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科普小知识2022-12-22 08:24:54
...

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地处渤海之滨,东营市境内,新、老黄河入海口两侧,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设一千二、黄河口、大汶流三个管理站,总面积15.3万公顷,其中陆地面积82700公顷,潮间带面积38250公顷,低潮时负3米浅海面积32050公顷。2013年10月24日,在第三届中国湿地文化节暨东营国际湿地保护交流会议上,国际湿地公约组织负责人宣布,经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最新确定,包括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在内,中国的五个*自然保护区被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中文名称: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黄河入海口

占地面积:15.3万公顷

景点级别:*自然保护区

设立时间:1992年

保护对象: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

1、区域概貌

位置境域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人海口处,北临渤海,东靠莱州湾,介于东北亚内陆和江淮平原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3′—119°207′,北纬37°35′—38°12′,包括黄河入海口和1976年以前引洪的黄河故道两部分。总面积15.3万公顷,其中核心区5.8万公顷,缓冲区1.3万公顷,实验区8.2万公顷。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部区域位于现行黄河入海口,面积10.45万公顷;北部区域位于1976年改道后的黄河故道入海口,面积4.85万公顷。

气候

降水量551.6mm,蒸发量1928.2mm,气候为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土壤水文

自然保护区的土地是黄河近百年来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渤海凹陷成陆的海相沉积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东西比降1:10000左右,潜水位小于2m,矿化度10~20ml/L,土壤为隐域性潮土和盐土土类,

保护区是世界少有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海岸线131km,黄河流经61km。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以含沙量高而著称于世,每年携带15亿t泥沙流向大海,在三角洲淤积了大面积新生陆地,平均每年新造陆地2000~3000ha(3~4万亩),每年以3km的速度向渤海湾推进。这里水源充足,植被丰富,又因处于黄河流入渤海的交汇处,水文条件独特,海淡水交汇,离子作用促进泥沙的絮凝沉降,形成了宽阔的泥滩(即湿地),土壤含氮量高,有机质含量丰富,浮游生物繁盛,极适宜鸟类居集。以此为基础,吸引了大量过境和栖息繁殖的鸟类,同时,也提供了大片植物生长的土地,这片湿地保护区,其主要价值正在于此。

2、保护对象

动物

区内动物可分成陆生动物生态群和,海洋动物生态群,共记录野生动物1524种。陆生脊椎动物300种,其中兽类20种,鸟类265种,爬行类9种,两栖类6种。陆生无脊椎动物583种,其中节肢动物534种,原腔动物32种,扁体动物17种。陆生性水生动物223种,其中淡水鱼类108种,甲壳动物49种,软体动物13种,原腔动物18种,原生动物19种r环节动物4种,水生昆虫12种。

海洋性水生动物共有41.8种,其中海兽类5种,海洋爬行类1种,海洋鱼类85种,甲壳动物99种,软体动物95种,环节动物81种,腔肠动物25种,纽形动物8种,棘皮动物10种,星虫动物2种,腕足动物3种,毛颚动物1种,其它脊索动物3种。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一块新生湿地,区内动物分为陆生动物生态群和海洋动物生态群,共记录野生动物1524种。陆生脊椎动物300种,无脊椎动物583种;陆生性水生动物223种,海洋性水生动物418种。保护区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鸟类资源丰富,珍稀濒危鸟类众多。自然保护区内共有鸟类265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金雕、丹顶鹤白头鹤、大鸨7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海鸬鹚、大天鹅、灰鹤、白尾鹞

等33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属附录Ⅰ的种类有白鹳、丹顶鹤等7种,属附录Ⅱ的种类有花脸鸭、鹊鹞等26种,属于附录Ⅲ的种类有大白鹭、针尾鸭等7种。在《中澳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中,保护鸟类81种,自然保护区内有51种。在《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中,保护鸟类227种,自然保护区内有152种。

自然保护区其他动物资源有:陆生脊椎动物35种,陆生无脊椎动物583种,水生动物64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白鲟、达氏鲟2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江豚、宽吻海豚、松江鲈鱼等7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属附录Ⅰ的动物有棱皮龟、江豚2种,属附录Ⅱ的种类有豹猫、小须鲸等4种,属于附录Ⅲ的种类有黄鼬1种。

植物

保护区内共有各类植物393种(含变种)。其中浮游植物4门、116种(变种);蕨类植物3科、3属、4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54科、178属、271种,其中单子叶植物11科、57属、87种,双子叶植物43科、121属、184种。

3、管理状态

管理机构

管理机构为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东营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内设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项目规划科、资源管理科、旅游开发科、执法监察科、科研站和湿地博物馆等9个科室、单位,下设黄河口、大汶流、“一千二”三个管理站。黄河口管理站重点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一千二管理站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鸟类,大汶口管理站主要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被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评为2008年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先进集体。

项目投入

2007年,围绕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的目标,加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科研功能,增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

①投资165万元,在大汶流管理站进行围栏试点,对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建设永久性防火隔离带51.2公里、围栏9.8公里。

②投资10万元,在大汶流管理站15万亩湿地修复区实施人工筑巢招引工程,建设东方白鹳巢架21个。

③投资320万元,搞好鸟类救护繁育中心配套完善,救治伤病鸟类,有计划地进行珍稀濒危鸟类人工繁育。

④数字保护区工程。完成总体设计、标准规范研制、历史资料整理等工作,与科技部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进行无线传输远程自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在大汶流管理站设置无线传输远程自动视频监控设备,为数字保护区建设提供经验,增强自然保护区预警预报能力。

⑤重点物种和重要生态区域保护工程完成。野外调查和定点工作,制定工程实施方案,完成界桩、宣传牌的制作和埋设。

4、科研价值

湿地生态

湿地生态系统是水生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过渡阶段,其基本生态功能是调节水

份循环和维持湿地的动植物资源,特别是水禽的栖息地和迁移性鸟类的繁殖地,其脆弱性决定了易失难复原的现实,因而开展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的研究,掌握其演替规律,研究其发生、发展、组成至关重要。

林种基因

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着天然柳林、天然柽柳林及大面积的野大豆,提供了对遗传基因研究和植物发展演替规律研究的基本材料。

稳定黄河

开展黄河稳流固道研究是一个高难度课题,运用海动力学原理及黄河沉砂规律研究稳定黄河尾闾的工程措施,事关大局,意义深远,将是对全民族的贡献。

改良土地

自然保护区内隐性潮土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0%,这部分土壤pH值在7.5~7.8之间,极易发生盐渍化。50年代后期的盲目开发,使该地区大片土地盐碱化,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工农业生产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在掌握该湿地生态系统演化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对盐碱地优良环境研究和对各类资源充分、合理利用与改良研究,对我国建设黄河三角洲粮棉基地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