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知论
吴知论,男,汉族,生于1957年7月,江苏省镇江市人,研究生学历。曾任*编办二司副司长、四司司长,2003年12月起任*编办副主任。
姓名:吴知论
性别:男
籍贯:江苏镇江
出生日期:1957年7月
民族:汉族
学历:研究生
入党时间:1980年11月
工作时间:1976年07月
职业:*官员
1、个人履历
吴知论
1976年07月,江苏省镇江市印铁制罐厂参加工;作
1982年07月,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8年07月,人事部工作,历任副处长、处长;
1994年03月,*编办工作,历任*编办二司副司长(期间1995年06月至1998年07月挂职任*自治区人民*副秘书长)、综合司巡视员、四司司长;
2003年12月至今(2015年06月),*编办副主任。
2、个人著作
《对我国事业单位管理*改革的探讨》、《中国地方*管理创新》、《文山会海辨考》等。
3、经典语录
援藏,让我明白了自己在走一条什么路,我知道,走在遥远旷达的雪域高原,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丽;走近深壑纵横的峡谷,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神秘。回首往事,我知道自己选择了什么,面对这样的选择,我永远无悔。
环境是恶劣的,条件是艰苦的,藏族同胞还可以到林子里面去散散心,躺在草地上晒晒太阳,享受一份闲暇。我想,藏民的这种生活态度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除了生计,心里还能装得下其他的东西。
4、相关动态
2015年5月14日下午,应人大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邀请,*机构编制委员会副主任吴知论来到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与研究生进行座谈讨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5年2月27日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务院审改办负责人吴知论介绍了2015年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主要情况,并答记者问。
5、援藏往事
人生不足畏
刚到拉萨不到20天,就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这么多年过去了,回想起来,仍然印象深刻。我陪同自治区的一位副主席去山南考察工作,去了一个礼拜,给副主席开车的司机是一个汉族小伙小陈。考察期间,山南下了一场小雨,我们淋了大概10分钟的雨,小陈有点感冒了。在*感冒是很危险的事情,如果不及时治疗极易转化为肺水肿。我们立即安排小陈回来住院,住了一天,第二天他就出院回了一趟家,觉得头有点痒,于是又洗头,洗完头就觉得情况不对,病情恶化了,赶紧再回到医院,医生对他实施抢救,结果下午他就病危,到了晚上就去世了。一个生命就这样一下子没了,就在一个礼拜前,他还生龙活虎的,一路上跟我们有说有笑。我们心里都十分难过。那时候,拉萨没有火葬,只能是土葬,到了他下葬的那天,我们*办公厅去了大概上百人,大家心情都十分的悲痛,坟场前后哭成一片。
送完葬,我在坟场的周围转了转,看看周围的墓碑,忽然我惊奇的发现,那里的墓碑几乎没有孩子给老人立的,而都是老人给孩子立的。这场景让我触动很深,我一下子就领悟到了什么叫生命?人活着到底意味着什么,也就是生命的价值。
甘为淡泊人
“逛林卡”是藏族同胞的一种习俗,“林卡”就是园林的意思。“逛林卡”活动,在*至少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每年藏历五月一日至十五日的半个月里,是*的林卡节。林卡节在藏语里称为“赞林吉桑”节,意为“世界快乐日”。这期间,人们走出家门,来到浓荫密布的林卡中游乐。吴知论对第一次目睹藏族同胞逛林卡时的场景以及对他的触动至今念念不忘。
“那年,同样是在山南,我在一个村子调研,山坡里有一个树林,我看见林子里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穿着艳丽的藏服,有散步聊天的、有弹琴唱歌的,节目很是丰富,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随行的藏族同事告诉我,他们这是在“逛林卡”。逛林卡是所有藏族人天生的权利,他们不分男女长幼、贫富,每一个人都可以逛林卡。
在湛蓝湛蓝的天空下,白云朵朵,树木葱绿,清新的空气,青草地,野花香,他们三五成群,席地而坐,一壶酥油茶、几种藏族小点心,放着录音机,弹着吉它,载歌载舞,无忧无虑的笑声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周围的人们。那一刻,也感染着我的心灵。
令我感到敬佩的是藏族同胞的人生态度,环境是恶劣的,条件是艰苦的,他们还可以到林子里面去散散心,躺在草地上晒晒太阳,享受一份闲暇。我想,藏民的这种生活态度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除了生计,心里还能装得下其他的东西。”
有人做过调查统计,藏民在一年之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休闲娱乐中度过的,干活的时候就是干活,休息的时候就是休息。这与汉族人普遍的生活理念和方式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想想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牵挂的太多,太计较得失,时时会感到不快乐。所以,我们有时也应该学习藏族同胞们的生活态度,及时调整一下心情,把该留下的留下,该放弃的放弃,这样才能活的快乐洒脱一点。
灾区的歌声
1996年的冬天,日喀则地区普降暴雪,积雪厚达60厘米。暴雪使日喀则的许多地方交通阻断,大量牧民房屋倒塌,数十万头牲畜被冻死。兼任自治区救灾办公室主任的吴知论彻夜难眠,立即赶往日喀则,和解放军组成的救援部队一起,冲在救灾第一线。
“救灾抢险一直在进行,一个礼拜后突然召开一个紧急碰头会,有一个村子告急!那个村子被困已有10多天,我们无法获得里面的任何信息,通讯中断,交通*,大雪把唯一通向村子的路封住了,救灾的车队无法进入到村子里面。从降雪到当时这个阶段,情况已经十分危急,大牲畜都已经开始陆续死亡,如果营救部队还是进不去,村里一千多户的村民将要面临生命危险。”
到过*基层的人都感受过*交通条件的恶劣,很多乡镇仅有土路,有些村镇连土路都没有开通,村子里的人到乡里或县里只能步行或骑马,雨季塌方、冬天封山时,一些村子便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往里冲!”吴知论态度坚决,他带领着救援部队,用了十几辆冲劲很大的“沙漠王”越野车,带上吃的用的救灾物品,开始向他牵挂着的受灾村中冲去。暴雪覆盖的砂石路早已看不出模样,虽然那些司机们有着熟练的驾驶技能和丰富的驾驶经验,但车辆还是数次搁浅。吴知论一次又一次地与司机一起,顶风冒雪下车搬石头、铲土填路、推车,原本几个小时的路程却花费了十几个小时。
十几个小时后,车子实在无法在往前开了,雪太高了,积雪厚达一米,都到挡风玻璃上了,而此时距离被困的村子还有四十多公里。吴知论走下车来,他坚定的说:“我们步行,无论如何也要全力以赴,能不能到是一回事,如果我们不尽全力,那就是我们失职了!”于是,他跟救援人员一起,背着救灾物品,踏着厚厚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的继续往前走。
浩浩荡荡的队伍走了四五个小时,在距离村子20公里的地方,这时候居然从远处传来了人的声音!而且是在唱歌!在这里怎么会有人的声音呢?他们加快脚步,再往前走了十几米,结果他们看到了那是几位村*带着藏族老百姓在公路上铲雪,他们已经铲了十几天,人工铲出了一条20多公里的路,为救援人员扫清了障碍。
最后吴知论率领救援人员得以顺利的开进灾区,一进到村子里,热情的藏族乡亲们就欢呼:“*万岁!解放军万岁!”并且为吴知论献上了一条条圣洁的哈达和热腾腾的酥油茶。戴着洁白的哈达,看着乡亲们期待的目光,吴知论百感交集。“藏族老百姓坚定地相信,*和人民*一定会来救他们的。正是有这样坚定的信念,他们在牲畜死亡,再也没有任何口粮的情形下,捱过了十几天。另外,在这种生死边缘的状态下,他们不但没有任何的慌乱与混乱,居然还边唱歌边劳动,迎接我们的救援,这样一种乐观面对各种困难的态度,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影响人生的“小事”
“这三件看似小事,但对吴知论意义非凡,它们给我带来心灵上的震撼,触及灵魂,影响了甚至可以说改变了吴知论的人生观、价值观。”三年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吴知论带着留恋和不舍的离开了*,他留下了对藏族同胞们的爱,带走了一颗更加豁达和坚定的心。回到北京后,吴知论担任中编办办公室副主任,在他办公室的墙上悬挂着一副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是这样激励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回想三年的援藏之旅,吴知论心中总有万千感慨:“援藏,让我明白了自己在走一条什么路,我知道,走在遥远旷达的雪域高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美丽;走近深壑纵横的高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神秘。回首往事,我知道自己选择了什么,面对这样的选择,我永远无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