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县
广宁县,广东省肇庆市下辖县,位于广东省中西部,北江支流绥江中游,东北与清远市清新区交界,东南与四会市相连,西南与德庆县、高要市接壤,西北毗邻怀集县,北面与阳山县相交。距离广州市约102公里,境内二广高速、贵广高铁贯穿而过,前往广州市区仅一小时。处于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内,是广东省离珠三角核心区域最近的山区县以及广西、湖南等省陆路来往珠三角地区的主要通道之一。
中文名称:广宁县
外文名称:Kwongning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广东省肇庆市
下辖地区:南街、江屯、宾亨、排沙等15镇
*驻地:南街镇
电话区号:0758
邮政区码:526300
地理位置:广东中部偏西北
面积:2458.15平方公里
人口:约60万
方言:粤语-罗广片-广宁白话、客家语-粤台片(不到1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碧翠湖、宝锭山、竹海大观、罗壳山等
火车站:贵广高铁广宁站
车牌代码:粤H
建立时间:公元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
美誉:竹子之乡、武术之乡、醒狮之乡
GDP:108亿元人民币(2012年)
行政代码:441223
1、地区概述
广宁县
广宁县古属岭南百粤地,秦朝时属南海郡,汉代属四会县。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置县,县名取“广泛安宁”之意。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宁、四会两县两合两分。广宁县是一个典型山区县(境地“八山一水一田”),又是一个革命老区县,广东四大农运领袖之一周其鉴诞生在今南街镇新楼村,他领导建立华南地区最早的农村党支部,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曾设在广宁县四雍寮炭岗村(今赤坑镇交赞村)。
广宁县总面积2458.15平方公里,辖17个镇,178个村(居)委会,2008年总人口55万,县*驻地南街镇。广宁县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广东省首批林业生态县,林地面积298万亩,森林覆盖率80%,竹子面积108万亩,盛产青皮竹,是全国著名“竹子之乡”,拥有全国最大的高级竹木混合浆生产基地(年产10万吨浆板)、首个“广东省造纸产业基地”、全省唯一一个*竹海森林公园;广宁雨量充沛,水力资源丰富,全县水力蕴藏量26.11万千瓦,可开发量14.58万千瓦;矿产资源主要有瓷土、花岗岩、广绿玉、滑石、钽铌、稀土、金等,其中广绿玉是制作印章、工艺品的五大佳石之一。此外,广宁还荣获全国“武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和“中国沙糖桔之乡”等称号。
2、隶属沿革
广宁县
民国时期,广宁县先后隶属粤海道、西区善后委员公署、西北区绥靖委员公署、广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9月3日广宁解放,隶属广东省第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是年11月隶属西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2年5月,广宁、四会合并为广四县,属西江专员公署。1954年7月恢复广宁县建制,隶属粤中区行政专员公署。1958年10月,广宁与四会两县又合并为广四县,隶属高要专区行政专员公署;12月隶属江门专区行政专员公署。1961年4月再次恢复广宁县建制,隶属肇庆专区行政专员公署。1968年3月属肇庆专区革命委员会。1970年10月改属肇庆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4月隶属肇庆地区行政公署。1988~2000年属肇庆市人民*。
3、地理位置
广宁县
4、行政区划
广宁县
5、气候特点
广宁县
北回归线从广宁南端通过,绝大部分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边缘地区具有中亚热带气候特征。受季风影响,气候年际变化较大。正常情况下,春季多阴雨,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常有秋旱出现;冬冷,时有霜冻。1979~2000年,年平均气温在20.70℃~22℃(摄氏度,下同)之间,累计年平均为21℃。年均降雨量1720.20毫米,最少为1991年的1391.40毫米,最多为1993年达2083.60毫米,少雨年份降雨量仅为多雨年份的六成多。1979~2000年平均日照时数1613小时,变化范围在1328~1820.70小时之间。
春季(3~5月)季平均气温21.10℃。初春冷空气仍较强,时有低温阴雨和倒春寒,偶然还有晚霜、冰雹出现。随着气温回升,雷雨频繁,雨水猛增,季平均降雨量为614.90毫米。由于雨量年际变化较大,降雨时间分布不均匀,时有春旱或洪涝出现。该季为全年光照最少的季节,季日照时数220.90小时,日均2.40小时。
夏季(6~8月)季平均气温27.70℃,季平均降雨量677.10毫米。进入初夏,热带气旋活动频繁。台风多的年份,雨水过分集中,会出现涝洪;台风少的年份,有夏旱出现。该季为全年光照最充足季节,季日照时数557.30小时,日均6.10小时。
秋季(9~11月)气候转凉,季平均气温22.10℃,初秋仍有热带气旋影响,有暴风雨出现;热带气旋活动少的年份会有秋旱出现。该季冷空气活动开始活跃,在晚稻抽穗扬花期,带来寒露风天气;在大陆冷高压影响下,夜间辐射降温十分强烈,昼夜温差多在10℃以上,带来寒露风和秋旱天气。此外,该季特别多雾,晚秋还可能有早霜出现。
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气候干燥,雨量少,气温低。季平均气温13.10℃,常出现寒潮、低温、霜冻天气,个别年份还会出现降雨、冰凌(雨凇)。
二、气温
1979~2000年,广宁县年平均气温为21℃。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2.40℃;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20℃。极端最高气温39.10℃,出现在1990年8月17日;极端最低气温为-3.20℃,出现在1999年12月23日。
6、地质地貌
广宁县
一、山地
(一)山地分区
全县山地划分为4个区:
北部中山位于与怀集、阳山交界的坑口、赤坑、葵垌、北市镇和深坑乡,多在海拔700米以上,是全县地势最高的地带。螺壳山、大岭顶、冷瓮顶、镬(笃)顶、桅杆顶等5座山,均在海拔1000米以上。其中最高的螺壳山,主峰海拔1339米。
东部低山位于联和、江屯、潭布镇,有十排山、大旗山、银坑顶、石马山等,主峰均在海拔700米以上。其中潭布镇境内有海拔500~800米低山9座,有“广宁屋脊”之称。
中部沿江低山位于古水、南街、石涧、排沙、宾亨、五和、横山、洲仔等镇,区内有笔架山、狮子头、龙山顶、望云顶、百寮顶、三县顶、七星顶、马骝反筋斗、三坑顶、高望顶、大潮山等,平均海拔500米以上。
西南部低山位于木格、石咀、清桂镇,以及洲仔镇的西部。有三宿山、荔枝山、五指山、立集顶、山寨顶等,平均海拔500米以上。其中三宿山海拔1020米。
(二)山脉
广宁县山脉属南岭山脉的余脉,断续蜿蜒不甚明晰。北部和东部山脉大致呈东北往西南走向,略向西南方向倾斜,西部山脉向东南低延;南部边缘山脉向北延伸至绥江南岸。县境北部以螺壳山为主峰,毗连赤坑镇的冷瓮顶,分出6条小山脉,向南延伸至古水河北岸。南部山脉以坐落在五和镇的黄莲山为主峰,向北延伸至横山镇的大潮山,再向西通过猪坑顶,蜿蜒至贞山和绥江南岸。西部,山脉以坐落在石咀、古水两镇交界的三宿山为主峰,向东跨过平岗,至绥江边。东部山脉以坐落在江屯镇的十排山为主峰,与潭布镇交界的大旗山毗连,分布在江屯、潭布镇一带。中部有坐落在南街、坑口两镇交界的园岭山,内盘绕着99条山坑,其东南跨南街镇,西北延伸到古水河。
二、丘陵
海拔350米以下的丘陵地遍及全县,尤以南街、螺岗、坑口、古水、洲仔、石涧、宾亨、横山、五和、排沙等镇居多。全县丘陵面积189.5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1.38%。
三、山间盆地
广宁县山间盆地面积73.78万亩(含水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20%,主要是绥江支流的永固河、古水河、金场河、大良水、荔垌水、南街河、宾亨河、扶罗河等河流的下游地带冲积成面积不大的平原。其中较开阔和平坦的有绥江岸边的石涧垌、江积垌,宾亨河的妙村垌,大良水的大信垌,荔垌水的曾村垌,南街河的黄盆垌、新楼垌等。此外,还有绥江岸边的条状冲积平原,因长满青皮竹林,被人称为“竹子走廊”。
7、自然资源
广宁县
广宁县种植和利用竹子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竹子面积104万亩,竹子种类14属55种,年产竹子25万吨。境内绥江两岸万亩竹海气势磅礴、蔚为壮观。1996年3月,广宁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竹子之乡”称号,是全国十大竹乡之一。青皮竹种植面积为全国之冠,有82.48万亩,占全县竹子面积的79.30%。青皮竹篾有拉力强韧、使用耐久的特点,可谓“一篾坠千斤”,誉满省内外和港澳及东南亚国家,用户称之为“正江竹篾”。以竹子为原料而加工的产品有:造纸、神香、家具、用具、工艺品、竹笋食品等数百种,部分远销欧美、日本、中东、东南亚、非洲、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广宁还是盛产沙糖桔的地方。沙糖桔品种优良,具有金黄靓丽、汁多皮薄、清甜脆口、芳香浓郁、果糖丰富等特点。产自境内广绿石(广东绿)为中国五大佳石之一,始产于明代,曾为贡品。广绿石的翠绿、绿海金星、白中带绿、黄中间绿等品种至为名贵。日本文房书道权威宇野雪村所著的《文房古玩事典》记载:“广东绿产自广宁,有纯绿与茶黄色交错,广东绿、广宁冻在日本有很高的评价”。横山镇的钽铌矿品位高,钽0.437%,铌0.0147%,国内罕有。境内河流溪涧纵横,均属珠江水系。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26.11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有14.58万千瓦,已开发7.89万千瓦。1999年9月始,全县实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
广宁县土特产有文笋、笋干、竹虫、冬菇、沙糖桔、清桂茶叶等。
8、交通情况
1979年,全县公路为砂土路面,养护工作包括回砂、扫砂、除草、加砂、修补路、修复水毁公路、清理路边山体塌方等。县公路工区设葵垌、石仔、北市等22个道班。1981年以后,省道263线部分路段降坡、铺设沥青路面。1989年,全县有道班27个,养护省道及县道主干线公路327.65公里。
1992~1997年,省道263线改造为二级水泥路面;县通镇砂土公路改造为二级或三级水泥或沥青路面297公里。水泥公路养护,对网裂、沉陷等路面损坏,用沥青拌和料填上。至2000年,全县共有道班24个。管养省道及县内主干线13条共329.60公里。
1981年,省道及主干线公路养护逐步实现机械化。1985年,养路机械有手扶拖拉机17台,小四轮汽车42辆,汽车8辆,压路机3台,碎石机5台,洒水车2辆,手扶振动压路机3台。2000年,养路机械有汽车4辆,综合养护车36辆,小四轮机车29辆,挖掘机2台,中型压路机3台,空压机1台,洒水车1辆,清扫车1辆,混凝土拌和机1台,沥青拌和机1台,灰、土拌和机1台,划线机1台,发电机2台共60千瓦,手扶拖拉机13台。
1979年,县地方公路管理站设扶楼、下带、雅韶等9个道班,另有乡道养路点25个48人,管养县道干线公路327.40公里。1989年,管养公路509.30公里。1996年,撤扶楼、雅韶、洲仔道班。2000年,有道班6个,管养公路964.90公里。有乡道养路点60个393人,好路率在95%以上。
9、革命传统
广宁县
10、经济发展
五五”计划时期
1978年,广宁县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对外经济交往甚少,还没有直接的外贸出口。是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为1.5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750万元、农业总产值为8323万元,分别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4.78%和55.22%;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8055万元。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要解决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问题,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从此,全县国民经济进入持续稳步快速发展新时期。
1979~1980年是“五五”计划最后两年。从1979年开始,全县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改革开放方针、政策,排除“左”的干扰,发展生产力,结合广宁实际,制订具体的改革和发展计划和措施,全县经济步入健康、协调发展的轨道。1980年秋,农村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精神,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工业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开始对部分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探索。商业、服务业也随之开展一系列改革。是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63亿元(按80年不变价),其中农业产值8428万元、工业总产值786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1.39亿元(按当年价,下同),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为47.68︰25.52︰26.7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8735万元。外贸出口总额279万美元。
“六五”计划时期
1981~1985年“六五”计划时期。全县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198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3亿元(按80年价计2.19亿元),比1980年增长74%;工农业总产值2.21亿元(80年价),比1980年增长35.58%;第一、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60.60︰19.21︰20.19;外贸出口总额为14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2万美元。
1982年,农村落实**1月1日批转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即1982年1号文件),全县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实行农村经济*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198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27亿元(80年价),比1980年增长50.79%。
工业方面,立足当地资源,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促进国营工业发展。1981年起,利用瓷土资源,相继办起广宁陶瓷一、二厂,发展陶瓷工业。利用当地产“广东绿”玉石资源,办起广宁玉雕工艺厂等。1984年,全县国有企业进行扩大经营自主权和实行企业经济承包责任制、厂长负责制、计件工资等改革。1985年全县工业产值9425万元(80年价),比1980年增长19.86%。
35家国有商业批发、零售企业,陆续实行“承包经营,定额上缴,自负盈亏”;集体商业全面推行“分细核算,职工集体承包,自负盈亏”的经营承包形式。随着农村商品流通*改革,个体私营商业迅速发展,个体商业由1980年50户发展到1985年4123户。198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28亿元,比1980年增长45.99%。
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发展。全县电话用户数1985年为1645户,比1980年增加100户,年均增加20户。
“七五”计划时期
1986~1990年“七五”计划时期。坚持改革开放,把“开发山区、建设山区、振兴山区”作为全县的战略重点,全县经济持续稳定发展。199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09亿元(按80年价计3.63亿元),比1985年增长150.62%;工农业总产值5.63亿元(80年不变价),比1985年增长154.75%;第一、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85年的60.60︰19.21︰20.19转变为57.77︰21.81︰20.42;外贸出口总额为37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58.30万美元,分别比1985年增长1.48倍、28.15倍。
农业方面,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良种良法,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促进全县农村商品经济发展。199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08亿元(80年不变价),比1985年增长63.34%。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90年,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1.05万家,全年总产值1.53亿元,比1985年增长3.90倍。
工业走培育、引进、开发相结合发展路子,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开发山区资源,推动山区经济发展。5年间,先后建成利用木薯生产的县葡萄糖厂,利用松脂生产的彩色油墨生产线,利用枝丫材生产的微粒板生产线,利用瓷土资源的马赛克、无釉砖陶瓷生产线,利用竹子资源的铜版纸生产线等企业,把山区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发挥较好效益。1987年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4.18%,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199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3.56亿元(80年不变价),比1985年增长277.06%。
商业方面,改革行政管理,转换经营机制,开展流通领域改革。商贸系统实行“三多一少”,即允许多种经济成份,运用多种经营方式,拓宽多种流通渠道,减少货物流转环节,逐步形成多渠道、开放式、网络型的流通体系,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市场购销两旺。1990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3.14亿元,比1985年增长146.14%。
“七五”期间,完成石涧110千伏输电工程;动工建设花山水电站;春水至南街、春水至古水路段柏油路工程竣工;投资近300万元,铺设中华东、中华西、南东一路等混凝土路面;县城2000门自动电话和古水镇自动电话开通,全县电话用户3668户。
“八五”计划时期
1991~1995年“八五”计划时期。1991年起,全县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经济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0.12亿元(按90年价计16.60亿元),比1991年增长188.67%;工农业总产值29.12亿元(90年价,下同),比1991年增长172.15%;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0年57.77︰21.81︰20.42转变为38.37︰35.30︰26.33;外贸出口总额306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3009万美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7.29倍和50.61倍。
农业方面,“三高”农业逐步向基地化、企业化、规模化发展,建立起竹子、水果、茶叶、药材、松脂、蔬菜、禽畜水产等十大农业基地,“三高”农林业面积达133.50万亩,1995年,农业总产值7.01亿元,比1991年增长35.85%。乡镇企业实现产值15.87亿元,比1990年增长4.83倍。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葡萄糖、机制纸、水泥、油墨、陶瓷等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初步建立起具有广宁特色的工业基础。采取股份制、注资经营、抵押承包、租赁、产权转让等各种形式,推进国企和镇级企业改革,1995年底,全县20家国有企业有12家实施转制,全县248家镇级企业有102家实施转制。1995年工业总产值22.12亿元,比1991年增长297.84%。
流通*改革不断深化,全县587间国合商业门店,有528间实施以风险抵押承包为主要形式的改革,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1995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25亿元,比1990年增长162.84%。
“八五”时期,广宁县以高投入、高起点大力发展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70亿元建成四连线县城至四会交界路段二级水泥公路;投资450万元新建和改造地方公路180公里,实现全县范围内区区通公路;投入1.30亿元,开通国内、国际程控电话,发展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业务,实现区区通电话;投资3.50亿元先后建成花山水电站、古水河梯级电站及其他河流水电站共14座。
“九五”计划时期
1996~2000年“九五”计划时期。这时期头两年经济保持健康稳步增长,后三年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市场持续疲软,经济发展遇到困难,连续三年处于经济发展低迷徘徊状态。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0.69亿元,比1995年增长52.69%;工农业总产值45.98亿元,比1995年增长57.90%;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从1995年的30.37︰35.30︰26.33转变为35.94︰35.71︰28.35;外贸出口总额155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3300万美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0.49倍和0.09倍。
以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为中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县初步形成“三带”、“两廊”(特优稀蔬菜发展带、蚕桑发展带、中药材发展带、水果发展走廊、竹子发展走廊)的农业发展格局。2000年,全县新发展种植业、渔业、畜牧业等“三高”农业4.50万亩。农业总产值9.71亿元,比1995年增长38.52%。
1997年,省“八五”计划重点项目广宁纸浆厂建成投产,为广宁发展造纸工业奠定坚实基础。“九五”时期工业改革以国有企业为重点、产权改革为核心,实施抓大放小和各项配套改革同步推进,深化企业改革。至2000年底止,实行产权改革的国有企业有73家,占全县国企的70%。广宁纸浆厂、广宁制药厂、牛岐电站等企业成功转让;县陶瓷一、二、三厂等17家企业依法破产;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全县有338家国有及部门工业企业分别实施各种不同形式改革。2000年,工业总产值36.27亿元,比1995年增长63.97%。
“九五”期间,国有商业和集体商业全方位实施以产权改革为核心、转换经营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全县52家国有和供销商业实施产权改革。扶持发展个体商业,2000年底,全县有个体商业户9000户。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5.80亿元,比1995年增长91.51%。
“九五”期间,交通条件大为改善。累计投资1.35亿元,完善省道四连线广宁路段二级水泥路建设59.50公里,完成县城通乡镇公路改造92公里,新建和改造村级公路190公里;投资1100万元建成石涧绥江大桥。电信事业日益发展,2000年底,全县电话用户3.8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50万户,无线寻呼用户1.56万户,分别是1995年的2.34倍、14.12倍、1.55倍。
1979~2000年,广宁县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增长,经济总量和质量逐步提高。然而也存在经济总量增长不快,质量不高;个体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例偏低;国企负债率高,企业改革困难重重;农村产业化调整实质性突破不明显等问题。
11、教育情况
学前教育
一、幼儿教育
1979年,全县有县机关1所公办幼儿园,有县工交、财贸2所部门办幼儿园。县机关幼儿园由于园址要建造县委宿舍楼,同年迁入县财贸幼儿园内,挂广宁县机关幼儿园牌子,坐落在现农林路朝阳巷2号。县工交幼儿园坐落在三多村。3园共有15班,在园幼儿542人,教职工29人。1982年,县机关幼儿园从县财贸幼儿园中迁出,迁往新宁北路新兴一巷5号,设8班,幼儿320人,教职工16人。3园共设36班,幼儿1650人,教职工38人。
1993年,创建民办蓓蕾幼儿园。1995年外经贸系统创办外经贸幼儿园,共有公办幼儿园1所(县机关幼儿园),部门办幼儿园3所(县工交、财贸、外经贸幼儿园),民办幼儿园10所,共设47班。1996年,县教育局增设新城幼儿园。1997年10月,县机关、财贸、工交幼儿园被评为市一级幼儿园。1998年,全县有幼儿园26所,其中镇中心幼儿园12所。在园幼儿8580人,教职工322人。2000年,县新城幼儿园被评定为市一级幼儿园。是年共有县机关、新城2所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共73人,其中机关幼儿园33人、新城幼儿园40人。有县工交、财贸、外经贸等部门办幼儿园以及蓓蕾、欢欢、霓虹等民办幼儿园共26所。全县28所幼儿园共设70班,幼儿2112人。教职工180人。
二、学前班
1979年,部分小学开始办学前班,招收6岁左右的幼儿,一年后升入小学一年级。全县共有学前班15班,幼儿498人,教职工16人。1982年,有学前班42班,幼儿1249人,教职工29人。1987年111班,幼儿5699人,教职工55人。1990年215班,幼儿8020人,教职工176人。1995年228班。2000年,全县小学附设学前班220班,幼儿6262人,教职工基本为每班1人。
小学教育
一、发展情况
1979年,全县有小学253所,设1882个班,在校学生6.37万人,教职工2677人。1980年8月,县教育局确定南街镇中心小学、新楼公社红星小学、江屯公社江合小学为县重点小学。各公社以中心小学为重点小学。同年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目标,各学校建立学籍管理制度,发动适龄儿童入学,巩固在校生,动员非正常流失生复学。1983年,小学253所,教学班1797班,在校学生5.78万人,教职工2730人;经地区检查验收,全县20个区(镇、场)“六率”(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留级率、非正常流动率、升学率)达标18个,实现普及初等教育。1984年,全县“六率”经地区检查验收达标,实现区区普及初等教育达标。1986年,有小学255所,教学点175个,共设教学班1737个,在校学生5.08万人,教职工2698人。招生1万人,入学率98.80%,年巩固率99.10%,毕业生1.03万人,毕业率99%,经省、地复查验收,普及初等教育合格。
1991年,有小学259所,教学点144个,教学班2983个,在校学生6.23万人,教职工2717人。1997年,有小学263所,教学点121个,在校学生6.16万人,教职工2717人。2000年,全县有小学258所,教学点53个,有教学班1923班,招生7336人,毕业生1.04万人,在校学生5.25万人,入学率99.70%,辍学率0.23%,毕业率99.20%。有教职工2845人。
二、管理*
1979年,恢复中心校管理*,全县18个公社3个乡,设立18个公社和葵垌、清桂乡中心校,深坑乡没有设立中心校。撤销公社教育革命办公室,试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80年9月,在公社党委领导下,各社成立教育办公室,作为公社教育行政部门。至2000年,南街镇第一小学、南街镇第二小学(广宁师范附属小学)、南街镇中华西小学由县教育局直接管理,校长由县教育局任命,各镇中心小学,村上小学由镇教育办公室管理,校长由镇*任命。
三、学制升学
1984年,按照先中心小学,后村级小学的原则,将1966实行的“五年一贯制”小学分期分批恢复“六年一贯制”。是年秋,南街镇各小学、各区中心小学和广宁师范附小共21所小学一年级改为六年制。1987年,全县所有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全部改五年制为六年制。
1979年,部分大队小学尚设初中班,小学毕业生全部升读初中。1980年秋,各公社集中设初中,开始对小学生实行统一考试,由县教育局统一命题,统一时间,以公社为单位进行考试,择优录取上初中。1983年,县*制订《广宁县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划》。1993年,取消小学升初中考试,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初中。
四、县一级学校
1997年,宾亨镇中心小学被县教育局评为首所县一级学校。1998年,石涧镇中心小学和江屯镇中心小学被评为县一级学校。1999年,南街镇第一小学、南街镇中华西小学通过县一级学校评估。2000年,全县有宾亨、江屯、南街、横山、北市、古水、排沙、木格、洲仔、赤坑、石涧镇中心小学和南街镇第一小学、南街镇第二小学、南街镇中华西小学、新城小学、横山镇厚溪小学、石涧镇中亚小学17所小学被评为县一级学校。
五、希望小学
1997年,第一所希望小学——石咀镇佛光希望小学落成开学。教学楼高三层,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至2000年,相继建成石涧镇沙心洪源苗圃希望小学、排沙镇江新希望小学、排沙镇春水广发希望小学。
中学教育
一、发展情况
1979年,按照“充实加强小学、整顿提高初中、调整改革高中”原则,逐步改变“*”时期“队队办初中、社社办高中”状况。全县有普通中学20所,其中完全中学17所,初中3所,在校学生2.68万人,教职工1339人。有大队小学附设初中点212个。1980年,20所中学撤并为广宁、新楼、宁城、古水、木格、厚溪、宾亨、春水、北市、上林、潭布、江屯等12所普通完全中学。撤并7所:撤螺岗中学并入新楼中学,撤洲仔中学并入古水中学,撤石咀、清桂中学并入木格中学,撤五和中学并入宾亨中学,撤葵垌附设初中并入北市中学,撤赤坑中学,赤坑的汶水、洲仔、合坑小学附设初中,其地区学生入读上林中学,其余地区学生入读北市中学。撤销高中点的公社,扩大初级中学办学规模。大队小学附设初中点212个撤并为54个点。即:排沙4个、石涧1个、潭布4个、江屯4个、联和3个、北市3个、赤坑3个、螺岗1个、新楼7个、宾亨3个、五和1个、厚溪3个、木格3个、石咀1个、洲仔1个、古水6个、葵垌1个、清桂1个、坑口4个。初中点合并后,以公社为单位统一招生,择优录取。同年8月,县教育局确定广宁中学为县重点中学。是年在校学生2.65万人,教职工1536人。
1981年,旅港同胞陈达捐资港币170万元,在家乡厚溪公社厚田大队创办初中“文杰中学”。招生3级8班450人,首任校长为周其鉴烈士之子周家德。
1983年,对高中布局作进一步调整,12所普通完全中学合并为广宁、新楼、宁城、古水、宾亨、上林、江屯中学7所,厚溪中学开设职业高中,木格、春水、北市、潭布中学只开初中。1984年,7所普通完全中学调整为广宁、新楼、古水、宾亨中学4所,宁城、上林、江屯中学只开设初中,潭布、春水中学开设职业高中。1985年上林、宁城中学开设职业高中。1987年,全县有广宁、新楼、宾亨3所普通完全中学,初中27所,小学附设初中点29个。在校学生:普通高中787人,初中1.89万人。11月,县*制订《广宁县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划》。同年,江屯、古水中学开设职业高中,潭布、春水职中停招高一学生。1991年春季,有普通完全中学3所:广宁、其鉴纪念(新楼)、宾亨中学。有初级中学28所:排沙2所、潭布2所、横山(厚溪)2所、江屯3所、东乡4所、宾亨3所、古水3所、石涧、联和、北市、赤坑、螺岗、五和、木格、石咀、洲仔各1所。有小学附设初中点8个。有职业高中5所:江屯、坑口(上林)、横山、古水、宁城中学。是年秋,江屯、坑口、横山、古水职中恢复为普通初级中学。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61万人,其中高中1476人,初中1.47万人,教职工1163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210人,教职工138人。1993年,取消小学升初中统考,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初中。同年,取消宾亨高中和全部附设初中点。
1994年秋,县*与香港何氏家族、慈善机构香港荧望中心共同创办普通初中“何楮铭纪念中学”,招初一新生9班491人。是年,广宁县通过省“普九”评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995年初中招生9683人,在校学生2.59万人。1997年,全县初中入学率98.30%,辍学率2.06%,毕业率99.60%。1998年通过省“普九”复查验收,进一步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以下简称“两基”)教育成果,提高“两基”水平。
1999年,除人口较多的南街、宾亨、古水、横山、潭布5个镇保留2或3所初中外,其他镇仅存各1所。2000年9月,广宁师范停办,转制为县普通高中,定名“广宁实验中学”,正科级建制。校园占地7.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5万平方米。有专职教师78人,其中本科学历57人,专科21人;中学高级教师12人,一级教师31人。有职工36人。当年招收高一新生8个班439人。2000年,全县有普通中学28所。其中有广宁中学、其鉴纪念中学2所普通完全中学,有广宁实验中学普通高级中学。高*生23个班,新招学生1278人,有学生2751人。初级中学25所,新招学生9851人,在校学生2.85万人。高中初*有教职工1823人。
二、学制
1979年,全县初中、高中由“二·二”学制(初中二年,高中二年)改为“三·二”学制。1981年秋,广宁中学高一级首先恢复高中三年制。1987年,除新楼高中外,全县完全中学(包括农职中)实行“三·三”分段制。1991年,新楼高中恢复三年学制。是年起,全县初中、高中全部实行“三·三”学制。
三、市、县一级学校
1999年,广宁中学被评定为市一级学校。2000年,文杰、北市、五和、排沙、宾亨、江屯、潭布中学和古水二中被评定为县一级学校。年底,中学有市一级学校1所,县一级学校8所。
四、教材
“*”结束后,为尽快提高教学质量,各中学都把工作重心从政治为主线回归到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主线,对课程作调整,将课程的政治取向拉回到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教学为载体的正常状态,教学秩序得到恢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沿袭60年代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简称“双基”教育)。1977~1981年,仍然使用广东省编著的教材。
1981年,执行国家新颁布实施的中小学教学计划,使用全国统一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印出版的教材。按国家课程表要求,开设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美术、音乐、劳动课。
1988年国家教委颁布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编写规划方案》,实施“一纲多本”新方案。广东省推出沿海版教材。1994年开始,初中历史、地理、生物、音乐、美术使用沿海版教材。
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规定要设置地方课程,广宁县按肇庆市教育局要求,参与了肇庆市地方课程教材的编写并使用其教材。其主要内容是介绍各县历史名人、风景名胜,小学初中每学期一册。1994年,全县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实施《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学校要“合理设置任选课和活动课”,广宁中学开设计算机课、美术任选课(素描、速写、色彩、创作等),活动有民乐、合唱、舞蹈等课程。
五、高考成绩
1979~1991年,全县考上中专2458人,考上省专科以上619人。1992~2000年,考上省专科以上1056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