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
乔木,高达35米,胸径60-90厘米;幼树树皮深褐色,裂成鳞片状块片,老树树皮灰色、暗灰色或灰褐色,纵裂成鳞片状剥离,剥落后内皮呈紫红色;枝斜展或*展,树冠卵状圆锥形;一年生长枝较细,淡黄褐色或淡褐黄色,直径约1毫米,无毛或有散生长毛或短毛,或被或疏或密的短毛,基部常有长毛,二、三年生枝褐色、灰褐色或灰色;短枝直径2-3毫米,顶端叶枕之间有黄白色长柔毛;冬芽近圆球形,芽鳞暗褐色,边缘具睫毛,基部芽鳞的先端具长尖头。叶倒披针状条形,长1.5-3厘米,宽0.7-1毫米,先端尖或钝尖,上面中脉不隆起,有时两侧各有1-2条气孔线,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2-3条气孔线。球果幼时紫红色,成熟前卵圆形或椭圆形,成熟时上部的种鳞张开,黄褐色、褐色或紫褐色,长1.2-3厘米,径1-2厘米,种鳞约14-30枚;中部种鳞五角状卵形,长1-1.5厘米,宽0.8-1.2厘米,先端截形、圆截形或微凹,鳞背无毛,有光泽;苞鳞较短,长为种鳞的1/3-1/2,近三角状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具中肋延长的急尖头;种子斜卵圆形,灰白色,具淡褐色斑纹,长3-4毫米,径2-3毫米,连翅长约1厘米,种翅中下部宽,上部斜三角形,先端钝圆;子叶4-7枚,针形,长约1.6厘米;初生叶窄条形,长1.2-1.6厘米,上面中脉平,下面中脉隆起,先端钝或微尖。花期5-6月,球果9月成熟。
中文学名:落叶松
拉丁学名:Larixgmelinii(Ruprecht)Kuzeneva
别称:达乌里落叶松兴安变种,达乌里落叶松,齿果兴安落叶松,粉果兴安落叶松,大果兴安落叶松,兴安落叶松,一齐松,意气松
拼音:luoyesong
门:裸子植物门
纲:松柏纲
目:松杉目
科:松科
属:落叶松属
1、形态特征
落叶松
一年生长枝较细,淡黄褐色或淡褐黄色,直径约1毫米,无毛或有散生长毛或短毛,或被或疏或密的短毛,基部常有长毛,二、三年生枝褐色、灰褐色或灰色;短枝直径2-3毫米,顶端叶枕之间有黄白色长柔毛;
冬芽近圆球形,芽鳞暗褐色,边缘具睫毛,基部芽鳞的先端具长尖头。叶倒披针状条形,长1.5-3厘米,宽0.7-1毫米,先端尖或钝尖,上面中脉不隆起,有时两侧各有1-2条气孔线,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2-3条气孔线。
球果幼时紫红色,成熟前卵圆形或椭圆形,成熟时上部的种鳞张开,黄褐色、褐色或紫褐色,长1.2-3厘米,径1-2厘米,种鳞约14-30枚;
中部种鳞五角状卵形,长1-1.5厘米,宽0.8-1.2厘米,先端截形、圆截形或微凹,鳞背无毛,有光泽;苞鳞较短,长为种鳞的1/3-1/2,近三角状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具中肋延长的急尖头;
种子斜卵圆形,灰白色,具淡褐色斑纹,长3-4毫米,径2-3毫米,连翅长约1厘米,种翅中下部宽,上部斜三角形,先端钝圆;子叶4-7枚,针形,长约1.6厘米;初生叶窄条形,长1.2-1.6厘米,上面中脉平,下面中脉隆起,先端钝或微尖。花期5-6月,球果9月成熟。
2、产地分布
分布: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生境:喜光性强,对水份要求较高,在各种不同环境(如山麓、沼泽、泥炭沼泽、草甸、湿润而土壤富腐殖质的阴坡及千燥的阳坡、湿润的河谷及山顶等)均能生长,而以生于土层深厚、肥润、排水良好的北向缓坡及丘陵地带生长旺盛常组成大面积的单纯林,或与白桦、黑桦、丛桦、山杨、樟子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等针阔叶树组成以落叶松为主的混交林
海拔:分布于大、小兴安岭海拔300-1200米
3、分类文献
Larixgmelini(Rupr.)Rupr.Fl.Bor.-Ural.48.1854,nom.altern,etinE.Hofmann,Nordl.Ural.2:8.1856;Ledeb.exGord.Pinet.123.1858,prosyn.;Kuzen.inTrav.Mus.Bot.Acad.Sci.Russ.18:41.1920;Litv.inSched.Herb.Fl.Ross.8:77.1922,no2546;Ostenf.andSyrachL.inBiol.Meddel.Dansk.Vidensk.Selsk.9(2):37.f.13-15.1930;陈嵘,中国树木分类学26.1937;KitagawainRep.Inst.Sci.Res.Manch.3(1):45.1939;Rehd.Man.Cult.TreesandShrubsed.2.33.1940,etBibliogr.30.1949;DallimoreandJackson,Handb.Conif.ed.3.345.1948,rev.Harrison,Handb.Conif.andGinkgo.ed.4.300.1966;竹内亮,中国东北裸子植物研究资料44.图版13.1958;郑万钧等,中国树木学1:170.图77(1-5).1961;杨衔晋等,植物分类学报9(2):175.图版20.1964;Gaussen,Gymnosp.413.518.525.1966;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303.图605.1972;Bobr.inNovitSyst.Pl.Vascul.9:9.1972.——LarixdahuricaLaws.Agric.Man.389.1836,nom.;Turcz.exTrautv.Pl.Imag.Fl.Russ.7:48.t.32.1846;Kent,Vitch'sMan.Conif.ed.2.390.1900;Beissn.Handb.Nadelh.ed.2.320.1909,Beissn.u.Fitsch.ibidemed.3.306.1930;Clinton-Baker,Illustr.Conif.2:54.cumtab.1909;Chun,ChineseEcon.Trees8.1921;Rehd.Man.Cult.TreesandShrubs52.1927;Kom.URSS1:156.t.7.f.10-1l.1934;刘慎谔等,东北木本植物图志81.图版2.图5.1955;Дылис,Листвен.Вост.СибиДальнВост.187.1961.——LarixeuropaeaDC.var.9dahurica(Laws.)Loud.Arb.Frut.Brit.4:2352.1838.——PinusdahuricaFisch.exTurcz.inBull.Soc.Nat.Moscou1838(11):101.1838,nom.nud.;Endl.Syn.Conif.128.1847;Parl.inDC.Prodr.16(2):408.1868.——AbiesgmeliniRupr.Beitr.Pflanzenk.Russ.Reich.2:56.1845.——Larixdahuricaa.typicaRegelinGartenfl.20:105.t.684.f.9-10.1871,etinActaHort.Petrop.160.1871.——LarixamurensisBeissn.Handb.Laubholzk.328.1891.——LarixcajanderiiMayr,Fremdl.Wald-nudParkb.297.f.88.1906.——Larixdahuricacajanderii(Mayr)Staf.inKosmos(Kopernika)38:1296.1913.——LarixdahuricaTurcz.f.macrocarpaLiouetWang,东北木本植物图志82.547.1955.——LarixdahuricaTurcz.f.glaucaLiouetWang,l.c.82.547.——LarixdahuricaTurcz.f.denticulataLiouetWang,l.c.82.548.——Larixgmelini(Rupr.)Kuzen.var.hsinganicaYangetY.L.Chou,植物分类学报9(2):177.图版21.1964.
4、繁殖方法
落叶松
贮藏:10月至第二年3月,短时间内播种可直接干藏,将筛选后的种子适当干燥,置于通风、干燥的室内,第二年春播种前一个月混沙催芽。
整地:3月上中旬,选择海拔在300米以上的阴坡、半阴坡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翻深整平,做1米宽左右的高床或高垄,每亩施厩肥3000公斤,严格进行土壤消毒。
播种:3月下旬,种子催芽后可直接播种。否则,要用40℃左右温水浸种一二天,在温暖处混沙或锯末中进行催芽后再播种。开沟条播,灌足底水。每亩播种7至10公斤,用捣细的腐殖质或细沙覆盖,覆土不能超过0.5厘米,有条件时,最好再覆一层草保墒。
5、栽培技术
4月至第二年7月幼苗出齐后,要进行必要遮阴,透光度保持60%左右,进入雨季撤除。6月中下旬和7月上中旬分别间苗2次,最后一次每米播种行留苗100株左右。出苗前始终保持床面湿润,用喷壶每天喷水2至3次,出苗后可适当减少喷水次数,但不可床面过干。
出苗后15至20天,每亩追硫铵5公斤,以后每隔半个月左右连续追肥3至4次,每亩每次追肥量逐渐增加至10公斤左右。7月停止追氮肥,可适量追施磷钾肥。出圃第二年春季土壤解冻出圃移栽。
起苗前3至5天浇水一次,使土壤湿润疏松,起苗时不易伤根。对主根适当修剪,注意起苗时不要伤顶芽。
6、病虫防治
褐锈病
落叶松
病原:落叶松褐锈病由担子菌亚门的落叶松拟三胞锈菌引起,该菌为同主寄生菌,在落叶松上能够完成发育循环。
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片尖端或近中部出现退绿小斑,逐渐扩大,到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叶背面形成夏孢子堆,直到9月中旬仍可产生。夏孢子堆初寄生于叶表皮下,奶油色或赭黄色形成圆形小丘状隆起,叶表皮夏孢子堆破裂后露出铁锈色至血红色的粉状物,夏孢子成熟后飞散,最后在夏孢子原基处留下痕迹,这时在叶片上形成段斑,8-9月在叶背面产生3-5个黑褐色凸起于叶表面的小粉堆,即冬孢子堆。
随着病害的发展,冬孢子堆数量逐渐增加,此时针叶萎黄,逐渐干枯脱落,使树木生长势减弱,影响落叶松的生长,严重的导致树木死亡。
发病规律:落叶松褐锈病主要发生在苗圃和幼林内。1-2年生的苗木和3-6年生的幼龄林受害严重,大树受害轻。
于9月下旬以落地针叶上的冬孢子越冬,越冬的冬孢子在适宜条件下5小时即可萌发,翌年的6、7月就能发病。一般降雨多、湿度大发病严重;干旱、湿度小发病较轻;冬季温度低,第二年发病轻;冬季温度高,第二年发病重。常集中连片发生,落叶松褐锈病发生的地块常有落叶松早落病的发生。
综合防治措施:可采用百菌清油剂低量喷雾防治苗圃地和幼林内发生的落叶松褐锈病,防治效果达到58%。也可在5-6月发病前喷洒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能够起到预防作用。可于春秋两季把林地、菌圃地内落叶松落叶集中成堆,点燃烧毁,可降低落叶松的发病率,但要注意防火。在苗圃地内还要注意苗木栽植不能过密,通风降湿,防止徒长,提高抗病力。对于已经郁闭的林分,可利用百菌清烟剂放烟防治,防治效果也十分明显。
松皮小卷蛾
落叶松松皮小卷属小蛾子,以幼虫为害落叶松的枝干,对幼树产生较大危害。该虫在吉林省中东部地区分布广泛,在人工纯林内发生严重。发生规律:该虫1年发生1代,以6-7龄幼虫卷曲在落叶松皮下吐丝作薄网越冬。第2年4月上旬落叶松发叶时,幼虫开始在树皮下活动危害。成虫于6月下旬开始羽化,交尾后1天就产卵,卵多产在针叶端部背面,排成2行。树冠下部产卵最多,中部次之,上部最少。初孵幼虫活泼,稍遇惊扰即吐丝下垂。孵化后1-2小时即钻入树皮下,10天后在靠近树皮处吐丝作圆形白色薄网,卷曲在内。再经3-5天脱第1次皮,第2龄幼虫开始食害树木表层,形成浅而细的坑道;3龄以后已食进韧皮部,形成较宽的坑道,并排出木屑,伴有流脂,幼林受害重于中龄林,其中以7-12年生林分发生最重。疏林重于密林,林缘重于林内。
防治方法:选育抗虫树种。造林时适当密植,实行针阔叶树混交,加强抚育管理,使树冠尽快郁闭。保护林间寄生蜂及其他天敌。
对刚侵入树皮的幼虫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1000信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75%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对成虫可用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常规喷雾。
7、主要价值
木材
同时,由于落叶松树势高大挺拔,冠形美观,根系十分发达,抗烟能力强。所以,又是一个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
还可以制作落叶松阿拉伯半乳聚糖。
落叶松阿拉伯半乳聚糖由落叶松属木材用水或稀碱液浸提加工而得,属低粘度高分散性树胶,主要用于医药、食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