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河
沱河发源于河南虬沟,经宿州紫芦湖,东注灵璧,至濠城入固镇县北界,至胡集折南汇入沱湖。下游经郭咀、新开沱河闸归淙潼新河,全长270公里。
1、景区简介
沱河,古称洨水,今称南沱河,俗称沱河,淮河左岸支流。发源于河南省商丘刘堤,流经夏邑县和永城市,穿过安徽省宿州市、濉溪县,至泗县樊集入沱湖归淮河。安徽境内沱河长112公里,水深1.5~2.0米,排涝能力5~160立方米每秒。50年代初,10吨以下木船可直达河南永城县,1958年自永城县以下兴建8座节制闸,未建过船设施,拦断河道。
2、地理位置
沱河宿州段
全长243.1公里,其中流经固镇县北部边界42公里,流域面积125.0平方公里。
沱河弯曲不大,水面宽度常水期为35~40米,洪水期为160~200米;水深枯水期为0.5~1.5米,洪水期为5~6米;流速常水期为0.8~1.2米/秒。
年结冰期为60天。
地面高程:地下涵27.0米,宿东闸26.5米,王桥闸24.0米,青龙闸21.5米,沱河集闸19.7米,濠城闸18.5米,韩庄17.8米,北店子14.5米;河宽40~130米,河底宽15~55米,深度3.5~4.5米;比降濠城以上1/10000,濠城以下1/16000;
排涝能力70~305㎥/s。宿东闸发生最大的流量为384㎥/s(1965年7月15日),最小时河道断流;沱河集为224㎥/s(1954年7月21日),枯季断流。
3、自然资源
沱河
沱河永城段永夏煤田永城矿区和濉溪地方矿煤炭储量为43.5亿吨,永城芒砀山、夫子山和濉溪十里长山等山区,有磁铁矿储量1307万吨,花岗斑岩石635吨,水泥灰岩7375万吨,白云岩6835万吨,澎润土101.7万吨,铁矿9689.16万吨,以及铜、金、银、铌、硫等矿藏资源。有些矿藏已有小型开采,随着经济发展将陆续开发。
气象水文
沱河腹地内包括虞城、夏邑、永城和濉溪四县,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沱河宿州段年平均水量812.6毫米。工业以机制、面粉加工、化肥等地方服务的工业为主,山区建有石料、水泥、石灰等建材工业。
农业发展很快,以产小麦、玉米、豆类、花生、芝麻、菜籽为主。林、牧、副业也有较好的发展。
4、河道治理
沱河
1951年至1952年治理,将唐河上游巴河截引入沱。巴河自河南省永城县的朱场开始,其上纳虬龙沟、响河两支,东南流,至濉溪县潘刘口截流改道入洪河,经宿县城区北部折入沱河。治理后,上自永城的朱场,下至樊集(入沱湖口),统称沱河,朱场至大安集全长192公里。流域面积:朱场以上1795平方公里,潘刘口以上3320平方公里,大安集以上1500平方公里。
1958年王引河(巴河改入沱河后,王引河为唐河的上源)自濉溪县的孟口改道南下,至王庄入沱河。
1960年建了航运站,沱河船舶达到309只、4016吨位(其中河南276只、3882吨,安微33只、134吨),对物资交流和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1962年后,对沱河毛河口至宿县七岭段112公里(河南63公里,安徽49公里)进行了拓宽加深,并在七岭建了拦河闸,沱河被分为上下两段,将闸上段河水引入新汴河,从此沱河成了新汴河的上源之一(闸下仍由五河县入淮河现称南沱河)。同时先后修建了四铺、徐楼(岱桥)、张桥、张板桥等节制闸,水能在大都相连,具备一定的通航水位条件。但因未配建船闸中断了永城张板桥至四铺74.5公里的运输,只有四铺闸下至七岭12.5公里通航,下与新汴河联运输。经洪泽湖、运河干渠、京杭运河、长江连通华东地区。沱河由永城张板桥至七岭87km航道已基本渠化,现有的张桥、徐楼、四铺3座节制闸,取保证率95%的最低水位亦具备通航水位条件,但因未建船闸中断了运输。
1964年王引河复故,改道段及地下涵废除。
1965年新北沱河大秦家闸以上1406平方公里来水,改经东新建沟入沱河。1968年沱河在宿县的七岭子截源入新汴河,减少来水面积1936平方公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