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

科普小知识2022-12-28 08:40:08
...

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联袂推出的国际畅销书。颠覆一代青年“美国梦”的黑色悬疑小说《纽约时报》、《出版家周刊》年度好书英国文学大奖布克奖决选作品。

1、作品推荐

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联袂推出的国际畅销书。颠覆一代青年“美国梦”的黑色悬疑小说《纽约时报》、《出版家周刊》年度好书英国文学大奖布克奖决选作品。

多伦多《环球邮报》、悉尼《晨报》年度好书《*》、《巴黎评论》、《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力荐文学佳作堪比加缪《堕落》和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讽喻小说。

在拉合尔一家茶馆的桌边,一位满脸络腮胡的巴基斯坦男子与一位不安的陌生美国人交谈着。从午后到黄昏再到深夜,巴基斯坦男子讲述着他自己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使他们如同命运安排好的一般在此相逢……

昌盖兹从巴基斯坦来到美国寻梦。在普林斯顿大学求学的他成绩优异,在班上名列榜首,毕业时被极富盛名的评估行恩德伍德·山姆森公司一眼相中。充满活力的纽约使他如鱼得水,与气质优雅、容貌出众的艾丽卡之间渐渐绽放的恋情更使他看到了踏入曼哈顿上流社会的希望,而这样的财富和地位正是他自己的家族当年在拉合尔曾经享有过的。孰料,随着911事件的爆发,昌盖兹发现他在纽约这个他所栖身的城市中的地位急转直下,而他与艾丽卡的恋情也随着艾丽卡心中被唤醒的旧日伤痛而从指缝中流走。昌盖兹对自己身份的感知经受着巨大的震撼,对祖国的忠诚渐渐超越了金钱、权力,甚至爱情。

2、内容简介

这本由莫欣·哈米德花费六年心血几经修改创作的《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通过一位巴基斯坦男子在茶馆向一位美国男性游客讲述自己在美国的经历,来展现和揭露了美国社会金玉其身却弊病累累的现实,这当然体现在其遭受9·11恐怖事件后所作出的反映。一个学业出类拔萃且在一流团体中风头强劲的年青人,本来前途无量,却因为这次恐怖事件后,在身处的这个社会环境中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身份,那种孤立无援致使其一度迷失自我。是继续为这个学习工作生活了十几年的国家“奴役制”的打工,还是回到祖国与亲人同心携力来抵御炮弹的袭击?这显然是一个难以抉择的必选题,尤其是要面对这个既是敌国、又是灌输自己思想、精神的国家,说得形象一点,无异于在面对险境时是先救生母还是养母的问题。

整个叙述的线路十分晓畅,由这位名叫“昌盖兹”的巴基斯坦的男人娓娓道来,看似侍候、招待这位偶遇的美国游客,但没有任何人出现在叙述之外的场景中,我们甚至看不到这位美国人的面貌。从昌盖兹的描述中,时间缓慢地流逝,一道道茶点及颇富民族味道的餐宴摆上桌来,以及他们身处的周边环境皆巨细无遗的有所交代——显然,作者以此作为了串联的手段,将其在美国的经历以断章有机的“粘帖”在一起,工作、爱情的线索以进食的前后关系作了先后顺序的分布。这一结合,使得时间、空间相冲撞的效果更为强烈而醒目,广义及狭义上的时间经历一快一慢及空间感的一远一近产生了对照。

3、作者简介

莫欣·哈米德(1971-),出生于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尔,后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主修公共与国际事务,毕业后入哈佛大学法学院深造,一九九七年获得法律博士学位。之后在纽约曼哈顿的财务管理公司担任管理顾问。现居伦敦。二○○○年出版处女作《蛾烟》(MothSmok)。

4、创作背景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属于日渐增多的后九一一小说。九一一恐怖攻击已经事隔将近七年,但其效应至今仍然余波荡漾,全球的地缘政治与地缘文化固然因之改观,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也师老无功,结束无期,非但死伤日增,而且似乎无日无之,这两个国家的人民家亡城毁,数百万人*,无家可归,中东与南亚的和平一时无望;而美国所发动的反恐战争更是铺天盖地,几乎以全世界为战场,某些举措却又过犹不及,甚至违反*,戕害*,不符公理正义,在古巴岛上的美军关达纳摩(Guantanamo)拘留营已经成为美国之耻,也难怪越反恐似乎*越多。环绕着九一一恐怖攻击的各种报告、考察与论述可谓汗牛充栋,不少作家、艺术家、电影工作者更以其文化生产,从不同角度、形式与立场介入对九一一的挪用、诠释、批判,乃至于再创造。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出版前曾经数易其稿。莫欣·哈米德在二○○○年夏天开始创作这本小说,九一一恐怖攻击之前三个月完成初稿,情节所叙主要涉及一位任职于纽约的管理顾问决心回返巴基斯坦的心路历程,这样的情节显然自传性很强。九一一发生之后,莫欣·哈米德决心另起炉灶,把小说重写,并且把背景摆在九一一之前。第二稿完成后,莫欣·哈米德认为完全不去面对或处理九一一似乎有些矫情,于是决定彻底修订第二稿,而且要把后九一一的效应纳入小说中。由于九一一的各种冲击日渐扩大,莫欣·哈米德花了不少时间思考九一一事件,以及随后发生的反恐战争——包括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乃至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宗教争执在内。这段时间他又重写这部已经多次易稿的小说,在他完成第五稿时,已经是二○○五年了。他的经纪人和《蛾烟》的编辑看过第五稿后并不满意,他们认为这本小说的理念可取,可惜整个呈现方式是个败笔。就在莫欣·哈米德向其未来妻子求婚的这一天,他接到出版社捎来的坏消息。出版社的编辑也是对小说的形式不尽满意。据莫欣·哈米德透露,第五稿采用美国人的声音,以第一人称平铺直叙的形式推展情节。几经思考,他决定再易原稿。在接受他的英国出版商的访谈时,莫欣·哈米德表示:「我决定采用一种既优雅而又具威胁性的声音,一种含混的时代错误的声音,根植于巴基斯坦菁英学校的英印传统,隐含某种较古老的价值系统与长久的历史自尊。」于是他选择了两个观点、两个视境,摆在同一个叙事者身上,让这位叙事者出入于美国与巴基斯坦这两个现实,互相映照,互相纠缠。这份第六稿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这位第一人称的叙事者也就是小说的主角昌盖兹(Changez)。《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原书虽然不满两百页,却是莫欣·哈米德经营了六年、六易其稿的心血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