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郑和宝船

科普小知识2022-12-28 16:30:09
...

郑和宝船,一般认为是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最大的海船,也是郑和率领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旗舰,它在郑和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现代海军中的主力指挥舰,同时具有装载宝物的作用。现代对郑和宝船的研究及仿制较多,但郑和宝船的具体形制结构及尺度大小一直存在争议。

1、介绍

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率领船队首下西洋,此后至明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率队远航,访问了亚非近30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船队的船只体量巨大,数量众多,但这些泛海巨船都没能留存下来,仅余不多的文献记载。正因为如此,有关郑和宝船的大小、形制等也是颇多争议,难有定论。

广义地说,郑和下西洋的船队统称为“宝船”。郑和舟师的船舶形式种类很多。按史籍记载的称谓有海舡、海舟、海风船、海运船、海运舡、宝船等;按功能划分,有大宗宝船、分宗宝船、马船、粮船、座船、战船、水船等;按船型特征划分,有福船、鸟船、沙船、广船等;按载重量划分,有2000料、1500料、400料、100科等;按推进方式划分,有9桅12帆到3桅3帆或大八橹、二八橹、六橹等;按航行水域划分,有海船、遮洋海船(相当于近岸遮蔽海区)等。

狭义的宝船一般所指的郑和宝船就是郑和下西洋的最大海船(指挥船),用作使团领导成员和外国使节乘坐,以及装载明朝赠给各国的礼品和各国回赠的珍宝。

2、历史

文献记载

曾跟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费信和巩珍都留下了丰富的史料,分别是《瀛涯胜览》、《星槎胜览》及《西洋番国志》。其中21世纪所见的最早记载郑和远航活动的是马欢所撰《瀛涯胜览》一书,该书卷首载:“宝船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巩珍《西洋番国志》中则记载:“其所乘之宝船,体势巍然,巨无与敌,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

《瀛涯胜览》中所载宝船尺寸多次被以后的文献所引用,《明史》“郑和传”中也有相同的记载。

《天妃经》卷首插图则描绘了郑和船队在海上航行,海神天妃护佑的情形。《天妃经》是参加郑和第五次下西洋的僧人胜慧在临终时,命弟子用他所遗留的资财发愿刻印的。其插图中绘有“郑和船队图像,计五列,每列五艘”,船型、尺度基本相同,其“艏艉高翘,船舷高,吃水深”,气势磅礴,为郑和宝船的真实性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当时的文献还记载了郑和出使西洋的人员组成,主要有水手、官兵、采办、工匠、医生、翻译等,规模庞大,首次出使有27800多人。郑和船队,性能、装备及规模都是当时世界一流的,主要有宝船、马船、粮船、座船和战船,郑和宝船有9桅12帆。

1937年南京发现的静海寺残碑记载,永乐三年(1405年)将领官军乘驾二千料海船,永乐七年(1409年),将领官军乘驾一千五百料海船。

2010年10月出土的洪保寿藏铭中明确记载,“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揭示了郑和船队中确有“五千料巨舶”(注:料为古代计量单位,或以一石粮食为一料,或以两端截面方一尺、长七尺的木材为一料),并记载了准确名称“大福号”,这一信息在下西洋研究史上首次见到。

实物考证

1957年,有村民曾在南京宝船厂遗址发掘出一根长11.07米的舵杆。

1965年,又在遗址地捞出了一段长2.21米的绞关木,据专家考证,两米多长的绞关木,需要五六个人一起操作,能够绞起500公斤左右重的铁锚。

2003年-2004年间,南京市博物馆在对中保村明代宝船厂遗址第六作塘考古发掘时,又发现两根长度分别为10.1米和11米的铁黎木舵杆。但这些尚不足以精确推算出造船厂船只的准确规模,只能印证史料记载的明代海船的巨大规模。

3、特点

以下郑和宝船结构特点为根据历史记载考察研究得出的结论:

船型

关于郑和宝船的船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是沙船型,一种认为是福船型。1997年,金秋鹏、杨丽凡等根据中国古代木帆船的营造法式,复原了沙船型宝船和福船型宝船的主体尺度,并运用现代船舶理论,研究了两种船型的摇荡性能。

结果表明,福船型宝船的横摇周期接近于现代船舶的横摇周期,而沙船型宝船的横摇周期则太小,摇荡太剧烈。从抗风浪性和舒适性考虑,认为郑和宝船为福船型。

尺度

学术界对郑和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的尺度记载存在质疑。若是折合成现代长度单位,郑和宝船有将近138米长,56米宽,少数学者认为,如此巨型的木帆船在中国明代不可能出现。

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槱依照明代1丈相当于现在的3.11米计算,得出:2000料郑和宝船的船长61.2米(19.68丈),宽13.8米(4.44丈),水线宽13米(4.18丈),型深4.88米(1.57丈),设计吃水3.9米,排水量约为1170吨,可载员350~400人。

结构

郑和宝船采用的是底尖上阔,首昂艉高的船形。为了进一步提高稳定性,郑和宝船还使用了梗水木和两舷披水板。这种面向船舷方向的木板可以进一步减小船体向两侧晃动的幅度。

郑和宝船的船体结构还有一个当时独一无二的设计就是设有多道横舱壁。用木板将船内隔成不同船舱,并且彼此密封。这样不仅加强了船的结构,而且具有分舱水密抗沉作用。这种设计还有利于分类载货。例如茶叶、丝绸、各国进贡宝物都可以分开存放。

船在海面航行主要靠船舵控制方向。郑和宝船的船舵采用可以升降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舵叶入水深度。船在深水区航行,遇到大风浪或者乱流的时候,将舵叶下缘降到船底以下,可以使舵不受影响;而在浅水区航行或者锚泊时候则可将舵提升到高位,不致搁浅损伤舵叶。而且郑和宝船的船舵是平衡舵。这是继承宋代的发明,操控比较轻便,而明代又进一步发明了开孔舵,既能够保持舵效,又使得操舵更加轻便。

在郑和宝船上,带爪木杆石锭(锚)与带横棒多爪铁锚等,普遍用在海船上,还制作了特大型铁锚,这在世界造船历史上都是领先的。

动力系统

郑和宝船使用了硬帆结构,帆篷面带有撑条。这种帆虽然较重升起费力,但却拥有极高的受风效率,使船速提高。并且桅杆不设固定横桁,适应海上风云突变,调戗转脚灵活,能有效利用多面来风。

郑和宝船在两舷和艉部,设有长橹。这种长橹入水深,多人摇摆,橹在水下半旋转的动作类似今天的螺旋桨,推进效率较高。在无风的时候也可以保持相当航速,而且橹在船外的涉水面积小,适应在狭窄港湾拥挤水域航行。

4、复建

郑和宝船的模型制造及复制较多,其中较为著名的复建工程有:

浙江宝船模型复建

2003年,按照中国船舶专家唐志拔、辛元欧、郑明等人的复原考证设计,浙江舟山普陀岑氏木船作坊,以中华传统造船工艺技术制作出了1:30、两米多长的2000料郑和宝船模型。该宝船以福船为基本船型。其外形为小方艏、宽平艉、有虚稍、两头翘。建筑形式为楼船型,高艉楼3层,长舯楼1层,短艏楼两层。全船设有上甲板(主甲板)、下甲板和底平台共三层纵向甲板平台。船身从艏至艉设20道横隔舱壁,构成明代木船的典型横式结构,形成各种生活、工作舱室及各种物资、装备存储舱室,以充分显示我国古代在造船技术上最早创造的水密横向隔舱的结构特征。

2004年1月10日,2000料郑和宝船模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中国企业家与驻华使馆商务官员迎春联谊会”上首次亮相,引起了强烈反响。

南京宝船原型复建

2003年,南京市鼓楼区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成立了宝船厂遗址开发筹备小组,决定在宝船厂遗址内兴建“宝船遗址公园”。

2005年6月6日,复建计划正式提上宝船厂遗址开发筹备小组的议事日程。

2008年正式开工,原因只是因为缺了一批制造肋骨不可替代的“天然弯曲巴劳木”。

2010年完成了48米长的龙骨拼接。

2012年7月宝船的主船体落成。该“郑和宝船”是以各种史料为依据,按等比例、全木质结构、可进行远洋航行的要求设计建造的。按复建计划,这艘“仿明代郑和宝船”将于2012年底完成主体设备安装,2014年下水,在试航成功后,开启“八下西洋”海上之旅。

最近(截止时间2014年6月11日),有市民经过南京市鼓楼区滨江大道1号时,发现顶着“造宝船,迎青奥”宣传语的郑和宝船厂内静悄悄的。一晃8年过去了,那艘号称投资千万美元的仿明代“郑和宝船”,造得怎么样了?去年不是说要在青奥前下水的吗?带着好奇和期待,现代快报联合江苏电视台教育频道《青年江苏》栏目进行了调查,却意外发现,“郑和宝船”复建项目已经停工快一年了。

上一篇:崔楚晗

下一篇:史映周妻耿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