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泗河

科普小知识2022-12-24 21:39:46
...

泗河是山东省中部较大河流,又名泗水。发源于蒙山腹地新泰南部太平顶西麓,西南流入泗水县境后改向西行,至曲阜市和兖州市边境复折西南,于济宁市东南鲁桥镇注入京杭大运河。有多条支流。

中文名:泗河

别:名:泗水

发源地:蒙山西北余脉

注:入:京杭大运河

1、河流简介


泗河

  泗河发源于蒙山腹地新泰太平顶西麓,原经鲁西南平原,循今山东南四湖(昭阳湖、南阳湖、独山湖、微山湖)流路,进入江苏省,干流长159公里,流域面积2361平方公里。泗河为山洪性河流,河水主要由降水补给,汛期洪水集中,常形成洪涝灾害。1949年后,为根治水患开发水利,先后修建了贺庄、华村、龙湾套和尼山等120多座水库,下游河道也进行了疏浚,基本上解除了水害。流域内煤炭资源丰富,兖州煤田即坐落其中。泗河流域现有耕地9.6万公顷,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和棉花、山丘区林果业也较重要。

2、历史沿革

泗河流域是古代东夷族聚居之地,也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据记载,伏羲、神农、黄帝、唐尧、虞舜、皋陶、大禹等出生或活动的地点,大都在曲阜及其以东泗河上游一带。泗河流域也是儒家文化的渊源。儒家五圣以及墨子、仲子等众多的先贤都生长、活动在泗河流域。清康熙、乾隆二帝曾十次驻跸泉林,并在泉林及县治北边的泗河北岸建立两处行宫。泗水县内文物古迹众多,古遗址查明的就有近百处。

古泗河原为淮河下游主要支流之一,在鲁桥镇以南循今京杭运河至南阳镇,穿南阳湖而南,经今昭阳湖西,江苏省沛县东,又南至今徐州市东,东南经今泗阳县至今淮阴县码头镇(即古淮阴县)北入淮河。1128~1855年黄河夺淮入海期间,今徐州市以下河道被黄河侵夺。黄河北徙后失去入淮的流路。从此,泗河之称仅限于上游鲁桥镇以上一段。

泗河除雨季有些水外,其它时间基本处于干枯状态,加之上游工矿企业排污严重,生态环境已经相当恶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的"川"正是说的泗河。

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亦是在泗河边上所吟。

在黄河夺泗和元、明、清三代开挖南北大运河之前,沂、沭、汴、濉等河流均以泗河为干流而注入淮河。

当时,泗河发源于今山东省泗水县东部山区,向南流径曲阜、济宁、鱼台。其间,有洙、氵光、荷等三条支流汇入。泗河折向东南,流至江苏省沛县境内,东侧有南梁和氵郭河两条支流汇入;西侧有泡河汇入。泗河在沛县境内的河流方向,大致由西北向东南流,然后,折向南流经铜山县北的土宅城东流至徐州市区东北与汴河相会。唐代散文家韩愈"汴泗交流郡城角"的诗句,也形象地叙述了汴泗两河在古城徐州城角下合流的情景。汴泗合流向东南流至今江苏睢宁县古邳镇西,有沂河汇入,向东南约20余公里有沭河汇入,再向东南流至今宿迁市区西南又有濉河汇入。泗河一直向东南流至今天的淮阴县汇入淮河。

汴河大致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城西北向东南流经陈留、杞县东、考城县东南、宁陵县北、虞城县西南、安徽省砀山县和萧县,至徐州市区东北注入泗河。王国维《水经注校》提到留获渠和获水。实际与汴(沂)河是一条河流。因为,反水经考城县称留获渠。


泗河历史

汉代

在汉代,汴河是漕运的骨干河道,西汉武帝至宣帝间,每年漕运关东谷400万担至关中,其中大部分是经过汴河。西汉年末,汴河受到黄河决口影响,都城洛阳和淮河流域间的水路交通受阻。东汉初年不得不连年治理汴河。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又进一步对汴河运道进行了整修。到隋朝,在今杞县以西汴河分出一支折向东南,经商丘、永城、宿县、灵璧、虹县,至盱眙北入淮河。这支撇开徐州以下泗河径直入淮的河道,就是唐、宋时期的汴河,亦称新汴河。但是,原来的汴河仍有灌溉和航运之利。

沂、沭两河原为泗河左侧的两大支流,属于山洪河道,发源于山东省沂源鲁山一带山区,向东南经今沂水县西,折向南流,经沂南县东、临沂市东、郯城县西,再折向南流经邳州东,至睢宁县古邳镇注入泗河。

沭河发源于山东沂水县北部山区,与沂河平行南流,经莒县东、临沂县东南至沭阳县北40里分成两支,一支向西南流,两汉时期于下邳注入泗河,到南北朝时干涸。另一支向南流经今江苏沭阳西100余里,至建陵山东又分两支,一支向西南至宿迁市区东南入泗河;一支向东南合木且水至东海县汇入游水(也称涟水)入海。公元520~525年,齐王萧宝寅在建陵山下沭河上修建大堰,截堵西南流入泗河的沭河分支而流入木且水。

濉河源头在今河南省开封县东南与鸿沟相通,向东南流经河南省杞县、睢县、宁陵、商丘县、夏邑、永城县西北,再折向东流,经安徽省宿县北、江苏省睢宁县至宿迁市区西南濉河口注入泗河。

元代

元代,黄河由封丘南、开封东至陈留、杞县分为三股,一股由杞县、太康经陈州会颖水至颖州南汇入淮河;一股经鹿邑、亳州等地会涡水入淮河;一股经今商丘、徐州合泗水南下入淮河。汴河在杞县以上又成为黄河正溜,以下归德至徐州则变为黄河分支。明代前期,黄河在汴河故道南北迁徙不定。潘季驯治河以后,黄河基本归于一流。这时,汴河故道在虞城以上已全部淤垫,以下便成了黄河,经砀山,萧县至徐州与泗河相会南下入淮河。

明代

从明代后期(公元1506年)开始,由于弘治年间黄河在河南境内的北岸堤防形成,随后南岸也修了提防,黄河由颖河入淮的河道于嘉靖初逐渐淤垫,河患自河南境内移至山东和江苏境内,集中在曹县、单县、沛县和徐州等地,加之明代统治者不惜一切代价积极"保漕"而消极"治黄",所以,导致泗河水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明代前期的运河大致与元代相同。元代的运河即京杭大运河,它有三种不同河段:一是新开凿的运道,即今山东济宁市至今山东梁山县以北的济州河,梁山县到临清的会通河,通州到大都(今北京)的通惠河;二是利用宋以前临清至直沽的御河,扬州到淮安的淮扬运河和杭州到镇江的江南运河;三是利用天然河道,即淮安至济宁的泗河水道。此时,徐州以南的泗河,既成为黄河水道,又兼为运河航道;徐州以北的泗河,则成为南北沟通黄河与济州河、会通河的运河航道。

3、支流概况


泗河

  济河

济河为泗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邹城市北部的张庄南岭,流向西北入泗水县境内后,先后流经泗张镇、圣水峪乡、济河街道、泗河街道,在西立石村流入泗河。流域面积177.5平方公里,全长33公里。河道上建有中型水库龙湾套水库,该库上游流域面积143平方公里。

大黄沟河

大黄沟河为泗河上游较大的支流。发源于新泰市石莱镇南官庄北约二公里之岭地(当地叫火石谷堆),全长26.5公里,流域面积167.5平方公里。流经新泰、泗水两县市,从石莱纳入赵沟河谷,趋向西南,至东西刘保进入泗水县境,经大黄沟乡汇入泗河。

石漏河

系泗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泗水县泗张镇柴禾山东侧。全长33公里,流域面积159.5平方公里,全河落差133米。流经泗张镇、泉林镇、苗馆镇,在苗馆镇黄阴集村东入泗河。

柘沟河

柘沟河为泗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柘沟镇黄土崖村北,向南流经柘沟镇、杨柳镇,于杨柳镇仓上村南汇入泗河干流。全长15.5公里,流域面积65.5平方公里。

高峪河

高峪河为泗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高峪乡尧山村北,向南纵贯高峪乡,于高峪乡崔家庄西北汇入泗河。全长13.5公里,流域面积58.5平方公里。

鲍村河

鲍村河为泗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苗馆镇东独角村东岭,向西北流经苗馆镇、济河街道、泗河街道,在泗河街道徐家楼村东北汇入泗河。全长17.5公里,流域面积54平方公里。

芦城河

发源于金庄镇西峪村西南,自东南向西北纵贯金庄镇,于金庄镇官元村西汇入泗河。全长15公里,流域面积53平方公里,总落差80米,河床平均比降1/144.

米山河

米山河又名李家庄河,发源于苗馆镇刘家庄村南岭,自南向北于黄阴集村东流入泗河支流石漏河。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51.4平方公里。

4、泗河治理

黄河的夺泗,使汴(河)、泗(河)故道成为地上悬河,平均宽约3公里,高出附近地面3~5米,有些地段达8米。濉河*独流入洪泽湖。沂、沭、泗河归海出路淤垫,致使沂、沭、泗河在鲁南和苏北广大地区泛滥成灾。

新中国建立后,按照"蓄泄兼筹"的治淮总方针,沂、沭、泗地区实施了"导沂整沭"和"导沭整沂"工程,进而实施了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工程,对沂、沭、泗水系进行了全面整治。在上游山区修建水库,中游利用南四湖、骆马湖和兴建石梁河水库调蓄洪水,下游以泄为主,开辟新沭河和新沂河。

新沭河是自山东省临沭县大官庄向东南开辟的一条人工河道,经临沭县大兴镇、江苏省东海县石梁河,向下至连云港市临洪河口入海。

新沂河是在骆马湖以东开辟的新河道,自嶂山经新沂县口头村会沭河,再向东横穿沭阳、灌云两县至灌河口入海。

"九五"期间续建了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工程,将沂河、沭河、新沭河及中运河的防洪标准提高至20年一遇。

泗河上中游水库湖泊的兴建与利用,下游出路的开辟与扩大,为今后该流域的防洪、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生态环境的平衡,创造了基本条件,这一水系必将为本流域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5、泗河古城


泗河

  古城位于泗水县*所在地居民区东北角。城址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城内现亦建有民房,大部分为耕地。

古城为方形,周长1335米,城墙最高处达3.6米。城外有护城河,清晰可见。城西因百年前修泗河关帝庙取土时,就已把古城墙毁坏。城内地面遗物较少,只见到少量的布纹瓦,青砖残块和陶瓷残片。1983年文物普查中,采集到直径3厘米圆形铜佛牌一枚,似悬挂之物。据当地群众讲,此城有两个城门,西门仍为城内居民外出乡路之口,北门为乡民耕作之路。从城的型制和遗物来看,应是辽金时代的古城址。

保护范围:城内、城墙外延50米,严禁取土挖坑、埋坑、建筑房舍等。

6、泗河大桥

泗河大桥位于兖州城南泗河上。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长约200米,宽8米,15孔,纯以巨石砌成,气势宏伟,造型优美,有“鲁国石虹”之称。桥面两边石栏及护板雕刻精致,两端还有石狮水兽等装饰。据记载,此桥建筑耗银数十万两,历时五载,在当时为全国二十四名桥之一。数百年中此桥都是南北交通的要冲。清代康熙、乾隆、光绪时及1957年的大洪水中,该桥均有所毁坏,历经重修改建,基本上尚保持原貌,为兖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黄河夺泗

公元1558年,黄河在山东曹县和单县相继决口,分流多达十一支。其中,东北经单县段家口的一支分为大溜沟、小溜沟、秦沟、浊沟、胭脂沟等数股,皆至沛县冲入运河。鱼台县至沛县以南40里之间的泗河淤积。公元1565年,黄河又在丰、沛两县泛滥,分南北两支,南支绕沛县栖山杨家集入秦沟至徐州;北支绕丰县华山东北,由三教堂出飞云桥,又分为十三股入泗河。为了保证南北漕运的通畅,明朝于公元1566年在泗河以东30里开挖了一条长140华里的南阳新河。即自鱼台南阳闸下引水经夏镇(今山东省微山县),抵沛县留城(今江苏沛县东南,与铜山县接界)再与泗河故道相接。公元1603年,黄河在单县和曹县决口,流入昭阳湖横冲运道,漕运进一步遭到危及,明统治者不得不下决心开加避黄。从1640年开始,在总河李化龙的主持下,上自夏镇李家口开河引水经韩庄湖口、台儿庄至邳州南直河口(今宿迁皂河口西)入黄河(泗河故道)。新开挖的运河(亦称氵加运河)全长260里。

公元1623年至1624年,黄河危及直河口,另开通济河,在直河口以北的马颊口改道向东南于宿迁市区西的陈家口入黄河。明崇祯末年,又改从宿迁市西20里的董家口入黄河。清康熙初年,董家口被黄河淤垫。公元1679年,总河靳辅采纳陈潢建议,在董家口以西20里的皂河口开河筑堤,南北沟通加运河与黄河的联系。由于皂河口经常为洪水倒灌,公元1681年便向东开支河20余里至张庄(亦称支河口),使清水于张庄入黄河。公元1687年,靳辅自张庄运口经骆马湖口开河,经宿迁、泗阳至淮阴仲家庄入黄河。公元1699年,总河于成龙认为,泗阳至淮阴段中河南岸地势低下,难以筑堤,又自泗阳盛家道口至淮阴,弃中河下段改挑新河60里,以旧河北堤为南堤,重筑北纤堤,名为新中河。由于新中河浅狭,盛家道口河道弯曲,行运不畅。公元1700年在三义坝筑拦河堤,截用旧中河上段、新中河下段合为一河。至此,中河自宿迁张庄运口至淮阴县西黄河口门共长约157里。公元1703年将中河运口改至仲庄下游10里的杨家庄。

从此,泗河运道经过明、清两代的整治,除黄、淮、运交会口处外,运河与黄河完全脱离关系,结束了借黄行运的历史。

沂河本在今睢宁古邳镇流入泗河。加运河截断了沂河入泗河之路。沂河*滞蓄在骆马湖一带洼地。由于加运河与骆马湖仅一堤之隔,而且在堤上建有减水坝,每至汛期,骆马湖水位暴涨,加运河与骆马湖之间的大堤,随时都有溃决危险。为保护运道和宿迁城,明崇祯末年凿马陵山断麓,开拦马河(亦称六塘河)引水东注硕项湖。硕项湖淤垫后,公元1685年在硕项湖南北开挖南、北六塘河,在沭阳钱家集分别出武障河、龙沟河入灌河(亦称大潮河)东至灌河口入海。

沭河在明末清初,为保漕运在宿迁至今泗阳之间的黄河北岸兴建徐升、崔镇、古城、刘老涧、温州庙等减水坝,向东北方向分泄黄河洪水。沭河受到压抑和破坏,在沭阳境内分成五股:一股由涟河入海;一股入桑墟湖;其余三股汇入硕项湖。由于黄河北岸在宿迁与泗阳之间大量分黄,致使桑墟,硕项两湖淤垫,沭河无法入湖,同时,涟河归海出路全部淤垫,入涟河的沭河分支也无路可走。沭河只得转向东北经蔷薇河入临洪河至临洪口入海。

濉河原在宿迁小河口(即睢口)注入泗河。明代后期,黄河合为一流,泗河故道淤积严重,宿迁小河口随之淤垫,濉河向南改道于白洋河口入黄河。明万历年间,潘季驯治理黄河时,在小河口至白洋河口之间不筑黄河堤防,在归仁集至白洋河口之间筑了一道东西横堤,以逼濉水入黄河。同时,利用归仁堤与黄河之间的三角地带作为黄河与濉河的滞洪区。天启、崇祯年间,濉河在孟山湖以下全部淤垫,改由孟山前经睢宁县南大李集、找沟集、祠堂湖至白洋河口入黄河。公元1685年黄河在睢宁县峰山口决溢。濉河在孟山湖以下被泥沙淤成平陆。次年白河口被黄河倒灌,归仁堤决口。康熙中期,在大李集南,自孟山湖东南开出一条新道经四山集、乌鸦岭沿归仁堤入黄河。乾隆中期,黄河河床不断淤垫,濉水无法注入黄河而分为二股,一股由谢家沟入洪泽湖;另一股经乌鸦岭出归仁闸由安河入洪泽湖。到咸丰年间,乌鸦岭出安河一股断流,濉水皆由谢家沟入洪泽湖。

上一篇:胡辣汤

下一篇:程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