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四大亮点

科普小知识2022-12-20 11:47:26
...

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30日公布,该文件有什么亮点值得我们关注呢?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四大亮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各级*和公务员政务失信记录将公开

在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系统中,被纳入失信“黑名单”的“官员失信”案件目前超过1100件。懒政怠政、失职渎职、以权谋私……公务员行政过程中的一些不良行为虽广为社会诟病,却因失信成本低、惩戒力度不够而屡屡发生。

官员“失信”将不再是私事。意见明确,将各级人民*和公务员在履职过程中,因违法违规、失信违约被司法判决、行政处罚、纪律处分、问责处理等信息纳入政务失信记录。依托“信用中国”网站等依法依规逐步公开各级人民*和公务员政务失信记录。

意见提出,要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同时健全信用权益保护和信用修复机制,公务员在政务失信行为发生后主动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可从轻或免于实施失信惩戒措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人员李清彬说,政务失信记录是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各级人民*和公务员政务失信记录机制,将为建立良好政务诚信体系奠定基础。

2、不得以*换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理由毁约

一些“官员失信”案例,主要由于地方*换届或主要*换了,之前的承诺不兑现,有的甚至直接违约,不仅对相关企业和投资人造成财产损失,对于新型政商关系的建立也是一种破坏。

意见明确,规范地方人民*招商引资行为,认真履行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协议,不得以*换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理由毁约。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改变*承诺和合同约定的,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相关企业和投资人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新官不理旧账’等政务失信行为已成为市场经济的‘绊脚石’,让一些地方失去很多发展机会。”吉林大学教授李北伟说,明确这些领域的政务诚信建设,将为企业营造法治规范的市场运营环境。

意见明确要求加强*采购、*和社会资本合作、招标投标、招商引资、地方*债务、街道和乡镇等重点领域的政务诚信建设。

李清彬说,这六个重点领域是*行政和监管的重点范围,也是最容易产生失信行为的领域,危害较大,社会诟病较多。对于这些*失信领域,在依据法律法规惩戒的同时,引入诚信建设,具有更强的约束作用。

3、*重大决策必经程序“亮相”

在重大决策制定的过程中,一些权力部门存在乱决策、瞎指挥的行为,缺乏深入调研评估,不征求民众意见;有的朝令夕改,“一拍脑袋”就变了主意。

对此,意见指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合规性审核、集体讨论决定等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同时明确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勤政高效、守信践诺和失信惩戒五个基本原则。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管理越来越复杂和专业化,让专业人士和相关利益方参与,并加强风险评估等,对加强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转变*职能具有重要意义。”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石新中说。

4、构建全方位政务诚信监督体系

缺乏有效的政务诚信监督体系,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将无从谈起。

意见要求,要探索构建广泛有效的政务诚信监督体系。建立政务诚信专项督导机制,实施政务诚信考核评价。建立横向监督机制,各级人民*要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监督。建立社会监督和第三方机构评估机制,实施区域政务诚信大数据监测预警。

“这将建立以信用为核心、全方位的监督体系。”李清彬说,在信用记录的建立过程中,信用信息来源必须是多方位的,才能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

石新中说,社会监督和第三方评估机制的引入,对于我国由传统治理模式向现代治理模式转变是具有创新性的关键机制设计,不仅反映了*的自信,也有利于提高*诚信评价的公正性和公信力,构建更为科学化、体系化和全面化的政务诚信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