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树人
杜树人,男,记者,第十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杜树人当记者29年,取得了优异成绩,3次荣立二等功,1次荣立三等功,2009年被评为辽宁省十佳新闻工作者。
姓名:杜树人
代表作:《积极开展群众性科技练兵》
籍贯:辽宁朝阳
职业:记者
1、人物概述
在全军首次提出“科技练兵”重大概念,“科技练兵”被总部定位为:我军训练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是我军实现从传统练兵到科技练兵的标志;是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深入开展科技练兵”被写入十六大报告中;参加1998年抗洪抢险、2003年抗击非典和2008年抗震救灾报道组,写出多篇精品;深入部队基层,发现并报道9个在全国全军有重大影响的典型;65篇作品获各种新闻奖,其中5篇作品获中国新闻奖,10篇作品获军队新闻奖一等奖,12篇作品获辽宁新闻奖一等奖。2008年,参加全国重大典型——某高炮团士官向南林的宣传,并担任报道组长。今年五月,*军委主席胡*签署命令,授予向南林“新一代模范士兵”荣誉称号。
2、人物事迹
杜树人
在全军首次提出“科技练兵”重大概念,“科技练兵”被称为我军训练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并写入十六大报告中。
1998年5月,杜树人同志经过3个月的对某机械化集团军训练改革的调查研究,写出一篇题为《积极开展群众性科技练兵》的评论,分别刊发在和上。这是在军队首次提出“科技练兵”重大概念。之后,又写出8篇消息和7篇评论,对某集团军开展的科技练兵活动进行深层次解析,发表在《前进报》一版显要位置。评论和消息见报后,沈阳军区领导和总部领导给予充分肯定。年底,*军委发文,号召全军官兵积极开展科技练兵活动。从此,“科技练兵正式成为我军军事训练的基本形式。”2002年10月,“科技练兵”被写入十六大报告中,标志着我军实现了军事训练的重大转变。科技练兵,被总部领导称为“发生在军事训练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军委主席胡*在军委重要会议上多次强调,要深入开展科技练兵,实现军事训练的转变。今年《新闻战线》第一期,刊发了杜树人同志撰写的题为《一篇评论与我军训练大转变》的文章,详细阐述了“科技练兵”重大概念的提出经过及其重大影响。
在九八抗洪、抗击非典、抗震救灾中,他冲在第一线,既当战斗员,又当报道员,树立了军事记者的良好形象
1998年夏,他被派到松花江前线担任军区抗洪工作组组长,并兼任前线记者。在松花江大坝上,他目睹了这样一件事儿:一位七十二岁的老红军提着一瓶保存了二十七年的茅台酒,颤颤巍巍地为官兵们敬酒,酒香四溢,一些战士饮完酒后掉下了眼泪。当天晚上,他写出了《七十二岁老红军坝上劳军二十七年茅台酒回味绵长》消息。见报后,在抗洪的十几万大军中引起强烈反响。当年,这篇稿子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全国抗洪救灾优秀报道二等奖。2003年,在非典猖獗的日子里,他主动请缨,前往治疗“非典”病人的医院采访。20天时间,他写出了60多篇报道,其中通讯《信息短短情长长》被中宣部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作品奖。2008年,参加军区抗震救灾报道组,撰写编辑新闻、评论300多篇,其中两篇获辽宁抗震救灾新闻奖一二等奖。
他用“心”写新闻,用“爱”润作品,其中65篇作品获得各种新闻奖,成为基层官兵“最喜爱的记者”
杜树人同志常说,尊重读者,就要给读者贡献精品。三十年来,他共有65篇作品获得各种新闻奖。1993年底,他下连当兵到某炮兵团,听说了这样一个线索:这个团前任团长的妻子去世了,扔下了四个孩子。团长又娶了一个妻子叫杨秀珍,可是两年后团长患肺癌去世了。杨秀珍辛辛苦苦把四个孩子拉扯大,都考上了大学。在工作上,她兢兢业业,被铁道部评为工作标兵和优秀*员。得到这个线索后,他采访了30个晚上。回到报社后,他利用8个月的业余时间,写出12000余字的长篇通讯《圣洁继母情》,在《前进报》和《解放军报》上刊发。1994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均在三版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刊发。近一个月时间,《人民铁道》、《辽沈晚报》、《知音》等全国十几家新闻媒体和杂志也刊发或转载了这篇通讯。紧接着,中国计生委、*电视台影视部等单位投资,以杜树人为编剧,拍了五集电视连续剧《我心中的故事》,在辽宁电视台和*电视台播出。四年后,杨秀珍一家被评为全国首届五好文明家庭;2000年初春,他在基层部队采访时了解到,有一个团盖了一座大楼,没有使用一兵一卒。当时,部队正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管星期几,就是不休息;只要不出操,就是抡大锹。他意识到,这是一条好新闻,于是便利用双休日到这个团进行采访。稿子在《前进报》发表后,不到半个月,就收到600多封战士来信。之后,他又针对战士双休日休息难的问题写了一篇5000字的文章,在《解放军报》上全文发表。稿子刊发后,引起总部领导的高度重视,采取措施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2001年,这篇消息获辽宁新闻奖一等奖、军队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深入部队基层,发现并报道9个在全国全军产生重大影响的典型,官兵们称他“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1991年正月初六,杜树人到某团八连采访党员模范事迹。写出上万字的稿子后,向军区政委和总政治部主任汇报,八连被确定为全军重大典型,《前进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媒体同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他撰写的长篇通讯《北疆好八连》;1993年8月,他到某高炮团采访,发现一名清正廉洁的财务股长,于是撰写了近7000字的通讯《浑身正气财务官》,在《前进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报刊头版位置刊发;1996年11月,他到某团采访,发现一位老英雄和他的儿子、孙子都在这个团服过役,均立过高功,于是写出一篇通讯《爱国奉献三代英模》,《前进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均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1995年,以他为主撰写的近万字的通讯《孔繁森式的好*——林正书》,在《前进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二十几家新闻媒体刊发。《前进报》、《解放军报》在刊发出通讯后,又刊发了故事、访谈等10万多字,《解放军报》在一版连续刊发了8篇评论;2003年,他参加了中宣部确定的重大典型——长春军分区原副司令员李守发的事迹报道,撰写了近3万字的长篇通讯,发表在《前进报》等报刊上;2008年,他参加了某高炮团士官向南林的宣传报道,并任报道组长。*军委*两次接见向南林,2009年,*军委授予向南林“新一代模范士兵”荣誉称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