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学院坐落在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是整个淮海经济区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特色鲜明的一所高等医学院校,也是该地区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和医学科研的中心。
中文名:徐州医学院
创办时间:初始于1934年,定名于1960年
特色专业:麻醉科
校训:以德载医 博学创新
党委书记:吴永平
院长:郑葵阳
所属地区:江苏省徐州市
地址:徐州市铜山路209号
邮政编码:221004
1、学校简介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学院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创办于1934年的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958年由南京医学院分迁至徐州成立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1960年定名为徐州医学院。五十多年来,学校不断发扬“艰苦创业、不断创新、勇于创优”的优良传统,大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科技兴校、特色名校、文化铸校”的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型发展”、“选择性优秀”、“关联性拉动”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是整个淮海经济区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特色鲜明的一所高等医学院校,也是该地区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和医学科研的中心。
2、校园环境
学校现占地1200余亩,有4个校区,设20个院系(部)和14所附属医院,面向国内17个省市、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外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有11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96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480余人,学历教育留学生260余人;教职工有5000余人(含直属附院),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近700人,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和“双创团队”8个,享受*特殊津贴专家22人,江苏特聘教授6人,江苏特聘医学专家3人,入选省“双创计划”、省“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各类人才项目近200人次。
3、院系设置
学校现有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药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事业管理、医学信息学等24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医、理、工、管4个专业门类;拥有临床医学、生物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临床医学、药学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形成了从本科生、研究生到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
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新增*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4项,*规划教材2部;*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1个。新增省级特色(品牌)专业6个,“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类)4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江苏省重点教材和精品教材(立项)17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11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优势学科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5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和重点临床专科19个,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建设项目23项。
4、历史沿革
从建校至今,学校大体经历了五个时期。
初创时期
从1958年到1965年,是学校初创时期。建校伊始,一切都很简陋,一切也都生机勃勃,创业者在办学条件极差,建校工作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边办学边建设,建校当年就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学校的老前辈带领师生员工为徐州医学院的诞生和建设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艰苦的努力。
十年“*”时期
从1966年到1976年,是十年“*”时期。动乱给学校造成了重大损失,党的领导被取消,大批*和知识分子遭到迫害,教学秩序被打乱,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被践踏,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学校的广大*和知识分子顶着阻力开展教学、科研,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恢复发展时期
从1977年到1985年,是恢复发展时期。粉碎“*”以后,学校贯彻党*关于教育要整顿的指示,在思想政治等领域开展拨乱反正。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步入了正轨,1977年恢复高考,学校开始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政策,恢复教学秩序和科研工作。在这个时期,学校与煤炭部联合办学,师资队伍得到充实,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改革开始起步,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开拓奋进时期
从1986年到1999年,是开拓奋进时期。1986年是“七五”时期的开始,在这个时期,学校的奋斗目标不断提升,专业建设开始拓展,办学空间得到扩展,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成人教育得到发展,研究生教育起步,校风建设、党的建设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个时期是学校建设史发展较快的时期;2000年以来,是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学校合并了徐州卫校,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办学空间得到进一步扩展。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效益、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诸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0年以来,是学校建设史上飞速发展的时期,学校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5、研究成果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近五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84项,其中*科研项目253项;发表SCI、EI、CPCI-S、CSSCI等论文近千篇,有2篇学术论文同时入选首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获*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各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成果奖20多项。
6、学术交流
学校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韩国延世大学、英国伦敦大学药学院等三十多所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韩国乙支大学等一流高校建立师资培训基地,为合作办学、师生交换互访和科研交流共享等领域提供平台。此外,学校定期主办(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对外交流范围和学术影响进一步扩大。
麻醉学教育是我校的特色和优势。198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我校在全国率先创设麻醉学本科专业,并建成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麻醉学教学团队是“*优秀教学团队”,麻醉学教学成果荣获*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以及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多项教学成果奖。麻醉学学科先后被命名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和江苏省“135工程”重点学科,是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职称考试麻醉学专业命题基地,全国高等教育学会麻醉学教育研究会、江苏省麻醉研究所均挂靠在我校。学校主办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原《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学校因此被誉为“中国麻醉学人才培养的摇篮”,为我国麻醉学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7、学校荣誉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质量为生命线,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高级医疗卫生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连续十多年进入全国医学院校前30强,是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文明单位”等。
当前,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正秉承“以德载医、博学创新”的校训精神,按照“立足江苏,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新定位,团结一致,鼓足干劲,朝着“建设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8、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教授吴永平
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郑葵阳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教授赵世鸿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研究员季红
副院长药学院院长教授印晓星
党委常委副院长附属医院院长教授徐开林
党委常委副院长教授蔡红星
党委常委副院长副教授徐海波
党委常委副院长教授郑骏年
上一篇:九鹿王
下一篇: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