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花荚蒾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当年小枝褐色,有凸起圆形皮孔,连同花序散生黄褐色簇状微柔毛,二年生小枝无毛。芽有1对宿存大鳞片,外被簇状伏毛。叶亚革质革质,稀厚纸质,倒披针形、条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稀倒卵形,长5-10(-13)厘米,离基部1/3-1/2以上具疏浅锯齿,齿顶细尖内弯或向前,稀外展,上面中脉隆起,侧脉5-6对,达叶缘前弯拱网结,上面略下陷;叶柄长0.5-1.5厘米,连同总花梗、苞片、小苞片和萼均带紫红色。圆锥花序顶生,长2.5-4.5(-10)厘米,宽2-4厘米,总花梗长(1.2-)2.5-7厘米,细而扁,花生于序轴第1-2级分枝;苞片和小苞片宿存。萼筒筒状倒圆锥形,长约2毫米,萼齿三角状卵形,长约0.5毫米;花冠白或淡红色,漏斗状,长6-8毫米,裂片宽卵形,长约筒部1/4;花药紫红色;柱头高出萼齿。果熟时红色,后黑色,宽椭圆形,长6-7毫米;核扁,有宽深腹沟。花期4-6月,果期6-8月。
中文学名:少花荚蒾
拉丁学名:ViburnumoliganthumBatal.
拼音:shaohuajiami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川续断目
科:忍冬科
属:荚蒾属
1、形态特征
株: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枝:芽有1对宿存大鳞片,外被簇状伏毛。
叶:叶亚革质革质,稀厚纸质,倒披针形、条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稀倒卵形,长5-10(-13)厘米,离基部1/3-1/2以上具疏浅锯齿,齿顶细尖内弯或向前,稀外展,上面中脉隆起,侧脉5-6对,达叶缘前弯拱网结,上面略下陷;叶柄长0.5-1.5厘米,连同总花梗、苞片、小苞片和萼均带紫红色。
花:当年小枝褐色,有凸起圆形皮孔,连同花序散生黄褐色簇状微柔毛,二年生小枝无毛。圆锥花序顶生,长2.5-4.5(-10)厘米,宽2-4厘米,总花梗长(1.2-)2.5-7厘米,细而扁,花生于序轴第1-2级分枝;苞片和小苞片宿存。萼筒筒状倒圆锥形,长约2毫米,萼齿三角状卵形,长约0.5毫米;花冠白或淡红色,漏斗状,长6-8毫米,裂片宽卵形,长约筒部1/4;花药紫红色;柱头高出萼齿。
果:果熟时红色,后黑色,宽椭圆形,长6-7毫米;核扁,有宽深腹沟。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当年小枝褐色,有凸起圆形皮孔,连同花序散生黄褐色簇状微柔毛,二年生小枝无毛。芽有1对宿存大鳞片,外被簇状伏毛。叶亚革质革质,稀厚纸质,倒披针形、条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稀倒卵形,长5-10(-13)厘米,离基部1/3-1/2以上具疏浅锯齿,齿顶细尖内弯或向前,稀外展,上面中脉隆起,侧脉5-6对,达叶缘前弯拱网结,上面略下陷;叶柄长0.5-1.5厘米,连同总花梗、苞片、小苞片和萼均带紫红色。圆锥花序顶生,长2.5-4.5(-10)厘米,宽2-4厘米,总花梗长(1.2-)2.5-7厘米,细而扁,花生于序轴第1-2级分枝;苞片和小苞片宿存。萼筒筒状倒圆锥形,长约2毫米,萼齿三角状卵形,长约0.5毫米;花冠白或淡红色,漏斗状,长6-8毫米,裂片宽卵形,长约筒部1/4;花药紫红色;柱头高出萼齿。果熟时红色,后黑色,宽椭圆形,长6-7毫米;核扁,有宽深腹沟。花期4-6月,果期6-8月。
2、产地分布
产地:湖北西部、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南部、云南、贵州、湖南西南部及广西东北部
生境:林内或溪旁灌丛中及岩石上
海拔:?1000-2200米
3、分类文献
ViburnumoliganthumBatal.inActaHort.Petrop.13:372.1894;Rehd.inJourn.Arn.Arb.16:328.1935:中国高等植物图鉴4:309.1975.——V.stapfianumLevl.inFedde,Repert.Sp.Nov.9:443.1911,etFl.Kouy-Tcheou66.191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