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鼓词
丽水鼓词是一种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及周边地区流传的说唱艺术。丽水鼓词源于唐朝,李世民称帝年间,盛行于50年代—70年代,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一般在农闲季节走村串户演唱。丽水鼓词为板腔体,常以四二拍子的平稳节奏用于叙事或代言。伴奏乐器为“堂鼓”和“切”。2012年丽水鼓词被列入浙江省级“非遗”保护名录,2014年11月11日,丽水鼓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历史流源
丽水鼓词用丽水方言演唱,起源无考,但最迟在清代嘉道年间已极盛行。据清道光二十六年版《丽水县志》载:丽水县教谕屠本仁(1805~1826年在丽水县任职),尝与处州知府雷学海吟诗唱和上元灯社及祠祀顺懿夫人(陈十四夫人)等风俗盛事,其中有“作诗歌唱付瞽蒙,神人和洽春融融”、“蕃厘祠宇香烟笼、传芭赞唱盲志公”等句。又在清同治三年《云和县志·风俗篇》中,载有该县名士柳翔凤所撰《迎神琐记》一文,其中有云:“丽邑西乡有唱《夫人词》者矣,叙述异事,俚俗皆知”。足见当时丽水城乡,以“唱夫人”为主要内容的鼓词演唱活动,已甚为普遍。至光绪二十二年,丽水县鼓词艺人已有自己的行会组织—“鼓词行”(人称“夫人行”),民间在求福迎祥、祛病除邪时,演唱“夫人词”已成为风尚。民国十五年,丽水鼓词行业会整饬改组并修订行规,规定每年七月初七,在行艺人须在“夫人庙”会师。其时,丽水鼓词不仅在境内非常活跃,而且流布到毗邻的云和县和青田县的章村一带。
2、演唱风格
从演唱风格来说有:
1.三江韵:从堰头—石牛称为三江韵,即碧湖话的地方称为三江韵。
2.七洋韵:化装打扮之后演唱。
3.田江韵:用丽水话演唱。
4.一字清:不托音,咬字清楚,在丽水城区演唱。此外,演唱风格还有悲调、快活调等。
丽水鼓词
一般伴奏乐曲:大鼓、两个鼓板、小锣、大锣、钗卜等。演出场所:祠堂、弄堂、凉亭、戏台、农户家中堂等等。生存状况:随着人们文化活动的日趋多样化,唱鼓词状况日渐衰微,从业者减少,老艺人们却逐渐过世,已面临失传。唱鼓词仅有少数人群喜爱,偶尔在一些节日里或在偏远山区农村演出。艺人光靠唱鼓词目前已难以生存,好多已改行,有些艺人以唱《十四夫人》、《唱观音》为主,目前处于一种从艺人员和听众都后继乏人的濒危状况。
3、词鼓种类
流行于浙江丽水市区域的鼓词主要分布在青田县、松阳县、莲都区、缙云县、云和县与景宁畲族自治县等地,故而人们称之为“青田鼓词”、“松阳鼓词”、“莲都鼓词”、“缙云鼓词”、“云和鼓词”、“景宁鼓词”。
丽水鼓词
1.青田鼓词
青田鼓词大都分布于青田县的温溪镇、章村乡一带的乡镇。温溪镇的鼓词艺人使用的乐器有十二弦的牛筋琴(长60cm,宽30cm,高5cm左右。由十二根牛筋辅设平面板,由码移动调音准及高低)、板(夹板与戏曲常用的板同)、梆、扁鼓。板用于演唱时的强拍,梆用于弱拍,扁鼓在说唱过程中用于情节激动、夸张及需要烘托气氛的时候,演唱的旋律伴奏由十二弦牛筋琴担任。
2.松阳鼓词
松阳鼓词流行于县城、古市镇及一些乡村。据艺人们的传说:松阳鼓词源于宋代,早时松阳鼓词有人说唱,另有人伴奏。
清代以后会说唱鼓词的大都是盲人,往往兼做算命,并形成由一人说唱。松阳鼓词每个曲目开始必唱【门头曲】,再唱【当头】曲牌,然后接唱一至数段的唱段,才开始说唱神话、传说与故事。
3.莲都鼓词
莲都鼓词(以前称丽水鼓词),(因所流行区域原丽水县改称莲都区而得名),主要分布在丽水市区、碧湖镇一带,碧湖镇现仍有鼓词艺人传唱神传故事。莲都鼓词艺人常以【鼓词头】开场,而且在每个有正本或连本的曲目前穿插演唱。乐器都使用板(两片竹板或数片木板)、大鼓,以板定节,大鼓为伴。
4.缙云鼓词
缙云鼓词在该县境内广泛流行。它的起源较早,艺人据祖辈的传说,缙云鼓词始于商周,还称黄飞虎是鼓词的祖师爷。明嘉靖年间曾有许多的鼓词艺人在县养济院建立鼓词会。清乾隆年间纂修的《缙云县志》云:“养济院在县治后,额养孤贫六十名,每名口粮银叁两陆钱,遇闰加增,小建扣解⋯⋯”说明早时缙云从事鼓词的艺人很多,其流传至今的曲目也较多。
5.云和鼓词
云和鼓词流行在县城、包山乡等地。其主要曲目有《陈十四收妖》、《九龙鞭》等神话、传说和故事。艺人们说唱时以板(木制或竹制,与松阳的板制作相似)、扁鼓两种乐器伴奏。以板定拍,以扁鼓定眼,板眼打法的节奏鲜明。
6.景宁鼓词
景宁鼓词流行与景宁畲族自治县全境及温州市的文成、泰顺等县的部分乡村,有《陈十四》、《观世音》等神话、传说的曲目流传至今。艺人常用切(由五片木片,并在木片之间夹有两个铜板制成)、扁鼓来说唱鼓词,在说唱连台的曲目时,有时会采用大鼓伴奏。演唱的基本调属主曲体系,在曲目说唱时的各个情节所演唱的唱段即是主曲体的反复变化体形式。
4、传统曲目
丽水鼓词传统曲目众多,除《陈十四夫人》、《观世音》、《洛阳桥》、《九龙鞭》这几本为丽水、云和、章村所通用外,各地又有经久保留的带有地域性的常唱曲目。如丽水有《太阳阁》、《银杯记》、《诗扇楼》等近20本(部),云和有《双龙会》、《双狮图》、《女中魁》等10多本(部),章村有《飞龙剑》、《珍珠塔》、《青梅记》等10余本(部),最长的《陈十四夫人》可唱七天七夜。此外尚有《打赌叹》、《公婆劝》、《兄弟劝》、《浪子回头》等众多不具有故事情节的短篇曲目。1956年,云和徐灯明创作的新编鼓词《眼盲心红》曾在丽水地区调演中获奖并于次年参加省文艺会演。
5、艺术特征
一是大都用坐唱的形式;二是唱词唱段的结构一般以四句体结构为主,每句多为七字句,少数长短句穿插其间。同时,用方言说唱,讲究平仄声韵,注重词曲的音韵结合;行腔平稳,字多腔少;说唱常以节奏板式的快慢形成情绪的对比变化。近代以来的鼓词艺人的说唱都是通过“一人多角”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行腔评论、叙述、插花、语气、噱头等说唱的表演技巧,还要通过模仿不同性别和性格的人物以及模仿各种动物的音调来完成。
6、传承意义
丽水鼓词,有着其独特的地域文化风味,演出灵活方便、不拘场所,因而成为丽水地方曲艺中的一颗明珠。追溯鼓词的曲目内容,我们欣然发现,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它不仅承载着处州百姓的审美智慧,还服务着民众的精神思想。从前,鼓词的演出多与当地的民俗活动相关联,日常娱乐,红白喜事和求神祈福,鼓词艺人都会被邀请前去表演。一直流传至今的说唱表演“夫人词”活动,就具有非常浓郁的娱神和祈福意味,反映了民众特有的观念意识与思想追求,价值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