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宁夏小曲

科普小知识 2024-04-15 23:17:12
...

宁夏小曲,民间称小曲子,一种传统说唱艺术。流行于宁夏银川、永宁、贺兰、中宁、同心、平罗、惠农等地。现已濒临失传。宁夏小曲子形成年代不详,方志上无文字记载。据老艺人的回忆,清朝中后期宁夏境内已有民间小曲艺人活动。清光绪年间,宁夏小曲的演唱广为流行。此时期,宁夏小曲的卖唱艺人也渐多起来,银川、永宁、吴忠、石嘴山等地已有卖唱班社,这些班社对宁夏小曲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宁夏小曲是宁夏坐唱这种艺术形式的前身。2014年11月11日,宁夏小曲入选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历史流源

宁夏小曲子形成年代不详,方志上无文字记载。据老艺人的回忆,清朝中后期宁夏境内已有民间小曲艺人活动。清光绪年间,宁夏小曲的演唱广为流行。此时期,宁夏小曲的卖唱艺人也渐多起来,银川、永宁、吴忠、石嘴山等地已有卖唱班社,这些班社对宁夏小曲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宁夏小曲是宁夏坐唱这种艺术形式的前身。

2、艺术特点

(一)宁夏小曲在旋律节奏调式上的突出特点。宁夏小曲在调式上,它不是规定和所设计好的音乐调式,而是宁夏劳动人民,在自己的生活场景等有感而发的音乐形式,而大部分小曲分析来开看,也很有规律,五声徴调式或商调式较多。宫调式少见比如:宁夏小曲《卖饺子》。语言生动形象,演唱时用宁夏方言,曲调优美,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

宁夏小曲子,也有七声音阶的,但这种七声还是以五声音阶为主,兼有升fa(4)徵调降xi(7)的七声音阶,比如小曲《撒鲁叶儿青》(“撒鲁”这里指美好,美,新的意思,比如撒鲁叶儿青,指很绿,很青,很美好的树叶或花草,多指花草;歌词:二月鱼娃撒鲁叶儿青指鱼儿肥美。)有时羽调式也常出现,比如宁夏小曲《吆骡子》,这首旋律流传至今,被宁夏的作曲家们改编过合唱独唱,成为现在的宁夏有名的回族民歌,久唱不衰。现在好多流行的宁夏民歌都是从宁夏小曲发展改编过来的,比如宁夏民歌《宁夏川》等。

(二)宁夏小曲子道白、对白和衬字衬词运用特点。音乐内容的需要,小曲子经常有道白和对白,这也是和其它民歌不同的地方,如宁夏小曲《瞌睡子多》里面就有婆媳的道白。而小曲子的唱词大量使用与衬字和衬词,这点和花儿相像,如:“吔、”、“呀”、“嗨”、“哎哟”、“腊梅花子香”等。这样加强歌曲的感染力,使演唱者能得心应手的表达歌曲意境,这一特点在宁夏当地作曲家写回族民歌时一直延用。


宁夏小曲

(三)宁夏小曲主要曲式特点。两句体式的一个乐段为主要曲体。小曲主要曲体就是两句体,有些宁夏小曲比较长,只不过长的部分也是一种在原曲的基础上,再现曲调而已。如:《卖胰子》,小曲都不长,过去卖唱人它为了生活都是随口就唱,一些小曲大部分是民间艺人,街头艺人激发而来,歌词可以加多反复就唱,短小精悍,富于生活气息.真正的宁夏小曲大多是两句体,群众很容易记住,很容易传唱。这跟其他民歌是不一样的一点,至于后来宁夏民歌的加长,这都是后来音乐工作者加工改编而成,比如宁夏民歌《吆骡子》就是改编加长的宁夏小曲。这首经过小曲只有两句体的改编后的《吆骡子》,在宁夏非常流传,老百姓特别爱听爱唱,成为经典的由小曲改编而来的宁夏民歌。

(四)宁夏小曲具有民族民间地域性的语言的特点。宁夏小曲大部分歌词,都带有民族民间语言特点,特别贴近当地的百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接地气,例如《酒曲》等。有好多方言,说睡了,就说睡哈了。指远出的地方,就说呶塔塔等等。带有这些民族地域的方言和民间语言,运用在作品里,感到特别亲切,特别的接地气,像这种把民族民间语言引进民间小曲里特别多,这样充分体现了宁夏小曲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史上有一定的的地位。事实上要创作好的宁夏回族音乐作品离不开宁夏小曲在民族民间地域的土壤。

3、民间艺人

*,银川的大街小巷及重大庙会上,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位身材高大、脸庞瘦削的艺人,他能边弹三弦,边声情并茂地唱宁夏小曲子。他唱的曲子,常常让观众百听不厌,他就是那个年代的“文娱明星”——张玉贵。提起张玉贵,老银川人几乎无人不知,很多人都是小时候听着张玉贵的宁夏小曲子长大的。如今,老人已故去28年。记者几经辗转,终于来到张玉贵位于银川市大新镇塔桥村七队的家。他的儿子张跃已是64岁的老人。说起小时候父亲唱小曲时家里的热闹场景,他现在想起来都很自豪。张跃告诉记者,父亲没上过一天学,不会写字,也不识字,但他编小曲子的词张口就来,都是即兴创作,记忆力特别好。别看他经常在那么多人面前演出,但在人多的地方,别人跟他开玩笑时,他还会害羞;父亲不抽烟,闲了就编快板、唱小曲,为人风趣幽默,口才很好。


宁夏小曲

自幼喜欢小曲子

张玉贵自小嗓子条件好,又非常喜欢唱,就跟随灯影戏班伴唱。渐渐地,他喜欢上了民歌、小曲。张玉贵不仅会唱,还弹得一手好三弦,会弹月琴,能拉二胡、板胡、会吹唢呐,善打十六块竹瓦子,能熟练击打鱼鼓、简板,梨花剪等多种打击乐器,还会耍皮影戏前手。

*街头卖艺

民国初年至*,银川街头巷尾经常有卖艺者演唱宁夏曲艺。那时,银川城内还没有专业演出场所,艺人们多集中在有甜水井的地方(多开有茶馆和饭馆)和庙会上演出。张玉贵是这些艺人中的一位。老银川人几乎都知道张玉贵弹唱得好。有钱的大户人家还时常把他叫到家里去唱上几段,给个仨俩银钱。有时候,尤其是麦收时节,他也会和其他艺人一起到盐池东山、定边、榆林、平罗等地卖唱。卖唱所得几乎都是五谷粮食、衣物布匹等。

1944年,马鸿逵把张玉贵请到了府里,指名要他唱一首《孙殿英打宁夏》。这一晚,张玉贵怀抱三弦,演唱了《孙殿英打宁夏》、《马仲英打宁夏》、《宁夏数花》等民间小调,还唱了几段宁夏眉户,马鸿逵听得非常高兴。

解放后走上舞台

新中国成立后,宁夏曲艺艺人走上了舞台,用新的唱词宣传党的政策和歌颂英雄模范人物,张玉贵、夏花花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艺人。

上世纪50年代,自治区文化部门发现了张玉贵的演唱才华,很重视他的演唱活动。他开始代表宁夏参加全国的比赛。1954年,在甘肃省举办的第一届民间艺人会演大会上,张玉贵代表银川专区参加演唱的银川小曲《害相思》,载誉而归;1956年,张玉贵又参加了在兰州举行的陕甘宁五省区民间艺人会演,他以一首《风搅雪》,获得“艺人奖”。奖品是一张奖状,一支金星钢笔,一身咔叽细斜中山装,还有60元回程路费。这在当时,是非常高的荣誉。这一年,张跃12岁,他依稀记得,父亲得的那张奖状一直在家里的墙上挂了很多年,直到几年前搬家时被弄丢了。银川市说唱团副团长*智告诉记者,这是《风搅雪》的唱词,俗名叫《男光棍女寡妇》,从正月唱到腊月,表现了男人女人互相无法离开的内容。张玉贵本人中年丧妻,可以说这首《风搅雪》是他自己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他来源于生活的创作。他的《风搅雪》、《三子分家》,常常唱得村里的老年人老泪纵横,久久不愿离去。

张玉贵一生演唱的曲目很多,除了当时的小曲艺人们几乎都会唱的《风搅雪》,他的主要代表作有《十里亭》、《三子分家》、《三十六花》、《媒江雪》、《下四川》、《货郎哥》、《小放牛》、《打樱桃》、《捡柴》、《打路》、《问病》等,有五六十种之多。尤其是《风搅雪》,深受广大听众喜爱。

一个不怎么识字的民间艺人,为什么能在民间曲艺这个领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宁夏卷编委会编写的《宁夏民间文艺界人物录》这本书上,我们似乎可以得到准确的答案。这本书里,总结了张玉贵能够把宁夏小曲子唱得如此出色的四点原因。首先,他的演唱有自己的特点,将音乐和宁夏方言揉合融汇,使宁夏的小曲子成为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学;他能自弹自唱,弹唱并重,声情并茂;他有高超的三弦弹拨技艺,一般人弹三弦都是单拨三弦,他能娴熟双拨;他自幼聪明,记忆力过人,每次演唱都是一气呵成,从不打嗑,即兴想起的词过后依然记忆清晰。

穷困一生的民间艺人

在张跃的记忆中,父亲四处演出挣的钱只够勉强糊口。自己结婚时,父亲拿不出足够的钱,还是和父亲一同演出的艺人们,你凑几角钱,他凑一元钱,凑足了娶亲的钱。那之后,家里就一直在还债了。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张玉贵在家闲不住,每天一早,他拉着3岁的小孙子,步行到银川市南门广场,怀抱心爱的三弦,又开始弹唱小曲卖艺。那时,他每天能挣十块八块贴补家用。这样的卖艺生活大约持续了5年,小孙子上学了,他自己腿脚也走不动了,就没有再去。张跃说,父亲于1980年农历六月初一去世,享年84岁。他留下的仅有4间土房和以前卖艺用过的三弦、铜锣、撞铃等乐器。而这些乐器对于对音乐一窍不通的张跃来说,无异于废物。后来,他把它们卖给了邻村喜爱这些乐器的一个村民。

4、传承保护

银川市说唱团副团长*智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听过张玉贵的弹唱,自己如今从事的宁夏坐唱艺术也借鉴过张玉贵的弹唱艺术。可以说,张玉贵是宁夏小曲子演唱的代表人物。后来,宁夏的文艺工作者挖掘了宁夏小曲表演中的坐唱形式,经过加工改造,使宁夏小曲的坐唱表演形式逐渐形成一个新曲种:宁夏坐唱。宁夏小曲随着民间艺人的逝去逐渐消失,偶尔只在民间个别人之间流传。张玉贵没有带过徒弟,随着他的去世,他演唱宁夏小曲的技艺也随之被带走了。值得欣慰的是,张玉贵的演唱艺术早已引起银川市文化艺术部门的重视。在他离世前,银川市群艺馆的*王仰甫找到他,专门为他演唱的《风搅雪》、《三子分家》、《十里亭》、《穷人乐》等代表性曲目录了音,为后人留下了珍贵艺术遗产。

上一篇: 托勒敖

下一篇: 锣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