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枣庄学院

科普小知识2022-12-23 19:08:42
...

枣庄学院坐落在山东省枣庄市,前身为枣庄市教师进修学院,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枣庄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枣庄广播电视大学、枣庄教育学院并入。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2年10月后改为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学校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王梓坤先生为名誉校长。截止2015年7月,学校有教职工1097人,专任教师730人,教授58人、副教授204人,博士110人、硕士550人。学校设有教学院(部)22个,普通本科专业51个,专科专业35个,其中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初步形成了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

中文名:枣庄学院

英文名:ZaozhuangUniversity

简称:枣院

创办时间:1971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

属性:省属高等院校

所属地区:中国山东枣庄

现任校长:曹胜强

主管部门:山东省人民*

校训:兼爱、尚贤、博物、戴行

学校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北安路1号(277000)

学校代码:10904

1、历史沿革


枣庄学院

1971年4月,枣庄市教师培训学校创立。1978年招收大专班,4月,第一批77级中文、化学两个专业的学生入校。

1984年6月,经山东省人民*批复,正式成立枣庄师范专科学校。

1999年3月,枣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枣庄教育学院、枣庄广播电视大学三校合并为新的枣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学校,并更名为枣庄学院。

2004年至2012年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2012年10月后改为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

2、学校概况

枣庄学院坐落在“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山东省枣庄市,前身为1978年招生的枣庄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枣庄广播电视大学、枣庄教育学院并入。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4年至2012年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2012年10月后改为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学校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王梓坤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激光与光电子科学家、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姚建铨先生为名誉校长。

学校秉承“兼爱、尚贤、博物、戴行”校训,坚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围绕内涵发展、质量提升主线,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服务地方,特色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科技支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社会声誉和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3、办学条件


枣庄学院

目前,学校占地1142亩,校舍面积36.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5亿元,实验教学中心和实验室19个,其中实验室分室227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35万册,电子图书185万种,中外纸质期刊2553种,电子期刊11585种。学校面向全国22个省(区、市)招生,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4000人。

4、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1097人,专任教师730人,教授58人、副教授204人,博士110人、硕士550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获得者9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枣庄市及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2人,兼职研究生导师21人,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的外籍教师7人。

5、院系专业


枣庄学院

学校设有教学院(部)22个,普通本科专业51个,专科专业35个,其中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初步形成了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学校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院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社科普及教育基地1个、省级青少年素质教育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精品课程23门,是山东省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教学机构

文学院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外国语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光电工程学院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体育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传媒学院

城市与建筑工程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大学英语教学部

枣庄学院现设普通本科专业(2015年7月)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授予学位门类 专业类 层次 是否师范类 所在学院
020102 经济统计学 经济学 经济学类 本科 非师范 数学与统计学院
020302 金融工程 经济学 金融学类 本科 非师范 数学与统计学院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本科 师范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040104 教育技术学 教育学 教育学类 本科 师范 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
040106 学前教育 教育学 教育学类 本科 师范 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
040107 小学教育 教育学 教育学类 本科 师范 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
040201 体育教育 教育学 体育学类 本科 师范 体育学院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教育学 体育学类 本科 非师范 体育学院
050101 汉语言文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本科 师范 文学院
050102 汉语言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本科 非师范 文学院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本科 非师范 文学院
050201 英语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本科 师范 外国语学院
050207 日语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本科 非师范 外国语学院
060101 历史学 历史学 历史学类 本科 师范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 数学类 本科 师范 数学与统计学院
070201 物理学 理学 物理学类 本科 师范 光电工程学院
070301 化学 理学 化学类 本科 师范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
070302 应用化学 理学 化学类 本科 非师范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
070501 地理科学 理学 地理科学类 本科 师范 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070504 地理信息科学 理学 地理科学类 本科 非师范 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071001 生物科学 理学 生物科学类 本科 师范 生命科学学院
071002 生物技术 理学 生物科学类 本科 非师范 生命科学学院
071101 心理学 教育学 心理学类 本科 师范 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
071201 统计学 理学 统计学类 本科 非师范 数学与统计学院
071202 应用统计学 理学 统计学类 本科 非师范 数学与统计学院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学 机械类 本科 非师范 机电工程学院
080205 工业设计 工学 机械类 本科 非师范 机电工程学院
080206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工学 机械类 本科 非师范 机电工程学院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电子信息类 本科 非师范 光电工程学院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工学 电子信息类 本科 非师范 光电工程学院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计算机类 本科 非师范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080903 网络工程 工学 计算机类 本科 非师范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081001 土木工程 工学 土木类 本科 非师范 城市与建筑工程学院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工学 土木类 本科 非师范 城市与建筑工程学院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学 化工与制药类 本科 非师范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
081302 制药工程 工学 化工与制药类 本科 非师范 生命科学学院
081503 矿物加工工程 工学 矿业类 本科 非师范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
0827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工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本科 非师范 生命科学学院
120202 市场营销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 本科 非师范 经济与管理学院
120204 财务管理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 本科 非师范 经济与管理学院
120402 行政管理 管理学 公共管理类 本科 非师范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130202 音乐学 艺术学 音乐与舞蹈学类 本科 师范 音乐与舞蹈学院
130204 舞蹈表演 艺术学 音乐与舞蹈学类 本科 非师范 音乐与舞蹈学院
130205 舞蹈学 艺术学 音乐与舞蹈学类 本科 师范 音乐与舞蹈学院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艺术学 戏剧与影视学类 本科 非师范 传媒学院
130310 动画 艺术学 戏剧与影视学类 本科 非师范 传媒学院
130401 美术学 艺术学 美术学类 本科 师范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学 设计学类 本科 非师范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130503 环境设计 艺术学 设计学类 本科 非师范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130504 产品设计 艺术学 设计学类 本科 非师范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120901K 旅游管理 管理学 旅游管理类 本科 非师范 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6、教学成果

学校注重科学研究对教学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973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规划课题、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等*和省部级高层次科研课题共120余项,企事业委托的横向课题和专项课题7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其中SCI、EI、CSSCI收录4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10余部;获得国家专利成果60余项。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5项;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地厅以上科研奖励160余项。

7、校企合作


枣庄学院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建有区域(鲁南)文化研究院、资源城市转型与发展研究院、煤化工研究所等11个校级或校企共建科研机构,出台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行动计划,搭建了枣庄市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等服务地方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学校启动了化学化工研发、机械制造研发等服务地方的重点项目,承担了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电源系统生产线建设项目、枣庄市化工企业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连锁改造工程项目,全面参与台儿庄古城文化与场馆建设,加入山东省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成为理事单位,为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8、人才培养

学校注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各类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得国际级奖励3项、*奖励186项、省部级奖励495项,考研升学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其中考入“985”、“211”工程院校约占考取研究生人数的40%。2015年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7.46%,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9、对外交流

学校不断扩大对外交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韩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家以及*地区的30所高校建立友好关系,开展了学分互认、学生交换等项目。特别是近年来,学校以世界语教学与研究为载体,与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联合建设了世界展陈面积最大、亚洲唯一的世界语博物馆,搭建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世界语博物馆被列为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我校国际化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10、获得荣誉

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枣庄市突出贡献单位”等30余项荣誉称号。

11、学校文化


枣庄学院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是学校精神、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标志性体现,是学校历史、优良传统的高度概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校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为实现学校提出的创建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合力,通过精神驱动促进事业发展,充分体现枣庄学院的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彰显办学特色,优化校园风气,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传播先进科学文化,提升我校公众形象,增强全校师生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和自豪感,根据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办学实践,将枣庄学院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凝练为:

校训:兼爱尚贤博物戴行

校风:厚德明道敬慎固本

教风:淳谨修身任重致远

学风:志强智达言信行果

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用词均取自先秦文化典籍《墨子》,《墨子》是阐述墨家学说的著作,墨家思想内涵丰富,具有普世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影响久远。墨学在战国时期与儒学并行于世,史称“显学”,墨子被誉为“比孔子还高明的圣人”,世称“科圣”,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仍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枣庄是墨子的故里,枣庄学院是国内外最早进行墨学研究的单位之一,墨学研究是枣庄学院特色办学的重要体现。凝练墨子精神,并赋予它新的内涵,用作枣庄学院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既是对于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是枣庄学院特色办学的重要体现之一,更是枣庄学院实现办学目标的内在精神动力。

校训:兼爱尚贤博物戴行

解读:校训是学校办学历史与文化的积淀,是办学理念与办学风格的集中体现,也是校园精神和价值取向的高度概括,体现的是学校自身特色和立足、发展的文化取向。

“兼爱尚贤”指以人为本,以贤者为师,培养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博物戴行”指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兼爱、尚贤、博物、戴行”体现了墨子心系天下民众,主张贤人政治,探索人文与自然,爱利天下奔走不息的实践精神。

“兼爱尚贤、博物戴行”的校训,体现了枣庄学院“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

校风:厚德明道敬慎固本

解读:校风指学校风气,是在共同目标下经过全体师生员工长期努力而形成的学校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是师生的思想、道德、纪律、作风以及治学态度、精神面貌、是非标准和审美情趣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

“厚德明道”指崇尚道德、崇尚科学;“敬慎固本”指注重严谨、注重本质。“厚德、明道、敬慎、固本”体现了墨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教育理念,自觉自律的做人原则和慎独精神。

“厚德明道、敬慎固本”的校风,体现了枣庄学院以崇高的道德教育人,以科学的理念引导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严谨的作风塑造人的教育办学思想。

教风:淳谨修身任重致远

解读:教风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体现着教师高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风范,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是教师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治教的集中反映,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

“淳谨修身”指陶冶性情、培养品质,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任重致远”指敢于担当,不断进取。“淳谨、修身、任重致远”体现了墨子不断提高和完善人格修养、更新理念、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师德风范。

“淳谨修身、任重致远”的教风体现了枣庄学院教学相长,德才兼备的教育教学思想,注重培养教师正直的人格品质,健全的心理素质,完善的知识结构,坚毅的品格,勇于担当的意识和积极进取创新,探寻科学真理的精神。

学风:志强智达言信行果

解读:学风是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以及治学原则的集中体现,反映着学校教师和学生做学问的精神、做学问的意志和做学问的原则,代表着学校的学术原则和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学习风气。

“志强智达”指意志坚定,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高的智慧境界;“言信行果”指诚实守信,才能获得成功。墨子认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志强智达、言信行果”体现了墨子坚定的意志、不惧艰辛的治学精神和言行一致的治学态度。

“志强智达、言信行果”的学风体现了枣庄学院奋发图强、知行合一、诚实守信的学习之风和人才培养思想。

12、现任领导

胡小林,现任职务:党委书记

曹胜强,现任职务:校长、党委副书记

曾宪明,现任职务:党委副书记

李进京,现任职务:党委委员、副校长

明清河,现任职务:党委委员、副校长

李目海,现任职务:党委委员、副校长

韩素玲,现任职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高庆喜,现任职务:副校级领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