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杜海涛

科普小知识2022-12-23 11:38:11
...

杜海涛,中国残疾人滑雪运动员。

1、基本介绍

中文名:杜海涛

籍贯:佳木斯

国籍:中国

职业:运动员越野滑雪

2、详细介绍

杜海涛,中国残疾人滑雪运动员。

3、主要经历

2010年3月15日,在温哥华冬季残奥会男子站式20公里越野滑雪比赛中,无臂的中国运动员以55分29秒9的成绩名列第七。

这个刚满22岁的残疾小伙子就是佳木斯籍运动员杜海涛。

赛后,面对采访的杜海涛爽快地说:“我尽力了,我发挥了我最高的水平。”他的妈妈杨淑波说,尽管没取得更好的名次,但体育让他找到自信。

这个刚满22岁的黑龙江小伙子被教练看中,练习越野滑雪已经4年,但是他没有赶上4年前的都灵冬奥会。能到温哥华参赛,对他来说是“难得的机会”。“把握住了,挺好,”他说。

参加这项比赛的有19名选手,杜海涛是唯一失去双臂的。面对绝大多数身材高大的欧美选手,杜海涛显得比较瘦小,但动作也更加灵活。比赛中,他的成绩渐渐上升,从5公里处的第十位、10公里和15公里处的第九位,跃至比赛结束时的第七位。

为了这届冬季残奥会,杜海涛从2006年就开始努力。他说,生活中几乎没有业余时间,除了周日,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雪上和器械训练。一年12个月,周而复始。

但是杜海涛说,他喜欢滑雪,愿意将它当成终生的事业,愿意为之付出和奋斗。

4、人物轶事

无臂少年的命运转折

在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简陋平房里,杜妈妈动情地讲着儿子的故事。

5岁那年,杜海涛误触高压电致残。杨淑波说:“当时医院给出的诊断是活下来的可能性仅有5%。奇迹在我的儿子身上发生啦——他忍受着剧痛活下来了。”

7岁那年,小海涛想上学。但由于双臂残缺,各个学校都不愿意接收他。小海涛对自己的残疾变得很敏感,不愿意出门,开始封闭自己,连三伏天都要穿长袖。杜妈妈为此很担心。

16岁那年,杨淑波到市残联为儿子办残疾证,正好遇见了市残联的许颖哲,她问道:“孩子多高呀?”“1米78”“过几天省残联招运动员,你把孩子领来吧!”就是这简单的几句对话,改变了小海涛一生的命运。

过了几天,杨淑波领着小海涛来面试,省残联的领队一眼就相中了他,当时就决定收下这个孩子,并把小海涛带到哈尔滨集训。到哈的一个月以后,由于训练强度大,再加上小海涛之前从没接受过体育训练,在队里总是受伤,于是省残联和杨淑波商量让小海涛先暂时回到佳木斯,找个教练训练小海涛一个阶段,这对他日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接回儿子后,杨淑波每天早上4:30起来,骑自行车载着小海涛骑行2公里路去训练,无论刮风下雨,母子二人都是一如既往地去训练,从未耽误过一天。2005年,小海涛又回到了省残联集训队。

杨淑波对记者说,没有双臂让他刚开始练习越野滑雪很困难。没有平衡,总摔,曾经打算放弃,但他最终战胜了自我。残奥会进行越野滑雪杜海涛彭园园分获第七

残奥会进行越野滑雪杜海涛彭园园分获第七图册

备战温哥华残奥会

杜海涛从2009年3月参加完滑雪世界杯赛后,就开始备战2010年的温哥华残奥会。他为此付出太多的艰辛。2010年元旦,杨淑波到亚布力滑雪场看望正在集训的儿子,当她看到眼前的儿子时,眼泪禁不住涌了出来。杜海涛的帽子、围巾都冻得僵硬,汗水与冷空气对流形成的冰溜将他的左侧脖子戳伤了,见妈妈心疼的样子,海涛不住地安慰说:“一点都不疼。”

为了这届冬季残奥会,杜海涛付出的艰辛,只有杜海涛和他的家人能够体会到。据杨淑波讲,即使元旦前的一场大病,也没有阻止他每天进行的大量雪上和器械训练。

参加这次残奥会男子站式20公里越野滑雪比赛的有19名选手,杜海涛是唯一失去双臂的。面对绝大多数身材高大的欧美选手,杜海涛显得比较瘦小,但动作也更加灵活。比赛中,他的成绩渐渐上升,从5公里处的第十位、10公里和15公里处的第九位,跃至比赛结束时的第七位。

超越障碍、顽强、坚韧、自信、永不向命运低头的性格铸就了今天的杜海涛。接触体育之后,他觉得自己跟同龄的健全人相比“差不多,不比他们缺少什么,甚至可以说比他们强。”杨淑波说,中国冬季残奥会代表团领队王小兵这样评价杜海涛说:“这孩子很阳光”。

杜妈妈说儿子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歌,他最喜欢听周杰伦的歌,尤其是《双截棍》,海涛说那种跳跃的节奏让他在赛场上充满激情。

谈及梦想,杜海涛说:“虽然我的手臂没了,但我希望用激情和斗志不断超越自己的身体极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