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棘洪滩街道

科普小知识 2022-12-21 21:49:44
...

棘洪滩街道隶属于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地处东经120°09′—120°20′,北纬36°14′—36°23′,东靠城阳街道,西以桃源河为界同胶州市李哥庄镇毗邻,南衔上马街道,北与即墨市蓝村镇、南泉镇接壤,东西最大横距1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1.5公里,总面积70.6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辖29个社区,总人口47645人。2014年,完成财税收入37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31.4%;完成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6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34.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24%。

1、历史沿革

棘洪滩境域地处胶州湾北岸,旧属即墨县西南之黔陬,有即墨“西南乡”之称,其历史悠久。出土的石斧、双孔石刀等文物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繁衍生息。


棘洪滩街道

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0年)为莱夷地,属青州。春秋时(公元前770~公元前475年),初为介国、夷国、莱国等诸侯国属地,中期归于齐国。战国时(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属齐国隶即墨。

秦时(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属胶东郡即墨县。西汉时(公元前206~公元8年),改属琅琊郡不其县。东汉时(25~220年),为东莱郡不其县。三国时期,归魏国(220~265年)青州东莱郡不其县。西晋时(265~316年),属青州长广郡不其县。南北朝北魏时(386~534年),改属光州长广郡不其县。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除不其县,划并于光州长广郡长广县。

隋朝(581~618年)统一中国后,一度重置不其县,不久又将不其县并于即墨县,析不其县地重建即墨县,属东莱郡。

唐时(618~907年),属河南道莱州即墨县。宋时(960~1127年),为京东东路莱州东莱郡即墨县。

元时(1206~1368年),先后属山东东西道益都路即墨县、般阳路莱州府即墨县。

明时,属山东省,初隶青州府即墨县。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归莱州府属胶州即墨县。

清初,属山东省登莱青道莱州府胶州即墨县;乾隆年间(1736~1795年),直隶莱州府即墨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3月6日,德国占领青岛后,域内沿海划入德国租界,余则归属莱州府胶州即墨县;光绪三十年(1904年),胶州改直隶州,仍属胶州即墨县。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设道,属山东胶东道即墨县;民国三年(1914年),日本驱德国而代之;民国十一年(1922年),域内沿海收回;民国十六年(1927年),道制废除,即墨直属省辖,属山东省即墨县;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1日,属伪政权“青岛特别市即墨乡政处”;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月15日,改称伪“即墨区办事处”;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属抗日**胶东区南海专区即墨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政权仍沿抗战前区划属即墨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31日,棘洪滩全境解放,属**胶东区南海专区即墨县。

1949年10月1日,*成立,棘洪滩境域仍属南海专区即墨县。1950年5月1日,撤销南海专区,改属胶州专区即墨县。1956年4月,改属莱阳专区即墨县。1958年10月14日,属青岛市即墨县。1961年3月21日,划归青岛市崂山郊区;10月5日,崂山撤区置县,其隶属不变。1988年11月17日,崂山撤县改区,仍归其辖治。1994年4月23日,青岛市行政区划调整,隶属新置城阳区。

2、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明代,即墨县设立7个乡、82个社。清沿明制,设7个乡、81个社,社下分村。据《即墨乡土志》载,棘洪滩域内村庄分属即墨县里仁乡文武社、洪海社,福海乡南泉社、福海社,其中里仁乡文武社辖前海西、后海西2个村庄,里仁乡洪海社辖古岛、上崖、下崖、棘洪滩、大胡埠、魏家庄、黄家庄、沈家庄8个村庄,福海乡南泉社辖中华埠、段家庄、东毛家庄、西毛家庄、毛家屋子、徐家屋子、赵家堰7个村庄,福海乡福海社辖南万、北万、韩洼、河南头、铁家庄、院后庄、港东、港北、小胡埠、张家庄10个村庄。

民国初年(1912年),即墨县撤乡社设区乡。民国十八年(1929年)8月,即墨县将12个区调整组合,按序数改划为10个区、57个乡镇。即墨县第六区区治棘洪滩,辖洪海、盛海、临海、汇海4个乡,地域棘洪滩街道大部和上马、河套两个街道的全部村庄,其中洪海乡辖棘洪滩域内铁家庄、院后庄、港东、港北、棘洪滩、下崖、上崖、古岛、大胡埠、张家庄、魏家庄、黄家庄、沈家庄、小胡埠、中华埠、段家庄、东毛家庄、西毛家庄、毛家屋子、徐家屋子、赵家堰21个村庄;即墨县第五区区治城阳,辖福海等8个乡,其中福海乡辖棘洪滩域内前海西、后海西、南万、北万、韩洼、河南头6个村庄。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后,仍沿战前区划。解放战争时期,即墨县**将全县划为15个区、3个镇,其中即墨县第六区所辖洪海乡21个村庄归属中华埠区,第五区福海乡所辖6个村庄归属信村区;即墨县国民*划旧县境为24个乡、10个镇,棘洪滩域内分属福海乡、洪海乡,乡治南万、棘洪滩,所辖村庄及数量未变。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棘洪滩全境解放后,域内各村仍归中华埠、信村两区辖治。

1951年1月,第十区棘洪滩村划分为棘洪滩南村、北村,上崖村划分为上崖东村、西村,中华埠村划分为中华埠东村、西村;第十五区前海西村划分为前海西一、二、三村,后海西村划分为后海西一、二、三村。1951年4月3日,区辖建乡。

1954年1月,棘洪滩南村、北村合并为棘洪滩村,上崖东村、西村合并为上崖村。1955年5月5日,第十区桥西头、毛家庄2个乡划归蓝村镇,前海西、后海西、南万、韩洼4个乡由第十五区划入第十区;9月,第十区又恢复原称中华埠区;12月,撤销胡埠乡,大胡埠村并入魏家庄乡,小胡埠村并于中华埠乡,前海西、后海西两个乡合并为海西乡,韩洼、南万两个乡合并为南万乡。中华埠区辖海西、南万、棘洪滩、上崖、港北、魏家庄、中华埠7个乡,有前海西、后海西、南万、北万、韩洼、河南头、铁家庄、院后庄、港东、港北、棘洪滩、下崖、上崖、古岛、大胡埠、沈家庄、黄家庄、魏家庄、张家庄、小胡埠、中华埠一、二、三村23个村。

1955年10月~1956年10月,中华埠区棘洪滩乡、南万乡先后成立22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8月26日,撤销中华埠区,南万乡与棘洪滩乡合并成立棘洪滩乡,南泉乡、王林庄乡划出,于9月分别与挪城乡、马哥庄乡合并,成立人民公社。

1958年9月3日,根据上级成立人民公社的指示精神,成立数日的棘洪滩乡更名为政社合一的光明人民公社,驻地棘洪滩,辖前海西、后海西、南万、北万、韩洼、铁家庄、院东庄、港北、棘洪滩、下崖、上崖、古岛、大胡埠、沈家庄、黄家庄、魏家庄、张家庄、小胡埠、中华埠一、二、三、段家庄、毛家庄、毛家屋子24个生产大队、112个生产小队,其中韩洼、河南头合建韩洼生产大队,港东、院后庄合建院东庄生产大队,东毛家庄、西毛家庄合建毛家庄生产大队,毛家屋子、徐家屋子、赵家堰合建毛家屋子生产大队。

1959年1月,根据上级人民公社以驻地冠名的要求,光明人民公社易名为棘洪滩人民公社;9月,撤销中华埠一、二、三生产大队,合建中华埠生产大队。

.1961年3月,棘洪滩公社将24个生产大队划分为前海西、后海西、南万一、二、北万、韩洼、河南头、铁家庄、院后庄、港东、港北、棘洪滩、下崖南、北、上崖、古岛、大胡埠、沈家庄、黄家庄、魏家庄、张家庄、小胡埠、中华埠一、二、三、段家庄、东毛家庄、西毛家庄、毛家屋子29个生产大队、205个生产队。

1962年1月,毛家屋子生产大队析离成毛家屋子、徐家屋子、赵家堰3个生产大队。

1966年7月,中华埠一生产大队、二生产大队、三生产大队合并为中华埠生产大队。棘洪滩公社辖前海西、后海西、南万、北万、韩洼、河南头、铁家庄、院后庄、港东、港北、棘洪滩、下崖、上崖、古岛、大胡埠、张家庄、魏家庄、黄家庄、沈家庄、小胡埠、中华埠、段家庄、东毛家庄、西毛家庄、赵家堰、徐家屋子、毛家屋子27个生产大队、181个生产队。

1984年4月4日,农村实行*改革,撤销棘洪滩人民公社,设立棘洪滩镇;10月,27个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147个生产队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行而解体。

2010年12月31日,棘洪滩街道辖前海西、后海西、南万、北万、韩洼、河南头、铁家庄、院后庄、港东庄、港北、棘洪滩、下崖、上崖、古岛、大胡埠、张家庄、魏家庄、黄家庄、沈家庄、小胡埠、中华埠、段家庄、东毛家庄、西毛家庄、毛家、徐家屋子、赵家堰27个农村社区。

区划详情

2013年,棘洪滩街道辖29个社区(锦城社区、棘洪滩客车分厂家社区、西毛家庄社区、毛家社区、徐家屋子社区、中华埠社区、棘洪滩村社区、黄家庄社区、韩洼社区、东毛家庄社区、古岛社区、张家庄社区、沈家庄社区、小胡埠社区、北万社区、河南头社区、上崖社区、后海西社区、港东庄社区、铁家庄社区、前海西社区、南万社区、港北社区、段家庄社区、魏家庄社区、大胡埠社区、下崖社区、赵家堰社区、院后庄社区)。*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宏通路。

3、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棘洪滩境域位于青岛市城阳区西北部,地处东经120°09′—120°20′,北纬36°14′—36°23′,东靠城阳街道,西以桃源河为界同胶州市李哥庄镇毗邻,南衔上马街道,北与即墨市蓝村镇、南泉镇接壤,东西最大横距1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1.5公里,总面积70.6平方公里。

地质

棘洪滩境域属华北地台鲁东地盾的一部分,地处即墨-牟平断块带南端之东侧,胶莱盆地东南边缘。构造体系隶属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构造部位,前震旦纪吕梁运动时期,剧烈的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由变质岩构成的复背斜褶皱。此后,从古生代直至中生代侏罗纪这一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壳缓慢上升,古老的变质岩裸露地表,长期经受风化剥蚀。中生代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在古老的变质岩中形成以北东走向为主的断裂构造。距今约0.8~1.29亿年的燕山运动后期,即白垩纪,岩浆活动广泛,形成大量的火山喷发熔岩及碎屑岩沉积盖层。这些火山喷发熔岩,经长期风化剥蚀被夷为波状平原。新生代第四纪,在墨水河、洪江河、桃源河等河流下游形成松散地层的沉积,构成小冲积平原。历经地史演化及沧桑变迁,形成棘洪滩域内的地质轮廓。

地形地貌

棘洪滩境域地处滨海沿岸的海退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自然坡度南北10‰、东西8‰,摩天岭等为岭埠,局部低洼,中、西、北部为平原洼地,东南部系半丘陵、半洼滩涂及盐区,最高海拔20米左右。

棘洪滩境内属冲洪地貌类型,为即墨市西南部墨水河、洪江河、桃源河下游冲积而成,地貌低平,是重要的粮食产地。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南万盐场改滩、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棘洪滩水库建设、镇村建设、道路交通建设、招商引资各类企业的建设、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青岛高新技术开发区盐田回填开发、桃源河流域开发等,使地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地貌有了较大改观。境内的冲洪地貌中,存在着倾斜平地、沿河平地、滨海滩地三个不同的微地貌单元。

气候

棘洪滩境域地处胶州湾北岸,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因受海洋季风和海潮的影响,空气湿润,温度适中,雨水丰富,四季变化及季风进退较为明显,四季分明,夏季及早秋时有台风影响,晚秋至春,虽有西北寒流入侵但较少。春季多为南风或东南风,气温回升缓慢,时有大风、大雾天出现,多春旱;夏季空气湿润,气温高而不燥,降雨较集中,灾害性天气较多;秋季天高气爽,气温下降缓慢,雨量减少,常受旱涝威胁;冬季雨雪稀少,易干旱,气温下降迟缓,多西北风,无严寒。气候总的表现为春寒、夏凉、秋温、冬暖,具有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

水文

棘洪滩域内河流均为季风区雨源型,河流水系的发育与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有内河羊毛沟和桃源河、洪江河及墨水河3条外河。内河的特点是源短、流急,属潮汐性河流,直流入海;外河均来源于即墨市,其特点是地势比较低,河床短浅,汛期水流湍急,排水不畅,由于胶州湾海水顶托,河堤易决口,泛滥成灾。

自然灾害

棘洪滩境域虽属暖温型半湿润性气候,但历史上旱、涝、风、雹、虫、冻、海啸等多种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据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胶澳志》、《增修胶志》、《崂山县志》、棘洪滩街道农业服务中心、青岛海玉制盐有限公司等历年降水纪录,自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到2010年12月,危及棘洪滩地域的自然灾害达190次之多。在自然灾害发生的年份中,大旱年份占22.9%、涝灾年份占32.9%、虫灾年份占12.4%、雹灾年份占15.9%、冻害年份占12.9%、海啸年份占2.9%。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瘟疫、大饥荒接踵而至,严重时连续数年大灾,饿殍载道,甚至人相食。*贫困落后,人们毫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灾发生后,十室九空,人们背井离乡,*。

4、自然资源编辑

水资源

棘洪滩境域的水资源主要是境内的天然降水和河流水。据1956~2010年的水文记载,年平均径流深度171.2毫米,多年平均降水产生的径流量1114.5万立方米。丰水年1975年最大径流量4803万立方米,是多年平均径流量的4.31倍;枯水年1981年最小径流量125万立方米,仅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1.2%。域内建有平塘60座,库容量156.6万立方米,另有沟、湾等存水。过境客水主要是由源头自博兴县大渔张的黄河水,其次是由即墨市过境的桃源河、洪江河和墨水河河水。由于地处墨水河、洪江河、桃源河下游,从20世纪70年代始,这些河流上游多次拦河蓄水,水量减少,且因下游海水倒灌和即墨市工业污水的排放,水质严重污染。2010年,仅桃源河、洪江河拦蓄地表水130万立方米。

地下水棘洪滩境域属基岩风化构造裂隙孔隙水组。因属波状平原区,含水层多呈风化裂隙及断裂带构造裂隙,风化层厚度在8~15米。由于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含水层及地下水分布有着明显的差异。

植物资源

棘洪滩境域地处北温带,南濒胶州湾,气候温和湿润,植被划分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境内已没有大面积的自然土壤,亦无原生自然植被,残存的自然植被多为草本植物。

旱生植被残丘岭地、荒坡沟壑干旱缺水,生长着荆棘、酸枣、葛拉蔓、野大豆、黄背草、野菊、苍耳、芨芨、苗皂角、猫儿眼、苦菜、掐不齐、荫柳、蒿子、艾蒿、山草等。

湿生植被墨水河、洪江河、桃源河等河流两岸的平原地带,生长着三棱草、白茅、水草、爬蔓草、野麦莛、蹲倒驴、灰菜、荠菜、芦苇、野蒜、野韭菜、半夏、蒲草、萋萋菜、曲曲芽、扁朱芽等。

广适性植被茅草、蒲公英、青蒿、蒺藜、菟丝子、车前子、节骨草、马齿苋等。

盐碱植被墨水河、洪江河、桃源河下游入海处和羊毛沟流域以及沿海一带,生长着碱蒿、碱茅、碱蓬、柽柳、绊马草、猪毛菜、芦苇等。

野生植物有狗尾草、芦苇、茅草、香草、牛鞭草、鸡眼草(掐不齐)、芨芨草、碱草、爬蔓青、野麦子、稗子、水穇、麦蒿、艾蒿、苦菜、曲曲芽、苜蓿、扁朱芽、荠菜、灰菜、地肤子(扫帚菜)、猪毛菜(刺蓬)、肤子苗、海蓬菜、蒲草、水红等。

植物药材地肤子、马齿苋、酸枣、柴胡、野菊花、鸡冠花、金银花、荠菜、蒲公英、沙参、车前子、栝蒌、兔丝子、半夏、苍耳、槐米、蓖麻、蒺藜、防风、香艾、芦苇根、无花果、枸杞、茅草根、香草、节骨草、臭蒲、花椒、蒜草、爬山虎、海带、芭蒌棵、米口袋、桔梗、野茶等。

动物资源

兽类狼、黄鼠狼、獾、狐狸、刺猬、野兔、狸、貂、老鼠等。

鸟类麻雀、喜鹊、燕子、鸿雁、灰鹤、鹌鹑、苍鹰、布谷鸟、斑鸠、猫头鹰、鸽子、野鸡、雀、杜鹃、啄木鸟、百灵鸟、翠鸟、乌鸦、鱼鹰、海燕、海鸥、苍鹭、水鸭等。

两栖类青蛙、蛤蟆。昆虫类蚕、蜜蜂、蝎子、土元(土鳖)、蚯蚓、蚂蚁、蝴蝶、蜻蜓、蟑螂、螳螂、蟋蟀、野蜂、蝗虫(蚂蚱)、蝼蛄、蟑、苍蝇、蚊子、蜘蛛、地老虎、飞蛾、天牛、蚜虫、螵虫、豆虫、地瓜虎等。爬虫类蛇、蜥蜴(马蛇子)、壁虎、蜗牛、蜈蚣、鳖等。

鱼类鱼、鲈鱼、鳝鱼、梭鱼、鲻鱼、班祭鱼、木叶鲽、沙丁鱼、鳗鲡、高眼鲽、牙鲆、青鳞、河豚、黄花鱼、章鱼、真鲷、舌鲷、乌贼等。

虾蟹类毛虾、白虾、白磷虾、对虾、虾虎、黄眼蟹、螃蟹等。

矿产资源

安山岩、安山玄武岩、凝灰岩分布于海西、南万、摩天岭、棘洪滩西岭、中华埠、古岛、上崖、下崖一带,质地细密坚硬,抗风化、容量大、易开采,用作建筑材料。

砂礓石分布于桃源河沿岸和羊毛沟流域,抗压力一般,易风化,但分布量广,易挖掘,20世纪70年代之前,用作民房建

筑材料。

5、人口民族

人口

1949年,各村总户数5990户,总人口30224人,为棘洪滩域内有史可稽的户口记录。1950年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得到较快增长。2001年,棘洪滩镇总户数14722户,人口43687人,比1949年增加8732户、13463人,分别增长145.78%和44.54%。2010年,棘洪滩街道总户数17436户,人口47699人,比2001年增加2714户、4012人,分别增长18.43%和9.18%;比1949年增加11446户、17475人,分别增长191.09%和57.82%。

截至2013年,棘洪滩街道总人口47645人。

民族

截至2010年,棘洪滩街道除汉族以外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壮族、回族、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藏族、拉祜族、达斡尔族、撒拉族、黎族、瑶族、纳西族。

6、经济编

综述

2013年,棘洪滩街道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59.56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9.8%,完成工农业总收入529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0.2%,财税收入28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9.8%,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9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4.5%,其中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70.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2%,外贸进出口总额15亿美元,同比2012年增长6.2%。

2014年,棘洪滩街道完成财税收入37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31.4%;完成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6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34.3%;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2亿美元,同比2013年增长5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24%;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51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21%。

第一产业

2013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3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5%,实现农业总收入1.54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5%,实现农业增加值0.475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粮食总产量4494吨,蔬菜总产量9120吨,肉蛋奶总产量355吨,猪、牛、羊、禽类存栏量分别为0.5282万头、0.1054万头、0.0425万头、6.52万只,出栏量分别为1.0195万头、0、0.021万头、3.3万只。

第二产业

201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84.8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增长13%,完成工业总收入544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2.5%,实现工业增加值143.3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2%,工业税收23.8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6.9%,规模以上企业91家,比上一年增加5家,完成产值538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5%。

第三产业

2001年,棘洪滩镇共有持证私营工商业户795家,完成销售收入115019万元,实缴税金1801万元。

2010年,棘洪滩街道共有持证私营工商业户1562户,完成销售收入27.56亿元,缴纳税金2986万元。全街道有餐饮业户258家。

2013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5.78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3.4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58%。

7、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3年,棘洪滩街道成立6支100人的广场舞队伍,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开展“文化超市”惠民工程,进行“文化超市”惠民演出66场次、放映公益电影204场次、配送图书2000多册。

教育事业

2010年,棘洪滩街道有小学4处、教

学班79个、学生3252人、教师163人,各小学全部达到青岛市标准化学校标准,其中南万小学、棘洪滩小学为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锦绣小学、中华埠小学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

2010年,棘洪滩街道仍有城阳第七中学、城阳第二十中学2处初级中学、35个教学班、学生1637人、教师131人,其中城阳第二十中学拥有22个教学班、1039名学生、82名教师,仍为棘洪滩街道规模最大的初级中学,2008年12月,该校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

体育事业

2008年4月2日,在全区排球比赛中,棘洪滩街道分获女队第5名、男队第6名;5月27日,参加全区足球比赛,获得第5名;6月中旬,在全区羽毛球比赛中,分获男、女队第5名、第6名。2009年,在城阳区第八届市*动会上,棘洪滩街道夺得男女排球比赛均第5名、足球比赛第4名、羽毛球比赛男第4名、女第1名。2010年6月,棘洪滩街道参加城阳区第九届市*动会,分别夺得田径比赛第2名、足球比赛第3名和团体总分第3名。

医疗卫生

1985年,棘洪滩镇有乡村医生32人、卫生技术人员37人、接生员16人;2001年,农村卫生室发展到56家,从业人员76人。

2010年,港东庄、韩洼、中华埠、南万、下崖、赵家堰完成社区集体卫生室的新建,上崖、东毛家庄、毛家完成社区集体卫生室的改扩建,全街道有社区卫生室58个,从业人员85人。

社会保障

2013年,全街道有29562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共征缴保费8048467元,参保率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移社保工作进展顺利,农保转社保8540人。同时,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缴工作,共有3825人参保缴费。办理就业失业证2530人,就业指导率和满意率100%。帮助居民办理自谋职业扶持手续238个,发放自谋职业扶持金566608元。

基础设施

2010年完成后海西、南万、古岛、中华埠、毛家、赵家堰6个社区文化教育中心的改扩建。这些社区文化教育中心中,毛家、徐家屋子两个社区在毛家合建1处文化教育中心,棘洪滩村社区文化教育中心因是全街道农村社区文化中心中面积最大、设施最完美的文化教育中心而没有改扩建。2010年,农村社区文化教育中心改扩建率达74.1%。

2010年,累计投资370多万元,安装健身路径设施700余件,使27个社区均建有健身场所1处,健身路径设施1套,社区健身场所覆盖率100%。2010年,投资350万元,合建城阳七中、南万小学塑胶跑道,投资300万元,新建中华埠小学塑胶跑道。

8、名胜古迹

文物棘洪滩域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故而时有文物出土。*,上崖村东南出土古石磨。1958年大炼钢铁时,中华埠村群众在挖掘古墓中,出土大量东汉年间的五铢钱。1965年春天,上崖生产大队在其西岭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时,出土数量不菲的五铢钱和汉代贝壳葬墓。同时,在村东南古岛河入海口遗迹处,出土石槽、牡蛎壳等;冬,下崖等生产大队在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时,出土新石器时代的双孔石刀、石斧等。此外,还出土西汉时期的绿釉陶壶。石刀、石斧和绿釉陶壶等均被青岛市博物馆收藏。

古迹棘洪滩域内古迹多为庙宇和砖塔,现已不存。

庙宇*,庙宇较多,27个村庄中,有15个村庄建有庙宇33座,其中尤以棘洪滩村最多,达6座,中华埠村次之,有5座。在众多的庙宇中,中华埠村的菩萨庙、棘洪滩村的真武庙和菩萨庙、海西龙王庙及东毛家庄的三官庙较有名气。中华埠村的菩萨庙位于村东,始建年代不详,几经修葺,占地约2300平方米,建有山门和大殿,山门东南建有钟楼1座,大殿共9间,分为正、东、西三殿。正殿祀南海观世音菩萨,左塑普贤菩萨,右塑文殊菩萨;东殿正中祀庄稼老(后稷),左塑三只眼的马王爷,右塑送生爷爷、送生娘娘;西殿祀麦姑。该庙平日香火颇盛,农历正月十一庙会香火尤盛。建国后,破除封建迷信,神像被毁,改为村小学用房,1969年全部拆除。棘洪滩村的真武庙是崂山太清宫的两脚庙之一。

菩萨庙

棘洪滩村菩萨庙,又称“倒坐庙”,坐落于棘洪滩村南端,始建失考,1935年重修。该庙占地长15米,宽5米,共3间,正殿门前立有2根直径40厘米左右的石柱,院内设钟楼。庙堂正中,供奉端坐于荷花瓣中蛟龙脊背之上的菩萨,东祀灵山老母,西祀武当老母,东屋山处是撒痘爷爷、撒痘娘娘的站立塑身,西屋山处是送生爷爷、送生娘娘的站立塑身。该庙平日香火较旺,最盛莫过于每年农历四月十五庙会,善男善女成群结队,顶礼膜拜,祈求赐福消灾。建国后,庙堂被改作人民*的粮库,1996年夏庙宇拆除。

海西龙王庙

海西龙王庙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坐落于前海西村东南海崖之上,庙宇3间,内供龙王塑像,潮汐涨落于龙王庙前。庙宇四周建有花墙,形成独院,本无独特,但院内有一汪清泉,形成一池碧水,很是神奇。临海之泉,泉水本应是咸涩的海水,但该泉却甘洌清澈,一年四季泉涌不断,旱年不涸,汛雨不溢,寒冬不冰,人称“龙王池”。池内有自然生成的鲫鱼、河鳗等鱼类,虽然鱼多体长,但由于是龙王池内生长的鱼类,被认为是龙子龙孙,村人不但无人捕捞,还加以保护。龙王庙由该村三官庙的道士管理,只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和六月十三开门接纳香火。1947年,*军队为内战之需修筑工事,大肆毁树拆庙,前海西龙王庙和三官庙也未能幸免,毁于战火。龙王庙虽毁,但龙王池犹在。60年代,传言龙王池的水是神水,能治百病,各地前往求水者络绎不绝,龙王池边常常人满为患,影响了社员的生产生活,生产大队采取措施,制止接水治病的迷信活动。龙王池的泉水能治百病纯属妄言,但海西从来不遭雹灾却是事实,人言龙王庇护。

9、著名人物

矫有才男,前海西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为都司(四品武官),官至浙江绍协左营中军参将(位次于副将,三品武官),掌一方之军政。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10月23日,康熙皇帝颁诏,追赠矫有才已故之祖父、父亲也为此职,追赠其祖母、母亲和妻子为淑人。

孙同玉,男,清代上崖人。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胶东地区盐商猖獗,他们勾结官府,取得食盐贸易垄断权,包揽盐税,哄抬盐价,加重对盐民和百姓的剥削,致使盐区百姓吃不上平价官盐,改吃高价贵盐,其中登州、莱州府十六州县受害最深。

魏曜堂,字显廷,号适园,男,魏家庄人,生于清末。同盟会会员。1907年,创办胶莱公学,任副监督,进行反清革命宣传,培养革命人才。1912年1月,与同盟会会员20多人于即墨成立保安会,27日夜,参加即墨县反清武装起义;2月,当选为山东省第一届议会*。

赵玉璞男,即墨市七级镇毛子埠村人,生于1922年2月。1938年8月参加革命,10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即墨县抗日**第六区区长,在蓝村、七级、普东、王村、店集一带领导抗日斗争,于南沙岭一带袭击日伪军。1944年被日伪抓捕到胶州*,后越狱逃脱,在棘洪滩、马哥庄和河套一带开展敌后工作。1946年9月始,先后任*中华埠分区委副书记、书记。1947年7月15日,带领区武工队战士在七级镇北张院村组织召开群众大会时,被该村保长迟小山告密,会场被*七级乡队包围,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5岁。

蔺文山男,前海西人,生于1934年。自幼丧母,家境贫寒。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虽正在上小学但仍利用假期钓鱼、摸虾、挖蛤蜊,将下小海卖得的数千元钱(旧币)全部交给老师,捐送国家支援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2月,带头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经在东北热河3个月艰苦军事训练,于5月下旬编入志愿军67军201师602团2营6连,开赴朝鲜战场,参加1953年夏季反击战第二阶段战役。

上一篇: 流亭街道

下一篇: 数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