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吟
《长吟》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一首诗。上四春郊佳景,下乃对景抬情。“语不惊人死不休”尚带少年意气。
1、作品原文
江渚翻鸥戏,官桥带柳阴。
江飞竞渡日①,草见踏青心②。
已拨形骸累,真为烂漫深。
赋诗新句稳,不免自长吟。
2、原文注释
①《抱朴子》:屈原没汨罗之日,人并命舟楫以迎之,至今以为竟渡。或以水车,谓之飞凫,亦曰水马,一州士庶,悉观临之。”《荆楚岁时记》:屈原以五日死于汨罗,人以舟拯之,竞渡是其遗俗。”唐人以中和节为戏。
②踏青心,有两说,一云足踏青草之心,一云人有踏青之心。前说为近。窦氏《壶中赘录》:“蜀中风俗,旧以二月二日为踏青节。”踏青,又见《旧唐书·代宗纪》。隋炀帝《望江南》曲:“踏青斗草事青春。”
3、创作背景
此系逸诗,收在卞圜本者,亦见吴若、黄鹤本。按:杜斿云:此诗“已拨形骸累,真为烂慢深”,乃初辞幕府之作。楼钥谓“束缚酬知己”,形骸之累已极,到此始得烂漫长吟耳。今编在永泰元年之春。应玚诗:“永思长吟。”
4、作品赏析
上四春郊佳景,下乃对景抬情。“翻”字“带”字,句中着眼。竞渡在江渚,踏青在柳阴,皆一水一岸对言。拨形骸,谓身世两忘。烂漫深,谓恣情游玩。公诗云“晚节渐子诗律细”,非细不能稳也。可见“语不惊人死不休”尚带少年意气。胡夏客曰:诗句已稳,犹自长吟,比他人草草成篇,辄高歌鸣得意者,相去悬绝。
5、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天宝中期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