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保护:爱我请不要理我
在动物保护组织和专家看来,野生动物的“可爱”是对自然的误解,而爱的“泛滥”更有可能出于善意做坏事。
爱我,请离开我
我们的记者胡
今年年初,湖南卫视推出动物真人秀《好朋友》,在动物保护领域引起强烈质疑。微博网民和许多国内环保组织公开呼吁抵制该项目。最近,世界动物园和水族馆联合会(WAZA)、国际灵长类学会(IPS)和联合国类人猿生存组织(GRASP)也公开谴责了该项目。通过这场日益激烈的辩论,人类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
宣传动物保护是错误的吗?
《好朋友》是湖南卫视2015年第一季度的主要真人秀节目。该节目组邀请了六位表演明星作为“见习饲养员”进入野生动物公园,讲述人们与动物相处的故事。这样一个“新鲜”的节目很快同时占据了收视第一的位置。
但是很快,像“6起犯罪”和“7起犯罪”这样的词就相继出现在互联网上。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环境保护组织加入了对该计划的谴责。他们主要认为该项目违反了国家林业局的禁令,允许明星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此外,将动物拟人化的叙事方式,如让野生动物穿衣服,违反了野生动物的福利。
3月3日,世界野生动物日,“好朋友”的项目负责人发表了一篇由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恢复研究中心主任胡惠坚撰写的文章作为回应。文章指出:“一个节目可以影响多少人一起热爱动物。这种能量非常强大。”《好朋友》是一个非常有价值和有意义的节目
提倡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关系是错误的吗?
“可爱”是一种误解
在节目中,明星就像普通人一样。当他们看到被普遍认为“可爱”的熊猫、考拉和黑猩猩时,他们的心突然融化了。
然而,在动物保护组织和专家的眼里,野生动物的“可爱”是对自然的误解,而爱的“泛滥”更有可能出于善意做坏事。
《好朋友》杂志的一篇专家文章提到,“动物园里饲养的大多数动物现在都属于第二代。根据国家政策,只有第二代及以后的动物才能被正确使用。第二代及以后的动物已经基本上摆脱了“野生动物”的概念。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科普专家郭庚不同意这一观点。他认为动物园里的野生动物本质上仍然是“野生动物”。他们只是被“限制”和*服从人类的仁慈。然而,真正的家养动物如家畜和宠物完全依赖于人类,两者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
在节目中,明星们经过训练,很快就能和海豚一起为观众表演。海豚“亲戚”的个性似乎是绝对确定的。然而,事实上,看过纪录片《海豚湾》的人可能对它很熟悉。大量的海豚家庭被驱赶到浅水湾,然后被渔网拦截,然后被水族馆的工作人员挑选出来。"为了“接近”人们,他们付出了高昂的生命代价。"郭庚说。
如今,科学家们越来越担心海豚和人类已经形成一种模式:第一批冲上浅海的海豚将被当地人收养,成为度假者眼中的风景;越来越多的海豚来自越来越深的海洋。他们中的一些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那些以“和海豚一起游泳”为荣的人。在未来,海豚将被人们所利用,变得越来越习惯于被喂养和照顾,甚至变得积极寻求人类的保护。
在野外,海豚同样具有攻击性。例如,宽吻海豚通常成群生活。它们有锋利的牙齿和强壮的尾鳍,在肉搏战中,它们天生能够咬或重击对手。远不是人们可以触摸的物体。然而,水族馆里的“好孩子”海豚经常处于紧张和敏感的状态。他们努力工作只是为了“生存”。
在节目中,明星们偶尔会看到那些“可爱的”可以抓挠和咬人的东西,也很惊讶。有些人甚至会因为他们真诚的努力而感到“悲伤”,而他们却不理解。
人类享受被需要和依赖的感觉。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希望从野生动物那里得到情感反馈。然而,这种给予不是野生动物想要的。
距离产生美。
郭庚说,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关系应该是“当动物*时,不要帮助它们”当动物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它们。“在他看来,人类热爱野生动物的方式是最大限度地让它们独处。
他不否认动物园存在的价值,但不赞成利用动物园的资源来告诉人们以这种方式保护它们。因为节目的本质仍然是“娱乐”公众,并且无意识地迎合观众的一些错误看法。
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违背该计划的初衷。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所的副教授蒋劲松解释说:“这将鼓励中国已经非常严重的宠爱野生动物的趋势。这将鼓励肆无忌惮的商人在野外捕捉野生动物,在国际上大规模购买野生动物,并刺激非法捕捉和交易野生动物的黑色产业链,增加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难度。”
20世纪80年代,*一个受欢迎的节目邀请了一只小猩猩作为嘉宾,引发了当地猩猩热,大量猩猩被走私到*作为宠物出售。
因此,一个科学的体育项目不会用动物的拟人化来唤起人们对它们的爱。人类正在失去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郭庚认为,这种价值要求人类实践的是尊重野生动物的异质性,并与之保持足够的距离。
事实上,距离并不妨碍人类欣赏和理解它们。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加入观鸟队。在不干扰的前提下,在自然状态下观察野生鸟类的形态和鸣叫,根据鸟类的形态、鸣叫、取食、栖息、繁殖、迁徙等行为识别鸟类种类,了解鸟类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以及某一地区鸟类种群的动态变化。这种以科学知识体系和现代环保理念为基础,能够满足人们探索和审美心理需求的活动,确实值得推广。
郭耿说,如果一个与之相关的程序能够在没有人工背景的情况下开发出来,人们将会融入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而不是被拖到程序的前面。最大限度地展现他们的真实生活状态,不仅普及自然历史知识,而且让人们感受到他们的丰富和珍贵。
被忽视的科普纪录片
事实上,说到野生动物保护节目,英国广播公司、国家地理频道和其他机构每年都会拍摄大量高质量的纪录片。蒋劲松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客观记录是体育领域最受尊重的科普节目形式。无论从制作的投入、科学的诠释到画面的呈现,都比现在的真人秀好得多。
就在《好朋友》播出的同时,一个国内纪录片频道连续两周播出纪录片《野生动物保姆》,展示了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奥地利和澳大利亚的野生动物救援志愿者的生活。他们清除海牛皮肤上的藻类,在海滩上营救海龟蛋,哺育失去母亲的小浣熊,给小长颈鹿断奶,并照顾失去母亲的小海豹...他们养育年轻的生命,教他们与同龄人和平相处,但同时,他们知道他们的使命不是陪伴,不是走得太近,而是最终让他们回归自然。
去年,姚明去非洲拍摄了一部名为《野性的终结》的纪录片在非洲,每年有33,000头大象因为它们的象牙而被捕杀,而在过去的40年里,近95%的野生犀牛被任意猎杀。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不断猎杀这些动物的后果,并一个接一个地告诉人们残酷的事实。
同样在2014年,一部非常受欢迎的纪录片《狂野非洲3D》在国内大银幕上上映。凯文·理查森是“狮子语言”和玛拉·道格拉斯·汉密尔顿的动物行为学家,他和大象一起长大,他带着相机从南非旅行到南方,让观众与狮子、猎豹、豹子、黑犀牛和大象有亲密接触。
然而,正是这些既科学又有观赏价值的节目不为公众所熟知,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少数民族的“艺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