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湖北科技学院

科普小知识 2024-04-16 10:40:12
...

湖北科技学院坐落于长江之滨的中国香城泉都——湖北省咸宁市,是湖北省属、*财政重点支持建设高校,是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是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学院现已建成占地面积1860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校园。

中文名:湖北科技学院

英文名:Hube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简称:湖科院

创办时间:1937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

属性:省属高等院校

所属地区:中国湖北咸宁

现任校长:吴基良

知名校友:学术大师邹明辉、余虹,著名作家叶文福、徐鲁等

主管部门:湖北省人民*

硕士点1:个

校训:弘德博学敏行敢先

校歌:奋进之歌

主要院系:医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等

学校地址:湖北省咸宁市咸宁大道88号

学校代码:10927

主要奖项:数学建模竞赛“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等

1、学校简介


湖北科技学院

承荆楚文化之遗韵,传赤壁战鼓之余音 沐泉都千年之温度,润桂乡百里之馨香;展北伐铁军之豪气,得鄂南山水之精灵。在有着湖北南大门、武汉后花园之称的咸宁市市区,嵌着一颗美丽的明珠——湖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湖北科技学院。

湖北科技学院是一所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十分便利的高校 位于湘鄂赣交界处的鄂南地区,北临武汉70公里,南距岳阳120公里,武汉城市圈、长株潭两个“两型社会”试验区与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为学校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京广铁路、武广高铁、武咸城际列车、106国道、107国道、京港澳高速、杭瑞高速、大广高速、长江黄金水道把学校纳入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从学校出发,乘坐武广高铁、武咸城际列车半小时内可以进入武汉市区,全程高速70分钟内可达武汉天河机场。

湖北科技学院是一所校园环境幽雅,教学条件优良的高校 1860亩的校园里处处竹枝摇曳,桂影婆娑;一汪揽月湖碧波荡漾,杨柳依依,是典型的江南山水园林校区,被评为“湖北省花园式学校”。学校校舍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5亿元;图书馆藏书210万册,中外文期刊14万种,电子数据库17个;鄂南文化展览馆占地800余平方米。

2、历史沿革

原咸宁医学院校史

1965年-1967年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

1967年-1973年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革委会

1973年-1979年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咸宁地区人民医院

1980年-1994年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

1994年-2002年咸宁医学院

2002年-2011年咸宁学院

2011年-湖北科技学院

原咸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校史

1937年-1971年蒲圻师范学校

1942年-1971年湖北省咸宁高级中学

1971年-1977年咸宁地区师范学校

1977年-1983年武汉师范学院咸宁分院

1983年-1993年咸宁师范专科学校

1993年-2002年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2年-2011年咸宁学院

2011年-湖北科技学院

3、荣誉

学校在长期发展历程中,从单一性的师范教育和医学教育,几经艰苦创业、升格合并、交叉融合,逐步发展为一所综合性本科院校。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5年以来,相继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医药学院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11年,药学获批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招录首届研究生。现有研究生、本科、专科三个办学层次。近年来,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先后与德国、英国、印度、新加坡等国的高校开展实质性合作办学。建校以来,全校师生员工弘德笃行,勤奋好学,求真务实,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凝练成“弘德、博学、敏行、敢先”的校训和“学生为本、学者为先、依规治校、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等称号。近五年,学校教师共承担教研、科研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7项、省部级课题70余项;获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奖励6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项20余项。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屡获佳绩。2011年荣获教育部“中华诵•2011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2012年荣获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一等奖、二等奖,湖北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2013年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2014年荣获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华中与西南赛区决赛特等奖。

湖北科技学院是一所融入地方,勇于担当的高校 学校是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长期以来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依托“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药学省级重点(特色)学科,全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依托“湖北省电机与控制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咸宁机电产业联盟”,全力助推咸宁百亿机电产业链。依托“非动力核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全力孵化百亿非动力核技术产业链。依托“咸宁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基地”、“土地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中心”和“咸宁研究院(筹)”等基地,为各级党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依托“国培计划”和继续教育项目,为咸宁中小学提供师资培训。依托“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嵌入式系统研发中心”和“软件工程研发中心”,引领咸宁信息产业发展。依托“桂花研究所”和“油茶研究所(筹)”,全力助推咸宁百亿油茶产业和其他农林产业跨越式发展。依托“鄂南文化研究中心”,全力助推鄂南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依托“咸宁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和精神病咸宁市重点专科,打造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救助康复“咸宁经验”,服务城区百万群众医疗卫生需求。

几经沧桑雄风在,弦歌不断铸校魂。桂园向来多才俊,再展辉煌定可期  学校坚持*办学方向,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推进转型发展,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坚持依法依规治校,不断提升院部发展水平和服务地方能力,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大学。

4、学科门类


湖北科技学院

湖北科技学院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校 学校以医学、教育学为传统特色学科,不断壮大理工学科,逐步形成了文、史、经、管、艺、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大学学科体系。。现有本专科专业82个,涉及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学校有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药学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地理科学)、*工程实验室1个(材料辐射改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基地1个;省级重点(特色)学科2个(药学、核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临床医学、教育学)、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地理科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省级品牌专业4个(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地理科学、小学教育)、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计划项目8个、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2011计划”1个(非动力核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基地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创新创业和实践基地5个,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1个。

5、院部设置

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五官医学院;护理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继续教育学院药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体育学院;音乐学院;医药研究院;非动力核技术研发中心鄂南文化研究中长江中游水土资源研究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院

6、师资力量

湖北科技学院是一所名师荟萃,英才辈出的高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共1396人,其中专任教师1048人,教授112人,博士150人,兼职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57人;有特聘院士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湖北省“百人计划”人才2人、“楚天学者”11人、“彩虹学者”17人、“揽月学者”17人。享受国务院*津贴和省*专项津贴专家与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有省级重点产业化团队1个(非动力核技术产业化创新团队);省级教学团队2个(药理学教学团队、地理科学教学团队)。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培养了具有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10万余人,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已成为咸宁市及周边地区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还有不少人是海内外学界名流、商界雄才、政坛精英。《欧阳海之歌》作者金敬迈,美国克拉荷马大学终身教授、血管细胞学与分子生物学专家邹明辉等均毕业于我校。

7、现任领导(截至2015年7月)

党委书记


彭育园

彭育园

校长、党委副书记

吴基良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张晓先

党委常委、副校长

钟儒刚

党委常委、副校长


吴基良

白育庭

党委常委、副校长

高焕清

副校长

吴鸣虎

正校级*

吴义煌

8、校徽


校徽

创意主题:扬风远航激情飞扬

9、校训

学校的校训是:“弘德、博学、敏行、敢先”。

“弘德”语出《华阳国志》“思弘德化,思弘德教”,强调德行修养和教化,以德立身,以德报国,旨在注重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告诫师生成才必先成人,成人唯有弘德。“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强调为学首先要广泛地猎取,同时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旨在引领教师做到学识渊博、造诣精深,在学术思想、学术风格、学术观点上应兼容并包、百花争艳,引领学生打下厚实的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敏行”语出《论语》“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要求师生员工敏于思考,善抓机遇,勤于实践,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敢先”语见《咏梅》(元·杨维桢)“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赋得方圆随规矩》(清·乾隆)“法着圣人用,敢为天下先”等,是“敢为天下先”、“敢为人先”的凝练,秉承了荆楚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豪迈气概,强调敢于担当,敢闯敢试,勇于创新,努力争先,旨在引领师生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坚定的信念和坚韧的意志,以鲜明的开拓意识和首创精神,抢占先机,干事创业,奋发有为,追求卓越。新学校,新校训。学校校训是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的集中概括。

10、校歌

《奋进之歌》

作词:曹祥海

作曲:叶颂东

11、名师荟萃

特聘院士

张运;邓子新

百人计划

赵龙;郭海兵

楚天学者

邹明辉;胡旺平;刘超;李家大;谌辉;李子刚;汪舰;张弛;张小铭

彩虹学者

刘义;李凯扬;吕应堂;丁虹;马萧;刘军平;张金海;谢贵安;程斯辉;陈志权;黄鹤;邓长虹;汪晖;王高华;侯炜

揽月学者

董继林;翟灏

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

吴基良;吴鸣虎;夏再兴;唐国华;童雪瑾;谢帮华;化长林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胡旺平;刘超

享受省*专项津贴专家

吴基良;白育庭;夏再兴;黎群武;胡旺平;闵清;鲍翠玉;罗德生;胡松林;周水生

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

吴基良;吴鸣虎;刘超;沈定文;胡旺平;鲍翠玉

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吴鸣虎;沈定文

12、学科建设

目前,我校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临床药学、地理科学等3个*特色专业建设点;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临床药学、小学教育地理科学等4个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点;有药物制剂、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工程与核技术(辐照化工方向)、物联网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信息工程方向)等4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有外科学、中国地理、诊断学、药理学、病理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解剖学等8个省级精品课程以及67个校级精品课程;有地理科学教学团队、药理学教学团队等2个省级教学团队及15个校级教学团队。

硕士点建设

一、硕士点简介


湖北科技学院

该校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于2011年获批,是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之一。2012年开始招收首批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三年。2013年获批两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药学学科是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从1996年开始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招收研究生,已联合培养博、硕士研究生50余人。现有教学科研人员55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3人,享受省*专项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授16人(含特聘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博士学位教师28人,兼职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2人。药理学、药物化学是湖北省"楚天学者"设岗学科,现聘有"楚天学者"4人、湖北省百人计划学者2人、彩虹学者2人、揽月学者特聘教授4人。"药理学教学团队"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拥有"药学与基础化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医药研究院"2个教学科研平台,"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实验室"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药物制剂工程中心"是咸宁市工程研究中心。药学学科主要围绕重大疾病开展创新药物研究,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药物开展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多年的积淀,药学学科在糖尿病及心脑血管药理学、神经药理学、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分析与利用、药物合成工艺、药物新剂型及临床药学等方向形成了一定的特色。药学学科近年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2项、其它项目4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省教育厅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4项,科研经费1500余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7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30余部。获省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6项,市科学技术奖多项。依托药学学科设置的药学专业已成为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药物制剂专业是湖北省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支持专业。

二、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掌握从事药学领域的坚实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现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技术创新或管理工作的能力,面向药物技术转化、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合理使用和监管等药学职业领域,为药品生产企业和医药卫生机构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药学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向

现设临床药学、药物药效与安全性评价、药物合成与生产、药物制剂研究与开发、药物质量控制研究等培养方向。

省级重点学科

药学

药学学科建在湖北科技学院药学院,二级学科药理学2001、2006年两次被批准为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2010年药学学科被批准为湖北省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011年药学学科成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立项建设单位,具有独立培养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资格;2012年被批准为湖北省省级重点(特色)学科。从1996年起药学学科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培养药理学、药物化学硕士、博士(2004年)研究生。16年来,药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师资结构合理、能培养多层次药学人才的教学、科研、研究生教育基地。


湖北科技学院

本学科现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实验室”省级科研平台、拥有“药学与基础化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临床技能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个教学平台,为硕士生及本科生的培养提供了完善的教学平台。依托药学学科开设的药学专业是湖北省内第一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品牌专业。其中五年制的临床药学专业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规范培养临床药学人才的专业,自1996年开始招生以来共培养合格的临床药学人才千余名,为我国实行临床药师制度提供了智力支持。

核科学与技术

核科学与技术学科是我校为满足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区发展核技术产业急需,于2008年组建并确立优现发展的学科,经过努力,已在研发队伍建设、研发基地建设、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产品研究开发、地方*支持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2010被遴选为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2012年被批准为湖北省省级重点(特色)学科。

建有“非动力核技术研发中心”,占地100亩、投资9600万元。一期(10000平方米)主体工程(包括1Mev直线电子加速器生产车间、教学科研实验室等)于2012年7月全部竣工,9月份正式投入运行。2012年,申报了湖北省发改委立项“材料辐射改性湖北省工程实验室”。该实验室将填补我省尚无核技术及应用专门研发机构的空白,为我校核科学与技术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实验平台支持。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为我校传统优势学科,建有2个两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门省级精品课程,其师资队伍和科研实力较强,在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本学科在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食管癌、胃癌的早期诊断和综合防治研究、精神卫生研究方向,均形成了较大的优势和特色,2012年临床医学被批准为湖北省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教育学

教育学学科以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鄂南文化研究中心”和县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为依托,积极与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及地方县市合作,研究教育实践的新进展及新问题,推动了湖北省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与实验。2012年被批准为湖北省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校级重点学科

学科所在院系药学药学院核科学与技术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地理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临床医学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基础医学院教育学教育学院理论经济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物理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护理学护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人文与传媒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校级重点学科
校级重点培育学科

13、科学研究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遵循"科技强校"的理念,确定科学研究工作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调整和优化科研结构,凝炼学科方向,集聚、整合学术队伍,注重科研创新和发展;合理配置学校科研资源,为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的条件;发挥我校学科优势,积极组织科学研究,为地方*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建议。

仅2010,2011年(2010年3月1日—2011年11月1日),我校科研项目总经费:1254.55万,*科研立项:10项,省部级科研立项:31项,市厅级科研立项:124项,发表论文:1256篇,三大检索论文:43篇,编撰本专科院校教科书:33部。获省级自然科技奖:1项,*专利:1项。

14、校园文化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推进文化育人工作。通过"三进"模式(进公寓、进网络、进社团),结合一学两树、正面激励,"学雷锋、做好人、树新风","诚实守信,立德树人"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了"志愿服务月"、"弘扬雷锋精神,我为社会献份爱"、"万人洁城"、"美丽咸宁、清洁家园"大型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了"品经典诗词,畅想中国梦"为主题的诗词进校园活动和"传递青春正能量、共筑美丽中国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关爱空巢老人"、"心系横沟,关爱支教生"、"关爱留守儿童,帮助残疾朋友社区服务"、"爱暖寒日"爱心公益活动。


湖北科技学院

学校现有学生社团51个,社团成员发展到3600余人。其中绿舟环保协会、"爱心社"、凤凰文学社等已成为较有影响力的品牌社团。学校在文化育人、立德树人等方面涌现出一批现进典型:一是扬帆心愿支教10年,现后荣获"湖北省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现进个人"、"湖北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等多项荣誉称号。二是3次入选"感动咸宁十大人物"。

自2009年学校首次参评"感动咸宁十大人物"以来,现后有3名大学生、1个团队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熊丹桂,"带着表妹上大学,用行动诠释爱与责任",同时入选首届"湖北大学生年度人物";吴超,"再现人链精神",同时入选"全国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接力敬老"团队,"为报师恩,上演爱心大接力,义务照料已故老师的母亲肖慈莲老人",同时入选第二届"湖北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涂绍维,"湖科好男儿",同时入选"南鄂楷模•咸宁孝星榜"。三是学生自主创业典型不断涌现。马莎莎同学利用学校"桂花研究所"平台,成功研制出了10个桂花系列产品,并成立了"咸宁南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超尘同学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外国语学院"翻译工作室"现后承担了外研社"名著重译"、咸宁市*门户网站英文版等翻译项目,《我们爱地球》系列共21册图书受到央视少儿频道推荐。

15、社会服务

学校坚持"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之路,围绕继续打造"医、师、核"品牌特色,加快推进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在为地方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基础上,发动教师直接进入咸宁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发展的主战场,并努力作出地方高校应有的贡献。

学校依托"咸宁研究院"、"咸宁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基地"、"土地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中心"、"湖北省县域教育研究中心"、"国培计划"项目基地,为各级党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中小学师资培训服务。

学校依托资产经营公司,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黄金十条"),推进成果转化。在资产公司运作下,学校两项专利技术与社会资本联姻实现转化,已按照股份制模式经注册成立了2家高科技公司;四项专利技术由成果持有人自己成立公司实现转化。

学校依托"非动力核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非动力核技术省级重点(特色)学科,全力孵化百亿非动力核技术产业链。依托"湖北省电机与控制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咸宁机电产业联盟",全力助推百亿机电产业链。依托"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药学省级重点(特色)学科,全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依托"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嵌入式系统研发中心"、"软件工程研发中心"、"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网络媒体语言分中心网络舆情检测基地",引领咸宁信息产业发展。依托"桂花研究所"、"油茶研究所(筹)",全力助推百亿油茶产业和其他农林产业跨越式发展。依托"鄂南文化研究中心",全力助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学校依托"咸宁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省级重点(培育)学科、精神病咸宁市重点专科,打造"咸宁经验",服务城区百万群众医疗卫生需求。

16、人才培养


湖北科技学院

湖北科技学院有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三个办学层次。多年来,学校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工作和实验室的建设,成立了实践教学工作委员会,制定了《咸宁学院关于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咸宁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文件,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立了生物(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与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语言学习中心等5个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和大学物理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等35个专业实验室。

学校逐年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实验室条件大为改善,为实验教学提供了硬件保障。目前,学校实验室面积9.9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7405台(套),设备总值1.05亿元。近年来,学校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实现实验课程的独立设置,不断优化实践教学资源配置,各类功能的教学实验室配置合理,设备较为现进,利用率高,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了较好作用,能够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17、招生就业


湖北科技学院

学校全面实施"阳光招生",专门制作了招生宣传网,推出了官方微博、微信,切实加强招生咨询服务力度,为每一位考生做好了咨询服务工作。学校依法依规制订了《湖北科技学院招生章程》、《阳光百问》、《招生录取工作手册》。高度重视招生工作的监督机制,严格执行教育部的高校招生"十二条不得"之规定,严把招生计划制定与公布、特殊类型考试、网上招生录取各个环节,公平、公正、公开,竭诚为考生服务。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项资助政策,通过减、免、缓等多种渠道,确保贫困学生能够入学。在发放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寄送《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等有关资助政策的材料,详细介绍学校的"奖、贷、助、补、减"等多种资助政策。在新生报到现场通过横幅、广播等媒体宣传资助政策;2014年9月,705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

学校坚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现导,以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现后被省教育厅授予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基地总面积达4000平方米,其中孵化基地。目前,学校有训练基地18个,其中校企合作基地6个。2012和2013年,我校共获得11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得到扶持资金133万元,获得"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3项目,得到扶持资金90.5万元。这些项目的获得与创新创业训练基地的建设是密不可分。学校有孵化基地2个,面积2000多平方米,基地有在孵创业实体34个,孵化企业种类涉及高新技术、网络服务、教育培训、广告设计、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经过不断的建设,现可同时容纳50多个团队。学校还设立了50万元的创业基金,每年接受捐赠约2万,每年预算创业活动经费40万元。创业学生可申请学校创业基金的扶持,创业基金的扶持包括免息借款、直接投资和奖励三种方式。2013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0.99%。201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0.17%。

上一篇: 武汉商学院

下一篇: 武昌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