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舜宴
大舜宴是山东济南市舜耕山庄根据“舜耕于历山”的历史记载,结合济南地区的食物特产原料,运用鲁菜的烹调技法设计研制而成的汉族传统名宴之一。整个宴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古朴的远古遗风。
1、简介
大舜宴的主题与内涵就是以凤凰图腾的意蕴和寓意,将整桌宴席置于祥和祺瑞的氛围之中,使客人在享受古色古香,乃至充满原始烹饪遗韵的美馔佳肴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古典的质朴之美。
大舜宴的菜点设计由果品、冷荤、热菜、面点四个部分构成。果品以中国远古时已有的品种为主,充分显示中国先民丰硕的劳动成果。冷荤菜肴由一个凤凰拼盘和八个瑞鸟小拼盘构成,寓意着中华民族兴旺发达、欣欣向荣的景象。宴中所有的热菜、面点均有一段动人的历史典故与传说;菜肴的烹制,讲究用现代的烹调技艺表现出古代的烹饪风貌;用料则以我国原产为主,但在菜肴的配伍上力求借今显古,使古老的原始食风寓以科学昌盛的内涵。
整个宴席雄壮浑厚,粗犷而不失典雅,仿古而不失其新颖。虽然一桌大舜宴不足以展现当年大舜刀耕火种、猎禽降兽、贤被四方的巨功伟业,但却可以从这一肴一馔、一杯一盏、一啜一饮中激发人民缅怀华夏先民的思古之幽情,从而领略大舜文化的深刻内涵与博大意蕴。
2、相关故事
舜耕历山
济南南郊的千佛山,古称历山,又称舜山、舜耕山,传说大舜曾在山下耕种。舜本是我国上古神话中的一位天神,古史学家认为他的帝喾(ku),帝俊原是一体的。帝俊的妻子羲和生下十个太阳,而加一个妻子常羲生下了十二个月亮。远古时代,居住在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东夷人的一支殷商部族,就把舜做为天帝来祭祀,而他们的始祖神契传说是帝喾(即舜)的儿子(《孟子》"商人(di)舜而祖契。"(di),祭天之祭)。东夷以鸟为图腾,神话中的舜又传说是一只形状象鸡,鸣声似凤,目中的两个瞳仁的吉祥鸟,名叫"重明鸟",它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晋王嘉《拾遗记》)。西周以后,舜的神话逐渐地被历史化、世俗化了,特别是儒家兴起之后,他们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把舜改造成一位贤明的上古帝王,列于黄帝、颛顼、帝喾、尧之后,并称"五帝",又把他列为二十四孝之首。而在民间的长期流传过程中,有关舜的身世、性情、品德、才智、政绩的传说不断丰富起来,逐步汇集了一个大体完整的、富有人情味的生动故事。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舜的传记就是据此而写成的。据《史记》记载:舜名重华,父亲瞽叟是个盲人,生母早死,继母生一子一女,子名象。瞽叟顽固,继母凶悍,弟弟象又傲狠,他们屡次要害死舜,舜都躲过了,而舜对他们却仍旧孝敬仁爱。舜的名声传到帝尧的耳中,尧老了,正要找一个合适的接班人,就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做妻子,并让自己的九个儿子和他交游,以便更好地考察他的德行。
舜在历山种田,相传有象为之耕,有鸟为之耘,历山的种田人也都不再争地界;舜在雷泽捕鱼,雷泽上的渔民都互相礼让居室;舜在黄河岸边制陶器,黄河岸边制造的陶器不粗陋残破。舜所住的地方,一年聚成村落,二年成了乡镇,三年就变成都会了。尧赐给舜衣服、琴瑟、牛羊,为他修了仓廪(lin)。瞽叟他们眼红,又要害舜。他们叫舜爬到仓顶上涂泥,瞽叟却点火烧仓,舜用两个大斗笠,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飞了下来。瞽叟又叫舜打井,舜暗中在井壁上挖了个孔道,舜下到井底,瞽叟和象用土把井填实,舜却从暗道里逃出。瞽叟他们以为舜死了,就分舜的财产,牛羊粮仓归瞽叟夫妇,弟弟象要霸占舜的居宅、乐器两个妻子。象正坐在舜的居室中十分得意的鼓琴,舜却回来了。象又惊慌又丧气,只得假惺惺地说:"我正在悲哀地悼念你呢!"舜十分有涵养,答道:"是啊,你是个好弟弟啊!"(西汉刘向《列女传》记载这个故事更富神话色彩,说是娥皇、女英给舜穿上鸟衣、龙裳,舜才脱了险。)后来尧让舜帮着管理国家,舜任用了高阳氏八位有德有才的人,流放了贪暴顽劣,四凶",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尧又派舜到无边无际的荒野里,虽然遇到急风暴雨,舜也没有迷失方向。于是,尧就把天下交给了舜。舜做了39年帝王,政治清明,人民富庶,教化有成,四夷宾服。晚年,舜到南方巡视,崩于苍梧,葬于九嶷山中。
关于舜耕历山的记载,最早见于《墨子·尚贤下》:"昔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濒(bin),渔于雷泽,灰于常阳,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据此可知,这个传说在春秋时期就已广泛流传了,其起源是很早的。至于历山在何处,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东汉经学家郑玄以为是山西永济县的雷首山。雷首山一名中条山,亦称历山。此外,河北怀来县、山东菏泽县、浙江余姚县等地皆有历山。不过,比较而言,把济南的历山,写为舜耕之地似乎更合适一些。首先,东夷人的商族奉舜为天神。商族活动的地域大体在今山东南部、河南西部一带,其北境达于济水(即今日的黄河,见《史记·殷本纪》),舜的传说发源地应在这一带。其次,济南古称历下,因历山而得名,见于《春秋》,来源最早。另外,舜耕于济南的历山,历代盛传,多见于记载。北魏史学家魏收曾任齐州太守,赋《登齐州舜山》诗一首,今存。北魏郦(li)道元《水经注·济水》则记载说:"(历城)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书》舜耕历山,亦云在此?;北宋著名学者曾巩,熙宁五年(1072年)任齐州知州,作《齐州二堂记》一文,文中驳斥了郑玄的历山在山西的说法,指出历代地理图纪都说齐州的南山为历山,是舜耕作的地方。曾巩以为这是可信的。不过,也有人认为,历山虽在济南,但并非城南的千佛山。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八记云:"齐州城东有孤石,平地耸出,俗谓之历山;以北有泉,号舜井;东隔小街,又有石井,汲之不绝,云是舜东家之井。"原在一居民院中的东屋里,冲门大方桌下,有一口井,水面上露出一块不足一米的小山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