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芒菊
多年生铺地草本。茎长达1米,被倒向糙毛或脱毛。中部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8厘米,边缘有粗齿和细齿,基部渐窄或近楔形,叶柄长达1厘米:上部叶卵状披针形或窄披针形,长2-3厘米,有粗齿或基部近浅裂,具短柄。头状花序少数,径1-1.4厘米,单生茎、枝顶端,花序梗长10-20(-30)厘米,被白色疏毛;总苞钟形,长7-9毫米,总苞片2-3层,外层绿色,卵形或卵状长圆形,背面被密毛,内层长圆形,无毛,最内层线形,鳞片状。雌花1层,舌状,舌片长圆形,长约4毫米,先端2-3浅裂;两性花多数,花冠管状,被柔毛。瘦果陀螺形或倒圆锥形,稀圆柱状,密被疏毛;冠毛上部污白色,下部黄褐色。花期11月至翌年3月。
中文学名:羽芒菊
拉丁学名:TridaxprocumbensL.
拼音:yumangju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桔梗目
科:菊科
属:羽芒菊属
1、形态特征
株:多年生铺地草本。
茎:茎长达1米,被倒向糙毛或脱毛。
叶:中部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8厘米,边缘有粗齿和细齿,基部渐窄或近楔形,叶柄长达1厘米:上部叶卵状披针形或窄披针形,长2-3厘米,有粗齿或基部近浅裂,具短柄。
花:头状花序少数,径1-1.4厘米,单生茎、枝顶端,花序梗长10-20(-30)厘米,被白色疏毛;总苞钟形,长7-9毫米,总苞片2-3层,外层绿色,卵形或卵状长圆形,背面被密毛,内层长圆形,无毛,最内层线形,鳞片状。雌花1层,舌状,舌片长圆形,长约4毫米,先端2-3浅裂;两性花多数,花冠管状,被柔毛。
果:瘦果陀螺形或倒圆锥形,稀圆柱状,密被疏毛;冠毛上部污白色,下部黄褐色。
多年生铺地草本。茎长达1米,被倒向糙毛或脱毛。中部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8厘米,边缘有粗齿和细齿,基部渐窄或近楔形,叶柄长达1厘米:上部叶卵状披针形或窄披针形,长2-3厘米,有粗齿或基部近浅裂,具短柄。头状花序少数,径1-1.4厘米,单生茎、枝顶端,花序梗长10-20(-30)厘米,被白色疏毛;总苞钟形,长7-9毫米,总苞片2-3层,外层绿色,卵形或卵状长圆形,背面被密毛,内层长圆形,无毛,最内层线形,鳞片状。雌花1层,舌状,舌片长圆形,长约4毫米,先端2-3浅裂;两性花多数,花冠管状,被柔毛。瘦果陀螺形或倒圆锥形,稀圆柱状,密被疏毛;冠毛上部污白色,下部黄褐色。花期11月至翌年3月。
2、产地分布
分布:印度、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及美洲热带地区
产地:福建东南部、*、广东南部、香港、海南、广西南部及云南南部
生境:低海拔旷野、荒地、坡地或路旁阳处
海拔:生于低海拔旷野、荒地、坡地以及路旁阳处
3、分类文献
TridaxprocumbensL.,Sp.Pl.900.1753;DC.,Prodr.5:679.1836;Hook.f.,Fl.Brit.Ind.3:311.1881;Gagnep.inLecomte,Fl.Gen.Indo-Chine3:609.1924;Kitam.inActaPhytotax.etGeobot.9:28.1940.H.T.ChanginSunyats.7:84.1948;中国高等植物图鉴4:499.图6412.1975.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