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维
林维,男,汉族,1971年9月生,浙江省舟山市人,法学学士、硕士(吉林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
中文名:林维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71年9月
职业:教授,硕士生导师
籍贯:浙江省舟山市
1、人物履历
1989年9月——1993年7月,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学生
1993年9月——1996年1月,吉林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1996年3月——2001年6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教师
2001年6月——2004年5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副主任
2004年5月——2012年7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主任(1999年9月—2005年12月,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在职研究生,获得法学博士学位;2002年12月—2003年7月,联合国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海牙)学习)
2012年7月——至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2012年7月—2014月10月,兼任法律系主任、法学院院长)
2、任免信息
2012年9月3日,团*组织部部长阳向东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宣布团*关于校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阳向东首先代表团*书记处宣读了《关于陆玉林、林维任职的通知》(中青书干字27号):林维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副局级),试用期一年。
3、人物成就
社会兼职
兼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等。
学术研究
研究领域为刑法学、犯罪学,主要学术成果包括:专著:《间接正犯研究》、《妨害对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罪的认定与适用》、《刑法解释的权力分析》等;合著《金融犯罪的理论与实践》、《公务犯罪研究综述》等30余部,合译《英国刑法》、《刑事证据》等著作,并在《中国法学》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前南国际刑事法庭的理论与实践》、《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比较研究》、《刑法解释*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司法部、中直机关、团*等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主持北京市教改项目《刑事控辩审模拟实践》。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获全国团校系统优秀教师称号。所讲授课程《刑法学》入选学院精品课程、团*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前南国际刑事法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司法部科研项目《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法程序比较研究》;
3:中直机关科研项目《刑法解释*研究》;
4:团*科研项目《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问题》;
5:司法部科研项目《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实现》;
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公务犯罪研究》。
学术奖励
1997年、1998年院青年优秀教学奖、1999年院优秀教师奖;1999年度共青团*青年岗位能手称号;1999年共青团*直属机关优秀*员;1997年、1998年院学术成果奖、学术直接奖。1996年中国犯罪学会年会论文一等奖,1999年人民检察优秀论文二等奖;2000年团*直属机关跨世纪十佳杰出青年称号;2003年人民司法优秀论文二等奖。2017年3月1日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主要著作
1:《间接正犯研究》,独立著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2:《妨害对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罪的认定与处理》,独立著作,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论文:
1:《选择性罪名适用的探讨》,《人民检察》1997年第8期;
2:《共同混合过错新探》,《*政法管理*学院学报》1996年第8期;
3:《间接实行犯概念和构成的比较研究》,《法商研究》1996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
学复印资料《法学》199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4:《论前科的定罪价值》,《*政法管理*学院学报》1995年第6期;
5:《论我国单行刑事立法对没收财产刑的发展》,《河北法学》1996年第1期;
6:《毒品累犯辨析》,《法学杂志》1994年第5期;《刑法问题与争鸣》2001年第4辑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论罪名的层次》,《法商研究》1994年第五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学》199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8:《略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犯罪的罪名》,《法学与实践》1994年第2期;
9:《刑法预期成本略论》,《法学》1994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学》1994年第5期全文转载。
10:《法定刑新探》,《法治论丛》1995年第六期;
11:《侵犯著作权探微》,《法学》1994年第12期;
12:《论我国单行刑事立法对罚金刑的发展》,《法治论丛》1995年第2期;
13:《*公平交易刑法浅析》,《广东法学》1994年第3期;
14:《〈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适用若干问题研究》,《法治论丛》1995年第4期;
15:《犯罪学理论的新透视》,《*政法管理*学院学报》1996年第5期;
16:《刑法中致人伤、亡规定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年第3期;
17:《抢劫罪特别类型研究》,《人民检察》1999年第1期;
18:《论刑法中的国家工作人员》,《新刑法施行疑难问题研究与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版;
19:《加重抢劫罪内容的理解和适用》,《新刑法施行疑难问题研究与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版;
20:《贪污罪主体研究》,《刑事司法指南》2000年第1期,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1:《海峡两岸金融犯罪比较研究》,获中国犯罪学会1996年年会论文一等奖,《中国当代的罪与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怎样学好刑法各论》,《学习辅导》(**党校内部刊物)1999年第2期;
23:《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研究》,《刑事法判解》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4:《刑法归责构造的欠缺----以丢失枪支不报罪为中心》,《刑事法判解》第二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5:《刑法学1999年会研究综述》,《新刑法的理论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26:《有错的不是测谎仪》,《南方周末》2001年5月24日;
27:《宪法的生命》,《中国青年报》2001年9月5日;
28:《论未成年人犯罪刑罚适用的原则》,《青少年犯罪研究》2001年第3期;
29:《论从旧兼从轻原则的适用----以晚近司法解释为中心》,《法商研究》200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30:《法也容情》,《法律与生活》2001年10期;
31:《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研究》,《刑事法判解》2001年第四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2:《论准刑事司法解释的形成与发展》,《刑事法评论》第11卷;
33:《对*法院刑事判决之认可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3期;
34:《略论*裁量权及其判决展示和控制》,《人民司法》2003年第1期(获年度论文二等奖);
35:《抢劫罪对象研究》,《检察业务指导》第五辑;
36:《走进前南国际法庭》,《法制日报》2003年7月3日;
37:《保护弱者不能违背客观公正》,《检察日报》2003年12月29日。
1:《中国新刑法的释论与罪案》,合著,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年6月版;
2:《*刑法的修订与适用》,合著,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年4月版;
3:《共青团*法律知识读本》,合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9月版;
4:《金融犯罪的理论与实务》,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5:《刑法各论》,合著,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版;
6:《刑法各论教学参考资料》,合著,*党校内部出版1999年版;
7:《刑法学》,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刑法学案例》,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刑法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1998年7月版;
10:《中国青少年政策报告》,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
11:《刑法学研究新视角》,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青少年法规解读》,副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
13:《法律硕士入学考试模拟试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刑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青少年犯罪学》,副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16:《公务犯罪研究综述》,副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英国刑法》,合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