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乳山玉虚观

科普小知识2022-12-23 23:39:04
...

玉虚观,又名圣水宫,位于乳山市冯家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列《中国名胜辞典》之中。这里群山绵亘,峰奇谷幽,林岚深邃,素有小昆嵛之美誉,自古就以山异水奇闻名遐迩。

1、景区简介

著名道教大师、全真教七真人之一王玉阳,曾在这里结庵为观,创立全真教嵛山派。自金元开始,这里教门大开,历代不衰,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香火一直不断。金元时期,曾为全国道教三大圣地之一。现存景观有玉虚观遗址、玉虚观碑、玉阳洞和圣水岩等。玉虚观名录《中国名胜辞典》,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景区遗址


玉虚观

玉虚观遗址位于尼姑顶东侧。玉虚观原为一庵,曰“圣水庵”。据1987年在此出土的一块残碑记载,“圣水庵”始于汉晋,距今近两千年。另说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曾派尉迟敬德在此监修宫观,曰“圣水宫”。从现存老祖殿内神台前一唐代风格的双层莲花卷草花纹石刻推断,唐时,这里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殿宇建筑。以后几经兴废,至金大定二十七年(公元1187年),海上七真人之一的王玉阳奉召进京为金世宗皇帝讲完道经,被门人弟子迎至此地,结茅为庵。

金承安二年(1197年),牒敕赐额曰“玉虚观”。翌年,王玉阳再次为金章宗皇帝讲完道学,携御赐金帛及道经一藏回此庵,集约“善众门人”“献木”“献谷”“剪荆芟草,夷峻堙谷”,扩建殿宇楼阁、亭台桥榭,易庵为观,称“玉虚观”。

崇庆二年(1213年),又牒赐“玉真观”。至此,王玉阳在此地开创了全真教嵛山派,已扬名宇内。据古文记载,此时,玉虚观“苍松偃盖,古桧蟠龙,碧瓦鳞鳞,朱门赫赫,神仙异人出没,天地英灵自然之气相聚,百姓乞福求德无不灵应。游人云集,香火竟夜”。

玉虚观如此壮观,加之有虎涧春风、御碑濯雨、石柱擎霄、竹园遗翠等美景及紫气谷、石燕坡、鸣钟岩、佛顶峰、二姑顶等名胜,使这里成为当时名闻天下的道教圣地之一。


玉虚观

元代文学家元好问在《怀州清真观记》中称:“天下道院,武官为之冠,滨都次之,圣水又次之。”可见玉虚观在当时盛名天下之景象。元元贞二年(1296年),玉虚观获白鹿,献于朝廷。

玉虚观自金至明、清,屡经修葺,规模不断扩大。《宁海州志》记载:清咸丰四年(1854年)为最后一次重修。重修后的玉虚观,殿阁庄严,碑碣林立,主要建筑有玉皇阁(又称八角玲珑殿)、万寿宫(又称千真宫、万寿堂)、老祖殿、老母殿、三清殿、三官殿、三义殿等。玉皇阁最为宏伟,分上下两层。下层为12根八角石柱支撑,上层为斗拱飞檐结构,内塑玉皇大帝像。阁顶为绿琉璃瓦。万寿宫为主体建筑,宫内塑有全真道祖王重阳及全真七子像,其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姿态各异,分列两旁,显示了道家福地的肃穆庄严。

20世纪30年代以前,玉虚观一年一度的庙会,规模很大,终日香火不断。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战乱,观内塑像被毁,道士逃亡,观宇日渐荒废。

至60年代,古建筑也毁去十之八九,只有老祖殿及客厅、客房旧貌依稀可辨。现遗址尚有观宇石基、石柱、石狮、石兽等遗存。值得称奇的是,客厅、客房内存有一株百年紫玉兰。每当春天来临,紫玉兰就会开出紫红色的花来,芳香四溢,充盈着整个玉虚观。

1981年,乳山人民*把玉虚观遗址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区。

1992年5月,玉虚观被定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载入《中国名胜辞典》。

3、景点欣赏

圣水岩

圣水岩位于玉虚观遗址西侧,因有一天然石洞,故又称“圣水洞”,当地人称“湿洞”。

洞上方有数丈巨石峭立,洞口高3米,宽5米,洞深6米,洞内宽处9米。洞顶呈圆弧形,与洞壁岩石相合处有一石缝,“圣水”源自缝中。

玉虚观碑记云:“水不见发源,但嵌嵚之下,裂石而出,激激如线,味甘冷且清。春秋不变,水旱不知,蛙黾之属,未尝产焉。”《宁海州志》载:“洞中东西二流,自石罅出,洞滴激激如线,二源一停一注,十二年一周,东西相更替,故曰‘圣水’。且天将雨,则漏水溅人衣裙,晴则否,山下之人以此阴晴屡验。

相传当年圣水洞侧“有巨石飞出数丈”,览者登之颇苦,王玉阳“遂登其巅,运锤三击,轰然有声如雷霆振山谷,其石已堕”。

今圣水洞外上侧尚存玉阳亲笔石刻“圣水喦”三字,单字高0.59米,宽0.45米,虽已剥蚀,字迹依稀可认。现在,圣水洞内的情况与当年的记载大不相同。经观察,洞内水源自东流,水质清澈甘冽,每小时出水约300公斤,其西流无水出,但确有流水痕迹,洞内可储水10余方,满则溢出。

玉阳洞

当地人称玉阳洞为“干洞”。玉阳洞位于玉虚观遗址西北30余米处崖壁上,距崖下地面10余米。

洞口呈拱形,高2.10米,宽0.85米。洞内略方,深6.23米,高3.26米,正中凿一神台,上下与洞内岩石为一体,四周可通,神台座原有太岁神白玉石像。

洞内东壁凿五龛,西壁凿三龛,各龛内原皆有造像。

洞口外上方崖壁有“玉阳洞天”石刻,为王玉阳亲书。

洞口下方东西两侧各有12级台阶,相传为王玉阳亲凿。此洞为王玉阳及弟子门人修炼之处。

玉虚观碑

位于玉虚观的万寿宫院内,保存完好。此碑立于金贞祐二年(1214年),通高5.66米,宽1.25米,厚0.28米,下有龟趺,额有四龙盘绕,碑额“玉虚观记”之字为州学进士范景纯所篆;碑正面正楷阴刻金朝散大夫国称撰文,宁海州学政王良臣书丹的《圣水岩玉虚观记》。碑文有对王玉阳修道之铭赞和对圣水岩殊常异境之描述。

《宁海州志》称该碑书法“楷法精严,不减柳少师(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碑背面正楷阴刻“王玉阳宗派之图”,记王玉阳弟子300余人。

通观全碑,制式高大,宏伟雄浑,具有典型的宋、金风格,堪称精工巨制,实属稀世之珍。该碑为研究金元时期道家活动的重要史料依据。

相传,“破四旧”时,曾有四五个人用绳子套在石碑上方,想把碑拉断毁掉,由于石碑与龟趺浑然一体,任凭人们怎样用力,都不能将之毁坏,因而碑得以完好保存。

如今,玉虚观下的孔家村为了更好地保护石碑,为其筑碑楼一座,遮挡风雨,使之免遭剥蚀。

4、历史记载


玉虚观

据史书和碑碣记载,唐贞观年间在此建庙曰“圣水宫”,其鼎盛时期在金元,曾是全国道教三大圣地之一。此处原有一庵,名“圣水庵”。据1987年在现玉虚观遗址西侧出土的一块残碑记载,圣水庵始于汉晋,距今近两千年。

根据现存“玉虚观碑”文记载,金大定丁未(1187年),道教全真派七子之一王玉阳及其徒众在此茅庵-。

承安丁已(1197年)牒敕赐额曰“玉虚观”。翌年,王玉阳为章宗皇帝讲完道学,携御赐金帛及道经一藏回到这里,约集善众门人“献木”、“献谷”、“剪荆芟草”、“夷峻堙谷”,扩建殿宇楼阁、亭台桥榭。

金至宁元年(1213年)又牒赐“玉真观”,即“万寿宫”。至此时,王玉阳在此地开创了全真教嵛山派,大开教门,济世布道,使这里名扬宇内。此时“玉虚观”“苍松偃盖,古桧潘龙,碧瓦鳞鳞,朱门赫赫,神仙异人出没,天地英灵自然之气相聚。游人云集,香火竟夜”。

“玉虚观”如此壮观,加之有“虎涧春云”、“御碑濯雨”、“石柱撑霄”、“竹园遗翠”等美景及紫气谷、石燕坡、鸣钟岩、佛顶峰、二姑顶等名胜,使这里成为当时名闻天下的道教圣地之一。

元代大文学家元好问在《怀州清真观记》中称:“天下道院,武观为之冠,滨都次之,圣水又次之。

可见“玉虚观”在当时盛名天下之景象。

上一篇:似人非人

下一篇:船长哈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