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吉镇
阿吉镇是铁岭县西部农业重镇。农业人口3万人,耕地面积10万亩,有13个行政村,地处美丽富饶的辽河平原中段。源远流长的辽河水承载着这里悠久文明的历史。肥沃的黑土地养育了勤劳、勇敢、智慧的阿吉人。沧海桑田,阿吉人励精图治、百折不挠地创造了光荣的历史,铸就了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今天又以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气概勇立潮头、挑战未来,在农村的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建功立业。
中文名:阿吉镇
行政代码:211221102
身份证前6位:211221
长途区号:0410
邮政编码:112000
隶属政区:铁岭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辽M
人口数量:约3万人
1、地方简介
阿吉镇
阿吉镇是铁岭县西部农业重镇。农业人口3万人,耕地面积10万亩,有13个行政村,地处美丽富饶的辽河平原中段。源远流长的辽河水承载着这里悠久文明的历史。肥沃的黑土地养育了勤劳、勇敢、智慧的阿吉人。沧海桑田,阿吉人励精图治、百折不挠地创造了光荣的历史,铸就了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今天又以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气概勇立潮头、挑战未来,在农村的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建功立业。
2、地理位置
阿吉镇位于铁岭县西南部,地处美丽的母亲河——辽河西北部,东南部与铁岭市相邻,距离43公里,西靠法库县,南与沈阳市沈北新区毗连,北接调兵山市。民族组成有汉族、满族和锡伯族。阿吉镇地形特点为平原微丘地形,气候特点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辽河过境13公里,平均水流量每秒50立方米。其一级直流胜利河、拉马河、亮沟河贯穿境内,水力资源丰富。
3、经济发展
阿吉镇近年来农村工业化进程日益加速,民营经济异军突起。全镇产值达5000万元民营企业6家中小型企业20家。在陈平村建立一工业园区,这里交通发达通讯便捷,服务设施完善,为投资者敞开致富发展之门,合作者无不交口称赞。阿吉镇山青水秀、环境优美,城镇化水平高、文化底韵深、人杰地灵、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我们会以百倍的信心和努力高举旗帜坚定信念、奋力开拓、扎实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创佳绩、再立新功,阿吉镇人民诚挚的欢迎海内外朋友到阿吉镇来投资发财,共谋发展、共创大业。
4、工业发展
实现工业强镇,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几年来,阿吉镇本着“一主三化”的发展思路,狠抓民营经济这一主线,实施以工带农,兴工富农战略。首先整顿和改制了老乡镇企业,给原糠醛厂、砖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然后,集中力量招商引资、集思广义、多方宣传,利用优惠政策,本着互惠双赢原则,招外商、引外资,壮大民营经济,牵动全镇农村经济发展,几年来,引进资金2.8亿元,建立起阿吉镇陈平经济园区,产值达5000万的企业有六家,中小型企业有12家。其中有8家企业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推动了阿吉镇农业生产。阿吉镇经济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农村市场越来越大,农民的思想越变越新。
5、乡镇建设
农村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成绩卓著,几年来,阿吉镇小城镇建设,村镇环境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村工程常年不懈、卓有成效,实现了“五、四、三、二、一”标准,成为铁岭市文明单位,铁岭县环境建设先进单位。现在,全镇实现“村村通油路”总计48公里,92%的村主街边沟固化总长21000延长米。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均达到示范标准,高标准文化室10个,文化广场6个,住宅楼1座,路灯200盏,500户用上自来水,96%农户安装电话,医疗卫生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医务工作队伍强大,服务优质,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有效,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各类人才层出不穷,近年来既为上级学府输送了卓越的高才生,清华、北大都有我们的学子,也为农村各行业培养了人才,35岁以下农民高中以上学历达80%。其中,农业专科学历50%,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对农民教育常年不懈。现在农民的思想、政治、文化、科技、法治素质明显增强,领导*勤政廉明,甘为公仆,农民群众齐心协力听从召唤,可以说在这里政令通畅,百业俱兴、安居乐业。几年来阿吉镇多次被授予铁岭市、铁岭县文明单位,铁岭县先进党委、铁岭县先进*的荣誉称号。
6、农业发展
阿吉镇
阿吉镇走出一条产业化特色农业的发展之路。实行农、林、牧各业并举,实现粮、蔬果、肉、蛋、奶谐调发展,农、工、商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形成阿吉镇产业化大农业新格局。首先,粮食生产稳步快速发展,8.5万亩旱田,1.5万亩水田均达到高产、高效优质农业标准。其次,大力发展蔬菜保护地生产,几年来,全镇成功的建设果蔬日光温室1200个,成立温室果蔬生产合作社三个,即:乌巴海香菇、油桃生产合作社;石砬子草莓、黄瓜生产合作社;陈平香瓜生产合作社。推出温室草莓、油桃、香瓜、香菇新、优、特品牌,打入并占有沈阳、铁岭、法库、铁法等周边市场,乌巴海的香菇还走进南韩、俄罗斯实现出口创汇。第三畜牧业生产势头强劲,牧业小区异军突起成为阿吉镇经济又一亮点。发展壮大牧业是推动农业大发展的有力手段,基于这种认识,阿吉镇下大力度发展畜牧业,首先建起魏家奶牛小区,从规模、管理、效益堪称铁岭第一奶牛小区,现有标准牛舍300余间,存栏奶牛1000头,标准化奶站三家,日产牛奶5000公斤,奶牛户年均收入80万元,小区的建设和发展极大的推动了阿吉镇畜牧业生产。一年来,杨屯村的生猪养殖,山河村的蛋鸡养殖,古城子村的肉鸡养殖,红山村的黄牛养殖,蔚然兴起形成规模化、科学化、标准化,为了保障畜牧业生产,全镇开发紫花苜蓿1000亩,青贮玉米500亩,为畜禽提供了优质饲料。第四,林业、水利、农机、农科等各项事业均有效运行,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7、行政区划
211221102200121阿吉堡子村
211221102201220古城子村
211221102203220朱家村
211221102204220山河村
211221102205220杨屯村
211221102206220胜利村
211221102207220乌巴海村
211221102208220魏家村
211221102209220石砬子村
211221102210220白沙村
211221102211220陈平堡村
211221102213220林家窝棚村
211221102214220平安堡村
211221102407220铁岭县阿吉工业园社区
8、地方人口
阿吉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5511
男:13216
女:12295
家庭户户数:7908
家庭户总人口(总):25482
家庭户男:13189
家庭户女:12293
0-14岁(总):4880
0-14岁男:2580
0-14岁女:2300
15-64岁(总):18593
15-64岁男:9606
15-64岁女:8987
65岁及以上(总):2038
65岁及以上男:1030
65岁及以上女:100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4660
9、地方特产
李记坛肉
李记坛肉
坛肉,是东北地方别有风味的菜肴之一,它是在大炖肉、红烧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东北各地坛肉馆有很多,然而,最有名的要数坐落在龙首山下的铁岭市李记坛肉了。李记坛肉是由李学新于1918年从天津逃荒到铁岭而首创的,至今已经四代将近百年。1989年李记坛肉申请办理了国家专利,成为铁岭市个体饮食业获国家专利的第一家。正宗真传,李记坛肉只此一家。李记坛肉自1918年开创以来,深受各阶层人们的喜爱,上至达官显贵,下到普通百姓,人人喜欢品尝,历时百年,经久不衰。李记坛肉的特点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风味独特,经济实惠。根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对于健康的成年人,尤其是青少年,吃顿肥瘦兼有的猪肉,一般不多于100克,是有益无害的。伟人*之所以喜欢吃红烧肉,就是同为它有补脑的作用。李记坛肉比一般红烧肉还好吃,可惜*有生之年没有品尝到。1985年陶铸夫人曾志率团到铁岭视察时特意提出品尝李记坛肉。满口喷香的李记坛肉,配以雪白肉头的焖大米饭,人人赞不绝口。由李记坛肉开创的坛肉饮食,为铁岭赢得了"坛肉城"的美称。现在,李氏后代继承祖传技艺,在银州区光荣街和柴河街开设了两处李记坛肉馆,继续为人们奉献美味佳肴。他们还根据形势发展和群众需要,增加传统风味的骨架、酱菜、酥鱼等小吃,更加赢得人们的喜爱。
西丰梅花鹿
西丰梅花鹿是1995年由辽宁省西丰县农垦局李景隆等人选育成功的我国第二个梅花鹿品种。养殖地区分布主要分布在辽宁省铁岭市的西丰县,并被引种到国内14个省、自治区和市达5000余只。现存栏1.8万只。体型中等,体躯较短。成年公鹿体高98一108厘米,体长102一109厘米,体重110一130千克。有肩峰,胸围和腹围大,四肢较短而粗壮。方头额宽,眼大。角基距宽,茸主干和嘴头粗长肥大,眉枝较细短,眉二间距很大。体成熟母鹿体高81一91厘米,体长87一95厘米,体重65一81千克。
10、附近景点
铁岭白塔
铁岭白塔
原名圆通寺塔,铁岭白塔为其俗称。此塔位于铁岭市区内银州贸易城东南侧,古铁岭城西北隅,是辽北现存最早的古塔。一些刊文章言其为唐代所建,主要依据圆通寺石碑刻《重修圆通寺塔记》,该碑刻载该塔建于唐太和二年。但据考证,银州历史并非始于唐,内容详见本书《古银州考证》一文。另参照多种史料,铁岭白塔亦不具唐代塔的特征,该塔建筑所用之砖考古称为沟文砖,为辽代特征砖,辽以前没有这种砖,此有文物部门鉴定,唐代不可能用辽砖来修塔,故石碑所刻年代,不足凭信。据日文版《满洲写真帖》记此塔为辽塔,也有文章言及此塔为金大定年间年建,但无认论如何此塔不会早于辽代。该塔在明代即已破败不堪,明万历十九年,辽东总兵李成梁夫人出资,予以修缮。此塔为八角十三级实心密檐式,塔身为青砖垒造,砖长2尺4寸,厚6寸。略成锥形。塔顶刹杆有铜盘和宝珠,塔座八面嵌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8个大字,八面各有浮雕佛像一尊,并饰宝盖。第一级塔身南部是-像,塔檐下部有砖雕斗拱,塔基和塔身有砖雕装饰。每层塔檐都悬挂铜镜和铃锋,塔身涂白,故称白塔。古时此塔为城中最高建筑,《志书》记为“二十里外能望而见之”。每当雨后,塔高云低,云飘塔间,故有“白塔横云”之美称。古人曾用“山雨过城头,雨晴云未散;忽见白塔尖,钻入青天半”的诗句赞美白塔的秀丽景色。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波及铁岭,将白塔上面串葫塔尖震落,因刹杆有铁链相系,故刹尖斜插入第三级塔身南侧檐上。当年在铁岭拍《大年初一》电视剧,曾将此当作一景摄入剧中。
上一篇: 凡河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