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阿拉善王府

科普小知识2022-12-29 08:49:38
...

阿拉善王府所在的毡子胡同,清乾隆时期称厂门口,后改毡子房,1965年改为毡子胡同。位于西城区毡子胡同7号。2007年被公布为第二批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阿拉善王府

位置:北京西城区毡子胡同7号

赐建时间: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

朝向:坐北朝南

现状:已成文化旅游景点

1、简介


1号房

阿拉善王府所在的毡子胡同,清乾隆时期称厂门口,后改毡子房,1965年改为毡子胡同。阿拉善王府位于恭王府及花园的西北侧,两座王府东西并列,府墙间原有一条狭长通道,称为府夹道。民间俗称东、西二府。阿拉善王府府墙后被拆除,上世纪50年代夹道内建起楼房后无存。因阿拉善王府与恭王府的地理状况与《红楼梦》中的宁、荣二府有相似之处,曾引起部分红学家的格外关注。

2、建筑风格


2号房

阿拉善王府坐北朝南,建筑分东西两路。东路为主要殿堂所在,府门已无。正殿为五间,歇山屋顶,筒瓦屋面,正脊两侧为烟囱,烟囱通室内的壁炉,前后出廊,建筑结构为砖石结构,前檐明间开平券门,次、梢间开平券窗。正殿后明间有穿廊连接后殿,两侧有抄手游廊通后殿,廊柱间雀替较小。后殿为二层西式楼房,其平面呈英文大写字母“H”形,面阔为五开间,拱券门窗,楼房两端突出部分与正殿游廊相接,后部突出部分又与第三进院游廊相接。三进院与第四进院内正殿面阔均为五间,作法为硬山调大脊筒瓦屋面。现存建筑据调查曾于上世纪80至90年代重修。西路为住宅,现存三合院,有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住宅后部有花园。阿拉善王府整体格局已不完整,建筑已多改建,但部分建筑仍可窥原貌,如游廊等仍具特色。阿拉善王府现由**部管理使用,长期作为职工家属宿舍使用,总体保存状况一般。

3、历史记载


4号房

清代阿拉善蒙古及阿拉善旗编设的历史较为复杂,但与清代及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却极为密切。据《蒙古游牧记》、《清朝满蒙联姻研究》等相关文献资料记载,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十九世孙固始汗,将四子巴彦阿布该阿玉什过继与其兄拜巴噶斯。拜巴噶斯后自生二子,长子鄂齐尔图,号彻辰汗,继承父位为汗;次子阿巴赖诺颜,游牧于西套阿拉善,称西套厄鲁特。巴彦阿布该阿玉什共生子16人,其中居西套者12人:即长子和罗理、墨尔根等人;居青海者4人,即札布、阿南达、伊特格勒、巴特巴。康熙十六年(1677)噶尔丹娶鄂齐尔图孙女,旋以兵袭西套,和鄂齐尔图,破其部。西套溃散,或被虏归伊犁,或逃于*。鄂齐尔图汗侄子巴图尔额尔克济农和罗理,遂率族属移牧于甘州和凉州边外居住,游牧于近边。后经五世达赖代为请之于清廷,清廷遂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十一月,召集巴图尔额尔克济农和罗理、鄂齐尔图汗之孙罗卜藏衮布阿喇布坦及*使者等,划定牧地,以距离边六十里为界。和罗理始定牧贺兰山(蒙古语读音为“阿拉善”)麓定远城,并与罗卜藏衮布阿喇布坦聚合一处。

清朝诏许其可游牧于甘州东北之龙首山(即古贺兰山阴面),和罗理自始居于此。康熙三十六年(1697),清廷援漠南蒙古四十九旗之例,对阿拉善蒙古编旗设佐领,封和罗理为多罗贝勒,授扎萨克,铸给印信。在《御制清文鉴》中阿拉善辞条写作:“厄鲁特阿拉善(alašan)蒙古一旗”。作为清朝不设盟的*直属旗,是阿拉善不同于其它蒙古各盟旗的特殊及重要之处。康熙四十六年(1707)和罗理卒,其三子阿宝袭职。阿宝幼即居北京,康熙四十三年(1704)尚郡主,授和硕额驸。雍正元年(1723)晋封多罗郡王,乾隆四年(1739)卒。乾隆十五年(1750),阿宝次子罗卜藏多尔济尚郡主,乾隆二十二年(1757)再由多罗贝勒(此时已降袭一等)晋多罗郡王,乾隆三十年(1765)封和硕亲王,乾隆四十七年(1782)诏令世袭罔替、建亲王府。罗卜藏多尔济逝后,爵位先后由旺沁班巴尔、玛哈巴拉、囊都布苏隆、贡桑珠尔默特、多罗特色楞、塔旺布鲁克扎勒(也写作塔旺布理甲位)承袭。

塔旺布鲁克扎勒字云樵,宣统二年(1910)袭爵,民国成立后曾任参议院*、西蒙宣抚使等职。1922年4月至1923年2月间曾出任民国蒙藏院总裁。因其常住北京,故此时的阿拉善王府被称为塔王府。塔旺布鲁克扎勒共生子三人,长子名达利扎亚,娶贝勒载涛(清宣统帝溥仪七叔)次女为妻,生一子五女。达利扎亚一家后搬离毡子胡同,至东单附近新开路胡同东口居住,之后情况不详。

4、现状


东侧游廊

此外,在原毡子胡同13号、即今7号,还有一座北极禅林(又名北极寺、北极庵)被包入阿拉善王府东墙内。北极禅林始建于明代,坐北朝南,依次有山门一间、前殿五间、后殿三间,共有殿房十七间,现也为民居。

上一篇:虎门镇

下一篇:韶关市浈江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