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马兜铃
木质藤本。块根长圆柱形,径达20厘米,常几个相连。幼枝被短柔毛;老茎具厚木栓层。叶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4-25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窄耳形,下面仅叶脉被长柔毛,粉绿色;叶柄长1-2厘米。花1-3,腋生。花梗长2-3厘米;花被筒中部膝状弯曲,下部长3-4厘米,径6-8毫米,密被丝质长柔毛,檐部盘状,径4-6厘米,紫红色,具网状脉,3浅裂,裂片平展,喉部半圆形,径约5毫米,稍具领状环花药长圆形,合蕊柱3裂。蒴果椭圆形,长5-8厘米。种子卵圆形,长约6毫米,暗褐色。花期4-6月,果期8-10月。
中文学名:变色马兜铃
拉丁学名:AristolochiaversicolorS.M.Hwang
拼音:biansemadouling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马兜铃目
科:马兜铃科
属:马兜铃属
1、形态特征
根:块根长圆柱形,径达20厘米,常几个相连。
株:木质藤本。
枝:幼枝被短柔毛;老茎具厚木栓层。
叶:叶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4-25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窄耳形,下面仅叶脉被长柔毛,粉绿色;叶柄长1-2厘米。
花:花1-3,腋生。花梗长2-3厘米;花被筒中部膝状弯曲,下部长3-4厘米,径6-8毫米,密被丝质长柔毛,檐部盘状,径4-6厘米,紫红色,具网状脉,3浅裂,裂片平展,喉部半圆形,径约5毫米,稍具领状环花药长圆形,合蕊柱3裂。
果:蒴果椭圆形,长5-8厘米。种子卵圆形,长约6毫米,暗褐色。
木质藤本。块根长圆柱形,径达20厘米,常几个相连。幼枝被短柔毛;老茎具厚木栓层。叶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4-25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窄耳形,下面仅叶脉被长柔毛,粉绿色;叶柄长1-2厘米。花1-3,腋生。花梗长2-3厘米;花被筒中部膝状弯曲,下部长3-4厘米,径6-8毫米,密被丝质长柔毛,檐部盘状,径4-6厘米,紫红色,具网状脉,3浅裂,裂片平展,喉部半圆形,径约5毫米,稍具领状环花药长圆形,合蕊柱3裂。蒴果椭圆形,长5-8厘米。种子卵圆形,长约6毫米,暗褐色。花期4-6月,果期8-10月。
2、产地分布
分布:分布云南(西双版纳),广西(大瑶山、扶绥)和广东(阳山、博罗)
产地:云南、广西及广东
生境:山坡灌丛中、山谷石砾间及林缘
海拔:500-1500米
3、功能用途
功用:块根药用,可利尿、解毒、止痛
4、分类文献
AristolochiaversicolorS.M.HwanginAct.Phytotax.Sin.19(2):224,f.4.1981.——A.westlandiiauct.nonHemsl.:梁畴芬,植物分类学报13(2):13.图2(4),1975.
推荐阅读