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线腔

科普小知识2022-06-18 16:43:32
...

线腔戏,又称线谱戏,最早出现于汉、唐,并且有较大发展,繁盛于宋,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我国戏曲百花园中一朵鲜艳夺目的小花。据考证,线腔的发源地为晋南芮城,曾流行于晋、秦、豫接壤的三角地带。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受蒲剧、秦腔等剧种影响,线腔博采众长,风格高亢清新,婉转缠绵,极富抒情色彩,深受群众喜爱。

1、简介

合阳线腔,也叫线胡戏或线猴戏,是我国提线傀儡戏中的剧种之一,也是陕西特有的古老剧种之一。

2、起源

傀儡的起源很早。唐杜佑《通典》载“傀儡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家乐也。汉末始用之嘉会。可知汉时已有傀儡。唐天宝梁锂诗《傀儡吟》云“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已提到提线傀儡(均见吴国钦《中国戏曲史漫话.傀儡戏》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6月版第13页)。合阳传说:东王莘里村旧日过台戏楼上有明万历小石碑,镌刻有“每值春秋圣节,献演小戏,以答慈庥"之句。因群众俗称线腔为小戏已久,碑文中的“小戏”当指线胡无疑。民国时期,这种戏楼几乎村村皆有,至今仍有存在,足见其流行一斑。据已故的老艺人记述,明朝合阳线腔已相当活跃,曾随商帮去苏、扬二州演出。至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再去苏、扬二州。同治年间还曾到北京前门外演出。当时合阳的线腔班社就有30余家。

3、历史

线腔音乐大约出现在明朝初期,是由“善书调”衍化而来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受蒲剧与秦腔的影响较大。在日寇侵华期间,线腔遭受厄运,几至绝灭。解放后于1950年春,当地*聘请艺人,调派*,成立了群艺线腔剧团。1964年*、省、地领导同志在视察晋南时,看了线腔剧团的演出后,提出了“保留唱腔,用人来演”的改革方案。随后成立了永乐线腔剧团,以演员代替木偶在前台表演。

4、特色

线腔音乐的特色可用“激越奔放”、“慷慨悲歌”概括。其唱腔的一字一板,多用哭音拖腔,擅长渲泄压抑、愤懑、悲痛等撕裂人心的情感。线腔的曲牌亦很丰富,常用的弦乐曲牌有《银纽丝》、《杀妲己》、《重台》、《假重台》、《三变头》等10多种。这些曲牌大多由民歌小调衍化而成,富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泥土气息。线腔的特用乐器是皮弦胡,也叫母胡胡,5.2定音,其声嗡嗡浑圆,与演员唱腔配合默契,生活气息浓郁,再加上发音圆浑、明朗,富有颤味的马锣,更能显示线腔的独特风格。

上一篇:闽西采茶戏

下一篇:乐昌花鼓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