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叶地不容
草质藤本,茎基部稍木质化。叶三角状圆形或近圆形,长宽8-15(20)厘米,侧枝之叶长不及8厘米,先端短钝尖,基部*截、圆或微凹,掌状脉向上的5-6,较粗,向下的6-8,纤细;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较长,基部常扭曲。复伞形聚伞花序腋生或生于短枝,花序梗及伞梗顶端具苞片及小苞片;雄花序梗较叶柄长,伞梗5-12,长1.5-5厘米,小聚伞花序数个簇生,雌花序梗粗短,伞梗、小聚伞花序梗及花梗均极短,花序密集成头状。雄花萼片绿黄色,6片,2轮,外轮椭圆形或菱状椭圆形,稀倒卵状楔形,长2-2.2毫米,上部边缘常反卷,花瓣橙黄色,3片,厚肉质,内凹,长1.1-1.2毫米,先端微凹,二侧边缘内卷,背部凹下,内面密被小瘤状或脑纹状突起,聚药雄蕊长0.5-0.7毫米;雌花具1微小萼片及2稍大花瓣。核果红色,宽倒卵圆形;果核长5-6毫米,背部具4行短柱状雕纹,每行16-18(20)颗,柱状凸起顶端头状,胎座迹近正中穿孔。
中文学名:黄叶地不容
拉丁学名:StephaniaviridiflavensLoetM.Yang
拼音:huangyediburong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毛茛目
科:防己科
属:千金藤属
1、形态特征
株:草质藤本,茎基部稍木质化。
叶:叶三角状圆形或近圆形,长宽8-15(20)厘米,侧枝之叶长不及8厘米,先端短钝尖,基部*截、圆或微凹,掌状脉向上的5-6,较粗,向下的6-8,纤细;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较长,基部常扭曲。
花:雄花萼片绿黄色,6片,2轮,外轮椭圆形或菱状椭圆形,稀倒卵状楔形,长2-2.2毫米,上部边缘常反卷,花瓣橙黄色,3片,厚肉质,内凹,长1.1-1.2毫米,先端微凹,二侧边缘内卷,背部凹下,内面密被小瘤状或脑纹状突起,聚药雄蕊长0.5-0.7毫米;雌花具1微小萼片及2稍大花瓣。
果:核果红色,宽倒卵圆形;果核长5-6毫米,背部具4行短柱状雕纹,每行16-18(20)颗,柱状凸起顶端头状,胎座迹近正中穿孔。
草质藤本,茎基部稍木质化。叶三角状圆形或近圆形,长宽8-15(20)厘米,侧枝之叶长不及8厘米,先端短钝尖,基部*截、圆或微凹,掌状脉向上的5-6,较粗,向下的6-8,纤细;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较长,基部常扭曲。复伞形聚伞花序腋生或生于短枝,花序梗及伞梗顶端具苞片及小苞片;雄花序梗较叶柄长,伞梗5-12,长1.5-5厘米,小聚伞花序数个簇生,雌花序梗粗短,伞梗、小聚伞花序梗及花梗均极短,花序密集成头状。雄花萼片绿黄色,6片,2轮,外轮椭圆形或菱状椭圆形,稀倒卵状楔形,长2-2.2毫米,上部边缘常反卷,花瓣橙黄色,3片,厚肉质,内凹,长1.1-1.2毫米,先端微凹,二侧边缘内卷,背部凹下,内面密被小瘤状或脑纹状突起,聚药雄蕊长0.5-0.7毫米;雌花具1微小萼片及2稍大花瓣。核果红色,宽倒卵圆形;果核长5-6毫米,背部具4行短柱状雕纹,每行16-18(20)颗,柱状凸起顶端头状,胎座迹近正中穿孔。
2、产地分布
产地:广西中部及西南部、贵州南部、云南东南部
生境:常成片生于石灰岩山地
3、分类文献
StephaniaviridiflavensLoetM.YanginBull.Bot.Res.2(1):42,fig.1(1-7).1982;云南植物志3:248.198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