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庄镇
柿庄镇位于县城东北部,总面积262.7平方公里。原名柿庄乡,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素有“粮仓”、“梨乡”之誉。峦重叠,沟壑纵横,是该镇的地貌特征。境内有林面积9337.4公顷,占总面积的35.5%。牧坡面积11368公顷,占总面积的43.7%。因此,优势产业是林、牧业。此外,境内交通方便,基础设施齐全。县道北固线途经全镇通往高平,沿黑东线南行可直达省道坪曲公路,大部分建制村通水泥路。
中文名:柿庄镇
行政代码:140521106
行政级别:镇
长途区号:0356
邮政编码:048000
车牌号码:晋E
隶属政区:沁水县
1、地方简介
柿庄镇
柿庄镇位于县城东北部,东邻高平市,西连十里乡,北依长子县,南接固县乡,总面积262.7平方公里。原名柿庄乡,2001年1月撤乡并镇,时辖17个建制村。2002年撤并村组,原上、下杨庄两村合并为杨庄村,下团里村并入匣石湾村。2003年,辖15个建制村,123个自然庄,105个村民小组,3831户,13062口人。耕地面积1577公顷。镇*驻地柿庄村,距县城79公里。
2、行政区划
柿庄镇区划
140521106200220枣元村委会
140521106201220应郭村委会
140521106202220匣石村委会
140521106203220海江村委会
140521106204220寺岭村委会
140521106205220峪理村委会
140521106206220下泊村委会
140521106207220张村村委会
140521106208220杨庄村委会
140521106209220李庄村委会
140521106210220海则村委会
140521106211121柿庄村委会
140521106212220丁家村委会
140521106213220大端村委会
140521106214220算峪村委会
3、地方人口
柿庄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2722
男:6459
女:6263
家庭户户数:3565
家庭户总人口(总):12722
家庭户男:6459
家庭户女:6263
0-14岁(总):3025
0-14岁男:1520
0-14岁女:1505
15-64岁(总):8691
15-64岁男:4465
15-64岁女:4226
65岁及以上(总):1006
65岁及以上男:474
65岁及以上女:53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2624
4、自然资源
柿庄镇
柿庄镇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森林面积20.4万亩,占总面积的42.9%;牧坡2万亩,占总面积的5.4%;煤层气储量400亿立方米。气候适宜种植小麦、玉米、谷子、大豆、高梁等农作物,素有“粮仓”、“梨乡”之誉。
5、农业发展
柿庄镇境内有林面积占总面积的35.5%。牧坡面积11368公顷,占总面积的43.7%。因此,优势产业是林、牧业。1986年以来,该镇在积极引深农村经济*改革,不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大力实施科学兴农战略,先后推广红富士苹果、优质酥梨、虹鳟鱼、三元杂交猪、优质肉牛等新品种、新技术10多项,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的份额上升到35%。2003年,全镇大牲畜年末存栏860头,羊存栏7860头,传统产业——养猪业,优势更加明显,全年出售肉猪9260头,占全县总数的19.52%;年末存栏8190头,占全县存栏总数的21.88%;饲养量17450头,户均4.55头,位居全县第一。2003年各类畜产品715吨,是1986年的1.5倍。以黄梨、酥梨、红富士苹果为主的经济林333公顷,产果1100吨。其中梨园189公顷,年产黄梨250吨。柿庄黄梨以个大、皮薄、味甜、耐贮藏而闻名,畅销运城、临汾、陕西、河南、河北等地。2003年,农、林、牧、渔总产值1250万元,是1986年的1.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666元,是1986年的4.84倍。
6、城镇建设
近年来,党委、*团结带领全镇人民,战胜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扭转了森林防火长期以来的被动局面,大力加强城镇改造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柿庄镇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投资1200万元,建设城镇商住楼17500平方米,硬化街巷12000平方米,建成了占地2500平方米的农民休闲文体广场,建成了惠及集镇及周边近4000人的安全饮水工程;投资1500万元,铺设村村通水泥路65公里,硬化街道68500平方米,绿化村通公路30公里,荒山造林3000亩;畜牧、林果、粮食、蚕桑产业全力推进。中石油、中联、格瑞克等一批煤层气开采企业进驻我镇谋求发展,国家重点工程100万伏特高压输变电线路贯穿全境,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7、附近景点
三都古城堡
三都古城堡
湘峪三都古城堡,是明代嘉靖年间政治家、军事家孙居相、孙可相、孙鼎相一代名臣的故居。居沁水县城东南55公里处。孙居相曾任南京御史、户部侍郎、工部侍郎、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元帅总督户部尚书等职,时称“天下第一清官”,著有《皇明留台奏疏》36卷,《笔严证集》20卷,《承恩堂遗稿》数卷等书。其二弟孙可相曾任七省巡抚,御史都堂;三弟孙鼎相曾任御史都堂、通议大夫、四部首司、巡抚广西等处地方并提督军务。明天启三年孙氏故居始建蜂窝城堡,古城东西长280米,南北宽100—150米,城周总长约760米,城墙宽4米,南城墙高从藏兵洞底算起最高处有25米,通常为4—5米,古城总面积32500平方米。现保存完整的南城门、东城门及南、北两段城墙与防御城堡等建筑,西城门也留有部分拱状墙基。被誉为“中国北方乡村第一城”。城内主要建筑有:三都府、十大宅院、大小男院,坐北朝南,格式为“东单西双”。此建筑群均为木雕、石雕、砖雕融为一体,是明代不可多得的古代建筑群。
沁水示范牧场
沁水示范牧场是1980年5月,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出访新西兰期间,与新西兰*商谈,双方合作在中国北方农区建设的一个示范牧场。杨址位于山西省的沁水、安泽、浮山三县交界处的沁水县郑庄镇杨家河村。1986年5月,中新双方合同期满,正式移交给中方经营。目前,全场总占地面积3万余亩,建筑面积4348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410万元。现有改良草场11310亩,饲料生产基地1000多亩,围栏125公里,有各种农牧机械12种43名(件)。
8、地方特产
沁水黑木耳
沁水黑木耳
沁水黑木耳产于山西省沁水县中条、太岳、太行山脉壳斗科的拴皮栎、抱栎、麻栎、青冈及枫树的朽木之上,属中温型的菌类。黑木耳是我国人民比较喜爱的食用菌之一,栽培和采收历史悠久。沁水黑木耳形如“飞”,状如“燕”,不但肉质细腻,脆滑爽口,而且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与无机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沁水黑木耳所含的营养物质,有的明显高于同类普通食品,它的蛋白质含量相当于肉类,而且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含量也很高,特别是维生素B2的含量超过米、面、蔬菜和肉类,人体红血球中血红素的结构物——铁质含量比肉类高100倍,磷的含量也比肉类高,钙的含量是肉类的30-70倍。由于沁水黑木耳各种营养成分完善而丰富,故被誉为“素中之荤”。
沁水黄小米
沁水黄小米在2003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2005年注册商标被列为“山西省著名商标”,2008年沁水黄小米被山西省名优中心列为“山西省名牌农产品”。据《神农本草经》记述:“粟米味甜微寒,养肾气,除胃寒,治消渴(糖尿病),利小便”,有很高的保健和营养价值,由于沁水县特定的丘陵岭地,特有的生态环境,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的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特别有利于谷子的生长成熟,有利其籽粒营养成分的积累转化。谷子品种优良,种植的谷子品种有晋谷21、晋谷40、晋谷41和晋谷42,其米粒色泽金黄,粒大均匀,米质上乘。谷子生长期为120—135天,耐旱、耐瘠,亩产250—300公斤。目前种植面积10万亩,年总产可达3000万公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