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紫荆木
海南紫荆木,属山榄科乔木,高9-30米,胸径达80厘米。为海南特有树种,分布于坝王岭、尖峰岭、吊罗山等地。材质极韧且坚硕,特重,干后少开裂,少变形,极耐腐,为海南木材中最重者。种子可榨油,含油率50-55%,油可食用和工业用。为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树种。
中文学名:海南紫荆木
拉丁学名:MadhucahainanensisChunetHow
别称:海南马胡卡,刷空母树,铁色
拼音:hainanzijingmu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柿树目
科:山榄科
属:紫荆木属
1、植物简介
海南紫荆木
中文名:海南紫荆木
拉丁科名:Sapotaceae
中文科名:山榄科
中文别名:海南刷空母、马胡卡,铁色、子京。
保护级别: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分布:广东(海南岛)
现状:渐危种。为海南特有种,木材为海南特类材。由于过度采伐利用,致使分布区不断缩小,资源急剧下降。如不合理利用,加强保护,将陷入濒危的境地。
海拔下限(米):300
海拔上限(米):1100
年降水量:1600-2200。
土壤PH值:4.5-5.5
土壤类型:山地黄壤和砖红壤。
2、形态特征
海南紫荆木
花1-3朵腋生,下垂;花梗长2-3厘米,密被锈红色绢毛;萼片外轮2片较大,内轮的较小,两面密被毡毛;花冠白色,冠管长约4毫米,裂片10,长约8毫米;雄蕊28-30,3轮排列;子房被粗毛,8室,长约2毫米,花柱长约12毫米。浆果近球形,直径约2.8厘米,被短柔毛;果梗粗壮,长3-4.5厘米;种子长圆状椭圆形,两侧扁,长达2厘米,种皮黄褐色,光亮。
3、生长环境
海南紫荆木为海南山地雨林乔木上层的组成部分。分布区年平均温18--22℃,最冷月(1月)平均温14--18℃,极端最低温达0℃,年降水量1600--2200毫米,月平均相对湿度不低于80%。土壤为山地黄壤和砖红壤,pH值4.5--5.5。海南紫荆木常与陆均松DacrydiumpierreiHickel、杏叶柯Lithocarpusamygdalifolius(Skan)Hayata、竹叶青冈Cyclobalanopsisbambusifolia(Hance)Chun等混生。
为阳性树种,主根发达,侧根稀少,在郁闭的林冠下更新困难,只有在林冠稀疏的局部空地上才有生长良好的树苗。7--8月开花,次年3--4月果熟。
4、分布范围
分布于海南中部以南山区,如坝王岭、吊罗山、毛瑞岭、甘什岭、罗蓬岭、泽林岭、尖峰岭、卡法岭等地,其中尤以尖峰岭最为普遍。生于海拔300-1100米山地,以600米以上山坡中上部和较宽的山脊上较为长尖。
5、保护状况
保护价值
海南紫荆木
保护措施
分布区内已建立了一些保护区,如尖峰岭、坝王岭和吊罗山等,应列为保护对象,林业生产部门应选为造林树种,在适宜地区发展人工林。
物种现状
渐危种。为海南特有种,木材为海南特类材。由于过度采伐利用,致使分布区不断缩小,资源急剧下降。如不合理利用,加强保护,将陷入濒危的境地。
6、栽培技术
当果实呈草绿至浅黄色时即可采收,以防鸟兽为害。种子富含油脂,寿命短,采回的果实放在水中除去果肉,洗净阴干后即行播种。一般采用散播,播后10--14天发芽,发芽后约二个星期展开第一对真叶时,可分床移植,需要短期遮荫。用1年半生苗造林,造林地宜选择土层深厚,肥力较高和排水良好的山坡中上部,能与盘壳栎、陆均松、杏叶柯、竹叶青冈等树种营造混交林最为理想。如在择伐迹地上即行人工更新时,可采用直播法。
7、主要价值
海南紫荆木
8、药用价值
药材名
海南紫荆木
英文名:KadsuraRoot-bark
拉丁名:CortexKadsuraeRadicis
名称考证:肉红,内消,紫荆木皮,白林皮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
药用功效
药用部位:紫荆的树皮。本植物的根皮(紫荆根皮)、木部(紫荆木)、花(紫荆花)、果实(紫荆果)亦供药用。
性味归经:苦,平。
①《开宝本草》:"味苦,平,无毒。"②《滇南本草》:"性温,味辛苦,有毒。
①《滇南本草》:"入肝、脾二经。"②《纲目》:"入手、足厥阴血分。"
功效分类:清热药,清热解毒药。
功效主治:活血通经,消肿解毒。治风寒湿痹,妇女经闭、血气疼痛,喉痹,淋疾,痈肿,癣疥,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用药忌宜:孕妇忌服。
炮制方法: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块晒干。《滇南本草》:"烧酒炒过用。"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药材鉴定:干燥树皮呈长简状或槽状的决片,均向内卷曲,长约6-25厘米,宽约3厘米,厚约3~6毫米,外表灰棕色,有皱纹,内表面紫棕色,有细纵纹理。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灰红色。对光照视,可见细小的亮星。气无,味涩。以条长、皮厚、坚实者为佳。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云南紫荆Cercisyun-nanensisHuetCheng叶呈心形或近于心形,下面被较少的短柔毛。总状花序,有8-24朵花,花玫瑰红色,长15毫米。荚果较短,有种子1-2粒(分布云南、四川、湖北、陕西)。药材呈圆筒状或块状,外表皮橙红色或橙黄色,有横纹,内表面深棕色具纵纹。
显微鉴定:根皮横切面:木栓层为6-10列扁长方形细胞,外侧数列细胞含紫棕红色物,壁木化及木栓化。皮层细胞壁稍厚,含黄棕色树脂样物;分泌细胞散在,类圆形或长圆形;近木栓层,散有较多大的石细胞,三角形或不规则形,壁极厚,嵌满多面形或类方形的细小草酸钙方晶;有少数纤维散在,胞壁嵌有草酸钙结晶。韧皮部占根皮大部;薄壁细胞有的含有棕色物;分泌细胞类圆形,嵌晶纤维单个或成群散在,壁厚而木化;韧皮射线宽1-3列细胞。本品薄壁细胞含单粒淀粉粒,也有复粒,由2-7分粒组成。
古籍考证:出自《日华子本草》。
①《纲目》:"紫荆,其皮入药,以川中厚而紫色味苦如胆者为胜。"
②《植物名实图考》:"紫荆,《开宝本草》始著录,处处有之。又《本草拾遗》有紫荆,子圆紫如珠,别是一种,湖南亦呼为紫荆。《梦溪笔谈》未能博考,李时珍(紫荆、紫珠)并为一条,亦踵误。"
化学成分:紫荆含鞣质。种子含微量游离的赖氨酸和天门冬氨酸。根含挥发油腔滑调1.10%,油中主要有α-蒎烯、β-蒎烯、苎烯、龙脑(borneol)、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等于25种成分。
化学鉴定: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10ml,振摇10min,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5%香醛硫酸溶液2-3滴,即显紫红色,放置后颜色加深。(检查挥发油)
相关选方:
①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湿气流痰:紫荆皮二两(酒炒),秦(当)归五钱,川牛膝三钱,川羌活二钱,木瓜三钱。上好酒五斤,重汤煎一炷香为度,露一夜,去火毒用。(《滇南本草》)
②治鹤膝风挛:真紫荆皮。老酒煎,候温常服。(《仁斋直指方》)
③治妇人血气:紫荆皮为末,醋糊丸,樱桃大。每酒化服一丸。(《妇人良方补遗》)
④治产后诸淋:紫荆皮五钱。半酒半水煎,温服。(《妇人良方补遗》)
⑤治一切痈疽、发背、流注、诸肿毒冷热不明者:川紫荆皮(炒)五两,独活(去节,炒)三两,赤芍药(炒)二两,白芷(生)一两,木蜡(又名望见消、阳春雪,随加减妙,即石菖蒲)。为末,用葱汤调热敷。(《仙传外科集验方》冲和仙膏,又名黄云膏、仙膏)
⑥内消初生痈肿:白芷、紫荆皮。酒调。(《仙传外科集验方》一胜膏)
⑦治痔疮肿痛:紫荆皮五钱。新水食前煎服。(《仁斋直指方》)
⑧治伤眼青肿:紫荆皮。小便浸七日,晒研,用生地黄汁、姜汁调敷,不肿用葱汁。(《永类钤方》)
原生形态:紫荆(《日华子本草》),又名:满条红(《群芳谱》),乌桑、箩筐树、紫金盘、扁头翁。落叶乔木或大灌木,高达15米。小枝无毛,有多数皮孔。单叶互生;叶片近于圆形,长6-13厘米,宽5.2-12.5厘米,基部深心形,先端渐尖,无毛,全缘;托叶矩形,早落。花先叶开放,4-10朵簇生于老枝上;花萼钟状,上缘有5钝齿;花冠蝶形,紫红色,花瓣5,大小不一;雄蕊10,分离,基部附着于萼内,花丝细长;雌蕊1,子房光滑无毛,有柄,花柱上部弯曲,柱头短小,呈压扁状。荚果扁带形,红紫色,顶端稍稍收缩而带短喙,沿腹逢线的边上有翅,有明显的网状脉。种子圆而扁,近于黑色。花期5月。生于山野或栽培于庭园,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参考出处:《日华子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开宝本草》,《本草拾遗》,《梦溪笔谈》。
相关药材:紫荆根、皮、紫荆果、紫荆花、紫荆木、紫荆丫。
相关药品:复方紫荆皮水杨酸溶液。
9、参考文献
MadhucahainanensisChunetHow,植物分类学报7:71,图版22.图2,1958;
vanRoyeninBlumea10:106,f.23,1960;
Aubr.,Fl.Camb.LaosetVietn.3:32,pl.4.6-8,1963;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3:296,图4546,1974;
海南植物志3:161,图643,197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