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尾黑凤头鹦鹉
红冠黑凤头鹦鹉(学名:Calyptorhynchusbanksii)共有5个亚种,体长从50厘米到68厘米不等,体重能达到600至900克左右。寿命可能达到50年以上,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因其雄鸟尾部的一片鲜红色羽毛而得名。雌性的尾部为桔黄色羽毛,喙为肉色,不同于雄鸟的黑色喙。平时生活在树上,偶尔到地面上活动,群居鸟类。主要以植物种子为食,也会食用水果、坚果、花朵、昆虫。常在桉树上筑巢。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北部和西部。
1、外形特征
红尾黑凤头鹦鹉依亚种与性别不同,体长约60-65厘米,体重615-900克。这种鹦鹉的性别可轻易的由外表判断,雄鸟鸟体是黑色,尾部为鲜红色。雌鸟头部、胸腹部、尾部及翅膀有许多美丽的黄色或桔黄色斑点与横纹,尾羽会呈条状分明的桔色,与雄鸟尾部是一片鲜红色不同。雌鸟的喙部是肉色,而雄鸟是黑色。幼鸟4年左右达到性成熟,亚成鸟翅膀下也会有黄色羽毛,背后有不同程度的黄色斑点,胸部有黄色羽毛分布。
2、栖息环境
红尾黑凤头鹦鹉适应各种各样的栖息地,草原,茂密的热带森林,树木繁茂的相思树和桉树地区。栖息与筑巢都爱在靠近水源地的树林中,尤其是桉树林,在傍晚入夜时分常大叫,特是在有月光的夜晚,有时与葵花凤头鹦鹉一起在农作物园区内觅食,造成严重的农业损失,尤其是花生田与玉米田。
3、生活习性
喜欢选择靠近木麻黄树的四周作为生殖和觅食的活动范围。有区域性迁徙,北方的族群有季节性迁徙的行为,通常在较潮湿的季节(约11-4月)会往内陆迁移,南方的族群则是依食物充足与否而有迁徙的行为,繁殖期外通常成对或一小群聚集活动,但有时也会大量聚集数百只,常和白尾黑凤头鹦鹉与黄尾黑凤头鹦鹉相遇,但不会聚集在一块,在森林区时只在树上觅食,喝水时才会到地面上,在开阔地区或农作物区时则经常在地面上觅食,特别喜欢木麻黄树的种子,有时候也吃一些桉树种子,或是一些从腐树木上捉来的昆虫和其幼虫为食。生性吵杂。假如整群受到惊扰会集体飞到邻近的树上。
4、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洲各地,昆士兰的东部及北部和其邻近的小岛(包括约克角半岛,整个半岛除了最北的顶点地区,剩下的整个半岛都有分布)、新南韦尔斯的北部有少量的分布、北省的北部及南部、南澳大利亚的北部及西澳大利亚的东北部与西部。
5、繁殖方式
繁殖期因地方而不同,在澳大利亚西南部一般从5月到9月,其他地区通常从12月到2月。选择大树的洞筑巢,同一个树洞可连续用数年,巢具有1到2米的深度,直径在25至50厘米,洞巢底部往往垫满了小木屑。一窝通常1枚卵,偶尔2枚,孵化期约28天,只由雌鸟孵蛋,如果2枚卵皆孵出,较晚孵出的幼鸟常被亲鸟忽略而死亡,幼鸟孵出后,雌鸟会待在巢中3个星期,雄鸟一天会喂食雌鸟2次,雏鸟约3个月后羽毛长成。
人工繁殖鸟非常少,在国际上的繁殖业者与鹦鹉养殖皆很少见,新引进的红尾黑凤头鹦鹉在适应环境后会非常健壮,刚开始的饮食改变可能导致一时的饮食适应不良,需要大的鸟舍,过小的笼子或笼舍会使它们沮丧与失去活力,对于过于潮湿与寒冷的环境敏感,提供新鲜树枝供其啃咬。
由于笼养数量非常少,相关资料不甚完整,须提供他们够大的笼舍,将巢箱安置于最高的阴暗处,最好能提供一些筑巢用的小树枝、稻草、树叶等材料,一窝约产1-2枚卵,常有没受精的蛋,孵化期约28-30天,约3个月左右羽毛长成。
6、亚种分化
1.红尾黑凤头鹦鹉指名亚种
Calyptorhynchusbanksiibanksii
2.红尾黑凤头鹦鹉北澳亚种
Calyptorhynchusbanksiimacrorhynchus
3.红尾黑凤头鹦鹉中部亚种
Calyptorhynchusbanksiisamueli
4.红尾黑凤头鹦鹉西南亚种
Calyptorhynchusbanksiinaso
5.红尾黑凤头鹦鹉南部亚种
Calyptorhynchusbanksiigraptogyne
7、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推荐阅读
《渔家傲(从叔父乞苏州湿红笺)》原文和翻译、赏析与评价 宋代陈师道
《满江红(奉酬曾端伯使君,兼简赵若虚监郡)》原文和翻译、赏析与评价 宋代向子諲
《红桥游记》原文和翻译、《红桥游记》赏析与评价 清代王士祯
《满江红(赴玉山之谪,与诸父泛舟大泽,分题为别)》原文和翻译、赏析与评价 宋代晁补之
《满江红(次韵吊汶阳李诚之待制)》原文和翻译、赏析与评价 宋代晁补之
世界最大远红外太空望远镜退役
葫芦娃之红黄橙三兄弟组合
《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原文和翻译、《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赏析与评价 宋代苏轼
《贺新郎(十三日,小园梅枝微红点缀,便觉可句)》原文和翻译、赏析与评价 宋代韩淲
空气炸锅可以烤红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