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树
橄榄树,梵高的油画作品,现收藏在奥特洛市克罗勒-缪勒艺术博物馆中。
1、作者简介
凡·高在1890年5月21日,在其弟弟提奥的安排下,迁往到瓦兹河畔的奥韦尔,并请了一位名叫加歇(Gachet)的医生予以照料。此时他的病情有些好转。这位医生也爱好绘画,两人合作得很和谐。凡·高始终未曾辍笔,南方的强烈阳光正中画家的情怀,他一连画了许多杰作,如《加歇医生》、《奥韦尔教堂》以及这里要欣赏的《麦田上的群鸦》等等。在这些画上,他最赏心悦目的蓝色重新被展示出来。这种蓝色具有深沉、晶莹和深不可测的迷人之处。画上的鸦群仅是一些用浓重的黑线构成的飞动线条,低低地压向大面积的橙黄色麦田。所有笔触都是短而粗的直线堆砌。凡·高越画越激动,远处悬于天际的落日和提前升起的圆月,就象两个大小不等的光晕,在飞速地旋转着。它还充满着以蓝色"压"蜜黄色的浪漫主义情调。蓝色象征云天,它又具有运动之势,好象在向观众方向逼近。可它又不象是半壁天空,简直是被滤色镜变了色的猛烈火焰,在向大地蔓延。画面上布满密集的短而硬直的粗笔触,它并不象征任何物象,只有一种颤动感。
凡·高不久又堕入忧伤的心境。一天,他去探望弟弟回来,当时已精疲力竭,可是画兴即起,一口气画了三幅大画。他在给提奥的信中写道:"这是些乌云翻卷的天空笼罩下的辽阔麦田。为了尽量表现忧伤和我那无限的孤寂,我毫不感到为难……"这是指他的《麦田上的群鸦》。
11月,凡·高以精心研究自然的良好心情,于秋天在圣雷米完成了《橄榄树》。这幅画与他的《金黄色的庄稼和柏树》差不多是同时完成的。所以精神状态基本相同。如他自己所说的,在严格遵循一种他所亲见的现实。在画上,弯曲的线条所塑造成的橄榄树,好象在与周围的环境搏斗。树是那样曳动不安,要想拔出地面,让树枝伸向空间。树身几乎没有一棵是平直的,都在扭动身子,在舞蹈,在挣扎,还是在发火。树的"精神状态"象一面镜子一样反映着凡·高的内心情绪。只是这里没有象《麦田上的群鸦》一画上那样的狂怒,在这幅画上的心情是较为平静的。细琐的小笔触连绵不绝。色彩也比较和谐,综合而成的绿,添上大地的黄绿。地平线上产生蒸腾感,但总体色域是中低调子。
在奥韦尔时期,凡·高怀疑自己会象一个瞎了眼的人那样,和加歇医生一起掉进沟里。他在加歇家里看他收藏的毕沙罗与塞尚的画,更觉得加歇医生是他的知音。加歇鼓励他去作画,还把邻村的一个医生介绍给他。了解凡·高这个时期的病情及其心理状态,有助于鉴赏他在这段时期所作的画。
2、画作新闻
蚱蜢被嵌梵高画作《橄榄树》长达128年!
美国一家博物馆发现,荷兰印象派大师文森特·梵高的画作《橄榄树》上竟然有一只真的蚱蜢——它被嵌在画布颜料中长达128年。
法新社2017年11月8日报道,堪萨斯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管理员玛丽·谢弗说,她通过显微镜了解这幅画作“不同层次及其如何构建”时,“突然看到这只小蚱蜢尸体的一部分”。它位于画作前景下方,已经风干、呈褐色。
谢弗认为,这一意外发现提供了看待梵高的“一个有趣的新角度”。可见他在户外练笔,常常遇到风刮起的沙子、杂草和飞舞的昆虫。
梵高在1885年给兄弟特奥的信中写道,“从你将拿到的4张画布上,我想必捡走了上百只苍蝇,尘土和沙子就别提了”,“一个人带着画布在荒野或灌木篱墙走上几小时,会有一两根树枝刮到它们”。
堪萨斯大学古昆虫学家迈克尔·恩格尔说,这只蚱蜢的胸、腹不见踪影,尸体周围也没有留下明显的活动痕迹,说明它掉到画布上时已经死了。
《橄榄树》是梵高1889年在法国南部市镇普罗旺斯圣雷米完成的画作之一,当时他已住进收容所。一年后,梵高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