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夹寒箐镇

科普小知识2022-12-24 21:19:03
...

夹寒箐镇位于云南省马关县的东南部,镇*所在地距县城22公里。东接都龙镇的大寨、坝堡村委会,南连金厂镇的金厂、中寨、老寨村委会,西邻仁和镇的岩脚、阿峨、腻坡、大嘎吉村委会和小坝子镇的田湾村委会,北与马白镇的花枝格、马安山村委会接壤。全镇辖夹寒箐、水碓房、通寺、老寨、坝甲、光坎、新堡寨、尖山、达布斯、牛马榔、么龙11个村委会,145个自然村205个村小组,总面积252.27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傣、白、蒙古等十种民族,2005年底共有8752户39208人,其中少数民族31019人,占总人口的79.1%。

中文名称:夹寒箐镇

行政代码:532625105

身份证前6位:532625

长途区号:0876

邮政编码:663700

隶属政区:马关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云H

辖区面积:252.27km2

1、地方简介


夹寒箐镇

全镇辖11个村民委员会,205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彝等11种民族,全村耕地面积50904亩,人均耕地面积面积1.32亩,地形以高山、中山、河谷为主,属亚热带混合型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年降雨量1200毫米,全年无霜期350天。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玉米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三七、烤烟等。矿产资源有铜、铅等,以铅储藏量最大,初步探明蕴藏量1万吨。镇内森林覆盖率30%,其中用材林主要有杉木等,经济林主要有茶叶、黄柏、八角等;2008年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07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46元。

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为一体国土面积2676平方公里,辖4乡9镇124个村委会(社区),总人口36万人。主要特点为:一是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有锌、锡、铟等11类47种。其中,稀贵金属铟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锡储量居全国第三位;锌储量居云南省第三位。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特别是药、食两用的草果种植历史悠久,规模较大,2001年被中国特产之乡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草果之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5万千瓦,现已开发利用12.4万千瓦。二是山区面积大,贫困程度深。山区面积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76%,半山区面积占24%。至2007年底,全县尚有绝对贫困人口2.37万人。三是边境线长,民族众多。全县国境线长达138公里,与越南的河江、老街两省四县接壤,境内居住着汉、壮、苗、彝等11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9.1%。四是民族文化底蕴丰厚。民族民间文化源远流长,仁和镇阿峨壮族农民版画享誉盛名,2000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2、经济发展

夹寒箐镇的经济发展思路是: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贸易区建设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机遇,以发展为主题,做强做大畜牧支柱产业,稳步发展草果、八角、三七、黄柏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法制、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全镇经济、社会、政治、生态和人的和谐发展。

通过全镇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2007年完成粮食总产量2684万公斤,实现农民人均有粮342公斤,人均纯收入1492元。

3、城镇建设


夹寒箐镇

夹寒箐镇2006年末共有1所镇中心中学,农村初级中学2所,完小12所,初小4所,教学点12个,共有教师302名。2006年继续巩固“两基”成果,认真执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优惠政策,狠抓学生辍学控流工作,全镇中小学生巩固率分别达97.5%、99.4%,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7%,初中入学率为98%。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人数4208人,其中小学生人数3106人,中学生人数1102人。

夹寒箐镇共有村文艺队9支,分布在9个自然村,参加人员67人。截止2007年,夹寒箐镇共有11个村委会,144个自然村。其中,132个自然村均已通公路或简易公路,乡村公路总里程376公里。乡镇已通程控电话网,有固定电话用户768户(含小灵通用户),移动电话用户2185户,移动电话覆盖率达到了23%。

夹寒箐镇农村有效灌溉面积的农田面积达12960亩,增灌7180亩,农田水利化程度达39%。

4、行政区划

夹寒箐镇区划

532625105201121夹寒箐村

532625105202220水碓房村

532625105203220通寺村

532625105204220布都老寨村

532625105205220坝甲村

532625105206220光坎村

532625105207220新堡寨村

532625105208220尖山村

532625105209220达布斯村

532625105210220牛马榔村

532625105211220么龙村

5、地方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36635

男19432

女17203

家庭户户数8493

家庭户总人口(总)36605

家庭户男19408

家庭户女17197

0-14岁(总)9353

0-14岁男4857

0-14岁女4496

15-64岁(总)24871

15-64岁男13481

15-64岁女11390

65岁及以上(总)2411

65岁及以上男1094

65岁及以上女131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6152

6、附近景点


马关中山公园

堡堡寨瀑布

流动的河水突然而近似垂直跌落的地区。瀑布表示河水流动中的主要阻断。在大部分情况下,河流总是透过侵蚀和淤积过程来平整流动途中的不平坦之处。经过一段时间以後,河流那长长的纵断面(坡度曲线)形成一平滑的弧线︰河源处最陡,河口处最和缓。瀑布中断了这弧线,它们的存在是对侵蚀过程进展的一个测定。瀑布也称河落(falls,亦译瀑布),有时也称大瀑布(cataract),当谈及很大的水量时,后者尤为常见。比较低、陡峭度较小的瀑布称小瀑布(cascade),这名称常用以指沿河一系列小的跌落。有的河段坡度更平缓,然而在河流坡降局部增加处相应出现湍流和白水,这些河段称急流。

在地质学上叫跌水,即河水在流经断层、凹陷等地区时垂直地跌落。在河流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侵蚀作用的速度取决于特定瀑布的高度、流量、有关岩石的类型与构造,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在一些情况下,瀑布的位置因悬崖或陡坎被水流冲刷而向上游方向消退;而在另一些情况下,这种侵蚀作用又倾向于向下深切,并斜切包含有瀑布的整个河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因素的任何一个或两个在起作用,河流不可避免的趋势是消灭任何可能形成的瀑布。

马关中山公园

马关县中山公园原为滇军第九旅十八团一营一连所建,迄今七十余载。入园处曾建一牌坊,乃时任旅长张冲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所题,故由此得名。

岁月匆匆,几经沧桑,其原貌已荡然无存。为增添马关旅游景点,扩宽城区人民娱乐空间,发展全县旅游业,我县于2001年4月投资240万元对中山公园进行改造,改造工程于2002年3月30日竣工。改造后,中山公园总占地面积达80亩。

重修后的中山公园,以人为本,崇尚自然,承古代园林之风韵,融今日建筑之精华。园内百鸟怡心,相映成趣,清风明月,联袂生辉。长廊蜿蜒盈诗画,石径通幽含绿荫。中山楼阁,雄踞高巅,登临俯瞰,县城风姿尽收眼底。园门雕龙画凤,七彩并生,比之古园牌坊,有过之而无不及。改造后的中山公园,沐浴改革开放春风,必将重焕异彩。

马鞍山水库

马鞍山水库位于马关县城东南方向7km处,水库引洪区位于马鞍山水库东南方向。有幽雅的水利环境,更是党*、国务院和省委、省*领导重视开发的“兴边富民工程”。

7、地方特产


马关香蕉

马关核桃

核桃又名“胡桃”、“万岁子”、“益智果”,作为当今国际市场上四大干果之一,在我县民间已有上百年的栽培历史。但长期以来,大部分资源主要分布于乡村房前屋后、田头地角,按植株总数估算全县累计约2000余亩,品种以铁核桃和云南泡核桃为主。1998年实施绿色扶贫攻坚工程建设时,我县曾在原浪桥乡、夹寒箐镇规划种植云南泡核桃4000亩,但由于重栽轻管,现保存面积也很少,仅有零星分布。目前,全县核桃干果年产量仅为220吨,其中:铁核桃约120吨,泡核桃约100吨。

马关香蕉

马关香蕉是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的特产。香蕉是马关县的主要经济作物,马关的香蕉销到国内四川、山东、辽宁等地。从2010年开始,马关香蕉还卖到了俄罗斯,并深受俄罗斯消费者的喜爱。

近年来,马关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县内独特的气候优势和地理优势,因地制宜,积极扶持引导种植大户和农户到古林箐、都龙、小坝子发展香蕉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形成一定规模,有的乡镇形成了“万亩香蕉连成片”的新景象。

2012年全县香蕉种植面积达14.9万亩,收获面积达11.9万亩,收获商品蕉21.42万吨。

马关草果

云南省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的地域宽广,出产多种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草果就是其中的一种。草果形似龙眼,但略长呈长圆形,壳蚋如石榴瓣,成熟时经采摘加工干燥后使用,品质以干爽、个大、均匀饱满、色褐红、味辛辣、把短者为佳草果性辛温,有特殊香气,是上好的调料品,被称为五香之一;又是常用的中药材,有驱风、健胃、消食顺气的功效,用于消酒毒,去口臭亦佳

云南省种植草果有三百多年历史,解放后生产有较大发展,但目前产量还不能满足内外销的需要。云南省红河、文山、保山、德宏等地、州均产草果.(文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