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
王朔,我国著名作家,编剧。1978年开始创作,先后发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等中、长篇小说。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选集》等,他的早期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都是以自己部队“大杂院”的成长经历为素材,后来的小说则形成特有风格,对白通俗化又充满活力,叙述语言则戏谑、反讽为主,对权威话语和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都有嘲讽,后进入影视业,电视剧《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都获成功。2007年,王朔以50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6位,引发广泛关注。
中文名:王朔
民:族:满族
出生日期:1958年8月23日
职:业:作家、编剧
代表作品:《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致女儿书》、《我的千岁寒》
国:籍:中国(持美国绿卡)
出生地:江苏省南京市
毕业院校:北京四十四中学
星座:处女座
1、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王朔
1965年就读于北京翠微小学。1971年就读于北京东仓门小学。
1972年就读于北京164中学,期间他和北京的语言发生了直接的交流。在此之前,他对北京文化几乎没什么认识。1975年借读于太原5中。
1976年怀着"匹夫有责"的信念参与了"四五"事件,由于他人诬陷,被关押了三个月。同年夏天他从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毕业(但事实上在高中时并没怎么上过课)。
军旅生涯
1977年参加解放军海军,年底在山东即墨新兵训练,兵种为操舵兵。在部队中是一个普通的"操舵兵"、卫生员甚至帮厨。新兵训练三个月后,因偶然的机会,王朔被送到青岛,入部队医院学习卫生员技术,学习半年后,作为卫生员上一条海军消磁船工作。
1978年海军整编,王朔改到一个部队仓库当卫生员,在仓库工作时王朔写了他的第一篇小说《等待》——发表在《解放军文艺》第11期上。
1980年他在解放军文艺社工作了几个月,之后从部队退伍回京,进入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任业务员。
从商经历
1983年从医药公司辞职,尝试经商,但并不太成功。
1983年辞职靠写作为生。
此后王朔又写过几篇部队题材的作品,但反响均不大。其间他曾经试图经商,不但没赚到什么钱,倒是体验了许多被骗的心情。这一段致力赚钱的经历,后来被记录在《橡皮人》(曾被改编为电影《大喘气》)等作品中。经商不成,无所事事之中他又开始进行创作。
写作经历
王朔作品
1984年初处女作中篇小说《空中小姐》发表在《当代》,小说描写了在普通人眼中颇具神秘色彩的"空中小姐"。
1985年他与沈旭佳恋爱中,两人合写反映他们感情生活的《浮出海面》,发表在《当代》杂志第六期上。
1986年开始,王朔陆续发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89年到1992年,王朔写了《一点正经没有》、《玩的就是心跳》、《千万别把我当人》、《永失我爱》、《我是你爸爸》、《动物凶猛》、《许爷》、《过把瘾就死》等中长篇小说。
1992年,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一套的《王朔文集》,开创在世作家出文集潮流之先河。甫一上市即造成全国热销。应王朔的要求,出版社对这套书实行版税付酬制,这是**后第一次实行版税付酬。王朔的要求客观上为很多作家争得了正当权益,萧乾曾说:“王朔给中国作家松绑了。”
1997年1月赴美。1997年7月回国,从事*写作。
1999年王朔在韩少功主编的《天涯》杂志发表文章评析当时的大众文化与港台文化,对港台文学、电影和流行音乐做出评价,称:“李昂,比她稍逊的白先勇,他们是我读过其作品并认为是小说的为数不多的*作家,也许还应该加上陈映真,只是我读他的东西不多,无法论及。”
2007年出版以佛经为材料的小说《我的千岁寒》,收入了六篇文字,小说被伦敦书屋以每个字三美金的价钱购买,创下历史上最高价365万,是中国国内版税的新高。
2008年《和我们的女儿谈话》第一部发表于《收获》第1期,并且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如今出版了第一部。
演艺经历
王朔作品
1990年,由王朔和郑晓龙策划、李晓明编剧、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制作的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创造了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收视率的最高纪录,被称为中国电视剧史上历史性的里程碑,它创下的轰动效应成为一个时代的神话。由《渴望》而生的“《渴望》热”及“好人一生平安”等的社会文化现象,是1990年全中国人民文化生活中一片无法逾越的集体回忆。该剧亦获得官方肯定,获得第六届“飞天奖”、第九届“金鹰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
1991年,由王朔作为主要策划与编剧、赵宝刚导演的*第一部电视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上映,亦造成轰动,这部电视剧后来被全国观众视作中国情景喜剧的开山鼻祖。无论从收视率,到社会文化影响力,甚至造星能力,迄今为止尚无同类风格的电视剧可以与之比肩。
1992年之后,王朔的小说创作开始处于“瘫痪”状态,与此相反,他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影视作品中。
1994年改编自王朔原著的8集电视剧连续剧《过把瘾就死》,也成为当年夏天全国观众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但电视剧的风靡带来的影响似乎比小说本身更大,王志文和江珊也由此而家喻户晓。
1995年姜文把王朔小说《动物凶猛》改编成电影剧本,并作为导演拍成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一炮成名。该片的成功使姜文从青年演员蜕变为*最有天份与国际影响力的导演之一。该片获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沃尔皮杯最佳男演员奖(银狮奖)。第33届*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剧本改编。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宁静成为西班牙圣赛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得主。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十大佳片评选“国际十大佳片第一名”。
2010年,与冯小刚合作参与电影《非诚勿扰2》剧本的创作,这距离王朔和冯小刚联手编剧的《一声叹息》已经过去了10年,《非2》首映冯小刚称与王朔合作是深水炸弹,王朔典型的京式幽默在续集中的发挥,不仅台词金句频出,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情节设置。
2013年,与冯小刚合作参与电影《私人订制》的编剧创作,这是继《非诚勿扰》之后与冯小刚导演的又一次合作。
2016年担任电影《记得少年那首歌1969》的艺术指导。
2、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王朔
情感经历
1984年夏天王朔认识了即将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沈旭佳。1987年年初,王朔与沈旭佳结婚,次年女儿在北京三零一医院出生。
2013年9月王朔的女儿王咪在北京与画家朱新建之子成婚。王朔好友冯小刚担任证婚人,并与赵宝刚、陈丹青、刘震云等代表娘家人上台讲话,黄觉夫妻等人参加。王朔未现身,陈丹青帮其解释不舍得女儿出嫁。
注:王朔曾表明除鲜花村博客外并未在网上开博。
3、主要作品
文学作品
年份 | 作品 | 发表/出版 |
1978年 | 《等待》 |
《解放军文艺》第11期 |
1982年 | 《海鸥的故事》 | 《解放军文艺》第8期 |
1984年 |
《空中小姐》 |
《当代》第2期 |
1984年 | 《长长的鱼线》 | 《胶东文学》第8期 |
1985年 |
《浮出海面》 |
《当代》第6期 |
1986年 |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
《啄木鸟》第2期 |
1986年 | 《橡皮人》 |
《青年文学》第11、12期 |
1987年 |
《枉然不供》 |
《啄木鸟》第1期 |
1987年 | 《人莫予毒》 |
《啄木鸟》第4期 |
1987年 | 《顽主》 |
《收获》第6期 |
1988年 |
《痴人》 |
《芒种》第4期 |
1988年 | 《我是狼》 |
《热点文学》 |
1988年 | 《人命危浅》 | 《蓝盾》 |
1988年 | 《毒手》 | 《警坛风云》 |
1988年 | 《各执一词》 | 《文学故事报》 |
1988年 | 《空中小姐》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1989年 |
《一点正经没有—顽主续篇》 |
《中国作家》第4期 |
1989年 | 《千万别把我当人》 |
《钟山》第4、5、6期 |
1989年 | 《永失我爱》 |
《当代》第6期 |
1989年 | 《玩的就是心跳》 |
作家出版社 |
1989年 | 谈《我的小说》 | 《人民文学》第3期 |
1990年 |
《给我顶住》 |
《花城》第6期 |
1990年 | 《王朔谐趣小说选》 | 作家出版社 |
1991年 |
《我是你爸爸》 |
《收获》第3期 |
1991年 | 《无人喝彩》 |
《当代》第4期 |
1991年 | 《谁比谁傻多少》 |
《花城》第5期 |
1991年 | 《动物凶猛》 |
《收获》第6期 |
1991年 | 《修改后发表》 | 《小说家》第4期 |
1992年 |
《你不是一个俗人》 |
发表于《收获》第2期 |
1992年 | 千万别把我当人:王朔精彩对白欣赏(王朔、魏人合著) | 人民中国出版社 |
1992年 | 《我是王朔》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1992年 | 《过把瘾就死》 |
《小说界》第4期 |
1992年 | 《懵然无知》 |
《都市文学》 |
1992年 | 《刘慧芳》 |
《钟山》第4期 |
1992年 | 《许爷》 |
《上海文学》第4期 |
1995年 | 《王朔文集》(1-4卷)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98年 | 《王朔自选集》 | 华艺出版社 |
1999年 |
《看上去很美》 |
华艺出版社 |
2002年 |
《美人赠我蒙汗药》 |
《中华文学选刊》第7、8期 |
2002年 | 《无知者无畏》 |
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
2007年 |
《我的千岁寒》 |
作家出版社 |
2007年 | 《致女儿书》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07年 | 《新狂人日记》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08年 |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 |
《收获》第1期 |
影视改编
时间 | 名称 | 导演 | 类型 | 改编来源 |
1988 | 《顽主》 | 米家山 | 电影 | 《顽主》 |
1988 | 《轮回》 | 黄建新 | 电影 | 《浮出海面》 |
1988 | 《大喘气》 | 叶大鹰 | 电影 | 《橡皮人》 |
1989 |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 夏钢 | 电影 |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
1991 | 《冤家父子》 | 冯小刚、王朔 | 电影 | 《我是你爸爸》 |
1992 | 《过把瘾》 | 赵宝刚 | 电视剧 | 《过把瘾就死》 |
1993 | 《无人喝彩》 | 夏钢 | 同名电影 | 《无人喝彩》 |
1994 | 《永失我爱》 | 冯小刚 | 同名电影 | 《永失我爱》 |
1995 | 《阳光灿烂的日子》 | 姜文 | 电影 | 《动物凶猛》 |
1997 | 《甲方乙方》 | 冯小刚 | 电影 | 《你不是一个俗人》 |
2001 | 《爱得太辛苦》 | PeterSehr | 电影 |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
2003 | 《我爱你》 | 张元 | 电影 | 《过把瘾就死》 |
2006 |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 叶京 | 电视剧 | 《玩的就是心跳》 |
2006 | 《看上去很美》 | 张元 | 同名电影 | 《看上去很美》 |
担任编剧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导演 |
1988年 | 《大喘气》 | 电影 | 叶大鹰 |
1988年 | 《轮回》 | 电影 | 黄建新 |
1989年 | 《顽主》 | 电影 | 米家山 |
1989年 |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 电影 | 夏钢 |
1991年 | 《编辑部的故事》 | 电视剧 | 赵宝刚、金炎 |
1991年 | 《冤家父子》 | 电影 | 王朔、冯小刚 |
1992年 | 《青春无悔》 | 电影 | 周晓文 |
1993年 | 《无人喝彩》 | 电影 | 夏钢 |
1993年 | 《海马歌舞厅》 | 电视剧 | 刘毅然 |
1993年 | 《消失的女人》 | 电影 | 何群、刘宝林 |
2000年 | 《一声叹息》(剧本名《狼狈不堪》) | 电影 | 冯小刚 |
2006年 | 《梦想照进现实》 | 电影 | 徐静蕾 |
2010年 | 《非诚勿扰2》 | 电影 | 冯小刚 |
2013年 | 《私人定制》 | 电影 | 冯小刚 |
2014年 | 《一步之遥》 | 电影 | 姜文 |
担任策划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导演 |
1990年 | 《渴望》(策划) | 电视剧 | 郑晓龙、赵宝刚 |
导演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备注 |
1991 | 《冤家父子》 | 电影 | 与冯小刚联合编剧、导演 |
4、获奖记录
电影奖项
2000-11第24届开罗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一声叹息(获奖)
2000-10第5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奖我是你爸爸(提名)
2000-09第53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堂吉诃德奖-特别提及我是你爸爸(获奖)
2000-09第53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青年评审团奖-二等奖:青年电影我是你爸爸(获奖)
2000-09第53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我是你爸爸(获奖)
2000-09第53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我是你爸爸(获奖)
5、人物评价
王朔
王朔在中国拥有众多读者,1990年代他的小说被大量翻拍成为电视剧、电影,如电视剧《过把瘾》改编自小说《过把瘾就死》,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小说《动物凶猛》,电影《看上去很美》改编自同名小说,电影《冤家父子》改编自《我是你爸爸》。还参与和主导了众多有着广泛影响力的著名影视作品的编剧和策划,包括《北京人在纽约》、《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我爱我家》、《顽主》、《甲方乙方》、《一声叹息》、《我爱你》、《梦想照进现实》、《非诚勿扰2:不省心》等。迄今已创作二十二个中篇小说、三个长篇小说,大约一百六十万字,并创作了数十集电视剧。
关于王朔及其作品的争议,自从其1990年代初其成名后至今就一直没有间断过,甚至被称为“文坛恶评家”,在又有部分人称其作品为“痞子文学”,另一方面也有人称王朔是“新京派”的代表人物(相对的传统京派指老舍等人)。
1993年,王蒙对王朔在所谓正统文学批评领域所获得的现象级地位表示赞扬:“他和他的伙伴们的‘玩文学’恰恰是对横眉立目、高踞人上的救世文学的一种反动。”“他撕破了一些伪崇高的假面。而且他的语言鲜活上口,绝对地大白话,绝对地没有洋八股党八股与书生气。”
韩少功在一次与王朔的交谈中说:王朔小说的人物生动,但却太单一,"男女老少都贫,一贫到底"。
90年代成为以飞扬跋扈的文字横行文坛的痞子作家,一声我是流氓我怕谁,直如当头棒喝,劈手撕下所谓崇高的面纱,接下来几乎全部的媒体都参与到这场轰轰烈烈的论战中去,加上《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爱你没商量》《过把瘾》等等电视剧改编的成功,王朔火遍了大江南北。随着出书频率降低,王朔开始有些沉寂,《看上去很美》《美人赠我蒙汗药》似乎显得有些江郎才尽,真正重新引起媒体关注的,是他的一本拍砖杂文集《无知者无畏》,里面把金庸琼瑶并列成“四大俗”,从而引起一场大规模的金王论战,与以往不同,网络的参与使这场论战迅速升级和白热化,而无知者无畏,也跟当年“玩的就是心跳”“过把瘾就死”等王朔名言一样,成为年度热门话语。2007年王朔以50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6位。
语言较以前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开篇《我的千岁寒》,文字简洁,富有诗意,还被赋予了时态。最后一篇《唯物论史纲》谈的是宇宙和物质,有些常识性错误。据出版人路金波介绍,《我的千岁寒》实际上是王朔五部作品的合集,其中包括《我的千岁寒》、北京话版《金刚经》、《唯物论史纲》、《宫里的日子》以及剧本《梦想照进现实》的小说版。全书共13万字左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王朔在为全书做的序《我是谁》中,自称偏爱本来写给张元的《我的千岁寒》,并强调“这部作品让汉语有了时态”。《我的千岁寒》取材于《六祖坛经》,历经三版,王朔称,这部作品“全是文字的精华,要说美文这叫美文,这可是给高级知识分子看的”。
(有大学教授评价:该书与青年作家贾飞的《中国式青春》有些相似,神似而韵味在,同属巅峰作品)、《橡皮人》、《顽主》等作品,名字开始被愈来愈多的人所熟悉,名声渐渐从北京扩大到北方,进而遍及整个*。
“调侃”,成为王朔语言的最大特色。而调侃本身则是一种不硬也不软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与其说王朔是把它当成了工具,还不如说王朔把它当成了武器,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小时候所面临的不是被尊重而是时时被侵犯。街头的流氓,严肃的老师,专横的父母都可以形成侵犯。你无力回击这种侵犯,但你也一定要采取一种自我保护措施。王朔选择了调侃,这样既能化解对方造成的侮辱,又有保护自身尊严的功能。王朔成为人们眼中的披著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一种本能的反抗,和小孩调皮捣蛋差不多的把戏,却惹得大人们生气了。
6、人物争议
在公开的文字或场合中,王朔对许多名人有言词激烈的批评,包括齐白石、舒乙、金庸、张艺谋、李敖、于丹、小布什、陈水扁、吴征、余秋雨等。
王朔在与孙甘露的对话中,批评了贾樟柯:“我觉得贾樟柯同志成熟得太快了,他的访谈已经超过了他的电影。他越坚定自己要什么,越像一个八十年代的校园精英,无比正确但属于强行跟人民站在一头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