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市第六中学
湖南省冷水江市第六中学创建于1981年,占地面积160多亩,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现有高中教学班59个,在校学生3800余人,教职员工272人。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已建设成为一所娄底市示范性高级中学、省级园林式学校。校园布局合理,环境幽雅,教学、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完善。
1、学校简介
湖南省冷水江市第六中学
学校拥有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现有272名教职员工中,拥有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78人,一级教师132人,市级教学能手15人,省地骨干教师23人。教师岗位合格率和学历达标率均达100%。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共为各类高校输送合格新生3000余名。2004年以来,本科上线人数连续突破300人大关。2007年高考本科上线突破400人大关,李雅婷同学以纯文化645分、全市理科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在各类学科竞赛中,2006年获全国、省、市等级奖共20余个。
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已成为特色品牌,学校共训练培养出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120余人,先后有40余件(幅)学生书法、美术作品获得省地市大奖。2005年6月,学校“娄底市示范性高级中学”正式挂牌;2006年起,以六中为基础创办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的工作进程已全面提速;2007年上学期,学校斥资350万元建成了目前湘中地区最先进的校园局域网系统,将多媒体设备装备到每个班级,并正式启动与湖南长郡教育集团的远程教育合作。
2、学校管理
湖南省冷水江市第六中学
市六中以李继荣校长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坚持“以爱心打造温暖的学习园地,以耐心辅导迷途的失志羔羊,以恒心引导学生的多元智能,以信心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以决心创造卓越的优质学府”的办学理念,坚持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并重,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团结、*、务实、廉洁,以身作则严要求,全心全意谋发展,管理科学人文化,解放思想兴学校。整个学校呈现出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
强化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益
学校大力加强内部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测评制、教师绩效考核制等多项制度,层层落实,增强了行政*和教师的责任心,提高了管理效率。教学管理立足本校实际,力求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文化,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进一步进行了制度的改革和优化,调动了全体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
强调德育为先,提升教育水平
学生管理从校风入手,以德育为首,强化“感恩”教育、“信心”教育、“励志”教育,寓思想教育于丰富多彩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让德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加强团队建设,培养协作精神。学校通过对学校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等团队进行和谐团队的评比,培养了教师的团队精神,激励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共同描绘六中发展新篇章。
注重人文关怀,激发工作热情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通过设立“校长电子邮箱”“阳光心语心理咨询室”、“学校网站留言”,为师生们搭建了一个交流、沟通、互动的平台;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设立“首席教师”、“优秀教师”的评选,“感动校园十大人物”的评选,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与激励;组织教师统一体检,为早起锻炼的教师提供“幸福早餐”,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让教师们充分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教师们的主人翁精神被充分激发出来。
市六中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以新的发展思路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力求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未来,学校呈现出新的特色,谋求新的发展。
3、校史沿革
湖南省冷水江市第六中学
(1980.5—2007.6)
冷水江市第六中学地处世界锑都冷水江市的集中新区教育路26号,前瞰东西大道湘黔,西接波光潋滟资水,北倚省道通衢1808线。
该校创办于1980年,是一所年轻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占地面积80多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现有高中教学班59个,在校学生3900余人,教职工272人。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积极开拓和改革发展,已建设成为一所校园布局合理,环境幽雅,各种教学设施完善,教学手段先进的地市级示范性高级中学、省级园林式学校。
学校分两期征地进行建设。1980年5月经湖南省人民*批准征用土地52.6亩作为学校校舍基地。1980年8月破土动工,至1981年8月底完成一期工程,建成主教学楼1栋,学生食堂1栋及其它辅助用房,共计建筑面积2700余平方米。实现市委和*要求六中先年创建翌年招生的目标。
1982年9月,建筑面积为1178平方米高四层可供500多人住宿的学生宿舍竣工,1984年9月与此规模相等连体为一的宿舍扩建完成,至此学生宿舍可供1000多人住宿。
1983年元月,由市统建安排的第一栋教工宿舍交付使用。
1983年9月,礼堂建成,该建筑兼作餐厅和室内运动场。
1985年11月建筑面积为2560m科教楼大楼建成,该楼是当时全市第一幢科教大楼,主楼四层,有仪器室、实验室、梯形教室。
1985年1月动工的行政综合楼于当年底竣工,该楼建筑面积为2500m,主楼六层,内有各部门办公室、各教研组办公室、图书室、阅览室、医卫室等。
此后,1986年,扩大征地21亩。1991年和1995年先后新建教工宿舍楼2栋。2002年新建了拥有25个教室的教学大楼。2003年,为适应学校扩容提质和创建省、市重点中学的需要,投资600余万元,新建了面积为61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500平方米的多功能食堂和澡堂、4000平方米的教师公寓楼,该三项工程均于200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6年元月,我校与原涟邵二中实现合并,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教育资源得以优质整合。教职工总数增加到271人,校园总面积扩大到102241平方米,校舍总面积增至37034平方米,为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建校后,陆续购置图书2000余册,仅供教师借阅。1987年,图书增至10000余册,报纸杂志增至百余种,设置了110平方米的学生阅览室。到2002年,图书增至40000余册,除购置常用工具书外,订阅报刊杂志150余种。
建校之初,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实验课以演示实验为主,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不能全部进行,1985年科教楼建成后,共有仪器室、实验室8间,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能够全部进行,而且部分演示实验可改为学生分组实验。1995年建立计算机室,先后购置各种型号的计算机140台,并配置了辅助设备。1997年建立语音室,同时各科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完善收录、放映设备,补充音像资料。2002年,多媒体教室建成,2003年,为满足高考需要,电子监控系统和可寻址广播系统建成。2006年,耗资巨大的多媒体设备已装备到班,并已正式启动与湖南长郡教育集团的远程教育合作。
1983年开山凿石,铺平了运动场,建成了250米环形跑道,1984年新建了水泥灯光球场两个,使运动设施不断得到改善,现有体育运动场地9块,人均面积达4平方米。
建校20多年来,先后产生了三任学校领导班子,1980年5月,黄长清同志担任学校首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87年8月,学校党政领导班子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苏瑞祥同志任校长,黄长清同志保留党支部书记职务至1992年3月退休;1992年3月以后至2002年8月,由苏瑞祥同志担任学校的党政一把手;2002年8月,通过竞聘选拔,龙拔中同志担任学校党政一把手至今。
学校办学历来注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适应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以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做大教育蛋糕为办学理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从教育设施、师资队伍、制度建设、常规管理等方面实施学校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扩大教学规模,突出办学特色,力创重点名校。
学校历任领导班子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列为提高教学质量,办好学校的关键。重视建设一支师德良好,知识扎实,严谨求实,谦虚进取的教师队伍,鼓励敬业奉献精神,提倡自尊、自重、自爱、自强,着力抓好培训、进修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业务素技和能力;建校初期,从全市各市属中学和乡镇办抽调教师27人作为各科教学骨干,陆续吸收高校优秀毕业生到校任教,教师队伍逐渐壮大和加强。
学校历来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以“充分信任,大胆使用,热情关怀,严格要求”为指导思想,通过在职进修、离职进修、新老挂钩、教育教学实践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一般要求在三至五年内,达到“教好一门课,带好一个班,指导好一个课外活动小组”的水准。通过教学实践和学习,全校教师都能胜任本职工作,其中有罗因、邹应世等老师成了全市的名牌教师。
进入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的形势,该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优化师资队伍。首先,学校实施了“十个一”工程,即要求教师要有:一个好形象,一口普通话,一手工整字,一手简笔画,一手好电脑,一手好文章,一套好教案,一流好口才,一颗慈母心,一脑好思想。通过创建形象工程,塑造了良好的师德形象,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大大增强了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其次,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通过每周一的例会和每周一次业务学习,学习研究新的教育理论,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强化现代教育意识,树立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核心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始终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摆在重中之重,有重点地选派一些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参加一些高层次的学术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和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找准传统教法和探究式教法的结合点,使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取长补短,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高考试题贴近社会热点、现代生活的特点,鼓励教师关心时事和科技新动态,研究新问题,创立新方法,始终抓住时代脉搏,站在时代前沿。
第三,知人善任,健全教师成长机制。学校领导坚持深入教师,深入学生,深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大胆起用德才兼备的教师,充分利用教师在不同层次的优势、在不同领域的专长安排课程,安排工作。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在教学上,坚持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提倡老教师上好“示范课”,中年教师上好“研究课”,青年教师上好“试验课”,全体教师上好电教课。
与此同时,把师资队伍建设与公开课、教研活动、教改实践等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各种教研比赛活动,如优质课竞赛、教学比武、说课比赛等,使教师的教学水平适应了新的需要,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高,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
1981年以来,有253人次评为市级优秀教师,22人次评为地级优秀教师,4人评为省优秀教师,142人次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32人次获得市教学能手称号,11人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8人被评为地级骨干教师,5人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历年来,有3人获得全国先进称号,2人评为特级教师,3人获得省级先进称号,96人次获得市级嘉奖,26人次荣立三等功,9人次荣立二等功。1987年至2004年,共有53人被评为高级教师,现有职教职工155人中,有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27名,一级教师68名。
学校历来重视制度建设,把健全的制度看作学校的重要资源之一,学校开办之初,学校领导就狠抓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经常检查、评比、督促,使学校形成了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局面。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校领导更加注重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苏瑞祥亲自主持各项规章制度的修订工作。除学校各常设处室正常履行各自职责外,还在校内先后成立21个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内容涉及学校教育教学后勤服务各个方面,明确各个领导小组的权限和职责,使各项工作做到有规可循,学校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002年8月,现任校长龙拔中同志履任后,锐意创新,从本校实际出发,大胆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和优化。以人事制度改革为核心,逐步建立和健全了一套责权清晰、配置合理、管理科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学校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先后推行了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明确了从校长到教师到职员的岗位职责。将教职工履行职务的情况与其经济收入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强化了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制度的优化带来学校工作面貌的巨大变化,在六中,全体教师都怀着极高的热情工作,学校变得团结、有序、高效。
学校历来重视德育工作,长期以来,以“文明、团结、勤奋、进取”为校训,认真贯彻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和精神,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规律,以培养“四有”人才为目标,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线,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重点,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同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促进教育社会化风气的形成,取得明显的效果。学校历届培养出许多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学子,成为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栋梁之材。学校曾多次荣获省、市表彰,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卫生单位、安全文明校园、治安模范单位。二十多年来,学生中被评为地市“三好学生”342人,地市“优秀学生*”309人,省级“三好”、“优干”45人。
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为中心,紧紧抓住提高教学质量这个龙头,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领导深入教师,深入学生,深入课堂,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了解和督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建立完整、科学、操作性强的教师业务考核评价方案。这些方案对教师的师德情况、工作量、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工作实绩、学生的反映与社会的评价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并予以量化,做为教师评优、评先、晋职等的依据。也直接与教师的工资收入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教改教研,鼓励教师树立科研意识、开展课题研究,在实验中探索规律,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2005年,我校数学教研组主持的湖南省重点教育科研课题“中学数学学习策略研究”子课题“高中数学开放型问题与创新能力培养”荣获一等奖。
2006年,“提高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设计水平的措施”已在娄底市立项。全校教师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教研教改当中,科学研究蔚然成风。
对学生实行全封闭管理,确保师生学习、生活环境的安定。加强自习和课外活动的辅导工作。多年来,学校形成了教师全程坐堂值班的制度,定点、定班、定人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已形成常规管理的特色,对良好学风的形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扎扎实实的常规管理带来的是教育教学的丰硕成果。学校历年会考合格率达95%以上。高考成绩斐然,
1984年,首届毕业生参加高考,即上线73人,大大超过预期和上级下达的指标,以后逐年增加,近几年更是上了新的台阶,2002高考上线首次突破100人大关,2003年高考,本科上线259人,2004年高考,本科上线287人。自2005年起,连续三年高考本科上线突破三百大关实现历史性突破。
2007年高考继续攀高,盛况空前,本科上线489人,其中重本51人,二本136人,600分以上9人,音体美特长生上线39人。来自潘桥中学的李雅婷同学以中考成绩686分、全市第230名考入我校,高考以645分的纯文化成绩扬帆夺魁,荣中冷水江市理科状元。
建校27年,学校共开设班级222个,培养了25届高中毕业生,人数达12000余人,其中,3400多人被各级各类高校录取,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据初步统计,从六中毕业的学生,已有40余人获得博士(博士后)学位,10多人在国外从事科研或作访问学者,段献中、潘家永等成为国内各该领域的顶尖人才,更多的成为各业精英和岗位能手。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冷水江市六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1987年以后,市内招生一改计划*下的划片招生政策,实行根据考生志愿的市场化招生。六中领导审时度势,根据自己的生源特点和办学条件,确立了大力兴办音体美特长教育的思路,既做到因材施教,又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从1993开始,学校开始开设音体美特长班,加强特长班教学,大力培养特长生,为高校输送艺术专业人才,成为学校特长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十多年来,学校在特长班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和创新。初步建立起了适合本校特点的特长班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两个并重:文化课和专业课并重,理论和实践并重。
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大班授课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既坚持统一要求,又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各自的体、艺特长和创造才能的发展。在课程安排上,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开设了活动课,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培养才干。通过抓好特长教学,既培养了大量特长人才,又对整个学校的体育、艺术文化氛围的形成发挥了很好的龙头作用。
十几年来,学校在特长教育方面花费了大量心血,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1993年创办特长班以来,每年都有体育、艺术生考入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美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等高等学府,2003年艺术类本科上线15人,体育类上线13人;2004年高考,有36人被体育、艺术本科院校录取。2005年,音体美本科上线35人,2007年特长生本科上线39人。
同时,学生美术、书法作品以及音乐、舞蹈节目等多次参加各级各类展览、调演和比赛,屡屡获奖。从1993年开始,学生田径队连续15届获得冷水江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学生男子篮球队和男子排球队勇冠冷水江市和娄底市,并分别代表娄底市参加省运会,取得好成绩。
“石蕴玉而山辉”。多年来,冷水江市六中以雄厚的师资力量,良好的办学条件,以及科学的管理、严谨的教风、良好的学风、一流的质量而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赞誉,近十年学校先后受到省、地、市级表彰五十多次。曾被评为"精神文明建设银杯奖、"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卫生单位”等。
2002年开始,学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实现扩容提质,创办省、市重点高级中学(现改称示范性高级中学),2003年10月,顺利通过娄底市示范性高级中学评估验收。2005年娄底市示范性高级中学正式挂牌。
自2006年起,正式启动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的筹建工作,全力打造冷水江教育航母。已建成新校门、新教学大楼、新学生公寓和生活服务中心。
4、历届领导
湖南省冷水江市第六中学
校长
黄长清1980.8--1987.7
苏瑞祥1987.8--2002.7
龙拔中2002.8--2007.7
李继荣2007.7-2017.4
段跃纲2017.4--
副校长
朱中1981.5--1984.7
苏瑞祥1984.10--1987.7
张君异1984.10--1987.7
陈绿波1985.9--1987.7
邹海澄1986.3--1995.7
曾文林1987.8--1991.7
伍蔚起1991.10--1995.2
曾广资1992.3--1995.2
潘传照1995.3--2000.9
张共长1995.5--1996.7
陈立君1995.5--1998.5
潘焕平1998.5--
李继荣2001.10--
朱光峰2001.10—
张意祥2006.10__
办公室主任
唐颂风1991.10--1998.7
邹应世1998.8--2003.9
张意祥2003.9—2006.10
潘学交2006.10-
5、机构变更
湖南省冷水江市第六中学
1.1984年9月19日冷水江市*下文宣布学校由副局(科)级升格为正局(科)级,下设教导处、总务处;
2.1985年9月原教导处分设为教务处和政教处;
3.1991年9月始设学校办公室;
4.2004年4月始设教研室。
5.2006年10月保卫处从政教处分离.
6.2007年9月保卫处并入政教处。
7.2008年4月始设学校电教中心
6、学校校训
文明团结勤奋进取
励志笃学崇德尚美
7、学校地址
湖南省冷水江市教育路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