管理归属贵州航天管理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六一基地)。

中文名: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创办时间:2000年05月

学校类型:工科类

属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类别:公立大学

1、历史沿革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1965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〇六一基地开始在贵州遵义建设。

1976年,〇六一基地在遵义县新蒲区中坪举办“〇六一基地*学校”。

1982年,〇六一基地*学校搬迁至遵义市延安路314号。

1984年,原航天工业部发文同意将〇六一基地*学校改为“航天工业部贵州职工大学”。

1973年,〇六一基地3655厂开始举办技校。

1976年,贵州省第八机械工业局技工学校(〇六一技工学校)在遵义县新蒲区洪江举办,3655厂技校并入;

1993年4月,技校被国家劳动部评为“省部级重点技工学校”;

1994年9月,被国家劳动部评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

1998年2月,经国家劳动部和计委批准,改建为“贵州航天高级技工学校”。

2000年5月,贵州省人民*黔府函341号文件批复组建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2004年,学院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双基实验室”评估;下属的技校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外部认证。

2005年,学院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2006年,学院完成了高职“学分制”管理体系的构建及运行。

2007年起,学院建设了设施较为完善、占地230亩的419实训基地校区,包括数控和电工电子两个*实训基地。

2008年,学院全面推行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

2009年,学院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2011年,模具专业、应电专业获央财支持*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建设多个一体化教学场地。

2012年,模具专业课程《模具拆装与测绘》获省级精品课程;数控维修专业获得贵州省“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技能选拔大赛冠军;同年参加全国高职组“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与升级改造”技能大赛三等奖,填补了贵州省参加国赛在该项目上的空白。

2013年,建成模具校中厂,与周边多家企业联合培养人才,设立校企联合办公室、大师/名师工作室、校企合作实训岗,开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新模式。

2、教学设施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市。在地方*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六一基地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历经三十七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发展为延安路校区(院本部)、419校区(理实一体)和洪江校区(中职和高技),三个校区分属遵义市城区的红花岗区、新蒲新区、汇川区三个行政区域。

截至2015年6月,有全日制在校学生8000余人,其中高职类学生5000多人;在岗教职员工近360人,其中专任教师200人,副高以上职称近50余人。延安路校区、419校区和洪江校区三个校区,占地500余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000多万元,各类馆藏纸质图书30多万册,并配有先进的电子阅览室。

学院拥有65个实验实训室,其中由*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也是贵州省唯一的、由国务院扶贫办授牌的*“扶贫培训示范基地”有“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和“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基地”,“十一五”期间承接省、市、区各类涉农培训30000多人。并依托航天企业,建设了近百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3、院系专业

学院以工科为主,突出机械、电子类重点专业,发展计算机、管理、艺术类优势专业,形成门类齐全、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截至2015年6月,有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经济管理系、基础科学系等10个教学和研究机构,33个专业。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被贵州省授予“贵州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2011年新申报2个*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和应用电子技术。

学院依托航天优势资源,传承航天优秀文化,办学理念清晰,定位明确,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院已列为劳动部、信产部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机电项目)、国务院扶贫办“雨露计划”示范基地、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考点、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培训基地、贵州航天高级技工培训中心、贵州航天安全技术培训中心、遵义市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基地、汇川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红花岗区再就业培训基地。每年对内对外培训鉴定1万多人次,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机械工程系

数控技术

模具设计与制造

机电一体化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

飞行器制造工艺

计算机科学系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信息安全

电子工程

应用电子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

通信技术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

建筑电气工程

经济管理系

物业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电算化

建筑工程管理系

基础科学系

文秘(含普通班、空中乘务方向、高铁乘务方向)

工程造价

建筑工程技术

商务英语(航空服务方向)

涉外旅游(高铁乘务)

汽车工程系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汽车整形

汽车定损与评估

汽车电子技术

汽车制造与装备技术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4、教学研究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围绕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学院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2012年至2015年,公开发表教育教改论文45篇,主编参编教材30本。截至2015年6月,有2门课程被评为“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通过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院获得了一系列殊荣:荣获贵州省国防系统“2010-2011年度‘五好’基层党组织”、“贵州省高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单位”、“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等荣誉称号。

5、管理体系

学院全面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以优良的教学质量,铸就航天学子的金色品牌。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大力推行产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平台,与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贵航集团011基地、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的多家大中型上市公司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为学生实训实习、顶岗实习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职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9年保持在92%以上高位,中职毕业历年就业率超过98%,累计培养各学历层次、工经管类专业和技术工人48000多毕业生,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6、主要荣誉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先后被上级有关部门授予“科工集团五四红旗团委”、“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先进单位”、“省高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征兵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003年、2005年、2010年分别顺利通过贵州省教育厅“高职院校双基实验室评估”、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贵州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

7、校标校训

校标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校标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标志形象基本元素由图形标志和字体标志两部分组成,其中图形标志是其核心元素。字体标志由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061基地主任曹军题写。

1、标志整体

图形标志整体图案采用国际通用的圆形构图,反映了主流性的纯粹学院风格。整体图形犹如一枚构图严谨的印章,象征着学院对时代和社会的庄严承诺。

2、标志外圆

用中文和大写英文沿圆弧排列同时标识,中文居上,表明主体性;英文居下,表明国际性。

3、标志核心图形

图形标志核心图形为圆形,以学院的拼音首字母“G”创意变形,与中国航天原有标志进行巧妙的有机组合,结合部分齿轮图案,表现了学院的历史沿革与主体,更具有鲜明的特色。

核心图形运用“对称均衡”的形式美法则构图,取义深远,含意显豁,形似与神似令人遐想。

(1)、首字母“G”蕴含“贵州”、“高职”、“高校”、“高级”之意。

(2)、箭状造型。首先,箭状造型是航天产品的象征,体现学院鲜明的行业属性。其次,箭状造型象一个“人”字,表明了学院从事的职业教育有教无类,面向人人。再次,箭状造型极具动感,具有一种向上腾飞的姿态,寓意全体师生弘扬航天精神,奋发向上,学院事业蒸蒸日上。

(3)、正中心的造型是打开的书本的形象,表现学院教书育人、开卷有益的思想,表明学院鲜明的教育行业特征。

(4)、中心整个“大”字形状。寓意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

(5)、标志中的1976字样,不仅表明学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76年的贵州航天高级技工学校,更从“三线建设”这一特殊的历史角度突出了学院秉承航天传统,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4、图形标志色彩

基本色彩为“学院蓝”(C100M70Y0K0PANTONE2955C),蓝色代表理性、沉稳、效率、科技。

校训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团结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古人云:“师克在和”。一个军团要打胜仗,在与人心团结。任何组织和集体如果不讲团结,就会一盘散沙,混乱无序,一事无成。

团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的美德。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是应当弘扬的传统美德,“团结”是学院生存发展的基础;团结是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指导下的有政治原则的团结,是禀然正气的团结。

运用“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的武器,实现团结的目标,就是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使真理得到坚持,错误得到修正,隔阂得到消除,在新的思想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勤奋

“业精与勤、荒于嬉”。勤奋给人以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勤奋努力,精益求精,百折不饶,才能实现目标。“有志者事竟成”。

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学院起步伊始,在基础设施、办学水平、师资、生源等方面与其他普通高校相形见拙。我们必须勤奋,也只有勤奋,才能缩小这些差距,不断进步。只有勤奋努力,才能赶上其他普通高校,进而将我院办成一流的高水平的学校。

“天才出于勤奋”。没有勤奋,将一事无成。“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一勤天下无难事”。

求实

就是要倡导并实践“求实的态度,务实的精神,扎实的作风”。

求是的态度,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有严谨的治学、求学态度要用笃实的学风去学习、探索和追求。

务实的精神,就是求真务实。要坚持真理,敢说真话,尊重实际,尊重科学。要着眼解决教学、管理、科研、后勤等工作的实际问题,下苦功,干实事,求实效。

扎实的作风,就是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反对浮夸、形式主义和投机取巧。

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也是我们学院进步的灵魂,是学院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学院要以新的思路,新的理念和新的举措探索职教的新路子,开创新局面。

创新的核心是新,即用不同寻常的思考方法,想出新颖别致的点子,获得信其独特的实践效果。切忌拾人牙慧,人云亦云。

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完形,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

创新的基础是信息。“信息的火花,可以点燃创造和发明天才的火焰”实践证明,创新活动中的各种问题有95%以上都可以通过科技文献检索得到启发,应当充分发挥信息再创新活动中的基础作用。

团结是成功之基,勤奋是成功之源,求实是成功之本,创新是成功之魂。“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应当成为我院全体师生员工理想信念、思想作风、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的集中反映;应当成为全体师生员工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和学院发展的持久动力。全体师生员工应当成为八字校训的实践者、传承者,让八字校训入目、入耳、入心,并使之在传承与创造中不断升华、完善。全体师生员工应当在“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校训的指引下共同努力,为培养“政治合格、业过硬、技能扎实、熟悉管理”的优秀人才而奋斗。

校歌

《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