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并积累相关文言实词;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的抱负和情操。
学习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的抱负和情操。
学习过程:
陋室铭
刘禹锡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朝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刘宾客集》。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2.写作背景简介: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本文体裁是铭,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的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韵母是:________________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苔()痕鸿儒()案牍()
解释下列加线字
(1)有仙则名()(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4)草色入帘青()
(5)调素琴()(6)劳形()(7)何陋之有()
(二)初读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范读、个体读、集体读)
(反复朗读,感受文章的音律之美,思考:文章的音乐美来自何处?
提示:押韵、对偶、骈散结合)
2、文章写的是陋室,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个陋室。陋室简陋吗,孔子说了什么?
参考答案:孔子说了什么?(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怎么翻译?(宾语前置句,现代语序“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加强了反问的语气。)
此句孔子的意思是屋子是简陋的还是不简陋的呢?我们来看看原文。(《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教师解释此段话。)
孔子认为陋还是不陋(不陋)。为什么不陋,用孔子的话来说?(君子居之)。
此句肯定了陋室不陋,那么我们读的时候就不应该是疑问的语气,而是带有肯定语气的反问。
2、用刘禹锡的话来说,陋室为什么不陋呢?
请同学来翻译这一句话,同时注意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
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请同学来翻译这一句话,同时注意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主旨,提挈了全篇大意)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陋室的?(再读课文,自组学习,小组交流)
参考答案:(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住环境优雅。
优雅的环境我们读得就要显得有美感,仿佛你已经看到了如此清幽的环境。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人高雅。
“鸿儒”、“白丁”各做何解释?(博学之人和无学问的人)
此句中“无”的一句要读得比“有”轻。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生活之事雅致
丝竹指什么?这是什么修辞?(音乐,借代)案牍指什么?(官府的官文)。为什么作者不喜欢音乐呢?他自己不是也喜欢调琴吗?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讨论,得出答案。素琴之音时自己所弹奏的高雅音乐,而丝竹之音是哪些官僚富豪们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所听的庸俗之音。)
此句的背后隐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呢?(对奢靡生活和官场的厌恶之情.)
2、除了对陋室的描写外,文章还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这里,作者把山水比作什么,仙龙又比作什么?(山水比作陋室,仙龙比作居住陋室的君子品德高尚)
教师讲解“比兴”:以比喻起兴,先言他物再咏所咏之物。是我国诗歌的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类比)
此处类比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以古贤人居住的屋子来证明陋室不陋,同时作者也以古贤人自况,表明自己也追求他们那样的精神境界。)(教师板书)
3、作者写陋室不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确: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托物言志写法。
小支架: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是文章的一种写作手法(亦称表现手法)。例如,许多作者喜欢通过对松和梅的描绘,表达自己坚强、圣洁的意志。
(二)展示交流
三、拓展延伸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作者系明代归有光)
注释:①轩:小的房室。②尘泥渗漉:(屋顶墙头上的)泥土漏下。③垣墙*:庭院四周砌上围墙。④栏楯(shǔn):栏杆。⑤增胜:增添了光彩。⑥偃仰:安居。⑦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着。⑧珊珊:衣裾玉佩的声音,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1.解释划线的字
每移案桌子余我稍为修葺修补
偃仰啸歌安居冥然兀坐默然,静静的样子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②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珊珊可爱
上一篇:信息系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咖啡饮品爱好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