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鸭绿江上游*自然保护区
鸭绿江上游*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中朝边界鸭绿江水系上游,地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中部、长白山南麓,地理位置为东经127°52′30″至128°02′51″、北纬41°24′45″至41°38′55″。吉林省人民*于1996年批准建立省级冷水性鱼类自然保护区,设立了管理机构。2003年1月14日,国务院以国办发〔2003〕5号文件批准晋级为*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保护对象为冷水鱼类。
中文名:吉林鸭绿江上游*自然保护区
区域:*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中国吉林省
1、简介
由鸭绿江上游*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1996年建立冷水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晋升为鸭绿江上游*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冷水鱼类。保护区总面积2.0306平方千米,分为3个核心区、1个缓冲区和1个实验区。核心区面积为0.88平方千米,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3%;缓冲区面积为0.6806平方千米,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4%;实验区面积为0.47平方千米,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3%。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2.1℃,极端最高气温33.2℃,极端最低气温﹣36.3℃。年均降水量850毫米,年均蒸发量1107毫米。多年平均风速2.4米/秒,最大风速34米/秒。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443小时。
2、功能区划
吉林鸭绿江上游*自然保护区东西宽9.6公里,南北长32.9公里,总面积20306公顷。北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接壤,南至中朝界河鸭绿江右岸,东与十六道沟河东的马鹿沟镇、金华乡相接,西邻十五道沟河西的十四道沟镇。
保护区包括鸭绿江上游一级支流十五道沟河、十六道沟河全部流域,其中有马鹿沟镇、十四道沟镇、金华乡的部分土地和村屯,两个县办电厂。根据长白县人民*的决定,保护区内土地权属保护区所有。
结合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和冷水性鱼类及其栖息条件,按功能要求将保护区划分为3个核心区、1个缓冲区和1个实验区。核心区面积为880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3%;缓冲区面积为6806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4%;实验区面积为470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3%。
3、生物资源
保护区植物区系以长白山植物区系为主。共有高等植物就有73科208属305种。由各类植物组成不同的植被类型,其地带性植被是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各植被类型随着山地海拔高度的变化和气候带的影响,呈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保护区内共有高等动物147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25种,占总数的17%。保护区是全国主要冷水性鱼类的天然物种种质资源库,冷水性鱼类物种丰富,共有鱼类4目6科14种,其中冷水鱼类有5种,分别为细鳞鱼、石川氏哲罗鱼、花羔红点鲑、鸭绿江茴鱼和东北七鳃鳗。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即细鳞鱼;《中国东北地区珍稀濒危动物志》收录种4种,包括石川氏哲罗鱼、花羔红点鲑、鸭绿江茴鱼和东北七鳃鳗。其中石川氏哲罗鱼、鸭绿江茴鱼是鸭绿江上游支流的特有鱼种。另有两栖类动物2目4科5种,濒危种包括东北小鲵、中国林蛙;有鸟类37科96种,占长白山鸟类种数的35.8%,其中*重点保护鸟类有16种,包括黑鹳、中华秋沙鸭、黑琴鸡和长尾林鸮等;有哺乳类6目14科27种,占长白山哺乳类动物种数的41.8%,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紫貂、东北棕熊、东北黑熊、水獭、原麝等。
4、保护工作
吉林省水利厅于2004年10月组建了吉林鸭绿江上游*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领导班子。11月,吉林鸭绿江上游*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式开展工作。
上一篇: 阿勒泰科克苏湿地保护区
下一篇: 大布苏*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