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松林
霍松林,1921年9月生,甘肃天水人。著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德高望重,蜚声四海。幼承家学,有“神童”之誉。194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51年赴陕执教,历任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名誉主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等。2017年2月1日中午,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陕西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霍松林先生在西安辞世,享年97岁。
中文名:霍松林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甘肃天水
出生日期:1921年9月
逝世日期:2017年2月1日
职业: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书法家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中文系代表作品《文艺学概论》、《〈西厢记〉述评》、《李白诗歌鉴赏》等
1、人物简介
霍松林,1921年9月生于甘肃天水霍家川。幼承家学,1944年,以优异成绩考取重庆*大学(后迁至南京),攻读中国文学专业。1949年,从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著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1951年赴陕执教至今,历任西北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西安师范学院讲师。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名誉院长。学校设有霍松林国学奖学金。
霍松林
历任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院名誉院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委员会委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纽约四海诗社名誉社长,美国国际名人传记中心终身研究员、指导委员会副主席,日本明治大学客座教授,香港学术评审局专家顾问,陕西诗词学会会长等职。1985年加入中国*。从1979年起,培养和指导了20名硕士和80多名博士。
主要论著有:《文艺学概论》、《诗的形象及其他》、《白居易诗译析》、《文艺学简论》、《〈西厢记〉简说》、《〈西厢记〉述评》、《李白诗歌鉴赏》、《宋诗三百首评注》、《历代诗精品评注》、《〈滹南诗话〉校注》、《〈欧北诗话〉校注》、《文艺散论》、《唐宋名篇品鉴》、《历代好诗诠评》、《孔颖达诗歌初探》、《唐宋诗文鉴赏举隅》、《唐诗举要》、《宋诗举要》、《霍松林诗词集》、《唐音阁文集》、《霍松林选集》(十卷本)等35种;主编《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3-1988年)》(6卷)、《中国古典小说六大名著鉴赏辞典》、《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辞赋大辞典》、《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详注》、《中国近代文论名篇详注》、《元曲精华》、《陕西诗歌志》、《中国古典文学》等50多种。
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荣获国家特殊津贴。1995年被中国作协列入“抗战时期老作家”名单,获颁“以笔为枪,投身抗战”奖牌。2008年获“改革开放三十年陕西高等教育突出贡献奖”和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的“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09年被评为陕西首届社科名家。2010年获陕西“十二五”科学发展思想驱动奖。
毕生致力于文艺理论和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擅长诗词、书法创作。兴庆公园沉香亭,大唐芙蓉园西门南门北门,麦积山,衡山等全国众多名胜古迹,都有霍松林先生题写的匾额或对联。
2017年2月1日中午,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陕西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霍松林先生在西安辞世,享年97岁。
2、人物成长
霍松林
霍先生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3岁起随其父认字读书,12岁前已熟读“四书五经”,“神童”之誉名闻天水。上中学时他就曾发表大量杂文、新旧体诗宣传抗战并引起轰动。被国学大师于右任称其为“我们西北少见的青年”。
1944年,当这位自谦为“穷乡僻壤放羊娃”的年轻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大学(后迁至南京)攻读中国文学专业后,获得了胡小石、朱东润、罗根泽、汪辟疆、陈匪石等学者名流的赞赏、指导和教诲,并与汪辟疆、陈匪石两位先生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使他有了很高的造诣。先生们渊博的学识、高深的修养和严谨的治学风范,令他如沐春风,使他此后的研究得以发轫于一个较高的起点。名重一时的大学者汪辟疆(方湖)对他十分器重。汪先生教书,强调知、能并重,研究与创作相辅相成,在古诗文方面已有很好基础的霍松林自然被慧眼拔擢。有这样的名师进一步栽培,为霍先生日后形成独特的学术品格夯实了基础。
3、创作经历
霍松林先生童年学诗,初高中阶段发表抗战诗词散文颇多,最早发表的是一首旧体诗《卢沟桥战歌》,时年仅16岁。从1937年至今,霍先生濡笔挥洒,浩然长歌,写尽了人世沧桑。中国作家协会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时特列入“抗战时期老作家”名单,颁赠“以笔为枪,投身抗战”红铜质奖牌。数十年所作诗词“*”中散失过半,1990年前后大陆、台北分别出版的《唐音阁吟稿》和《唐音阁诗词集》所收不足千首。近十年来提介新声新韵,创作亦丰,老树新花,愈见繁艳。诗言志,赏读霍先生大气包举的诗词创作集《唐音阁吟稿》、《唐音阁诗词集》,既可领略其中流露的“中国文人之忠爱情操,与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之高风亮节”,又可从中探知半世纪广阔而深邃的“活的历史”。
4、人物思想
受汪辟疆先生熏陶,霍先生早年就确立了自己的治学思想——知能并重。他认为研究者不搞创作,研究人家的作品未免隔靴搔痒;有了个人的亲身体验,才能真切体味创作的甘苦和奥妙。在他洋洋大观的作品中,最早发表的是一首旧体诗《卢沟桥战歌》,时年仅16岁。从1937年至今,霍松林濡笔挥洒,浩然长歌,写尽了人世沧桑。诗言志,赏读霍先生大气包举的诗词创作集《唐音阁吟稿》、《唐音阁诗词集》,既可领略其中流露的“中国文人之忠爱情操,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之高风亮节”,又可从中探知半世纪广阔而深邃的“活的历史”。
最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学者的霍松林刚正不阿、勇于独抒己见的学术品格。早在五十年代中后期,霍先生针对文学研究领域存在的许多有争议问题发表了一批论文,其中的《试论形象思维》是国内探讨形象思维的第一篇长文,一发表即引起强烈反响。1966年初夏,他因这篇文章无端遭受*,并株连家眷,下放劳改达10年之久。新时期拨乱反正,霍松林和他关于形象思维的有关论述因*给陈毅谈诗的一封信公诸报端而得以解放。
5、人物成就
霍松林先生194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重庆南温泉南林文法学院中文系、西北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西安师范学院讲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陕西诗词学会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美国国际名人传记中心终身研究员、指导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日本明治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及会刊《中国唐代文学研究年鉴》主编等。
霍松林
不仅如此,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生涯中,霍先生教书育人,著书立说,坚持不懈。他的著作《文艺学概论》、《文艺学简论》、《唐宋诗文鉴赏举隅》、《文艺散论》、《白居易诗译析》、《西厢述评》和他主编的《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等大量唐宋文学和文艺理论研究专著,都被认为是这些领域的“开山之作”。
霍松林先生自1953年起在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至今,先后为本科生讲授过8门课程,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博士点的带头人、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的奠基人,霍先生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了。其门下弟子已有26人获博士学位,18人获硕士学位,这些后起之秀大多已独立出版专著,在文坛和学术界崭露头角,成为各方看好的新一代学术带头人。
霍松林先生毕生致力于文艺理论和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擅长诗词、书法创作。
1982年4月,霍松林在陕西师大主持全国唐诗研讨会,专家云集、盛况空前,并于同年被选为中国唐诗学会副会长。
1987年,中华诗词学会在京成立,霍松林又被众望所归地选为副会长,并于日前担任名誉会长。
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荣获国家特殊津贴。
1995年被中国作协列入“抗战时期老作家”名单,获颁“以笔为枪,投身抗战”奖牌。
2008年获“改革开放三十年陕西高等教育突出贡献奖”和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的“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
2009年被评为陕西首届社科名家。
2010年获陕西“十二五”科学发展思想驱动奖。
6、主要作品
《霍松林选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0年10月出版
《霍松林选集》
《霍松林选集》是目前收录霍松林先生资料最多,由霍先生亲自编选的最准确、最权威的读本。选集总计600余万字,从1957年7月的《文艺学概论》到2010年6月的“中华诗词文库”本《诗国漫步》,时间跨度极大,全方位展现了霍松林先生的学术成果。十卷分别为:《文艺学概论·文艺学简论》、《诗词集》、《鉴赏集》、《随笔集》、《论文集》、《序跋集》、《译诗集》、《诗国漫步》、《西厢述评·西厢汇编》、《历代好诗诠评》等。
著作
文艺学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
西厢记简说作家出版社1957年出版。
诗的形象及其他长江文艺出版社1958年出版。
白居易诗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58年第1版。
《滹南诗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5月出版。
《瓯北诗话》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2月出版。
《原诗》、《诗说晬语》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
文艺散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
文艺学简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
唐宋诗文鉴赏举隅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
唐音阁吟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唐音阁诗词集台北百骏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1年出版。
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唐诗精选评注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
唐宋名篇品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历代好诗诠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唐音阁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出版。
唐音阁诗词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出版。
唐音阁鉴赏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出版。
唐音阁随笔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出版。
唐音阁译诗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出版。
唐音阁影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出版。
唐音阁杂俎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出版。
绝妙唐诗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出版。
序言
《明人小品选》序(《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2年01期)
《郭沫若史剧理论研究》序(《人文杂志》1986年06期)
《古代戏剧赏介辞典·元曲卷》序(《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文学社会理性研究》序(《人文杂志》1987年05期)
简论李调元《诗话》——《李调元诗话评注》序(《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唐代绝句的魅力与全面整理——《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前言(《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漫谈绝句和绝句鉴赏——《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前言(《唐都学刊》1991年04期)
唐人咏陕诗简论——《陕西省志·诗歌志》唐代部分前言(《渭南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唐诗风流佳话》序(《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一部具有开拓性的诗论——《当代少数民族诗人论》序(《文艺理论与批评》1997年01期)
《世纪颂》序(《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5期)
《元稹集编年笺注》序(《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邱星作品集》序(《杜牧文学成就与思想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
何金铭《乐在傻等》序(《杜牧文学成就与思想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
《王锋旧体诗选》序(《陕西日报》2003年7月6日)
《中国诗歌理论史》序(《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三馀诗词选》序(《中华诗词》2006年01期)
《诗经文学阐释史》(先秦-隋唐)序(《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鹏翔无疆——〈庄子〉文学研究》序(《长江学术》2006年03期)
论文
霍松林
从《北征》看“以文为诗”(《人文杂志》1979年01期)
“诗述民志”——孔颍达诗歌理论初探(《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01期)
反阉党斗争的赞歌——评《五人墓碑记》及其他(《人文杂志》1981年01期)
其事何长其言何简——说杜甫《石壕吏》(《名作欣赏》1981年02期)
说李白送友人入蜀(《名作欣赏》1981年04期)
说杜荀鹤《再经胡城县》(《名作欣赏》1981年05期)
含蓄蕴藉寄托遥深——说张九龄《感遇》(十二首选二)(《名作欣赏》1982年01期)
含蓄一例——说杜甫《曲江二首》(《文艺理论研究》1982年01期)
论白居易的田园诗(《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说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名作欣赏,》1983年01期)
说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感觉、视觉和听觉的交替与综合——说陈与义《早行》诗的艺术特色(《文艺理论研究》1983年02期)
陆诗鉴赏两题(《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苏诗例释(《文史哲》1983年06期)
绝妙的讽刺小品——说朱熹《记孙觌事》(《名作欣赏》1984年01期)
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的《寄黄几复》(《古典诗词名篇鉴赏集》,《文史知识》编辑部编,中华书局,1984年)
宋诗鉴赏二题(《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5期)
甲光向日金鳞开——说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唐都学刊》1985年01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文史知识》1985年01期)
韩偓年谱(与邓小军合撰,《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04期、1989年01期)
论宋诗(与邓小军合撰,《文史哲》1989年02期)
两种思维的冲突与史学家的苦闷——司马迁天人观与思维方式论略(与尚永亮合撰,《人文杂志》1989年01期)
意境幽瑟尺幅千里——潘牥《南乡子·题南剑州妓馆》赏析(《名作欣赏》1991年01期)
司马相如赋的主体特征和模式作用(与尚永亮合撰,《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阿房宫赋》鉴赏(《中华文学鉴赏宝库》,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关于李商隐《夜雨寄北》的理解——答丘汝腾先生(《运城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杜甫与偃师(《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霍松林书法欣赏
韩文阐释献疑(《文学遗产》2000年01期)
试论词的创新——关于创作“*词”的浅见(《中华诗词》2002年01期)
简论近体诗格律的正与变(《文学遗产》2003年01期)
《柳笛集》漫议(《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论《孟子》、《庄子》中的孔子形象(与霍建波合撰,《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杜甫卒年新说质疑(《文学遗产》2005年06期)
试论王绩诗文的独特意蕴(与梁静合撰,《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纪行诸赋的启迪,五言古风的开拓——杜诗杂论之一(《文学遗产》2006年04期)
论王安石的晚年禅诗(与张小丽合撰,《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书评
对句、楹联仍有生命力——读《中国文学的对句艺术》随感(《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开拓——评王锺陵著《中国中古诗歌史》(《学术月刊》1990年10期)
评吴功正著《六朝美学史》(《文学评论》1996年03期)
评吴功正《唐代美学史》(《文学评论》2000年04期)
评徐宗文著《三馀论草》(《文学评论》2005年06期)
评陈文新主编的十八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杂文
论于右任诗的创新精神(《人文杂志》1984年03期)
研究韵文,开创一代新诗风(《中国韵文学刊》1987*号)
论素质教育与中华诗词进校园(《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霍松林治学录(《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绝句“易作而难工”(《中华诗词》2002年04期)
古典文学与素质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试作新声新韵律绝的体验和感想(《中华诗词》2004年01期)
7、人物评价
霍松林
霍松林数十年如一日,刻苦治学,献身教育,培养后学,勤奋著述,赢得了国家、人民和海内外文化界的赞许。1985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师,1986年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87年应客员教授之聘,赴日本明治大学、信州大学等校讲学,在东京作唐诗研究公开讲演,载誉而归。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0年,被选为世界杰出领先人物。1991年,荣获国家特殊津贴。其治学经历和学术成就,载入国内各种社会科学家传略、文学家辞典、《中国当代名人录》和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大洋洲及远东地区名人录》、美国国际传记中心《世界杰出领先人物名人录》。现任陕西师大文学研究所所长,中文系名誉主任。兼任青岛大学、西安联合大学教授。其学术职务,主要有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主席,陕西省诗词学会会长,中国韵文学会、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编委会顾问,美东诗友会顾问、纽约四海诗社名誉社长,美国国际传记研究中心指导委员会副主席、及顾问委员会顾问等等。
霍松林年近古稀,依然奋进不已。指导六名博士生撰写论文。他主编的《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中国诗歌理论史》、《历代诗词曲论专著提要》、《辞赋大辞典》、《戏曲大辞典》、《风俗大辞典》等或即将出版,或接近完成。他主持的《新编全唐五代文》,含校勘、·编年、补遗各项;经普查文献,广搜金石,在请编《全唐文》基础上可补入上万篇文章,全书约四千万字,将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重大贡献。
8、人物故事
在学界,霍松林是泰山北斗;在教育界,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弟子眼里,他是严师,却宽以待人。那么在儿女眼里,他是怎样的一位父亲呢?在霍松林先生的灵前,记者小心翼翼提及,霍先生的儿子霍有光讲述了他们的家族故事。
霍老晚年坚持练习书法
霍有光告诉记者,他的母亲2014年去世,享年94岁,父母二人均是高寿。“母亲胡主佑生于湖南澧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祖父是晚清秀才,父亲也学有专长。她1947年毕业于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由导师穆济波介绍到重庆南林学院任教,协助中文系主任陈匪石负责系务工作。当时父亲也受陈匪石邀聘到南林学院中文系任教,遂相识并相爱恋。”霍先生有《拟游仙》七绝十首记其事,1949年,霍先生和夫人在重庆举行婚礼。从此夫妇二人携手走过了65年,霍先生的很多著作都有夫人的帮助,不是搜寻资料,就是抄写稿件,有时也不免提出修改意见。霍先生培养的百位硕士生、博士生,人称“霍家军”,也曾享受过夫人的慈爱和关照。
霍松林教授与胡主佑教授有三子一女,起名有光、有辉、有明、有亮,其中有光夫妇是西安交大的教授,有辉丈夫是西工大教授,有明是陕师大教授,有亮夫妇也是陕师大教授,加上霍先生和夫人,一家八位教授。而长女霍有辉退休前是《西安晚报》文化专刊部的高级编辑,在业内颇有盛誉。提及他们的书香家庭,霍有辉显然很自豪:“父亲是位好父亲,他对子女的要求很严格,就是书香家庭的要求,他做学问的精神也影响了我们。”
霍有光告诉记者,虽然父亲高寿,但他并没有刻意把锻炼身体、遛弯之类的养生方式看得很重:“有人说可能长期用脑的人、心性豁达的人、乐观向上的人高寿,在家的时候就看书、看报、写东西。95岁的时候还继续写诗词,2015年最后一首诗发表在《中华诗词》上,是写给小朋友的,对后来者抱以很大希望。临走前的几天,他说自己在梦里还写了几首诗,可见他还是很惦记写诗。原本他是想过百岁生日的,但很遗憾最终没有过百岁,不过走的时候很安详,没有什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