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蕊虎耳草
多年生草本,高4.2-5.5厘米。花茎无叶,花葶状,被带红色腺头之长柔毛。具不育枝。基生叶具短柄;叶片倒卵形至椭圆形,长2-2.4厘米,宽1.2-1.9厘米,先端钝圆或稍急尖,边缘具重锯齿和多细胞腺睫毛(腺头紫红色),腹面被多细胞腺柔毛,背面仅中肋近旁具长腺毛;叶柄长约0.6厘米,边缘具长柔毛。聚伞花序具2-3花;花梗疏生微柔毛;萼片在花期反曲,卵形,长约3.1毫米,宽约1.4毫米,无毛,具3脉,脉于先端汇合;花瓣白色,基部侧脉下具2黄色斑点,稍上具3紫红色斑点,卵形,长4.3-4.6毫米,宽2-2.1毫米,先端钝,基部具长0.4-0.5毫米之爪,3脉;雄蕊长约3毫米,花药青紫色,花丝棒状;2心皮近分离,长约3.5毫米;子房近上位。花期5-7月。
中文学名:棒蕊虎耳草
拉丁学名:SaxifragaclavistamineaEngl.etIrmsch.
拼音:bangruihuercao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蔷薇目
科:虎耳草科
属:虎耳草属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2-5.5厘米。花茎无叶,花葶状,被带红色腺头之长柔毛。具不育枝。基生叶具短柄;叶片倒卵形至椭圆形,长2-2.4厘米,宽1.2-1.9厘米,先端钝圆或稍急尖,边缘具重锯齿和多细胞腺睫毛(腺头紫红色),腹面被多细胞腺柔毛,背面仅中肋近旁具长腺毛;叶柄长约0.6厘米,边缘具长柔毛。聚伞花序具2-3花;花梗疏生微柔毛;萼片在花期反曲,卵形,长约3.1毫米,宽约1.4毫米,无毛,具3脉,脉于先端汇合;花瓣白色,基部侧脉下具2黄色斑点,稍上具3紫红色斑点,卵形,长4.3-4.6毫米,宽2-2.1毫米,先端钝,基部具长0.4-0.5毫米之爪,3脉;雄蕊长约3毫米,花药青紫色,花丝棒状;2心皮近分离,长约3.5毫米;子房近上位。花期5-7月。
2、产地分布
产地:产四川(石棉)和云南(禄劝、景东、大理)
生境:林下湿地或沟边石上
海拔:生于海拔2300-3600米
3、分类文献
SaxifragaclavistamineaEngl.etIrmsch.inNot.Bot.Gard.Edinb.5(24):124.1912etinBot.Jahrb.48:607.f.16.1912etinEngl.Pflanzenr.67(IV.117):67.1916;云南种子植物名录上册:236.1984.——S.bliniiLevl.inBull.Geogr.Bot.25:43.1915.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