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胡佛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HerbertClarkHoover,1874年8月10日-1964年10月20日),美国第31任总统。共和党籍。除从事政治外,还是采矿工程师和作家。曾任沃伦·G·哈定和卡尔文·柯立芝两届总统的商务部长,其间打出“经济现代化”的旗号推动*干预经济。1928年大选,此前从未经选举而担当*职位的胡佛轻松赢得党内提名,并在国内一片欣欣向荣的乐观气氛中完胜*党候选人阿尔·史密斯当选总统。他是美国迄今为止由内阁部长直接升为总统的最后一人。
中文名:赫伯特·胡佛
英文名:HerbertClarkHoover
籍贯:艾奥瓦州
国籍:美国
出生年月:1874年8月10日
去世年月:1964年10月20日
职业:美国总统
政党:共和党
代表作品:《对*的挑战》
1、个人简介
赫伯特·胡佛,全称赫伯特·克拉克·胡佛,男,是美国第31任总统。赫伯特·克拉克·胡佛生于爱荷华州,毕业于斯坦福大学。除从事政治外,还是采矿工程师和作家。
赫伯特·胡佛曾任沃伦·G·哈定和卡尔文·柯立芝两届总统的商务部长,其间打出“经济现代化”的旗号推动*干预经济。1928年大选,此前从未经选举而担当*职位的胡佛轻松赢得党内提名,并在国内一片欣欣向荣的乐观气氛中完胜*党候选人阿尔·史密斯当选总统。他是美国迄今为止由内阁部长直接升为总统的最后一人。
胡佛作为专业工程师,奉进步主义思潮所提倡的效率运动(EfficiencyMovement)为圭臬,深信*和经济充斥着低效与浪费,其改善则需籍由有关专家对这些问题的识别和解决。
2、家庭背景
1874年8月10日,赫伯特·胡佛生于艾奥瓦州的西布兰奇(WestBranch)。他是第一位生于密西西比河以西的美国总统,也是至今唯一一位生于艾奥瓦州的总统。父亲杰西·胡佛(JesseHoover)是一位铁匠和农具店店主,系德国-瑞士裔;母亲赫尔达·明索恩(HuldaMinthorn)则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诺里奇,为英格兰-苏格兰裔移民后代。夫妇均为贵格会教徒。
1899年胡佛与斯坦福上学时的女友卢·亨利结婚。二人育有二子:小赫伯特·克拉克(HerbertClarkJr.,1903–1969)和艾伦·亨利(AllanHenry,1907–1993)。
3、求学经历
胡佛的父母于1880年、1884年先后病逝,这使他年仅9岁就成了孤儿。之后,他先是和祖母在普利茅斯的金斯利(Kingsley)生活了一段短暂的时间,随后又与叔叔AllenHoover在西布兰奇一起住了一年半。1885年11月起搬到俄勒冈州的纽伯格市与之前一年刚丧失爱子的舅舅约翰·明索恩(JohnMinthorn)一起生活。胡佛在教友会太平洋学院(FriendsPacificAcademy,今乔治·福克斯大学的前身)上了两年学,然后到他舅舅位于塞勒姆的不动产公司打杂。尽管从未上过高中,但胡佛坚持上夜校,并学习了簿记、打字和数学。
1891年斯坦福大学建校开学,胡佛作为第一批学生被免予学费入学。胡佛自称他是斯坦福的第一个学生,理由是他是宿舍楼中第一个班的第一个学生。1895年,胡佛被授予地质学学位并从斯坦福毕业。
4、从业经历
采矿工程师
1897年,胡佛作为伦敦一家采矿公司墨林公司(Bewick,Moreing&Co.)的工程师前往澳大利亚。兼为地质学家和采矿工程师,胡佛负责在西澳大利亚寻找可投资的金矿。他23岁即被任命为采矿经理,领导一个瓦利亚之子采矿公司(SonsofGwalia)所属金矿的扩建项目。
在中国工作
1899年,胡佛与大学同学卢·亨利结婚。婚后夫妇前往中国天津,在那里胡佛任墨林公司驻华代表,并受聘于开滦公司担任技术顾问。在中国期间,两人学习了汉语。胡佛入主白宫后,夫妇二人还常为便于秘密交谈而使用中文对话。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胡佛被困于天津。他的住所几乎有一个月的时间处于战火之中。因职业关系使他具有丰富的关于恶劣地形的知识,胡佛还曾协助八国联军在天津的军事调动。
在澳大利亚工作
1901年胡佛成为墨林公司的合伙人,负责公司在澳大利亚的各类项目。1905年8月至9月间,胡佛想出了一个技术创新。当他参观新南威尔士州布罗肯希尔的一个铅银矿场时,胡佛发现开采的铅银矿石中有大量的锌。而这些锌因无法提取而只能作为矿渣倒掉。胡佛随后设计了一个工艺过程,利用当时尚属新式的泡沫浮选法来处理这些矿渣以提取锌。后来,他和威廉·贝鲁(WilliamBaillieu)等人合伙创建了“锌公司”(ZincCorporation)。这家公司日后几经合并成为力拓集团的一部分。
采矿顾问
1908年,胡佛成为一名独立的采矿顾问,前往世界各地帮助考察,直到1914年一战爆发为止。他还在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讲学,其课程讲义于1909年以《采矿原理》为题出版。这本书也成为一本采矿学标准教材。1912年还和妻子一同翻译了德国矿冶学家格奥尔格·阿格里科拉(GeorgiusAgricola)于1550年以拉丁文撰写的采矿学经典巨著《论矿冶》(DereMetallica)。这个英译本提供了大量历史背景内容,是迄今《论矿冶》一书最为重要的学术译本,故仍在出版之中。
5、从政经历
1920年大选
1920年胡佛拒绝了*党的表示,宣布自己为共和党人并将参选总统。实际上,胡佛自战前即为注册共和党员,尽管他未在1912年大选时支持共和党候选人塔夫脱,而是投票给自共和党出走的西奥多·罗斯福。
胡佛在加州的初选中表现良好,几乎击败人气极旺的参*海勒姆·约翰逊(HiramJohnson)。但是由于输掉了家乡州的选举,他在共和党大会上并未受到足够关注。1923年胡佛还陪伴哈定进行了最后一次国内旅行。当行至旧金山后,哈定突然心脏病发作,胡佛第一个提出需要专业医师救护,并在确认哈定已离世后通知了白宫总统的死讯。最后,胡佛带领着大批知名人士护送哈定的遗体返回华盛顿。
商务部长
哈定当选之后,出于对胡佛助选的回馈,提出由胡佛选择担任内政或商务部长。胡佛最终选择了商务部长一职。在担任商务部长以及后来的总统期间,胡佛革命性地重新定义了商业和*的关系。与他三位前任罗斯福、塔夫脱和威尔逊对商业界的敌对态度不同,胡佛设法把商务部打造成一个强有力的服务组织,以帮助构筑*和企业间面向合作的义务伙伴关系。这一行政哲学常被称为“结社主义”(Associationalism)。许多胡佛担任商务部长期间的举措都以在*和企业内消除浪费、提升效率为目标。待胡佛商务部长任期结束时,他已经彻底提升了商务部的地位。这从1930年代罗斯福时期专门在华盛顿特区联邦三角地带为商务部修建的现代化办公楼上可见一斑。有人认为胡佛是美国历史上最好的一任商业部长。迄今为止,胡佛也是唯一一位当选前曾在内阁任全职的总统。
任职总统
柯立芝于1927年拒绝了竞选以连任第二个完全任期(他因接替病逝的哈定而在1924年大选前担任过半期总统),胡佛参加1928年大选,胡佛的声誉、经验和人气确保了他在第一轮党代会投票就获得了提名,竞选伙伴为参*查尔斯·柯蒂斯。历史学家认为,胡佛之所以能在1928年大选中取得58%普选票的压倒性胜利,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个人声誉和当时繁荣的经济形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党内部在宗教和禁酒问题上产生了分裂。胡佛甚至拿下了诸如佛罗里达、弗吉尼亚、得克萨斯和田纳西这样的*党的传统南方票仓。
进入白宫第一天,胡佛就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誓言要把*与媒体的关系推向一个“新阶段”。胡佛要求新闻界选出一个记者委员会,来为白宫记者招待会提出改进建议。胡佛还拒绝使用发言人,而是直接与记者对话,并在每次会前向记者们分发一个文本,扼要记述了总统将于会上所作的声明。在胡佛执政后的头四个月中,他举办记者招待会的密度之大不仅超过诸前任总统,也是任何后任所未能及的。
6、政界作为
主要政策
在1928年11月当选总统之后,胡佛就制定了一个旨在改善国家管理机构的计划。作为进步主义者和改革运动家,胡佛把他的总统任期视为提升全体美国人生活水平的一次契机,而这种提升要借助*管理和鼓励义工来实现。成为总统的胡佛可以更为有效地推广他的经济理念,并尤其致力于推动国会通过有关关税改革和给予农民补贴的议案。
国内政策
在税务政策上,提倡为低收入人口减税(未通过立法),并封堵了若干富人逃税漏洞。
在司法方面,指示司法部和国税局以逃税罪名追查艾尔·卡彭,进而取缔其黑帮组织。组织司法部下辖的联邦*局并实施*改革。还在司法部成立反托拉斯处打击垄断。
在劳工问题上,签署诺里斯-拉瓜迪亚法案以限制对劳资纠纷的司法干预。
在儿童和教育方面,发布儿童宪章,倡导不分种族和性别地保护所有儿童。召开会议讨论儿童健康和保护等问题。
在人民福祉方面,提议通过联邦贷款清除城市贫民窟(未通过立法)。倡议为65岁以上老人给予每月50美元的补助(未通过立法)。召开会议讨论住房建设和扩大个人购房等问题。老兵医疗设施数翻了一番。
在环境保护方面,指派了一个委员会规划自然保护区,该委员会共将约12,000平方公里和9,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为国家公园和国家林地。在交通和通信方面,就圣老伦斯海路问题与加拿大达成了一个条约,但未在参院得到批准。修建了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要求航空邮递业者采取更加严格的安全措施并提升服务质量。
此外,胡佛在任内还扩大了联邦公务员队伍的规模和覆盖面。取消针对*土地的私人勘采租约。以及在科罗拉多河上修建水坝—后被命名为“胡佛水坝”。
外交政策
在外交方面,胡佛*于1930年发布了克拉克备忘录。该备忘录本为柯立芝任内副国务卿乔舒亚·鲁宾·克拉克(J.ReubenClark)于1928年所拟,但直到胡佛上任后才得以公开。克拉克备忘录针对西奥多·罗斯福的干涉主义作出了修正,强调所谓罗斯福推论并非门罗主义的一部分。这也成为后来富兰克林·罗斯福时代对拉美国家所采取的善邻政策之滥觞。胡佛还命令从尼加拉瓜和海地撤军;提议对拉美进行军事禁运;并建议列强裁减三分之一的海军军备(称作胡佛计划)。针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国东三省,胡佛和国务卿亨利·史汀生(HenryStimson)确立了所谓胡佛-史汀生主义(Hoover-StimsonDoctrine),称美国决不承认任何以武力夺占之领土。
在他的任期内,胡佛还调解了智利与秘鲁间围绕阿利卡和塔克纳的领土纠纷。根据1833年硝石战争结束后所签的《安孔条约》,阿利卡和塔克纳交由智利统治十年,十年之后经全民公决决定最终归属。但公决从未进行。经胡佛调停,两国于1929年签订《利马条约》,智利保留阿利卡,而塔克纳复归秘鲁。
1928年11月,胡佛开始了为期七周的拉美“亲善之旅”,以向南方国家解释他的经济和贸易政策。经阿根廷时,胡佛躲过了一次由塞维里诺·吉奥瓦尼(SeverinoDiGiovanni)领导的无*主义者对他的刺杀。
经济政策
胡佛对经济政策的态度主体上是基于志愿精神来维持。大萧条的到来不仅是对国家经济,也是对胡佛的理念的考验。为抑制大萧条所导致的经济剧烈下滑,胡佛做出了多种尝试,但几乎无一奏效。直到他的任期快结束时,胡佛才开始支持一系列的立法解决方案。
1929年,胡佛批准了墨西哥裔人口遣返计划(MexicanRepatriationprogram)。这一计划旨在减少墨西哥裔人口造成的就业竞争,并降低市政援助的负担。计划一直实施到1937年,其间共有50万墨西哥人和墨西哥裔美国人被送回墨西哥,其中大部分都是被强迫离开的。
1930年6月国会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TariffAct),胡佛签署了该法案。这项法律提高了数千种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意在通过增加进口商品的价格来鼓励美国人购买本国商品、增加*收入、以及保护农民利益。然而,此时经济危机已蔓延至全球,其他国家作为回应也对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结果,国际贸易大幅下降,反而加剧了萧条。
1931年胡佛发表《延债宣言》(Hoovermoratorium),建议各国*间的债务、赔偿及战债军延期一年偿付,但同时各国欠美国的债务不能取消。
1931年,胡佛敦促国内各主要银行成立了一个称为国家信贷公司(NationalCreditCorporation)的银团组织。胡佛鼓励国家信贷公司的成员银行为小银行提供贷款以防止它们倒闭。但这些大银行并不愿意提供这种贷款;并且,即便是提供,也通常要求借款银行提供最大额度的资产作为抵押。*很快就认识到国家信贷公司并无力实现建立它的初衷,并迅速被重建金融公司(ReconstructionFinanceCorporation)取而代之。国家信贷公司的例子充分说明了胡佛依靠志愿主义来扶持经济的信念。
到1932年,大萧条已经扩展为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胡佛和国会批准了联邦住宅贷款银行法(FederalHomeLoanBankAct),以刺激建设新住房,并减少贷款人的止赎行为。由于之后止赎的减少,这一措施看似取得了效果;但还是作用太小、且来的太晚。
1932年,胡佛*为拯救经济进行了最后一搏,通过了紧急救济和建设法(EmergencyReliefandConstructionAct),其中包括为公共建设项目提供资金和成立重建金融公司等内容。重建金融公司的目的是向金融机构、铁路和农民提供*担保的贷款。这一机构在建立初期并未产生太大效应。
酬恤金进军事件
一战期间,参战的美国军人在每人每日1美元的薪金之外,还另加25分做为海外生活补助金。但在战时,这笔薪金并没有发放到他们手中。战后,国会于1924年通过《服役证明修正法》(AdjustedServiceCertificateLaw),规定美国*先发给一战老兵一张补助金证书,并承诺所欠薪金在二十年后依当兵日数按每日1美元的比率以现金偿付。但是,由于大萧条导致的经济困难,大批难以糊口的老兵开始要求*立刻支付应在1945年才支付的薪金。
1932年6月间,包括一战老兵在内的大批请愿者于华盛顿特区聚集并扎营。国会提出支付回家路费以遣散示威者,但只有少数人同意离开。华盛顿警方试图驱散示威人群,但因误杀两名退伍军官而引起更大混乱。胡佛于是调集军队平息*。但是,部队指挥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认定骚动实为共产革命,遂决定以武力*。镇压导致数百名群众受伤。实际上,胡佛事前已明令军队不要进入请愿者营地,但麦克阿瑟未遵守这一命令。胡佛对此深感愤怒,但也拒绝训诫麦克阿瑟。酬恤金进军事件为胡佛的1932年大选增加了新的负面因素。*党候选人罗斯福甚至因此事件称胡佛是“脑子里一堆浆糊”。
1932年大选
尽管胡佛已开始厌倦他的总统生涯,但他还是同意参加1932年大选。这既是为了捍卫荣誉,也是因为胡佛担心如果其他共和党人当选,他们会以更加激进而危险的手段来应对危机。被提名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后,胡佛本打算只作一到两场主要演说,而将其他竞选活动交由代理人马完成。但是,随着民调显示共和党将遭遇惨败,胡佛同意增加他的公共演说场次。在此后的总共九场演讲中,胡佛主要辩护了本届*的施政和他的政经哲学。胡佛演说的辩护性质使得他无法直接反驳罗斯福对他个人应当为萧条负责的指控。
最终,胡佛在1932年大选完败。他只拿到了39.7%的普选票,而罗斯福是57.4%。
7、卸任之后
二战前
1933年3月,带着些许的苦闷,胡佛黯然离开了华盛顿。胡佛一家先是在纽约的一家饭店住了些日子,随后就搬回加州帕罗奥图的家中。作为退休后的消遣,胡佛喜欢乘车出游,且只和妻子或一名朋友相伴(1960年代前特勤局不负责保护前总统)。
1936年胡佛考虑谋求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这样他就可以和罗斯福再次对决。不过,尽管胡佛得到了一些代表的坚决支持,他的受提名希望微乎其微。最后,胡佛公开支持了堪萨斯州州长阿尔夫·兰登,尽管他个人担心兰登过于倾向接受罗斯福的新政。
1940年大选,胡佛再一次成为共和党的可能选项。而且,尽管他在民意测验中居于托马斯·杜威(ThomasDewey)、亚瑟·范登堡(ArthurVandenberg)、甚至是他的门徒罗伯特·A·塔夫脱(RobertA.Taft)之后,胡佛仍然在共和党大会的与会党代表中得到可观的支持。而且当时相信,一旦大会出现僵局,胡佛很有可能作为折衷赢得提名。不过大会最后还是选举温德尔·威尔基(WendellWillkie)为候选人。
1940年以后,胡佛就再也未曾考虑重新竞选任何公职,即便是这样的机会已然不请自来。
二战
1939年9月二战爆发后,胡佛和大多数美国人一样支持美国维持中立,并相信盟军有能力遏制住希特勒的德国。胡佛认为对于美国而言,对德宣战以驰援英国将是愚蠢的。相反,他觉得美国应该致力于巩固自身的防御,而不要插手欧洲的乱局。胡佛提出“美国堡垒”概念,指出有东西两大洋的阻隔,再加上海空军的巡防,美国有能力打退任何攻击。胡佛还公开反对罗斯福的和平期征兵计划、对英租借法案、以及下达给美国海军的对侵扰英美航线之德国潜艇实施“就地攻击”的指令。胡佛认为这些政策是对美国中立的威胁。
1941年6月29日,德国入侵苏联一周后,胡佛在一次广播演讲中抨击了任何美苏之间建立“默契同盟”的想法,在1941年12月7日美国因珍珠港事件参战后,胡佛完全抛弃了对中立的支持,转而为获得最后胜利而呐喊。他向*提出愿意承担任何必要的工作,但罗斯福*并未提出这样的要求。
二战结束以后,考虑到胡佛一战结束时的对德交涉经验,杜鲁门总统于1946年选派他前往德国以确认被占领地区的食物供应状况。胡佛乘坐原为纳粹将领戈林所用的火车车厢,访问了西德一些地区。根据胡佛的提议,1947年4月14日起美英占领区开始实施面向学校的食物配给计划。这一“胡佛膳食”计划(Hooverspeisung)总共为350万6到18岁德国儿童提供了四万吨食物补给。
战后
胡佛与肯尼迪总统在一起。二战结束后,胡佛和杜鲁门私交甚密。
冷战期间,作为坚定的反马克思主义者胡佛变得更加坦率地反对共产主义。他虽已至耄耋之年,仍孜孜不倦地忙于他的几项事业,如写作和慈善。他的《伍德罗·威尔逊的苦难》一书在市面上大为畅销,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一位总统为另一位总统立传。胡佛亲自为男孩俱乐部组织筹集资金,该组织日后发展为“美国男孩女孩俱乐部”(Boys&GirlsClubsofAmerica),成为令他颇感得意的一项慈善投入。此外,胡佛还管理着位于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所,那里收藏了大量前*和军队高级雇员的业务文件,当然也包括他自己的在内。
1960年,胡佛最后一次出现在共和党全国大会上发表“告别”演说。自1948年以后,胡佛每一次在全国大会上都作为嘉宾发表“告别”演说,后来,胡佛一直活到了1964年的大会。
去世
1964年10月20日上午11时35分,胡佛病逝于纽约,享年九十岁。此时,他已经离开白宫31年零7个月。他的妻子卢早已于1944年离世。他是哈定和柯立芝内阁中最后一位离世的成员。富兰克林·罗斯福夫妇也都分别与1945年和1962年先他而去。胡佛病逝时,他的声望和名誉已经恢复。他在艾奥瓦州的出生地,以及在俄勒冈的一个童年住所,都已在胡佛有生之年被列为国家历史地标。他曾在弗吉尼亚修建过一个垂钓营地,并于1933年将其捐给*。这个营地现已成为谢南多厄国家公园(ShenandoahNationalPark)的一部分。美国*为胡佛举行了国葬,这也是12个月内继肯尼迪和麦克阿瑟之后的第三次国葬。胡佛夫妇葬于位于西布兰奇的赫伯特·胡佛总统图书馆和博物馆。
8、慈善工作
1914年8月一战爆发后,胡佛帮助组织了约12万旅欧的美国公民—当中有游客、学生、商人和其他人—返回美国。五百多名义务工作者在他的领导下负责分发食物、衣服、船票和现金。在1914年秋天遭到德国入侵后,比利时开始面临严重的食物短缺。胡佛遂参与比利时救济委员会的工作,展开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救济行动。
在随后的两年中,胡佛在伦敦每天工作14个小时,为九百万战争受害者管理分派了约250万吨食物。作为一种早期的“穿梭外交”,他四十次横渡北海与德国当局接触,恳请他们允许食品运输。他成为了一个国际英雄。比利时的勒芬市还把一座重要的广场以他的名字命名。
战后,胡佛作为巴黎和会下辖最高经济顾问委员会(SupremeEconomicCouncil)和美国救济管理局(AmericanReliefAdministration)成员,组织向中欧地区数以百万计的饥饿人口运送粮食。他利用一个新成立的贵格会组织,美国教友派服务协会(AmericanFriendsServiceCommittee),来运作在欧洲的大部分物流运输。
胡佛为战后的德国人民提供食物,还在1921年为俄国遭受饥荒的布尔什维克控制区给予救济。
1919年,他在斯坦福大学建立了“胡佛战争文献集合”(HooverWarCollection)。他贡献了所有比利时救济委员会、美国食品管理局以及美国救济管理局的文件,外加五万美元的个人捐赠。一些学者被派往欧洲以收集各类关于战争和战后所发生之革命的易失信息,包括宣传册、社会出版物、*文件、报纸、海报和公告等等。该文献集之后被重命名为胡佛战争图书馆,并最终成为胡佛研究所。
9、代表著作
《对*的挑战》
《持久和平的问题》
《持久和平的基础》
《回忆录》
《美国史诗》(四卷)
10、人物评价
胡佛作为专业工程师,奉进步主义思潮所提倡的效率运动(EfficiencyMovement)为圭臬,深信*和经济充斥着低效与浪费,其改善则需籍由有关专家对这些问题的识别和解决。当选八个月后,1929年10月,华尔街金融恐慌爆发。胡佛试图通过市场的义务努力来战胜随后而来的大萧条,但他的政策在其任期内并未带来任何起色。1932年大选为富兰克林·罗斯福所击败。历史学家大多相信胡佛输掉连任主要是因为他未能抑制经济下滑和人们对禁酒法的普遍反对。胡佛的其他缺点还包括缺乏吸引选民的魅力,以及不善于与其他政治家合作等。因此,在今天对美国总统的历史排名中,胡佛的排位通常都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