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科普小知识 2024-04-16 20:47:01
...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MonthlyMagazine)由米怜创刊于1815年8月5日,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华人为对象的中文近代报刊。新闻史上也普遍被视为以中文出版的第一种现代报刊(月刊),内容主要是宗教,次为新闻、新知识。该刊每期五至七页,约2000字,初印500册,后增至1000册,免费在南洋华侨中散发,于1821年停刊,共出80多期。

1、报刊信息

名称: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MonthlyMagazine)

创刊时间:1815年8月5日

停刊时间:1821年12月

创办人:威廉·米怜(WilliamMilne,1785-1822)

创办地点:马六甲

主编:威廉·米怜、梁发(助手)

出版周期:每月

发行量:初期每月印500册,3年后增至1000册,最高发行量达2000册。

发行总量:至停刊共出7卷70多期,累计574页。

售价:非卖品

发行地点:主要在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区散发,每逢广东省县府乡试时被运回国内与宗教书籍一起分送。

性质:宗教期刊

规格:每期5页,每面8行,每行20字,木刻竹纸印,全年合订一卷,还印有全面目录、序文和封面,便于读者保存。封面正中标报名,左下角署有“博爱者纂”(“博爱者”是米怜的笔名)。采用中国书本式,雕版印刷,如同中国的线装书。

2、创办背景

1812年8月,米怜受英国伦敦布道会派遣前往中国协助马礼逊开展传教工作,是英国伦敦布道会继马礼逊之后派往中国的第二位传教士。米怜抵达澳门后,因澳门属天主教*范围,不允许新教传教士传教,澳葡当局限期米怜离开。1813年7月20日,米怜离开澳门,偷抵至广州,因属非法居留中国,无法展开传教活动,于次年初辗转至南洋。同年9月期间米怜曾一度返回广州,试图在广州或澳门建立传教据点。但是两地的传教环境仍旧没有改变,传教工作毫无希望。米怜最终决定把传教重点放在比较支持新教传教事业的南洋,开始以马六甲为中心,向南洋华人传播福音。按照先前与马礼逊共同商定出版一份中文刊物以便传教的计划,米怜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3、报刊内容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内容以基督教教义和伦理道德为主,在第二卷卷首的《序》中,编者开宗明义地指出“无中生有者乃神也,神乃一,自然而然。当始神创造天地人万物,此乃根本之道理”,宣扬宗教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根本任务。同时《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也介绍了一些西方历史、地理、风俗、科学等方面的内容,“既然万处万人皆由神而原被造化,自然学者不可止察一所地方之各物,单问一种人风俗,乃需勤问及万世万处万种人,方可比较辩明是非真假矣”,所以“察世俗书,必载道理各等也。神理、人道、国俗、天文、地理、偶遇,都必有些。”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刊载的科学内容以天文知识为主,据吴义雄教授统计,有关内容约计一万字,占总篇幅的5%。这些内容介绍的知识点以日心说以及恒星、行星、彗星、卫星的运行原理为主,在《天文地理论》的总目下,以章回连载的形式分别予以介绍。《天文地理论》中天文一栏共分十回,刊登在第2、3、5三卷中,分别是第2卷中的《论日居中》、《论行星》、《论侍星》(即卫星)、《论地为行星》、《论地周日每年转运一轮》,第3卷中的《论月》、《论彗星》、《论静星》(即恒星),第5卷中的《论日食》、《论月食》。由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一份以刊登宗教知识为主、宣扬基督教教义的杂志,因此在《天文地理论》的开头有一篇类似前言的短文,着重阐明了神造万物的思想,“天地万物,皆非从永远而有,又非自然而生,又非偶然而来,乃是一真活神所创造。而斯神总不被造,乃从永远至永远,无始无终,自然而然,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者也”,编者欲借此说明杂志中介绍的科学知识也是由神所创造的,要求读者“不可忘记此道理也”,如果忘记这个道理而去学天文地理,就好像“船无舵工而走海,不得到其所,瞎者走美画之中,不得看其美样也。”

在《全地各国纪略》这个总题下,分别介绍了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各洲国家的概况,涉及各洲国家的京城、人口、人种、政制、物产、语言等各方面内容,详略不一,一般一国只写百字上下。在写完各洲介绍以后,作者照例文一次宣传上帝的神威,他写道:“各地各国各岛,亦皆为一上帝原本所造,日日所宰治也。故而全地万国之人都该合心而敬,合口而称,合力而事此一全能之上帝。”

4、报刊发行

发行策略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虽然在马六甲出版,但它的宣传对象是中国人。具有很强读者观念的米怜,采用了一个重要的宣传策略,这就是尽量运用中国的传统形式,尽量迎合中国人的思想习惯来宣传自己的观点。

一是附会濡学。每一期的封面都印上“子日: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字句。在文章内更是大量引用《四书》、《五经》和孔孟程朱的言论。

再就是上面所提到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即全刊所着重宣传的道德原则和儒家的道德原则有着惊人的相似。

凡此种种,无非要表达一个思想:基督教义和儒家学说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不过刊物认为前者比后者更高更完完)。所以这样做,并不表明这些传教士真心崇奉儒学,而是显然出于宣传策略的考虑。他们很清楚:对中国人如此生疏的基督教义,如果不附会于中国传统的儒学,就很难被人接受。米怜曾有过坦率的自白,他说:对于那些对我们的主旨尚不能很好理解的人们,让中国哲学家们(即指儒家)出来讲话,是会收到好的效果的。”

刊物在写作上还常采用中国文学特别是小说的表现手法。如大量搬用章回体,不仅用于故事性强、有人物活动的《古今圣史纪》、《张远两友相论》等稿,就连解释天文现象的知识性文章也同样采用。篇末还常用“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这类字句结尾。文中时而出现中国小说中常见的一些套语。刊物式样同于中国雕版书本。在刻至“上帝”和“神”的地方,也象中国书上写到“皇帝”、“谕旨”时一样,另起一行抬高一字,以示崇敬。这在西方书刊中,是没有这种做法的。

文章常讲“我们中国人”。伊甸园谁也不知道在哪里,可是却故弄玄虚地说,“或曰在我中国”。《圣经》里讲的洪水后重治大地的椰亚,硬说他就是中国的大禹。这样做的用意,是想以此增强中国读者对他们所宣传内容的亲切感。

发行方法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一份免费发行的杂志,发行范围包括南洋各华侨聚居地和中国本土,在第一期的《告帖》中,编者说到:“凡属呷地各方之唐人,愿读察世俗之书者,请每月初一、二、三等日打发来人到弟之寓所受之,”如果是南洋其它地方的中国人则“请于船到呷地之时,或寄信与弟知道,或请船上的朋友来弟寓所自取,弟均为奉送可也。”编者希望杂志能够通过“朋友、通讯员、旅行者及航运”等途径流传到各地,尤其是中国内地,为今后在中国内地传教作好准备。

5、报刊评价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介绍的西方科学知识,在份量上,远远不及它宣扬的基督教教义多,在语言表达上比较生硬,不太流畅,在学科种类上仅限于天文学一门,没有介绍当时西方其它的科学技术,在质量上也比较粗糙,有些说法不太严谨,有些数据不够精确,甚至还存在一些错误,如在文中介绍的地绕日的轨道是圆形的,太阳系的卫星数目等等。更有甚者,编者认为文中提到的这些天文现象都是由神安排的,几乎每回文章后面都有类似的说教,如在《论地周日每年转运一轮》文后针对万物为何具有引性、向性、避性的问题时,编者就说道“神至上者,原造万物时,即就加赐之以此性,又神之全能常存之于万物之内也。若神一少顷取去其全能之手,不承当宇宙,则日必不复发光,天必不复下雨,川必不复流下,地必不复萌菜,四时必不复运,洋海之潮汐必不复来去,人生必不复得其保,又世界必离披,万物必毁乱也大哉。”

6、报刊意义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刊载的科学知识,给中国人打开了一扇了解西方科技知识的大门,这种方式也常常被后来的传教士编辑报刊时所使用,如《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遐迩贯珍》、《六合丛谈》等,尤其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其中有些文章就直接照搬了《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近代来华的西方报人,无论是传教士还是商人,都把西学当作是一项重要内容来宣传,成为他们介绍西方文明的一张王牌。无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介绍的西学知识多么浅薄,但它在西学的传播上仍然起了重要的先导作用。虽然《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发行范围主要局限在南洋一带,进入中国内地不多,它的读者群也非常有限,主要是一些基督教教徒或是对基督教感兴趣的人,同时也有少量的商人、水手,但是这些知识第一次较准确地向中国人描述了宇宙间天体运行的轮廓,对时人感到困惑的一些问题也做了比较合理的解答,从而批评驳斥了当时中国人固有的一些传统认识。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对中国人民的思想影响并不很大,但一部外报侵华的历史由它开端,这种政治影响却是很深远的。总的方面看,它的创办适应了英国资本主义侵华政策的需要;但在实践上因其所处历史条件的不同,它的侵略性质又不象后来一些同类刊物那样明显、那样强烈。这些都应实事求是地加以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