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木
常绿乔木,高达25米。小枝、芽、叶柄、叶上面中脉、叶下面及花梗均被黄褐色糙伏毛。叶倒卵状椭圆形,长8-17厘米,先端骤尖,基部楔形,侧脉10-12对,上面中脉、侧脉及网脉均凹下,全缘;叶柄长1.2-2.5厘米,托叶痕达叶柄中部。花两性,单生叶腋,芳香。花梗长约6毫米,具1苞片痕;花被片9,3轮,象牙黄色,具红色小斑点,窄倒卵状椭圆形;雄蕊30-45,药室线形,侧向开裂,药隔短尖,花丝短,细圆柱状;雌蕊群不伸出雄蕊群,具柄,心皮9-13,覆瓦状螺旋排列,每心皮12-16胚珠,2列,叠生,部分心皮相互连合,基部与中轴愈合。朞荚合生,形成近肉质、弯拱聚合果;聚合果大,木质,各朞萸中部纵裂成两个厚木质果瓣,果瓣近基部横裂,单独或几个聚合成厚块,自中轴脱落。种子悬垂于丝状体上,外种皮红色,肉质,内种皮脆壳质。特有单种属。花期3果期10-12月。
中文学名:观光木
拉丁学名:TsoongiodendronodorumChun
拼音:guanguangmu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木兰目
科:木兰科
属:观光木属
1、形态特征
株:常绿乔木,高达25米。
叶:叶倒卵状椭圆形,长8-17厘米,先端骤尖,基部楔形,侧脉10-12对,上面中脉、侧脉及网脉均凹下,全缘;叶柄长1.2-2.5厘米,托叶痕达叶柄中部。
花:花两性,单生叶腋,芳香。花梗长约6毫米,具1苞片痕;花被片9,3轮,象牙黄色,具红色小斑点,窄倒卵状椭圆形;雄蕊30-45,药室线形,侧向开裂,药隔短尖,花丝短,细圆柱状;雌蕊群不伸出雄蕊群,具柄,心皮9-13,覆瓦状螺旋排列,每心皮12-16胚珠,2列,叠生,部分心皮相互连合,基部与中轴愈合。
果:朞荚合生,形成近肉质、弯拱聚合果;聚合果大,木质,各朞萸中部纵裂成两个厚木质果瓣,果瓣近基部横裂,单独或几个聚合成厚块,自中轴脱落。种子悬垂于丝状体上,外种皮红色,肉质,内种皮脆壳质。
常绿乔木,高达25米。小枝、芽、叶柄、叶上面中脉、叶下面及花梗均被黄褐色糙伏毛。叶倒卵状椭圆形,长8-17厘米,先端骤尖,基部楔形,侧脉10-12对,上面中脉、侧脉及网脉均凹下,全缘;叶柄长1.2-2.5厘米,托叶痕达叶柄中部。花两性,单生叶腋,芳香。花梗长约6毫米,具1苞片痕;花被片9,3轮,象牙黄色,具红色小斑点,窄倒卵状椭圆形;雄蕊30-45,药室线形,侧向开裂,药隔短尖,花丝短,细圆柱状;雌蕊群不伸出雄蕊群,具柄,心皮9-13,覆瓦状螺旋排列,每心皮12-16胚珠,2列,叠生,部分心皮相互连合,基部与中轴愈合。朞荚合生,形成近肉质、弯拱聚合果;聚合果大,木质,各朞萸中部纵裂成两个厚木质果瓣,果瓣近基部横裂,单独或几个聚合成厚块,自中轴脱落。种子悬垂于丝状体上,外种皮红色,肉质,内种皮脆壳质。特有单种属。花期3果期10-12月。
2、产地分布
产地:福建、江西南部、湖南南部、广东、海南、广西、云南东南部、贵州
生境:山地常绿阔叶林中
海拔:500-1000米
3、分类文献
TsoongiodendronodorumChuninActaPhytotax.Sin.8:283.1963;海南植物志1:230.1964;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797.t.1593.1971;中国树木志1:479.图151.1983;广东植物志1:20.图20.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