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彭博
迈克尔•彭博1990年他开办了彭博经济新闻社,后又开设了彭博电台、电视台、网站等。2001年11月当选为纽约市第108任市长,2002年1月1日就职。2005年11月再次当选纽约市市长。2009年11月,成功连任纽约市市长。
中文名:迈克尔•彭博
英文名:MichaelRubensBloomberg
别名:迈克尔•布隆伯格
国籍:美国
民族:犹太
出生日期:1942年2月14日
主要成就:创立彭博通讯社、连任三届纽约市市长
1、人物简介
迈克尔•彭博1942年2月14日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犹太人后裔。进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后靠为人泊车及借贷才完成了学业。1996年获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所罗门兄弟公司任股票交易员。1972年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很快他又接过该公司的股票、贸易、销售业务,稍后又接手信息系统。1981年该公司所罗门兄弟公司被菲布罗公司购入后,由于他的性格率直,容易得罪人,而被突然解雇,他得到了1000万美元的遣散费。随后在美林公司同意入股30%的情况下,他用这笔钱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彭博信息公司。1990年他又开办了彭博经济新闻社(彭博资讯)。后又开设了彭博电台、电视台、网站等。2001年11月当选为纽约市第108任市长,2002年1月1日就职。2005年11月再次当选纽约市市长。2009年11月,成功连任纽约市市长。
2、独立创业
迈克尔•彭博1941年出生在美国波士顿郊区的工人住宅区梅德福。他在数学方面很有天赋,在美国的一流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专攻电气工程学和物理学,后来又在哈佛大学学习过。离开学校后,他在华尔街一家知名公司——所罗门兄弟公司接受了一份很低级的差事。1972年,年仅31岁的他升为主管助理。他曾被派往俄罗斯,在那里,由于采用了一个比较好的信息系统,公司取得了比它的对手领先的业绩。但他在这里并没有受到重用。1981年,所罗门兄弟公司被菲布罗公司收购,迈克尔•彭博在公司高层改组中被扫地出门。当时谁又会想到,十多年后,彭博竟然摇身成为金融信息业大王。
一个月之后,彭博以30万美元起家,成立了一间只有4人(全是所罗门的前雇员)和10平米办公室的公司。彭博说:“我决定建立公司来为那些金融机构提供帮助。”他开始在华尔街寻找客户。彭博公司的起步是为美林的交易员设计和装备实时分析系统的终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与美林公司签下了这第一份合同,金融界的这一巨头向他订购了20个终端。仅6个月,彭博就拿出了样机,这是一种令美林人难以置信的速度。现在美林已经有了1000多个彭博的终端。
3、快速发展
彭博公司每天传递着大量有关全球金融市场的各类信息,包括各地的股票行情、债券行情、汇率、原料价格、专家评论等。它还根据客户的投资方案,为它们计算投资回报,它同时提供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近10年内的有关文件。在彭博公司的电子档案里,储存着800个不同种类共6.5万家公司的信息资料,以及美国各公司首席执行官的个人资料。它的电脑终端不仅显示大量的数字,还有权威的有关金融和经济的彭博新闻。公司在全球79个记者站的1000名记者,每天发出的财经新闻多达4000条。此外,公司还出版包括《彭博个人理财》等在内的杂志、书籍,并经营新闻专线、电台和电视台。
彭博说:“道-琼斯公司和路透控股公司大量地收集信息,但它们只限于提供这些信息。”彭博公司的信息订户原来都是依靠投资银行来对一家企业进行评估或对某项财务进行管理的,彭博强调说,该公司现在所做的事情就在于,它把其客户从这种依赖性当中解放出来了。
迈克尔·彭博
彭博公司的服务项目并不只这些。它还买卖股票或国库券,甚至也经营机票业务。从其电脑显示屏的图像中既可以看到彭博新闻,还可以得到各方面的情况,如人们在国会上的讲话、记者招待会以及采访的谈话。
在西方,“彭博”已经是财经资讯的同义语。现在,全世界有数万个名字响亮的大客户,包括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梵蒂冈罗马教廷,都在租用彭博公司的电脑终端,追踪全球金融市场每分每秒的变化。有的银行家形容说:“如果你的桌子上摆着一台彭博终端,那么其意义远远不止一台机器。它实际上是身份的象征,表明你正儿八经地在赚钱。”彭博在世界各地拥有70多个分支机构,通过遍布世界各地的15.6万个彭博终端,全年365日、每日24小时向用户提供即时信息服务。现在,“彭博”这个名字已经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商标,他的名字经常出现在电视、电台及杂志上。电视上出现的是从卫星上发回的彭博商业新闻,有两份杂志也用了他的名字。他还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签署了一份协议。根据这项协议,这一电信业巨头将向其移动电话网用户提供彭博新闻服务方面的信息。彭博出版社还出版书籍。这里还应提到该公司的万维网网址,它每天可接待45000名顾客。
4、彭博帝国
迈克尔•彭博所创办的彭博社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财经资讯社。这家1990年才创立的新闻社在自己专长的领域甚至让拥有150多年历史的路透社也望尘莫及。
位于花园街499号的编辑部是彭博帝国的两个中枢之一,这里雇用了3500多人。所有的记者都挤在一个房间里,每人只占一小块地方,勉勉强强只能放下一把扶手椅。记者又要写稿子,又要为电台录制采访的谈话,又要为电视台写评论,这里没有总编辑,也没有等级,每个人都是多面手。
彭博对其帝国的管理是成功的,而且极具个人特色。目前公司在全球有7200名雇员,“忠诚”是彭博对下属的第一要求,他从来不会再雇用以前主动请辞离开公司的人。他还要求他的雇员们“时刻显露出自信”。公司给每个员工发了一份行为规范。在《规范》上可以看到这样的条文:例如它告诫员工“不要过量饮酒。你代表的是企业,甚至在你休假的时候也是如此”。这里员工的工资并不是很多,但迈克尔•彭博却很善于把他的部下神话般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这位金融信息业巨头平日里喜欢穿深色服装。他本人甚至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只是在公司接待大厅中间安放一个写字台,他也没有秘书。彭博公司负责人的名片上,不印任何头衔,公司也没有为这些人在停车场里保留车位。彭博告诉他们:“要想有个好车位,你就得早点来上班。”
5、成功之道
彭博公司的成功是个奇迹。但循其成功之路却很难发现彭博曾有过令人称绝的奇招。彭博认为,要想成功的人需要有眼光,既要考虑财力上可以承受,又要考虑实际,还要满足用户的需求;不要过多地思虑细节,不要怀疑自己的创造力,也不要太多虑长远的发展战略。彭博公司的哲学之一就是做与众不同的事。按彭博的话说就是,当别人向右走时,我们向左。就像在足球比赛中,从边线切入往往比从*突破更有效。如果我们的竞争对手财力雄厚,我们则采取非资本密集的策略;如果他们集中精力于某方面,我们则转向其它方面。彭博公司的产品要与众不同。很简单,因为没有独特的产品就没能力向用户收费。细想起来,这些道理不就是我们中国人常挂在嘴边的“以己之长,攻彼之短”、“避实就虚”么?不就是西方经济学老祖亚当•斯密多少年前就说过的“有限供给与大量需求等于高价格”么?彭博的成功绝非因为他仅仅理解这些浅显的道理,更重要的是他干事的魄力和持之以恒地实施这些策略,并且天天追求创新。这些才是他个性的反映,才是他的过人之处。
迈克尔·彭博
彭博视公司为家,视公司雇员为家庭成员。彭博说,公司最主要的财富是雇员,而不是他们的技术、数据库、通讯网络甚至客户。彭博本人的工资并不比多数公司雇员的高,他的分红也多重又投资于公司的未来发展或捐献给慈善和公益事业,而给子女的钱也仅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为限。自然,公司雇员也以公司为家,愿将毕生的精力贡献给公司,而绝少跳槽。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些恐怕也是彭博公司取得成功的另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他的自传中,彭博阐述了一些也许并不被许多人所认同的观点,但他确有其道理:彭博完全排斥以收购兼并的方式来扩充公司,他认为多数收购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依彭博看来,任何可收购的公司都不值那么多钱,与其收购,不如自己干。彭博对因特网可能会对彭博公司产生冲击也不以为然。他认为因特网至多是信息传输的革命,而彭博公司能鹤立鸡群,靠的是高质量的信息内容,而彭博公司的专线服务网络已然是Intranet。
彭博的成功,是因其具备了掌握自己命运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这样两种说来容易做来难的品质。
6、智斗“黑客”
说彭博是一个奇人一点不为过。他曾亲自与两名侵入该公司计算机系统并就此勒索20万美元的“黑客”周旋,甚至不惜远赴英国首都伦敦与这两名“黑客”见面,讨论支付款项的具体“条件”,最终使他们落入英国警方手中。
想从彭博那里分一杯羹者,是27岁的奥列格•泽佐夫和37岁的伊戈尔•雅利马卡,两人都来自哈萨克斯坦。前者曾经服务于一家向彭博公司提供数据服务的公司。在他们的眼里,既然彭博公司是一家知名企业,自然羞于让客户知道公司的系统不安全。
迈克尔·彭博
泽佐夫给彭博发出了几份电子邮件,要求对方在美国以外一家银行的帐户内存入20万美元。对于这一要求,彭博表示愿意满足,但同时提出了付款的“交换条件”,即泽佐夫提供他侵入彭博公司计算机系统的细节。双方多次电子邮件往返之后,彭博提议在伦敦与泽佐夫和雅利马卡见面。
当彭博抵达伦敦时他的身边多了两位由英国伦敦警察局警官假扮的“随行人员”———一位是彭博公司的经理,另一位是翻译。在交谈过程中,泽佐夫和雅利马卡再次提出了彭博公司付款的要求。但谈话结束后,两人即遭逮捕。至此,两个家伙才明白自己着了老谋深算的彭博的道。
7、竞争激烈
如今美国经济发展路遇坎坷,彭博公司在华尔街上的大客户们很可能要减少资讯方面的支出。此外,因特网上的免费金融信息也对彭博的业务形成威胁。虽然在信息采集和数据整理方面,新兴的网络公司还远远无法与经验老到的彭博公司抗衡,而且,网络泡沫的破灭也在短期内减少了彭博公司的压力,但彭博面临的威胁仍然存在。
2001年,一天24小时接收彭博公司财经信息的客户已经遍布全球100个国家。彭博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一是英国的路透控股公司,再就是美国的桥讯公司。路透现在在全球出租了28.5万个信息终端,去年的收入为23亿美元。桥讯系统的电脑终端有18.5万个,年收入16亿美元。彭博公司出租的信息终端数量不是最多,为15.6万个,但年收入却最高,接近25亿美元。在全球价值70亿美元的实时数据市场上,彭博公司所占的份额为36%。
单从收入上看,彭博公司略为占先,不过路透的攻势咄咄逼人,已经快把它的对手压得喘不过气来。1998年,一直将业务重点放在欧洲的路透公司开始登陆美国,设立了专门面向美国客户的证券数据专线。不到3年时间,已经有2.5万余个美国大客户被揽入路透名下。据说路透正在制定一个旨在降低成本、抢夺市场份额的全套网络战略,并计划今后4年内,拿出7.25亿美元作为技术投资,把路透的财经专线改造成一个极具亲和力的开放式系统。届时,彭博公司的封闭系统,将和路透的开放式网上服务并存,而这两个金融信息王国的命运,就有可能取决于华尔街对这两套系统的好恶取舍。不仅如此,眼下人们议论最多的是,彭博当上了纽约市长,对他的金融信息帝国会有什么影响?人们还有另一个担心,就是他的公司能否找到合适的新当家人。
迈克尔·彭博
不过美国商界的观察家认为,彭博的继任者似不必过分担忧,因为彭博留下的是一个至今运转极好、而且财力集中的企业。除美林公司有彭博公司20%的股份,6个长期雇员有公司8%的股份外,公司其余股权全部掌握在迈克尔•彭博一人手中。近日,彭博通过他的发言人放出风声,他将不会放弃彭博公司的所有权。虽然公司从不向外界公布收益报告,但它的利润率估计为20%,年收入增长速度为25%。
彭博曾对记者说:“离开公司我会不会痛苦?当然会。可你要是打算更上一层楼,就算痛苦,也得在所不惜。”
8、从政经历
竞选市长
2001年年初,60岁的彭博作出了一个决定:打算作为共和党候选人,参加11月份纽约市长的选举。3月,他从彭博公司的总裁职位上正式退了下来,但仍留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据说,他这么做,就是为了有充足的时间备选公职。他还特意请来了曾经成功辅佐朱利安尼出任纽约市长、对竞选极为在行的政治战略家大卫•加思,作为自己的竞选顾问。
为夺取下一届纽约市长一职,这位大富豪曾扬言,“愿以年薪1美元为公众服务”。在此之前,只有前洛杉矶州长里查德有过1美元计划的壮举。面对纽约市长19.5万美元的年薪,这位个人身价40亿美元的大富豪显得毫不在意。爱在每项经手的业务上冠以自己大名的彭博先生信誓旦旦地称,如果他在选举中胜出,并荣任纽约市长的话,他将为1美元年薪而奋斗。因为纽约市长一职在彭博心目中是世界上最棒的四项职业之一,与美国总统、美国国务卿和世界银行总裁并列。
谁都不知道这个想法是什么时候跑到彭博脑中的,按彭博自己的说法,他参加纽约市长的选举,目的也是为了服务公众。多年来,他一直为教育机构和美国的多家博物馆慷慨解囊。但彭博并不是那种默默行善不事声张的人,他希望天下人都知道他的“义举”。他说:“要是有朝一日人们说,你拯救的生命比历史上任何人都多,那岂不是一件很棒的事?”
他表示,如果竞选失败,他会厉兵秣马,在下次选举时卷土重来。这倒很符合他的个性,那就是,越是人们认为不可能的事,他就越是要去尝试。为了增加选举的胜算,确保赢得党内提名,彭博不惜宣布退出他一向所属的*党,而改入共和党。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今年有意问鼎纽约市长职位的*党人已经有好几位,而共和党方面人选寥寥,现任共和党市长朱利安尼按规定已不能再连任。作为彭博金融新闻帝国的创立者,60岁的彭博可谓财大气粗,他公然声称,自己将不接受政治捐款和公众基金作为竞选资金,完全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同时在寻求表明自己不同于一般纽约政界人士的努力中,彭博避免采取公开现身的方式,而以罕见之举,在一连串付费电视广告中宣布他将代表共和党出马竞选纽约市长。彭博在电视广告中赞扬朱利安尼说:“我热爱纽约市,但我知道这个城市是一个难以管理的城市,而一位强势市长坐镇市*已使它大为改观。”彭博说:“如今犯罪率已下降,纽约市在进步中。我的名字是迈克尔•彭博,我将竞选纽约市长。”
纽约是外来移民汇聚之地,贫富差距悬殊。有人怀疑,腰缠万贯的富翁彭博将很难获得中下层选民的认同。但彭博本人认为这不是问题。“我就是他们眼中的‘美国梦’。”他说,“我起初和别人一样也一无所有,但我凭自己的努力出人头地了。”事实上,11月7日,彭博已经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成功获得了下任纽约市市长的宝座,由一个金融信息帝国的掌门人一跃而成美国仅次于总统的最有权势官员。专家预计,彭博竞选纽约市长,让他破费了将近5000万美元。由于他的参与,2001年纽约的市长选举之战,比以往的竞选金钱味儿更浓。
迈克尔·彭博
美国《时代》周刊曾将他评为全美最佳市长之一。《时代》周刊评价说:“彭博给纽约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当彭博从前任市长朱利安尼手中接棒时,纽约还沉浸在“9•11”的伤痛中。三年多来,从降低犯罪率到促进经济增长,他作出了各种努力:消除60亿美元的赤字;刺激各城区经济增长,尤其是曾被前任所忽视的地区;改革教育制度,突出中小学基础教育;通过在餐馆、酒吧禁烟和降低噪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设立投诉和咨询热线,增进与公众的交流等。
再次当选市长
2005年9月份纽约市长竞选开始以来,现任市长彭博为争取连任,在竞选活动方面的投入到目前为止已达4460万美元之巨。而到此次竞选结束,预计他的竞选总开支可能会高达近亿美元,大大高出他在2001年竞选市长时7500万美元的开支总数。这次的竞选投入仅逊于美国总统竞选的费用,纽约将出现一个世界上最昂贵的市长宝座。
2006年1月1日下午迈克尔•彭博在市*广场前宣誓就职,并在就任演说中允诺“完成未完成的大业”。除了改善学校环境、阻止枪枝泛滥及创造就业机会外,彭博希望未来四年任内能加强照顾市内年长者及无家可归者的福利、继续改善市内滨水区域的市政建设规划、加速重建下曼哈顿区等。
这是彭博的第二任期,在2005年11月市长选举中,彭博击败了*党候选人、前布朗士区区长费瑞(FernandoFerrer),轻松赢得连任。
第三次当选市长
已经担任八年纽约市长的亿万富翁彭博,在2009年11月3日深夜结束的纽约市大选中胜出,将连续第三次当选纽约市长一职。
迈克尔·彭博
从商界转战政坛的纽约市长彭博为连任纽约市长,不仅大费周章地修改了“纽约市市长不能连任三个任期”的规定,更自掏超过一亿美元竞选,创下美国自掏腰包参选之最,他三次竞选纽约市长的资金更高达两亿五千万美元。
彭博竞选经费高出对手十五倍,但他在当天仅获得百分之五十一选票,领先对手、现任纽约市主计长汤普森五个百分点,得票比例远远低于预期,可谓“险胜”。他在胜选后的庆功宴上,与数千名连夜等到选举结果的支持者同庆胜利,并誓言在未来四年让纽约市民众走出金融危机,增加就业,并为民众提供更多福利,因此赢得现场数千名支持者热烈欢呼。
9、回归彭博
2014年彭博集团宣布,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多克特罗夫(DanielL.Doctoroff)将在年底离职,一手创办了美国金融数据和新闻媒体巨头彭博集团的纽约前市长迈克尔•彭博将重新领导自己创办的彭博集团。
彭博目前仍然是彭博集团的大股东,该公司宣布,多克特罗夫年底离职后,公司不再寻找接班人选,彭博将担任*,他也将获得现有管理团队的支持。八个月之前,彭博卸下了纽约市长的职务,他对《纽约时报》表示,他原来并未计划重新担任彭博集团的*,不过不担任公职的彭博,在彭博公司露面的频率增多。彭博对媒体表示,在重新开始涉足彭博的业务之后,多克特罗夫最近主动提出来,希望将彭博集团的领导权,重新交给彭博,“这是一个很谦和的建议,在最初的拒绝之后,我决定接受。”
必须指出的是,彭博集团在金融市场耕耘多年,具备了一定的垄断性优势,但是面对其高收费,华尔街金融行业,已经表示出强烈不满。据报道,高盛集团、摩根大通、美银美林、摩根士丹利、汇丰银行等华尔街巨头,目前正计划通过收购和自行开发,启动独立于彭博终端机的交易员即时通信和资讯获取系统。彭博终端机每年收费两万美元,金融危机之后,这笔费用让金融企业不堪重负,另外彭博的金融资讯服务无法实现定制化,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10、财富排名
2007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以55亿美元位列第142。
2008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以115亿美元位列第65。
200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以160亿美元位列第17。
2010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以180亿美元位列第13。
上一篇: 与我同行
下一篇: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