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勐腊镇

科普小知识2022-12-26 16:57:04
...

勐腊镇位于县城西北面,地处北纬21度28分——21度39分,东经101度26分——101度34分之间,东南与勐腊乡接壤,西与勐捧镇交界,北与芒果树、瑶区毗邻,总面积为118平方公里。辖3个办事处11个自然村还有县城各机关单位、企事业团体。居民,1998年共2623户,12238人,其中农业户,357户1832人,除汉族外,还居住着傣、瑶、哈尼、补过等世居少数民族。人口密度136.64人/平方公里。

中文名称:勐腊镇

行政代码:532823101

身份证前6位:532823

长途区号:0691

邮政编码:666300

隶属政区:勐腊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云K

辖区面积:118km2

人口数量:约1.22万人

人口密度:110人/km2

1、地方简介


勐腊镇

勐腊镇隶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是于2002年由原勐腊镇和原勐腊乡合并而成。属城关镇,是勐腊县委、县*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东经101°2′-101°46′,北纬21°19′-21°40′之间,东与老挝交界;南接磨憨、勐满;西连勐捧、关累两镇;北与瑶区、勐伴接壤。国际大通道昆曼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气候条件适宜多种作物的生长,是一个集山区、半山区、坝区、城镇为一体、多种经济并存、多民族和谐相处的综合性乡镇。

2、经济发展

2007年末总户数11937户,人口36560人,其中:农业户数有4187户、农业人口17426人;有耕地面积22720蔬菜种植亩,其中:水田16674亩,旱地6046亩;橡胶面积73408亩;甘蔗面积3007亩。

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446万元,人均2385元,比2006年增长6.3%;农民人均纯收入2205元。比2006年增加167元,实现粮豆总产量887.63万公斤。

勐腊镇传统的农业经济作物有水稻、甘蔗、橡胶、砂仁、蔬菜等,以橡胶为支柱产业,畜牧业、种植业及第三产业齐头并进,个体私营经济、小额贸易、外出务工等非农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勐腊镇各族人民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电话、手机已经成为广大群众沟通的工具,摩托车、汽车已进入了农民群众家中,广播、数字电视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扩宽了视野。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和睦,经济稳步发展,正大步向小康生活迈进。

3、民风民俗


勐腊镇

勐腊镇是一个集山区、坝区、城镇为一体,多种经济并存,傣族、哈尼族、瑶族等多民族和谐相处的综合性乡傣族舞蹈

镇,世居民族主要以傣族为主,傣族的主食以大米和糯米为主,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等。同时善作烤鸡、烤鱼、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

傣族笃信南传上座部佛教。佛寺的吸引力还在于宽松的戒律,剃光头而不烧戒,还俗后可以结婚。在傣族人的传统观念中,认为男人一生非得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成为受过教化的人,才有资格结婚娶妻。送孩子入寺为僧是件大事,合家欢乐,举行隆重的入寺仪式。孩子一旦踏入佛门,便吃住在寺庙,每天诵经习文,学习各种功课,不参加社会劳动,靠群众斋赠生活。功课完毕,便可上街访友探亲,但不在外过夜。

傣族的传统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泼水节是傣族最为隆重的节日,是傣族的傣历新年节,为期三至泼水节

四天。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和青年人甜蜜的爱情。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赶摆既是野外联欢活动,也是傣族美食的民间经贸交流活动。而丢包是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在节日期间最为浪漫而含蓄的爱情活动。

爱尼的嘎汤帕节也是勐腊镇的一个盛典节日,爱尼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在西双版纳一带自称爱尼。每年的1月2--4日,是爱尼群众一年一度的嘎汤帕节,节日是爱尼人思念祖先,弃旧迎新,家人团圆的喜庆节日,节日期间,男女青年穿上最漂亮的盛装,欢歌载舞,或相约上山采鲜花,摘野果,射弩,打陀螺等。

勐腊镇有世界上最高的植物望天树和空中走廊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世界上最稀有的植物龙脑香就生长在勐腊镇境内;还有风景秀丽的曼旦水库、气势宏伟的大沙坝水库和傣家少女歌声甜美、烧烤飘香的曼龙代农家乐无不令人神往。

4、城镇建设

勐腊镇辖7个村委会,71个村小组,划分为75个自然村,农业户数有4187户、农业人口17426人。截止2008年,有65村民小组通电话、67村民小组通水、70村民小组通公路、62村民小组通电、17个村小组建有公厕及垃圾场;有文化活动室13个,有文娱宣传队43个,建有沼气池469口,装有太阳能2410户,已完成“一池三改”469户。拥有摩托车3915辆、汽车211辆、农用车94辆、装有固定电话2613部,移动电话5981个。

5、行政区划

勐腊镇区划

532823101001121北路社区

532823101002121景岗社区

532823101003121新城社区

532823101004121曼它拉路社区

532823101201122城子村

532823101202220龙林村

532823101203121曼庄村

532823101204220曼纳伞村

532823101205220曼龙代村

532823101206220补蚌村

532823101207220曼旦村

532823101501121国营勐腊农场场部生活区

532823101502220国营勐腊农场二分场生活区

532823101503122国营勐腊农场三分场生活区

532823101504220国营勐腊农场四分场生活区

6、地方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7875

男14606

女13269

家庭户户数8852

家庭户总人口(总)26236

家庭户男13339

家庭户女12897

0-14岁(总)6177

0-14岁男3235

0-14岁女2942

15-64岁(总)20638

15-64岁男10793

15-64岁女9845

65岁及以上(总)1060

65岁及以上男578

65岁及以上女48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8036

7、城镇动态

勐腊县积极推动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

勐腊县各级各部门积极推动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更加完善,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近年来,勐腊县紧紧抓住战略机遇,不仅加快了昆曼国际大通道的建设步伐,而且还发挥勐腊地缘优势,争取到边境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建设公路改造项目和一批农村公路建设新项目。大力建设公路主骨架,延伸通乡公路,使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延伸,经济干线、沿边口岸干线路面等级逐步提高,县乡公路油路化步伐不断加快,村寨通达能力逐渐改善,县域客货运流量大幅度增长。

截至2013年,全县可通车里程达3519.6公里,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国道和省道为主干道,县乡道为主体、乡村道为基础,纵横贯穿南北东西,连接昆曼国际大通道的交通网络。2015年上半年,全县共有建设项目13个,其中农村公路建设项目8个,建设里程560.4公里,完成建设投资26542.4万元;桥梁2座,共计200.76米,完成建设投资619.4万元;重大项目4个,完成2个项目前期工作。

勐腊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劳范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将以全力构筑泛亚铁路国际大通道(景洪至磨憨)、昆曼国际大通道(小勐养至磨憨)为重点,加快建设内外联通、高效便捷、城乡统筹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做到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更快更好地推动大西南全方位开发开放与区域合作,努力将试验区建设成为西南国际大通道的重要交通枢纽。”

积极引导对外贸易合作

勐腊县商务局局长张健介绍说:“勐腊县进一步落实国家‘兴边富民’发展战略,促进边民互市贸易健康发展。边民在交易场内要做到“三到”,即人到、货到、证到,带入交易场内的产品不得超出《云南省边民互市贸易常见商品目录》十二类31种品种。”

勐腊县商务局紧紧围绕“一带一路”、沿边开发开放和县“六大战略”目标任务,认真落实年初签订的各项指标任务和重点(大)工作,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放缓的严峻形势,克服困难、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大力规范市场秩序,全面规划发展流通业,全力扶持商贸企业做大做强,全心全意服务企业和服务民生,努力保持外贸出口和内贸增长,各项商务工作取得较大进展。2015年上半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全县对外经济贸易总额完成12.64亿美元,完成州定目标数33.4亿美元的38%。2013年至2015年上半年,全县口岸(通道)出入境人员达404万人次、出入境车船达140万辆(艘)次,完成进出口货运量407吨、进出口货值62.42亿美元。

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每到傍晚,位于勐腊县新城区的雨林广场上好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这里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勐腊县以国务院批复设立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契机,正努力把勐腊县打造成为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上的*口岸城市、具有边境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近年来,勐腊县住建局以项目建设、新型城镇化、建筑领域监管为重点,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优化改造人居环境,全面加强建筑领域监管工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勐腊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胡志利说:“2005年以来,勐腊县依照《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有关规定,对城镇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完成了勐腊县城总体规划第四次修编,以及8个乡镇城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完成了勐仑、易武旅游特色小镇规划及勐满、关累口岸经济区总体规划,规划的实施将对勐腊产生深远影响。”

全力以赴建生态

退耕还林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对改善生态环境、改变不合理生产方式、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被群众称为民心工程。近年来,勐腊县着力保护好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力争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勐腊县林业局副局长姜华说:“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是勐腊县林业生态建设史上直接对农业、农村、农民投资最多,群众参与面最广,老百姓得到实惠最大的工程建设项目。”

勐腊县2002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到2005年底,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任务5.5万亩,工程涉及10个乡镇41个行政村134个村民小组2561户农户。2013年,经国家检查验收,全部合格,现已兑现第二个周期的补助费。2008年国家又实施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项目,截至2014年,全县共完成种植业任务80700亩,完成补植补造18160亩,营造薪炭林40亩,涉及退耕还林农户5478户,完成沼气池建设622户、节柴灶建设505户、太阳能建设2447户,开展技术培训799人(次)。

补蚌村委会哈腊村民小组组长董华昌告诉记者,村小组退胶还林203亩,每亩补助260元,村民利用补助金发展副业,日子越过越好。

8、附近景点


勐腊望天树

热带植物园

这里已经建成了十三个专题园:热带果树资源园、荫生植物园、棕榈植物园、水生植物园、民族植物园、药用植物区、龙脑香植物区、香料植物区、竹类植物区、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区、榕树园、树木园、名树名花园。

周围散落有傣族、哈尼族和基诺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兄弟村寨,是一个以热带雨林为主,集科研、植物种质保存、科普和生态旅游等为一体的中国最大植物园。该园建于1959年,在900公顷的土地上,还建立二十多个专类植物园区,集中了各类热带植物1500余种,使葫芦岛上成为热带雨林中的一颗璀璨的绿宝石。

勐腊望天树

望天树是西双版纳州特有的树种之一,仅分布在州内勐腊县的补蛙、景飘等地。望天树属龙脑香科,常绿高大乔木。因它长得挺拔笔直,高达七八十米,如利剑般直刺蓝天,有“林中巨人”、“林中美王子”之美誉。望天树适应能力强,寿命长,用途广泛,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勐腊补蛙望天树景区,坐落在勐腊县城东北方补蛙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占地面积20公倾。距县城约十多公里,现已有六公里铺设成柏油路面。景区内建有旅馆、空中走廊,既可游玩,也可住宿。交通及景区基础设施正在逐渐完善之中。如果你到望天树景区游玩,首先一定要去“空中走廊”体验一下那种令人既惊又险的感觉。这走廊长2.5公里,是用粗大的铁索在高大的望天树之间连接建成,用钢绳悬吊,尼龙绳、网作护栏,铝合金*作踏板,每一段均与修在树干上的木质平台相连接。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这是国内第一条空中走廊。走廊高20多米,游人尽可在走廊上舒心漫步,极目饱览欣赏原始森林的美景,欣赏百态千姿的热带植物群落。接着您可在热带雨林中的望天树景区尽情观赏自然界的种种奇观。漫步林间,清澈的溪水叮咚作响,树上鸟儿欢歌相迎,林层中间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蕨类植物,特别是残酷的绞杀现象令您目不暇接,如果你运气好的话,还能亲手摘到三桠果、橄榄等野果一饱口福呢。

勐腊的望天树景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绝对是你理想的消闲避暑胜地。

在勐腊县的南腊河里,生长着一种六七厘米长的小鱼。这种小鱼平时与一般鱼在无不同。但一当被人捉到,它的身体就会像汽球一样鼓胀起来,同时发出叽叽的响声,一会儿就胀成一个圆形小球,被称为“汽泡鱼”。

绿石林雨林公园

绿石林雨林公园位于西双版纳勐仑镇,相隔闻名世界的中科院热带植物园1公里。公园自然环境优美,是传说中香发公主居信的地方,也是典型的热带雨林、季雨林荟萃之地。

"上有森林,下有石林"是公园内一大奇观,裸露的石岩上生长着各种千姿百态的植物,各种各样的藤蔓缠绕在一起,十分奇物。其中"绞杀植物"、树瀑布、大板根、缠丝洞、望江岩、野象石等景德镇点甚具特色,美不胜收。公里内拥有多项世界之最一水能资源最丰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属世界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的最北界;园内栖息着白猴、长尾叶猴、白唇鹿、熊猴、长臂猿、鸟类等上百种野生动物;森林覆盖率达到90%,被称为"天然植物园"。

公园建设主要根据园内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独特优美的地理自然环境,以及版纳特殊的民族文化历史特点而布局,建为自然型、民族型和现代型三种风格的综合性旅游场所。

景德镇区内山峦起伏,瀑布跌岩,绿石蜿蜒,游客可以从山间游道直下罗梭江边,乘坐傣家水竹排,漂流至中科院热带雨林植物园。

9、地方特产


易武正山茶

滇南小耳猪

滇南小耳猪产于云南省勐腊、瑞丽、盈江等地。其体躯短小,耳竖立或向外横伸,背腰宽广,全身丰满,皮薄、毛稀,被毛以纯黑为主,其次为“六白”和黑白花,还有少量棕色的,0多为5对。

滇南小耳猪产区地形复杂,山岳、丘陵、河谷、盆地相间分布,河流多,水源丰富。大部分地区海拔800~1300米,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7.7~20.2℃,年降水量1200~2200毫米;部分地区海拔在400~700米以下,属北亚热带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21.5~2l.8℃,降水量1200~1800毫米。一般年份无霜,干湿季节分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气温的季节变化不明显,四季如春,农作物一年二至三熟,坝区以水稻为主,其次为玉米、小麦、豆类;山区以玉米和旱稻为主,其次为小麦、马铃薯、荞麦和薯类,是云南省的粮食重要产区之一,产区林地广阔,森林植物极其丰富,盛产麻栗果、野芭蕉、椎栗等野生饲料,山场宽广,为滇南小耳猪提供了天然放牧场所,每当牧草果实成熟之际,猪往往早上空腹出牧,晚上饱腹而归,平坝农产区也有驱猪放牧的习惯,秋收后,让其寻食遗谷、田螺等,催肥期则用炒玉米或大米喂猪,这与小耳猪沉积脂肪多、肉质嫩等特点有一定的关系,产区地处边疆,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区,傣族多居平坝,喜养肥猪,其他民族多居山区,习惯养母猪,为坝区提供猪源。

门巴木碗

门巴木碗都是圆曲线组合结构,以橘红色为主调,明亮、华丽、造型丰富,大型木碗,呈罐形,有盖,底座厚约1.5厘米,直径约13厘米,罐腹圆凸,口径有圆槽,口沿外卷,体积大但很轻巧;中型木碗碗底圆平,碗壁外展,口径约10—12厘米,是常用的一种;小型木碗底座收分,口沿外卷,口径约5—6厘米,小巧玲珑。

门巴族生活的地方,有十分丰富的竹木资源,他们特别擅长竹蔑藤条的编织工艺。竹方盒、竹斗笠、藤背篓、竹筐等制品坚固耐用,工艺精美。特别是他们制作的传统手工艺品——木碗,别具一格,夺目生辉,在*乃至国外享有盛誉。

关于木碗的来历,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很早以前,藏区的人都使用泥碗,有一天,一位门巴木匠去森林伐木,不小心将泥碗摔碎了。聪明的木匠临时加工了一只大木勺使用。后来,人们觉得这木勺轻便,耐用,逐渐也就产生了木碗并进入了人们的家庭。

木碗是用用质地坚硬的桐树、桑树或桦树的树干、树节或树疙瘩做原料,经过切削刮制而成,不变形、不褪色、不易碎,用它盛酒或酥油茶,还有一股特有的香味。精细的木碗,要经过五、六道工序,纹路清晰,厚薄均匀,再涂上鲜红的染料,令人爱不释手。门隅北端的麻玛村,是闻名的“木碗之乡”。

易武正山茶

青山绿水四季如春,坐拥绮丽俊景欣赏旖旎风光。。。去一座江南小城买一块地盖一所二层小楼,院子里种上奇花异草。每日与三五好友品茶望月吟诗作画,别有一番滋味。。。

对“易武正山茶”之意,被不少人误解为“优质茶名牌”,所以多处外地茶厂所收购生产的异地茶包装上也标注“易武正山”字样。其实,“易武正山茶”只是划定茶原料的来源范围,不是以来自所划定范围的原料制作的成品茶。笔者认为,标注该字样者,不只是个“冒牌”问题,而且是个以假乱真或以次充好的欺诈问题。

“正山茶”一词,原出自“古六大茶山”中勐腊县象明乡倚邦山内曼松山一至三号茶园的“正山贡茶”,简称“曼松正贡”。明代“方物”中的“茶贡”和清初的“贡茶”,只限倚邦山尤其是曼松山一至三号茶园的早春茶。雍正六年,攸乐、莽枝、革登、蛮砖和倚邦其它部分片区之茶又被列入“贡茶”。乾隆三十年,易武(曼撒)山帕札河范围的茶也被列入“贡茶”。于是,各山茶林都有被正式列为“贡茶”的片区。但是,只有原倚邦尤其是曼松一至三号茶园等范围的茶才是正宗的“皇室专用茶”,而其它山内被划为“贡茶”片区的茶,则是朝廷用来换马、馈赠贵宾和官府办公饮用等的“官茶”,但在当地民众及碑文中也将它统称为“贡茶”。为了区分正宗的“皇室专用茶”和“官府用茶”这两种“贡茶”,将前者特称为“正山贡茶”。同样,其它各茶山也为区分被划为“贡茶”的片区之茶和没被划入的另外片区之茶,又将划定为“官茶”类“贡茶”片区生长的茶称为各山的“正山茶”。

上一篇:穗花轴榈

下一篇:王力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