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洞
伯利兹蓝洞位于大巴哈马浅滩的海底高原边缘的灯塔暗礁,完美的圆形洞口四周由两条珊瑚暗礁环抱着,是一个闻名遐迩的潜水胜地。在某些静谧的近海洋面上,会突然出现一汪深蓝色的圆形水域,从高空看,仿佛是大海的瞳孔,从莫名深处的望过来,深邃、神秘、诡异,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蓝洞。全世界海洋中分布着有许多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蓝洞,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位于中美洲伯利兹首都BelizeCity(伯利兹城)东面60英里海面上的蓝洞。伯利兹蓝洞的形状为几乎完美的圆形,直径超过1,000英尺(305米),深达400英尺(123米)。经纬度:17.185743,87.320568。在冰川时代,这个洞曾是一座干燥的洞穴系统的入口。在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之后,洞穴被水淹没成为了众多勇敢的潜水员的圣地。如今,蓝洞因其海绵、梭鱼、珊瑚、天使鱼,以及一群常在洞边巡逻的鲨鱼而闻名于世。
1、形成原因
蓝洞
关于它的成因,科学家们经过无数实地勘察及分析,如今早已大白于天下。巴哈马群岛属石灰质平台,成形于一亿三千万年前。在二百万年前的冰河时代,寒冷的气候将水冻结在地球的冰冠和冰川中,导致海平面大幅下降。因为淡水和海水的交相侵蚀,这一片石灰质地带形成了许多岩溶空洞。蓝洞所在位置也曾是一个巨大岩洞,多孔疏松的石灰质穹顶因重力及地震等原因而很巧合地坍塌出一个近乎完美的圆形开口,成为敞开的竖井。当冰雪消融、海平面升高后,海水便倒灌入竖井,形成海中嵌湖的奇特蓝洞现象。
2、社会价值
现今的伯利兹蓝洞是一个闻名遐迩的潜水胜地,世界著名的水肺潜水专家雅各-伊夫·库斯托将大蓝洞评为世界十大潜水宝地之一,并于1971年进行了探勘测绘。蓝洞近137米的深度及洞内的钟乳石群显然不适合于一般潜水者探访,而且这里的鲨鱼品种繁多,虽说名声友好,但身处神秘森幽的海下洞穴又有神出鬼没的鲨鱼环伺在侧恐怕没谁能感觉安全。
3、蓝洞分类
陆地蓝洞
陆地蓝洞中的水质从上到下一般分为淡水层、硫化氢层、无氧层。淡水层的水可以饮用;硫化氢层的水含有微生物代谢的大量硫化氢,会腐蚀人的肌肤;无氧层虽然不能保存动物的肌肉,但是甲壳骨骼可以得到几乎完美的保存,故而也被古生物学界称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海洋蓝洞
海洋蓝洞是海底突然下沉的巨大“深洞”。其名字源于从海面之上观看对比周边的水域时,这个海底“深洞”呈现昏暗,有神秘的深蓝色调。蓝洞有数百英尺深,严重缺氧,无法支持海洋生命存在。但是海洋蓝洞极具科学研究价值,科学家们在海洋蓝洞底部发现过许多远古化石残骸。
4、著名蓝洞
西沙永乐龙洞/三沙永乐龙洞
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位于中国三沙市西沙群岛永乐环礁晋卿岛与石屿的礁盘中,深达300.89米,地址坐标为北纬16°31′30″、东经111°46′05″。2016年7月24日,由三沙市*正式命名为三沙永乐龙洞。
洪都拉斯伯利兹大蓝洞
伯利兹蓝洞在伯利兹城外大约60英里处,其形状为几乎完美的圆形,直径超过1,000英尺,深达400英尺。在冰川时代,这个洞曾是一座干燥的洞穴系统的入口。在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之后,洞穴被水淹没,成为了众多勇敢的潜水员的圣地。如今,蓝洞因其海绵,梭鱼,珊瑚,天使鱼,以及一群常在洞边巡逻的鲨鱼而闻名于世。
洞近137米的深度及洞内的钟乳石群显然不适合于一般潜水者探访,而且这里的鲨鱼品种繁多,虽说名声友好,但身处神秘森幽的海下洞穴,又有神出鬼没的鲨鱼环伺在侧,恐怕没谁能感觉安全吧。影响现今的大蓝洞是一个闻名遐迩的潜水胜地,世界著名的水肺潜水专家雅各-伊夫库斯托将大蓝洞评为世界十大潜水宝地之一,并于1971年进行了探勘测绘。
塞班岛蓝洞
塞班岛蓝洞(TheGrotto)在塞班岛的东北角,是塞班最著名、难度高的潜水地点,这里常可看到潜客们在此练习下水。东北角的地质是珊瑚礁形成的石灰岩,蓝洞最神奇之处,就是石灰岩经过海水长期侵蚀、崩塌,形成一个深洞,水深达到17公尺,最深处达到47公尺,蓝洞与外海有3条相连的水道,光线从外海透过水道打进洞里,蓝洞水池内能透出淡蓝色的光泽。
受到海潮影响,有时洞内的水平静无波,有时又波涛起伏,所以在洞内游泳、潜水要特别小心。另外,下蓝洞的水泥石阶又陡又滑,走路最好慢行。
卡普里岛蓝洞
意大利卡普里岛蓝洞被誉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蓝洞的洞口在悬崖的下面,洞口很小,只能乘坐小船才能进入。由于洞口的特殊结构,一方面阳光可以从洞口进入洞内,一方面又从洞内水底反射上来,因此洞内的海水一片晶蓝,神秘莫测,连洞内的岩石也变成了蓝色,故称“蓝洞”。
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位于三沙市西沙群岛永乐环礁晋卿岛与石屿的礁盘中,深达300.89米,地址坐标为北纬16°31′30″、东经111°46′05″。
5、相关新闻
辉煌一时的玛雅文明是如何衰落的?日前,美国莱斯大学和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学者们在中美洲的伯利兹找到了答案。他们认为,干旱等不利气候条件使玛雅文明走向没落。
研究人员在伯利兹的“大蓝洞”——一个400英尺深的珊瑚礁底部的幽深洞穴中提取了一些沉积物样本,并将其与伯利兹内陆地区石灰石岩坑的沉积物样本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种样本年代处于距今1000—800年间,当时正是玛雅文明衰落的时期。样本中铝和钛两种元素的比例与当时热带气旋带来的暴雨及其引发的水土流失有关。研究人员发现,样本中钛元素含量较低,说明这一时期热带气旋数量比以往偏少,干旱比以往持久。
伯利兹所在的尤卡坦半岛是水资源比较稀缺的地区,古代玛雅人大多靠石灰石岩坑中蓄积的雨水度过干旱时期。不过长时间持续的干旱有可能耗尽了储存的饮用水。水资源出现危机后,随之而来的就是饥荒、动荡和战争。
对此,耶鲁大学考古学家哈维·魏斯和马萨诸塞大学气候学家雷蒙德·布拉德利表示,气候变化和干旱曾导致许多古代文明衰落。不仅仅是玛雅,中东的阿卡德帝国、古埃及以及秘鲁的莫切文化等都深受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